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文章談1657年發生在東京(江戶城)的那場大火,提到江戶城「天守閣」慘遭焚毀的往事。

去過大阪的看倌們,必然逛過「大阪城」。有的人或許不太清楚:那座高聳雲霄、古色古香的建築物,其實是重建於上個世紀卅年代的「偽古蹟」,建材全部鋼筋水泥,內部連電梯都具備了,擺明了是座招攬生意的噱頭,讓我這「信而好古」的人,倒足了胃口。我去年去過武漢的黃鶴樓,正打算「發思古之幽情」時,卻得知這樓也是重建於現代(1985年),我只有慶幸自己「多虧還沒表錯情」。

大阪這棟漂亮的城池就是所謂的「天守」,這是日本特有的建築。「天守」是建築的本名,「天守閣」是後來人們自行叫出來的俗稱。我比較了一下中日兩地傳統的高層建築,中國的「塔」,源自印度,是出於宗教需要;日本的「天守」則出於「防禦」與「炫耀」。直到後期,「防禦」的功能越來越低,「炫耀」的需求越來越高,發展至今,還多添了一項功能:「觀光」。大阪的「天守」本來早在1665年就被雷擊焚毀,20世紀之後得以恢復,即是著眼於此。

江戶城的「天守」同樣也是毀在大火之中,直到今天都沒恢復。各位看倌來東京玩,東京的鐵塔、晴空塔都具備,唯獨見不到像大阪城那樣巍峨的城池,原因就是三百多年前燒毀了。「天守」沒了,但基座仍在,名字就叫做「天守台」,位在東京都「千代田區」。千代田區觀光協會的網頁有繁體中文版,介紹了這個「天守台」,看倌們看了這段爛中文,保證掀桌子。

http://www.kanko-chiyoda.jp.t.ie.hp.transer.com/tabid/256/Default.aspx

「天守」燒掉之後,不斷有人提出重建的計畫,但卻被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保科正之以下面的意見否決了:「江戶天守本來就不具備防禦功能,如今當以恢復江戶市街為優先目標,天守重建計畫暫緩實施」。

很難想像這樣的意見居然出自三百多年前一個古人之口。無論如何,當年的江戶以復興為第一要務,「天守」就在「非當務之急」的務實考量下,重建計畫遂寢,至今都不曾恢復。

這麼一個銷聲匿跡三百年多年的古建築,這幾年在有心人士的奔走呼籲下,又有了重建之議。

重建之議因何而起?原因就是為了2020年即將舉行的「東京奧運」。日本觀光界人士想藉著江戶城地標「天守」重建,搭上奧運觀光潮的順風車,吸引更多的觀光客。

計畫中,「天守」重建將以當年的建築圖式為本,用木材施工,原模原樣地恢復。看倌們,這個江戶城的「天守」一旦恢復,若包含現有的「天守台」地基,高度將達59公尺,會是日本國內最大的「木造建築」。規模宏偉自不待言,日後到東京,爬天守要比爬鐵塔晴空塔還要過癮。

話說,日本在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的十年間,也曾有過「古蹟重建潮」,這一重建,就蓋出了30多座「天守」,包括了有名的「名古屋城」與「熊本城」,如今有那麼多地方可以讓哈日的朋友在「日本古蹟」前比「YA」拍照,就是拜那十年之賜。

可想而知,在當年古蹟保護意識極為淡薄的年代,城不建則已,一建,鋼筋水泥必然是作為建材首選。二戰時期被美軍燒夷彈炸得滿地瘡痍,記憶猶新,當年的日本人重建古蹟,說甚麼也不可能重回木材建築的道路。但這次的「江戶城天守」重建,建築技術遠非當年可比,木材也能做到防火,原樣恢復將是所有奔走呼籲人們的共同願望。

計畫付諸實施與否,仍在討論中。眼前有兩個難題:江戶城建城當初,日本天皇皇城還在京都,不在江戶(現在的東京),江戶城裡要蓋多高的「天守」,都無所謂。如今天皇皇宮就在天守遺跡不遠處,「天守」一旦重建,面對皇宮居高臨下,這是否行得通,考驗人們的智慧。

