本人對日韓文皆有些造詣,
所以都會觀察三個國家的新聞
但說實在不管怎麼看..
台灣的新聞媒體真的很三流...
1.態度不正確, 播報水準比不上其他兩國
台灣的新聞媒體真的很多!
以這樣的人口, 這樣的新聞媒體數量可是一點也不算少.
但相較之下, 不管是用詞或者態度上, 還是放送的拍攝手法與方式.
這真的只能說是"鄉下級"的播放, 一點也沒有帶出專業形象.
特別是一些網路用詞, 居然主播也在用.
"XX哥" "躺著也中槍"之類的用語在主播嘴裡出來, 這在外國可是會被處罰的.
(而且就算是中文新聞, 也還可能會聽的到台語)
2.新聞亂加料, 形容詞不能亂添加
新聞媒體本來就只該傳達"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應該去添加一些企圖吸引觀眾眼光的詞,
比如"真是太誇張了" 這種話, 日本韓國不會用.
但台灣主播卻可以沒經過大腦就說出來...
判斷是由看的人做的, 新聞要保持完全的專業性.
讓整個新聞播報, 只有標題跟內容.
沒有必要用夜市宣傳法. 大聲或者加料去表現
也不用像電視戲劇或電影, 一定要有所謂的高潮迭起
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
最成功的新聞是 看完的人會完全不被影響到情緒.
而且可以成功抓到"自己認為"重要的點
3.習慣正視"負面" 但習慣偏向於負面 只會讓國民覺得台灣很亂很爛
台灣媒體最大的問題之一, 認為負面新聞才有人看.
但這些負面新聞搞的年輕人沒一個人認為台灣世界第一.
每個人不敢抬頭挺胸.
正面性新聞的報導真的比負面性新聞重要!
真理就是 :
負面性新聞帶來習慣性負面思考 轉折點是沒自信 終點會是絕望.
正面性新聞帶來習慣性正面思考 轉折點是充滿希望 終點會是夢想.
雖然新聞媒體的立場可能是 "我不播報這些負面的話" "他還是會再次發生阿"
但就是因為天天過於負面, 長期看新聞的人, 心中累積了一堆負面情感.
最後呢...?
這些人也是被新聞媒體誘發到去犯罪, 為什麼? 因為他心中充滿絕望阿!
誰造成的? 新聞媒體阿..
不光是犯罪, 就算是運動員也是接觸負面新聞越多, 在棒球場上也容易比較快放棄,
日韓球員:"我們可以逆轉"
台灣球員:"沒希望了,快點結束回家吧"
一切都是有關係的.
接受正面性資訊越多, 人就會越有活力與幹勁, 反之就會懶惰與放棄.
日本韓國怎麼做的?
也是一直都有犯罪,
他們對於"少數人的犯案" 很多就是不去報. 無條件去掉.
就算有死人, 不夠重大, 對整個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根本不用放到大螢幕上讓大家知道.
反之台灣呢?
有人吵架, 打個架就可以上新聞了...
我罵你, 你告我, 就可以上新聞了唷..
感覺就是這些新聞媒體 沒有能力去找出更重要的議題來.
最終新聞的來源從哪裡找?
"警察局" "GOOGLE" "YOUTUBE" "PTT" "M01"
4.比起單純用"明顯變差了"這樣的形容, 應該用數字分析整理
數位時代, 改變的不應該是傳送方式或者數據儲存方法
甚至連想法也要改變, 特別像新聞媒體, 不能含糊的說"明顯較差"這種表現方法
差多少要講得出來, 人民要看到的是完全專業,
不管是"我國明顯較他國差"或者"今年明顯較去年差"
都應該要做一個報告出來, 人民要看到的最終的結論.
在數位時代不是"有圖才有真相"了, 有根據的"數字分析與報告"才是真相
新聞媒體還沒有做到這一步, 但日韓很大部分做到了.
我想要走這條路還有很長的時間要走,
類比與數位的轉換台灣真的是老人主導性社會, 要轉換很久.
5.跟蹤.挖掘, 應該要嘗試找出新聞
新聞媒體應該要有能力去蒐集更多的資訊的
甚至長期外派記者在國外, 不僅是日韓, 也可以是歐美
就算只是比較台灣與國外差異, 就可以有很多隱藏的點可以發現並且報導.
