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相信上一代說紅包會包回來的鬼話了,結婚禮金沒有回報率,要嘛就不給,給了就沒了。

我從大學畢業後就不去同事或同學婚禮了,因為我不相信上一代說禮金簿是為了記錄每個人的金額,方便以後包的人結婚要用相同的金額包回去的蠢話,大學畢業前有參加過一些同事的婚禮,後來大家沒在同公司上班,那些已婚同事就自動失聯了,上一代不告訴你的實際狀況是:禮金簿只是為了要查出誰給的禮金太少以便揪出宴席虧損的原因而已,至於以後會不會以同樣金額包給你,看良心而已,為了工作和諧而去同事婚禮的人不在少數,也就是明明不熟卻發帖子給你,不去怕以後工作不好過,所以只好去了,但有多少人結婚後離職,完全不跟以前有包過禮金同事們連絡的,相信多不勝數,以前的人大都不會換工作,也不太會去太遠的地方工作,所以不敢跑,現在跑掉的太多了,這種因為工作的不樂之捐最後通常都石沉大海比較多。

最近有人問我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朋友結兩次婚,第一次有去參加包1600元,第二次他有辦婚禮,但沒參加也沒包紅包,未來我要結婚這筆錢拿的回來嗎?」

我以財經角度分析:

1.心態上包紅包給朋友就當作是祝福性質,不要計算投資報酬率,因為虧損的機率高到你難以想像。

2.在台灣更加需要承擔極大風險,根據近年來台灣官方數據顯示2對有1對離婚,50%的機率等於是零和遊戲,也就是賭博一翻兩瞪眼,跟賭大小 一樣,而且沒有雙方合局可選。

3.最大的收益僅有保本,也就是當初給多少,到時候你要結婚時他還給你多少,僅此而已,而且不計算通膨與未來餐廳是否比當初他辦的餐廳單價高的損失。

4.有信用風險,他結婚2次可以扯說當初紅包是女方收的,第2次你沒來,他沒義務包紅包給你,更別說那些當初拿了你紅包後,聽你要結婚就避不見面的同學或前同事,這都是所謂的信用風險,這比你跟銀行買衍生性金融商品發生信用風險的機率高出數百倍。

5.以圖解來解釋,結婚禮金屬於下列這種曲線,也就是時間越長、你跟他結婚時間間隔越久,預估回收率越低,禮金不能提前贖回,期間也沒有穩定配息,連到時你結婚能不能找的到他都不知道,比一些公司法人發的永續債券、零息債券還不理想,至少公司倒閉破產你才拿不到錢,禮金是即使他沒破產每天見面你也可能拿不到錢。

別相信上一代說紅包會包回來的鬼話了,結婚禮金沒有回報率,要嘛就不給,給了就沒了。

所以如果要參加別人的婚禮,禮金量力而為,現在台灣情況跟上一代已經不一樣了,去了別相信上一代說有禮金簿這筆錢以後一定拿的回來,要嘛開始就不要去,不然就當作祝福他的心意吧。
參加朋友婚禮是為了祝福新人吧! 你在這邊用投報率來計算

想必你參加的婚禮應該是少之又少吧....


Justin0325 wrote:
我從大學畢業後就不去...(恕刪)


我結婚一桌1.5萬左右

有人包1600帶了4個人來

當天還爆桌5桌,慘賠阿!!!
http://www.facebook.com/ChenShiXiongDi
至少就目前小弟親眼所見 ..

我家長輩只要親友炸紅包來,都會翻簿子去看看對方曾經包多少好在貼一些回去才不失禮

就我認識的這些人其實周遭還是蠻多的哦!!


結婚禮金應當是祝福的算太細沒意思 ~ 當然沒交集的不想去也別勉強就好了~

我結婚一桌1.5萬左右

有人包1600帶了4個人來

當天還爆桌5桌,慘賠阿!!!


到時候他結婚你還是要包1600以上
婚禮上收到的紅包都不能拿來抵桌錢才是
他包多少你也是要回多少
長輩包的那也是長輩以前或是以後還的
真的要賺的就只能炸以後不會再聯絡的

Justin0325 wrote:
我不相信上一代說禮金簿是為了記錄每個人的金額,方便以後包的人結婚要用相同的金額包回去的蠢話


禮金簿對許多人而言確實是一個參考憑據,避免以後包少了失禮,你是可以不相信啦,你這麼聰明,都會算投資報酬率了.