再來,就是資金了。日本都市計畫學會做了個模擬試算:江戶「天守」重建費用,高達晴空塔的一半(約102億台幣)。這還不包含後續的宣傳公關費用。這對財政本來不寬裕的日本政府而言,又是一筆需要打腫臉充胖子的宏偉計畫。

無論如何,距離奧運還有6年,時間已經不多了。「天守」蓋成了,屆時,我將是卅一歲,登上城堡與美女比YA,指日可待也(YA)!
雜談江戶城的大火 (二)
文章關鍵字

台北会社員 wrote:
前一篇文章談1657...(恕刪)
純標記
老闆要秘書開除濕機,隔天老王就失業了。
台北会社員 wrote:
再來,就是資金了。日本都市計畫學會做了個模擬試算:江戶「天守」重建費用,高達晴空塔的一半(約102億台幣)。這還不包含後續的宣傳公關費用。這對財政本來不寬裕的日本政府而言,又是一筆需要打腫臉充胖子的宏偉計畫。...(恕刪)
還好啦
不貴
如果同樣的東西在台灣建
兩倍金額都建不起來, 雖然台灣人工比日本人工便宜
可是審核決策的人工可比日本貴多了
靠邊走 wrote:


純標記...(恕刪)



Ya

上去過一次

感覺裡面都是木頭做的

外圍有護城河

以前武士刀時代

想攻入恐怕不易
台北会社員 wrote:前一篇文章談1657年發生在東京(江戶城...(恕刪)
純推不下, 謝謝分享
台北会社員 wrote:
距離奧運還有6年,時間已經不多了。「天守」蓋成了,屆時,我將是卅一歲,...(恕刪)


侯大今年才25?不能吧!

大阪城的假古蹟,我只在外面逛了一圈,提不起買票進去的慾望。
倒是外面那條銀杏大道美呆了。
台北会社員 wrote:
前一篇文章談1657...(恕刪)
純推不下。
台北会社員 wrote:
千代田區觀光協會的網頁有繁體中文版,介紹了這個「天守台」,看倌們看了這段爛中文,保證掀桌子。

http://www.kanko-chiyoda.jp.t.ie.hp.transer.com/tabid/256/Default.aspx...(恕刪)

上面連結的繁體中文版的內容

位于江戶城本圓的第一名北側。江戶城的天守被在(1622)的秀忠,寛永15年每隔(1638)的家光和將軍的費代替再構築慶長11年(1606)的家康,元和8年,即使是將軍的權力的象徵也能據說。

 可以考慮慶長的天守自現在起位于南面的富士見多聞的打中。被說5層天守的高度大體上和國會議事堂大致相同了。

 元和、寛永的天守在了大體上和現在的天守台一樣的位置。
 是元和的天守在(1622),2幾歲的將軍秀忠的本丸海造的情况下在元和8年撤除慶長的天守,新建造的東西,并且在下個9年完成,被據說高度超過了慶長的天守。
 寛永的天守在(1638),3幾歲的將軍家光的時候是據"江戶圖屏風"說在在元和的天守台(現存的天守台)建造的東西裝上錢的逆戟鯨的5層城堡寛永15年。

 這個寛永的天守由于(1657)的火災在明年歷3年燒毁,在18m高的花崗岩完成的天守台被在明年加賀藩前田家的修建構築。這個現在是剩下的天守台,但是作為作為4幾歲的將軍綱吉的叔父的保科正之的戰國的世界的象徵的城堡落後于時代,并且可能有城堡以後被應該使城下的復興優先的建議重建的事情。現在剩下東西方約41m,南北約45m,11m高的砌塊。

 存在江戶城的城堡了江戶初期的50年。

 然而,(1882)時的氣象台被在天守台設立,各種觀測進行在1882年。




這是Google翻譯的嗎??.....

讓我想到在北海道的北見狐狸村看到的這個告示

台北会社員 wrote:
前一篇文章談1657...(恕刪)


活在什麼古蹟都拆光光的台灣....日本願意這樣做要偷笑了...來台灣看街上哪一個地方還像日據時代的台灣?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