最簡單就是物價差, 有很多物價可能是很扯的, 只是沒有人講出來.
或者是長期蒐集國內數字資訊, 讓新聞媒體成為一個分析與整理機關.
什麼樣的數字? 就像是氣象台在做的那些分析一樣,
好比便利商店數量, 加油站數量, 郵桶數量, 甚至是台北縣垃圾桶, 衣物回收桶數量, 流浪狗數量
這幾年有什麼改變? 大幅減少了? 或者降低了? 那理由又是什麼.
這就是一個可以做的分析了.. 有太多的數字可以蒐集了
民調的各式各樣問題也可以是數字, 好比"你認為你幸福嗎"
這個做破千人左右的調查, 就可以是個參考.
每半年一年做一次, 你就可以長期跟蹤這變化了.
最後你可以播報, 並且分析.
分析可以以縣市別/年齡層別/等等層面去做.
很多民調都是該由新聞媒體去做的, 不要找現成材料.
嘗試用更多的細心去挖掘與發覺很多可以報的點
台灣的新聞好像在看電影, 還會帶你進去第二人稱去看,
好比加害人說他無罪, 被害人在那邊哭.
日韓的新聞好像是看演講, 在看一個報表秀, 在做一個長期跟蹤
一切都是把點放在整個國家, 目的是讓國人知道並且可以一直微調.
我個人覺得一兩個人的事件真的沒必要播很大..
畢竟那真的對台灣整體影響不大,
最終想說的就是, 台灣人真的只是被媒體弄到沒自信,
其實國際都給台灣很高的評價,
今年的IMD報告也指出了台灣競爭力是在日韓之上的, 差距還很大..
WEF報告也是贏了韓國.
真的沒有必要沒自信. 台灣沒想像中的差, 台灣真的很強!
就算到目前為止, 台灣奇蹟還是在漢江奇蹟之上的!
嘗試讓自己充滿正面性想法! 你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
gouki201 wrote:
本人對日韓文皆有些造詣,
所以都會觀察三個國家的新聞
但說實在不管怎麼看..
台灣的新聞媒體真的太三流了...
1.態度不正確, 播報水準比不上其他兩國
台灣的新聞媒體真的很多!
以這樣的人口, 這樣的新聞媒體數量可是一點也不算少.
但相較之下, 不管是用詞或者態度上, 還是放送的拍攝手法與方式.
這真的只能說是"鄉下級"的播放, 一點也沒有帶出專業形象.
特別是一些網路用詞, 居然主播也在用.
"XX哥" "躺著也中槍"之類的用語在主播嘴裡出來, 這在外國可是會被處罰的.
(而且就算是中文新聞, 也還可能會聽的到台語)
2.新聞亂加料, 形容詞不能亂添加
新聞媒體本來就只該傳達"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發生了什麼事情"
不應該去添加一些企圖吸引觀眾眼光的詞,
比如"這真是太誇張了" 這種話, 日本韓國不會用.
但台灣主播卻可以沒經過大腦就說出來...
判斷是由看的人做的, 新聞要保持完全的專業性.
讓整個新聞播報, 只有標題跟內容.
沒有必要用夜市宣傳法. 大聲或者加料去表現
也不用像電視戲劇或電影, 一定要有所謂的高潮迭起
這一切都是不必要的.
最成功的新聞是 看完的人會完全不被影響到情緒.
而且可以成功抓到"自己認為"重要的點
3.習慣正視"負面" 但習慣偏向於負面 只會讓國民覺得台灣很亂很爛
台灣媒體最大的問題之一, 認為負面新聞才有人看.
但這些負面新聞搞的年輕人沒一個人認為台灣世界第一.
每個人不敢抬頭挺胸.
正面性新聞的報導真的比負面性新聞重要!
真理就是 : 負面性新聞帶來習慣性負面思考 轉折點是沒自信 終點會是絕望.
正面性新聞帶來習慣性正面思考 轉折點是充滿希望 終點會是夢想.
雖然新聞媒體的立場可能是 "我不播報這些負面的話" "他還是會再次發生阿"
但就是因為天天過於負面, 長期看新聞的人, 心中累積了一堆負面情感.
最後呢...?