Justin0325 wrote:
上一代不告訴你的實際狀況是:禮金簿只是為了要查出誰給的禮金太少以便揪出宴席虧損的原因而已


在我看來這種想法算比較有創意啦,查出來幹嘛?叫他補繳嗎?不過你這麼聰明,都會算投資報酬率了,說不定你真的會吧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既然這麼愛計較,別人結婚請客你不要去也不要給,然後你結婚的時候也不要辦婚宴,這些問題不就沒了?

如果你的親友同學知道你連包個紅包都要算回報率,打死也不會發帖子給你。
依照我的經驗看來,我是反過來看的
我結婚的經驗是:
同事包的都很少,不管是已婚還是未婚的...已婚的他是討不回來了(除非他想等小孩子大了,結婚時再發帖子炸你,但通常不會想這麼遠),所以會心不甘,包的很小包,但是有人臉皮還是很厚,我遇過同事就是包1200但是帶了夫婦與兩個小孩...別說小孩子不能吃,但一個小孩就是佔了一個位置,一桌只能坐十人,你家四人來了,那桌就只能再坐6人,一桌1萬2千來算,一個位置就代表要1200...你一家四口只包一千二,那主家就是虧了3600(四人要4800才算打平,除非你那桌要擠11人以上,但通常除非太小不能坐餐廳提供的嬰兒椅,加上爆桌只差幾個零頭的人,不能再開桌,將就擠一下,不然通常超過10人不會硬擠)
就算同事沒有結婚,也都包少少的,若你沒有親友協助你作併桌作業,或臨時有人放鳥,紅包也沒來,導致桌子沒坐滿,那桌就是慘賠....
其實就算那些同事一人來包一千六,很多人是兩個人來就只微幅增加到2000~2200(真敢),那樣那兩個位置還是賠...甚至有人兩人來包一千六的....

你以為大家很愛邀同事?其實很多這種不知成本不長眼的同事...畢竟不是沒辦過婚宴不然就是沒在替主家想的....偏偏又是同部門,不邀不好意思...

所以以結婚方的點來想,我看過幾個常見的作法:
1.跟同事說我只有小小邀一下親友吃個飯而已,甚至說沒辦婚宴的...(這人當初我結婚時才包了1200,本想同樣金額孝敬他的...大概他心知肚明?)換句話說,邀同事就是慘賠,乾脆不邀還賠少一點,面子也不用太做了,反正我們在公司也是小螺絲釘的角色,沒啥好交陪的,私交太好的朋友才邀

2.另外在辦幾席只請同事的,排場小,應付一下,菜色也不甚佳。很適合在外地工作的中間幹部,家鄉辦正統的,工作的地方另外辦,精算好桌數,挑便宜一點的餐廳與菜色,就能回收紅包甚至小賺,也不至於還要包遊覽車啥的,工作上的情面也稍稍顧到了

3.只辦一次合請,一開始就沒挑很高級的餐廳與專挑便宜菜色。別相信別人講得啥菜太爛很丟臉啥的,吃下去的都是別人的肚子,菜色再好也不會有啥感恩,兩三天就忘了,就算記得也沒啥好處,省下的桌錢好幾萬,塞進口袋對自己好一點才是正經....這點直到我跟老婆結婚後,參加N次同事喜宴,老婆她總算才覺醒認同此事...之前結婚時還說餅要多好菜要多棒才不會丟臉...可惜她的同事沒一個在怕丟臉的XD

總之,秉持一個原則,請同事或被同事請就要有賠的決心,賠是應該的,賺才是異數
我覺得白包紅包就是大家互相幫忙來幫忙去的意思
畢竟結婚或者喪事都是一筆花費~今天你幫我哪天我幫你~互相咩
人生真的每個東西都要計較的話也真的太累
人的心是很奇妙的

永遠都記得哪些人包很少卻帶很多人來

由這點就可以知道

該還的還是要還

別為了一些錢得罪不該得罪的嘴

你沒遇到真的不知道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