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筆戰文
-----------------------
其實有不少原住民希望被等值對待哦

這是很嚴肅的問題,請大家仔細回想,那些平常填的表格裡,每次提到補助身份,會有:
身障者
清寒
單親或老年
其中還有 ′′原住民′′
竟然被排在一起,

這樣很糟糕 。你會希望被這樣排列嗎????????

人人都是平等,為什麼因為背景關係,就發補助

也許從小看習慣的關係,已經無感,但這難道不是扁低人的一種嗎? 為什麼要把它們排在一起 ?

這或許是為何有 ″番仔″ ″山地人″ ″土住″ …等刺耳難聽的字眼,耳儒目染的結果,大家確沒自覺。

也許原住民有他們的傳統堅持,所以某部份還可以理解,但如今都103年了,原住民早已不是以往″那樣″,該融入的早已融入,為何還要使用″雙重標準″看人 ?

以前也許有 ″道理″ ,但現在有平等看待的必要。對大家都好 。

以上是我各人觀點,大家一起討論吧。


(阿諾) wrote:
這不是筆戰文----...(恕刪)


漢人把原住民的居住地就像美國早期把紅番趕盡殺絕的方式是一樣的

你們有把原住民的地保留嗎

你們有把原住民的祖靈地還給他們嗎

他們早就在那裡

補助是經過雙方協商後的一種方式

合理吧



有空去聽聽看看慕谷慕魚原住民的聲音

世人皆聰敏 唯獨我腦殘 砲輸腦殘者 智慧何以堪
(阿諾) wrote:
這不是筆戰文----...(恕刪)

這不是筆戰文
請樓主們返回祖先的故鄉,把台灣還給原住民當家作主。
漢人就是攻城掠地還講話很大聲的族群
整天講平等
但向人家討黨產的時候有想過
如果有一天討成功
討回來的土地要還給原住民嗎?
或是原住民在都市買房買地有優惠過嗎?
把人家逼到山上開墾,又用一堆保護法來限制讓他們生產力有限
自己卻佔了平原生產經濟賺大錢
給他們後人一點補償,很難嗎?


(阿諾) wrote:
那些平常填的表格裡,每次提到補助身份,會有身障者,清寒,單親或老年 ,其中還有 ′′原住民′′ ,這樣很糟糕 。
也許從小看習慣的關係,已經無感,但這難道不是扁低人的一種嗎?


個人認為會覺得"被視為補助身份=扁低人"更不妙
很多地方也有兒童優惠,難道你也覺得是起源於不平等?
那軍公教優惠,難道也是在扁低他們?

這樣說領18%族群 也是矮人一等

講平等就先把土地還給原住民,然後再來思考撤除補助款

扯不完的!

教父說:不要讓人知道你在想什麼!沒錯~兒子麥口!堅強點別撒嬌!
有一些靠近景區或市區的原住民,搞不好比你我更有錢.......

可是他們還是可以享受原住民福利。
就像開BMW的身障人士一樣可以享受免繳停車費、免稅跟特別停車位一樣。
身分特別,但實際不需要。
只是這個界定要怎麼定,就很麻煩了....
(阿諾) wrote:
這不是筆戰文----...(恕刪)


那是因為他們需要幫助啊
才不是因為什麼貶低人的原因
不然你看國家每年花費多少納稅錢在補助上面
軍公教 榮民 老人 農民這些都有拿到補助
而且不給還會該該叫
難道是因為要貶低他們才給補助嗎
他們之中有些過的可都比你我還好耶
就把這補助想成是一份榮耀就好了
可不是每個人都有耶

(阿諾) wrote:
也許原住民有他們的傳統堅持,所以某部份還可以理解,但如今都103年了,原住民早已不是以往″那樣″,該融入的早已融入,為何還要使用″雙重標準″看人 ?

以前也許有 ″道理″ ,但現在有平等看待的必要。對大家都好 。



你多久沒去部落看看了?
我認同樓主,光用「身分」來補助,太粗略了。
就像之前有殘障人士開雙 B 車,也曾引起爭議。

是該做些修正,譬如說改為,必須是在其
部落家鄉定居及工作,才有適用資格。
未成年人則是附屬在其法代的條件之下受補助。
或者其部落家鄉有受撫養親屬。
譬如這樣,當然前提要有原住民身分。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