這些人也是被新聞媒體誘發到去犯罪, 為什麼? 因為他心中充滿絕望阿!
誰造成的? 新聞媒體阿..
日本韓國怎麼做的?
也是一直都有犯罪,
他們對於"少數人的犯案" 很多就是不去報. 無條件去掉.
就算有死人, 不夠重大, 對整個國家沒有什麼影響.
根本不用放到大螢幕上讓大家知道.
反之台灣呢?
有人吵架, 打個架就可以上新聞了...
我罵你, 你告我, 就可以上新聞了唷..
感覺就是這些新聞媒體 沒有能力去找出更重要的議題來.
最終新聞的來源從哪裡找?
"警察局" "GOOGLE" "YOUTUBE" "PTT" "M01"
新聞媒體應該要有能力去蒐集更多的資訊的
甚至長期外派記者在國外, 不僅是日韓, 也可以是歐美
就算只是比較台灣與國外差異, 就可以有很多隱藏的點可以發現並且報導.
最簡單就是物價差, 有很多物價可能是很扯的, 只是沒有人講出來.
或者是長期蒐集國內數字資訊, 讓新聞媒體應該是一個分析與整理機關.
什麼樣的數字? 就像是氣象台在做的那些分析一樣,
好比便利商店數量, 加油站數量, 郵桶數量, 甚至是台北縣垃圾桶, 衣物回收桶數量, 流浪狗數量
這幾年有什麼改變? 大幅減少了? 或者降低了? 那理由又是什麼.
這就是一個可以做的分析了.. 有太多的數字可以蒐集了
民調的各式各樣問題也可以是數字, 好比"你認為你幸福嗎"
這個做破千人左右的調查, 就可以是個參考.
每半年一年做一次, 你就可以長期跟蹤這變化了.
最後你可以播報, 並且分析.
分析可以以縣市別/年齡層別/等等層面去做.
很多民調都是該由新聞媒體去做的, 不要找現成材料.
嘗試用更多的細心去挖掘與發覺很多可以報的點
台灣的新聞好像在看電影, 還會帶你進去第二人稱去看,
好比加害人說他無罪, 被害人在那邊哭.
日韓的新聞好像是看演講, 在看一個報表秀, 在做一個長期跟蹤
一切都是把點放在整個國家, 目的是讓國人知道並且可以一直微調.
我個人覺得一兩個人的事件真的沒必要播很大..
畢竟那真的對台灣整體影響不大,
最終想說的就是, 台灣人真的只是被媒體弄到沒自信,
其實國際都給台灣很高的評價,
今年的IMD報告不也說了台灣競爭力在日韓之上, 差距還很大..
WEF報告也是贏了韓國.
真的沒有必要沒自信. 台灣沒想像中的差, 台灣真的很強!
到目前為止, 台灣奇蹟還是在漢江奇蹟之上的!
嘗試讓自己充滿正面性想法! 你的人生會完全不一樣!!
(恕刪)
主要是 24HR 的新聞台吧
如果 像以前一樣 早 中 晚 只有各一個小時播新聞
應該就幾乎不會有浪費資源的新聞了
始終認為 法>理>情 而不是 情>理>法
既然違法在先 就不要再拿上來討論了
同情心不是這樣濫用的
simn1111 wrote:
只有一堆嘩眾取寵的「娛樂媒體」吧?
身為電視上最需專業的一個媒體..
什麼不學.. 學了級數也不高的綜藝..
新聞可是每一天都影響台灣小孩..
大人們自己身受其害就算了..
孩子們還要繼續承受.. 感覺就是很可憐..
長大上了職場..
根本也不知道什麼叫做專業精神了..
明明很多人都覺得他們三流..
他們也不會改變.. 也拿他們束手無策..
balance0910 wrote:
電視台的數量,造就新...(恕刪)
其實反過來想..
三台也是有過"黃金機會"的
可惜這三台的質還不夠把其他新聞媒體遠遠甩開
我覺得他們可能當初好過
但他們的確後來也不夠強
畢竟一開始就有非常明顯的級別差,
應該其他台收視會放棄製作
或者收視率很差
差到會放棄繼續播放
不過又或許台灣人本來就鄉下人眼光
沒看過好的
又如何知道到底好不好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