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老闆的觀點-台灣物價與薪資的問題.......

台灣物價到底算不算貴?一位部落客從她新加坡老闆的觀點,寫下的文章,近來在網路引發熱議。

部落格《艾兒莎蹦跳生活》的作者,近來發表新文章「新加坡老闆人生第一次來台灣出差:你們台灣物價好貴喔」!文章中提到她安排新加坡老闆到台灣開會,但老闆來台灣後卻是一路抱怨「吃得很貴」、「計程車很貴」、「高鐵很貴」,還拿台灣跟馬來西亞、泰國相比,導致作者一度幾乎快要跟老闆翻臉,還心想「到底以為台灣是有多落後?」

但和老闆聊開之後才發現,新加坡籍老闆的意思是,以台灣的平均薪資比新加坡還要低,但物價和消費水準竟和新加坡差不多,老闆感嘆當「平均半數的年輕人在基本生活費都無法Cover時,你怎麼去做那些真正充實到自己的事?」作者表示聽聞此話心中確實「有點心酸」!

網友對此表示「心有戚戚焉」;但也有不少網友感嘆像本文作者等好人才都已經出走國外,「台灣再不成長,有能力者都要出走了」、「希望台灣的薪資水能趕上物價,年輕人一直出走不是辦法…」。(劉邠如/綜合報導)


這篇是昨天在水果日報看到的文章
其實大家都知道台灣薪資遠低於鄰近亞洲國家,也都在抱怨為何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
但是,我很認真地思考,如果連新加坡老闆都認為台灣物價已經跟新加坡一樣高,
那假設一般員工薪資28K調高到跟新加坡一樣48K
在這樣的薪資水平下,台灣物價又不能再調高(都跟新加坡一樣高了).
有多少中小企業或是做小生意的店家可以撐得下去的?

連王品集團都是年前宣布調薪,年後馬上宣布旗下所有餐廳反映人事成本調整售價.
所以不調整物價的情況之下調薪,台灣真的承受得住嗎?
又如果要調薪之後再調高物價,這樣台灣還不是一樣落入薪資追不上物價的反覆循環中?

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我女朋友在外商投資公司上班
總公司在新加坡
她的老闆、同事每次來台灣出差時
吃的都是鼎泰豐、三井、大方鐵板燒之類
還誇台灣真的很便宜

問題出在哪?
現在年輕人的 "基本生活費"




大君0408 wrote:
台灣物價到底算不算貴...(恕刪)
等一下又會有人砲年輕人不努力了。

新加坡的平均薪資應該有100多k不止48k. 我是沒去過新加坡啦,但我也覺得台灣的物價很便宜。
原文的老闆抱怨點
新加坡人大概真以為台灣跟泰國馬來西亞物價差不多

計程車很貴
因為要直接趕第一個會,我安排了台車從桃園機場載我們到台北市區,一趟1500元台幣。
他們傻了一下說:你們的車費沒有很便宜阿?那個誰不是說跟馬來西亞差不多嗎?
因為我不曉得依照這個距離,在馬來西亞的車資大概是多少,
但跟馬來西亞朋友打聽一下,大約是一半到三分之二的價錢。

吃的很貴
開完會我們去百貨公司的美食街隨便吃了一些東西,一個韓式鍋套餐差不多240元,
這時候我老闆又驚呼:蛤!這些東西在泰國只要多少多少而已耶....
我有點覺得不耐煩地回說:這些本來就是比較貴一點的地方,若你要那種很便宜的,就是路邊攤,等下到高雄我帶你去!

高鐵很貴
隔天我們去北車搭高鐵時,買到左營的票,一個人單程兩千一百多,
這時我老闆又大叫:蛤!!!為何會這麼貴!!??
我火整個上來回說:不是阿!因為這是商務車廂,你是要做普通的嗎?
(雖然我口氣不該太差,但我真的想知道,你們到底以為台灣是非洲還怎樣??)

