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眾所周知:日本自有歷史以來,外患不多,但內戰不少。毀於內戰中的大型建築物,不知凡幾。就算沒毀於內戰,但慘遭回祿之災,從地面上消失的建築物也不勝枚舉。

拿江戶城為例(「江戶」是東京的舊稱),發生在1657年(中國滿清入關後的14年)3月2日的一場大火,延及城內百分之六十的面積,估計死者數字從最少的「三萬」,到最多的「十萬」都有,並且把當時的地標:江戶城「天守閣」給燒個精光。

這場火災,會死那麼多人,除了木造房屋的關係之外,居民逃難時,爭相使用帶輪子的木箱搬運家財,把本來就不寬的街道擠得水洩不通,人們逃無可逃,最終多數葬生火海。

這當中還發生了一段「美談」。火災發生時,牢裡的囚犯們因為無法逃脫,眼看難逃全員葬身火海的命運,有個叫「吉深」的獄吏(典獄長),起了同情心,在得到所有囚犯「天亮之後必將返回監獄」的口頭承諾後,吉深獨斷獨行,將牢籠敞開,把牢裡的囚犯悉數放出。但放出的同時,吉深說了這麼一句話:「我對各位以信義相約,屆時各位若是違反承諾,我必追捕至天涯海角!」

火災完後的第二天,囚犯們果真信受諾言,一個一個回到了監獄。吉深大受感動,於是代替這些囚犯向當局請命,希望念在囚犯們重諾守信的份上,將這些囚犯全員減刑。這當中還包含了死刑囚。當局應允所請,囚犯們因此獲得減刑。

我查了一下中文的網路文章。不出所料,大部分寫日本相關部落格的網友們,把聽到的看到的,如實寫出來之後,加句「哈哈哈,好有趣喔!」「呵呵呵,真誇張的啦!」就算交差。這本是個很值得探討的好題材,尤其對於我們自小上過《國文》課的人,更是很好發揮的內容,連這種議題都發揮不出來,我不禁要問:你的中文部落格是寫甚麼死人骨頭的?

江戶這場大火,發生在1657年,距此大約一千年前,中國的唐太宗也曾大發慈悲,縱放牢裡三百多名死刑犯,並和他們立了君子之約,要他們和家人團聚之後,再回牢裡。等到約定的日期到了,死刑犯們果然信受約定,回到了牢房。唐太宗縱囚一事,一直被傳為佳話,但在四百年後,宋朝的歐陽修寫了一篇我們在國文課中都學過的有名翻案文章《縱囚論》。歐陽修翻案的手法不是靠證據,而是講人情。所謂的「人之常情」:放著天賜的好機會不逃,還乖乖回籠受刑,同樣的事情,你要好蛋來做,都未必做得到;如今你卻預期這些殺人放火、犯了死罪的壞蛋來信守然諾,這要不是你唐太宗吃飽了撐著;要不就是你想沽名釣譽。

唐太宗縱囚,是個有名的歷史故事;歐陽修的《縱囚論》,是篇有名的論說文章,這兩者在日本也大大有名。那麼,吉深的縱囚,在日本難道就無人議論,拿去和中國發生的縱囚事件做個比較?答案是:當然有。

日本的法學家穗積陳重先生在其大作《法窻夜話》裡,就試著將兩個相似的歷史事件做了一個比較。穗積陳重認為,吉深的行為,是在緊急事變下,基於人情所採取的措施,且吉深也立誓要將不守承諾的囚犯逮捕回籠;唐太宗則全無上述情形。所以,唐太宗縱囚,不近情也不近理,純屬鬻聲釣世,和吉深的應變措施無法相提並論。

日本監獄此後的災難應變,「暫行釋放」成了一個制度化的措施,一直施行至今,且影響到其他國家。中華民國的《監獄行刑法》第26條,就有「天災、事變在監內無法防避時,得將受刑人護送於相當處所;不及護送時,得暫行釋放」這項規定,幾乎就是《大日本帝國監獄法》的翻版。

監獄遇到大火等災難時,該如何處置,即便是到了現代也是個引起爭議的課題,處理不當,甚至會釀成悲劇。還在不久前的2012年,宏都拉斯監獄一場大火,就是因為獄警擅離職守,逃脫保命,聽任牢裡三百多個囚犯全部燒死。17世紀日本吉深情理兼顧的作法,留個我們的,是一個可貴的精神遺產。

下次,我想談談那座被燒毀的名城:江戶天守閣。
文章關鍵字

台北会社員 wrote:
如眾所周知:日本自有...(恕刪)



讚!!
「哈哈哈,好有趣喔!」-->一定被打

BLOG不就隨筆雜談!何必認真?

不過日本也有這個縱囚呀!學到了

台北会社員 wrote:
如眾所周知:日本自有...(恕刪)
老侯的文章小弟我...必簽到
老闆要秘書開除濕機,隔天老王就失業了。
台北会社員 wrote:
如眾所周知:日本自有...(恕刪)

唐太宗的例子
囚犯自動回來, 也不是不可能
囚犯也會想後果會如何

如果不回去, 當然又全國通緝
抓回去肯定加重判刑
但如果乖乖回去,因為守信,給足皇帝面子
可能還會減刑

至於死刑犯也會乖乖回去
畢竟古時候酷刑很多,死法也很多,株連親人也常有
所以死刑犯也怕更慘的處罰

但此舉沽名釣譽是確定的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E%E6%9B%86%E5%A4%A7%E7%81%AB

明曆大火

同時與倫敦大火、羅馬大火並稱世界三大火災



但是這場大火之後也促成了都市更新計畫

羅馬那要做都更

日本對江戶大夥有幕府放火說

那也打算要做都更的對嗎?

台北会社員 wrote:
如眾所周知:日本自有...(恕刪)


哈…我覺得日本人是一個很「從眾」的民族。
我猜可能是犯人們彼此問要不要回去監獄,結果大家都說要回去,不想回去的也只好回去啦…

如果還成在台灣,可能會是不想回去監獄的笑那些想回去的是笨蛋,我是聰明人,所以不回去監獄…
唐太宗本來就沽名釣譽之輩

除了開運河隋煬帝做過的唐太宗都做過

評價為何差的那樣多?

SGR 0418 wrote:
如果不回去, 當然又全國通緝
抓回去肯定加重判刑


跟我想的一樣
死刑賞你個痛快不可怕

在唐太宗那個年代
我怕被發海捕公函抓回來

死刑執行了老半天還死不掉
那才是恐怖
我只在漫畫神劍闖江湖裡看過火燒京都...不知跟樓主說得有一樣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