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教育很重視中國傳統文化,國中的時候都要讀論語以及文言文等古文,
雖然英語是到國中時才開始學,可是以前很少聽過什麼英文字母寫不完的事情,
因為經過聖賢經典的薰陶,所以以前的大學生看起來就是成熟穩重,
泱泱大度,在社會上受人敬重,即使考不上大學的高中生也多半非常優秀。
而現在學生不太讀古文了,為了一個怕輸在起跑點上的恐懼感,從小就學英文,
以為只要學好英文就有吸收先進國家資訊的能力,然後就等於人生勝利組,
多半的父母都是這樣認為的。
可是過去功利主義心態已經開始讓我們嚐到苦頭,我們發覺許多年輕人不但沒有成熟反而變的幼稚,
遭受一點點挫折或誤解就承受不住,要不然就是自我主義太重,不懂得以同理心尊重他人,
更糟的是沒有多少經濟能力卻學會了奢侈浪費的生活,這些都是精神空虛的現象。
中國的聖賢經典裡面有許多待人處事的道理,詳加研讀可以開啟我們的智慧,使我們的心不會散亂,
「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教育孩子應該先教正確的待人處事態度然後才是學知識技能,
不只孩子需要讀經,大人也要做榜樣給孩子看,經典讀久了就會內化到我們的心性中,
然後就會變化氣質,培養出定力和完美的人格,很多在美國研究註解古文的都是理工科系背景,
所以研讀聖賢經典不會影響自己的專業知識,反而會讓你觸類旁通,
一般上班族人士最好也能夠少滑一些手機,留一點時間背誦詩詞或是經典名句來陶冶心性。
這對子還不賴哩: 官員腦殘鄉愿沒擔當,人民貪財怕死(還是理盲濫情?)愛面子。 橫批: 鬼島無誤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並不構成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