大君0408 wrote:
台灣物價到底算不算貴...(恕刪)


台灣這十幾年來 確實是不好 自我感受最清楚

不去正視 這個問題 想辦法改善

卻老拿別人來安慰自己 或是 貶低 自己

一點幫助都沒有
始終認為 法>理>情 而不是 情>理>法 既然違法在先 就不要再拿上來討論了 同情心不是這樣濫用的
去新加坡出差時,感受到物價的差別...

在台灣可能只有NT 6~70元水準的菜色,新加坡要收NT 200元以上
新比台物價水準大約多出一倍,但內容物可差多了

計程車是一個怪現象,新加坡的計程車大概只比台灣貴上一些,好像不到50%
和物價水準的差距不一樣
大君0408 wrote:
主題:

台灣物價到底算不算貴?一位部落客從她新加坡老闆的觀點,寫下的文章,近來在網路引發熱議。

部落格《艾兒莎蹦跳生活》的作者,近來發表新文章「新加坡老闆人生第一次來台灣出差:你們台灣物價好貴喔」!文章中提到她安排新加坡老闆到台灣開會,但老闆來台灣後卻是一路抱怨「吃得很貴」、「計程車很貴」、「高鐵很貴」,還拿台灣跟馬來西亞、泰國相比,導致作者一度幾乎快要跟老闆翻臉,還心想「到底以為台灣是有多落後?」

但和老闆聊開之後才發現,新加坡籍老闆的意思是,以台灣的平均薪資比新加坡還要低,但物價和消費水準竟和新加坡差不多,老闆感嘆當「平均半數的年輕人在基本生活費都無法Cover時,你怎麼去做那些真正充實到自己的事?」作者表示聽聞此話心中確實「有點心酸」!

網友對此表示「心有戚戚焉」;但也有不少網友感嘆像本文作者等好人才都已經出走國外,「台灣再不成長,有能力者都要出走了」、「希望台灣的薪資水能趕上物價,年輕人一直出走不是辦法…」。(劉邠如/綜合報導)


這篇是昨天在水果日報看到的文章
其實大家都知道台灣薪資遠低於鄰近亞洲國家,也都在抱怨為何薪資漲幅跟不上物價漲幅?
但是,我很認真地思考,如果連新加坡老闆都認為台灣物價已經跟新加坡一樣高,
那假設一般員工薪資28K調高到跟新加坡一樣48K
在這樣的薪資水平下,台灣物價又不能再調高(都跟新加坡一樣高了).
有多少中小企業或是做小生意的店家可以撐得下去的?

連王品集團都是年前宣布調薪,年後馬上宣布旗下所有餐廳反映人事成本調整售價.
所以不調整物價的情況之下調薪,台灣真的承受得住嗎?
又如果要調薪之後再調高物價,這樣台灣還不是一樣落入薪資追不上物價的反覆循環中?

到底問題出在哪呢?

新加坡 好像 有個 66 K 政策

好像是說 企業 出 44 K 政府 出 22 K

我覺得 台灣的 22 K 原意應該是類似的

只不過到後來

變成 企業 拿了 政府出的 22 K 請到人

企業自己 本來該出 的錢 都不出 了

對於這一點,不知道 新加坡的老闆 能不能說說 台灣的老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台灣真的沒人才
很多人只知道日本泡沫20年
卻不之,台灣內需產業也泡沫破裂20年了

國內很多產業從1990初期,創下產業榮景後
便開始走長空
汽車產業就是一例
從1993年約70多萬輛的銷量,一路走長空到2008年落底
約22萬輛
腰斬再打折

我相信很多產業也跟汽車業依樣,走空15年或以上
台灣與日本命運相同,當時不是只有日本產生泡沫經濟
兩國都創下史上的榮景,台灣當時的富裕更勝日本與其他三國

所以,台灣與日本泡沫破裂後比同期的韓國,香港,新加坡來的嚴重(這三國當時也產生泡沫經濟,不過這三個國家,也非常懷念90年代的榮景)

也就是泡沫破裂,產業大餅連續走空15年或以上
最後薪資所得當然無法提升,薪資也走空15年
所以這些都是合理的現象

該注意的是如何突破困境才是重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