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問我一個問題:「如果一個朋友結兩次婚,第一次有去參加包1600元,第二次他有辦婚禮,但沒參加也沒包紅包,未來我要結婚這筆錢拿的回來嗎?」
我以財經角度分析:
1.心態上包紅包給朋友就當作是祝福性質,不要計算投資報酬率,因為虧損的機率高到你難以想像。
2.在台灣更加需要承擔極大風險,根據近年來台灣官方數據顯示2對有1對離婚,50%的機率等於是零和遊戲,也就是賭博一翻兩瞪眼,跟賭大小 一樣,而且沒有雙方合局可選。
3.最大的收益僅有保本,也就是當初給多少,到時候你要結婚時他還給你多少,僅此而已,而且不計算通膨與未來餐廳是否比當初他辦的餐廳單價高的損失。
4.有信用風險,他結婚2次可以扯說當初紅包是女方收的,第2次你沒來,他沒義務包紅包給你,更別說那些當初拿了你紅包後,聽你要結婚就避不見面的同學或前同事,這都是所謂的信用風險,這比你跟銀行買衍生性金融商品發生信用風險的機率高出數百倍。
5.以圖解來解釋,結婚禮金屬於下列這種曲線,也就是時間越長、你跟他結婚時間間隔越久,預估回收率越低,禮金不能提前贖回,期間也沒有穩定配息,連到時你結婚能不能找的到他都不知道,比一些公司法人發的永續債券、零息債券還不理想,至少公司倒閉破產你才拿不到錢,禮金是即使他沒破產每天見面你也可能拿不到錢。

所以如果要參加別人的婚禮,禮金量力而為,現在台灣情況跟上一代已經不一樣了,去了別相信上一代說有禮金簿這筆錢以後一定拿的回來,要嘛開始就不要去,不然就當作祝福他的心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