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年被外派到上海,年薪將近台幣200萬。這樣的薪水,我拿了六年。年紀輕輕,就拿這麼多年高薪,把人的一點鬥志都磨光了。所謂「少年得志大不幸」,這不幸遲早要降臨的。
由於我比人多懂幾門外語,又能做資訊系統,公司把我視為「亞洲區資訊系統開發維護」的不二人選。我在上海,就是帶著一群開發人員,有事情就幹活,沒事情就打混。我拿的是死薪水,一天不幹活,一天也照拿錢,而且又拿著高薪。
公司是服務業,業種單純,沒庫存、沒製造,對於系統的要求其實不高。這種情形下,我不僅僅是工作輕鬆,連學習的動力都缺乏。公司不是資訊業,資訊人員能爬到最高峰的,就是像我這樣了。往上沒指望,周遭沒競爭,今朝有酒今朝醉,六年下來的養尊處優,養成了廢人。
六年後,危機感萌生。我投石問路,得知台灣有一家系統顧問公司在徵人。對方看過我的背景後,表示願意面試我。我於是整裝回國,接受面試。
人事部小姐先依照慣例,讓我自我介紹一番。我於是從「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平八穩地說完了。
人事小姐苦笑了一下,道:「侯先生,您知道我們要找的,是能面對客戶的銷售顧問,要的是能和客戶熱切溝通的人才。從您剛剛的自我介紹聽來,老實說,我沒感受到...熱情。」
現在,要是讓任何一個認識我的人,得知有人評價我說話缺乏「熱情」,恐怕笑壞人的大牙。但我非常清楚這位人事小姐沒冤枉我。當時的我,太需要一份在台灣的工作,這讓我在自我介紹時,謹慎小心,唯恐說錯話。自然也放不開「熱情」。
「等一下,用人主管會來面試您。您記住我說的話:要展現熱情,好好表現。」人事小姐這麼鼓勵我。
看來,人事小姐不是有意洩我的氣,反而是想幫我一把。我回國,初來乍到,就感受到台灣特有的人情味。
不久,用人主管來了。我把人事小姐的話謹記在心,火力全開,在主管面前把自己吹得刀槍不入、武功蓋世。主管與我相談甚歡,答應以180萬年薪聘請我。這個逆轉讓人事小姐都嚇了一跳。
只是興高采烈上任沒多久,主管逐漸發現我「有個問題」:不知該把我擺在哪個位置。
讓我立刻去面對客戶?但我長年在一個既非製造、又非買賣,非驢非馬的「服務業」,我來面對非服務業為主的客戶千奇百怪的系統問題,無法立刻獨挑大樑,是顯而易見的。
讓我先潛心學習?但我拿著的是一年180萬的高薪,有幾家公司受得了一個遲遲沒有業績表現,光拿高薪的「銷售顧問」?
我的「點子多、腦筋靈活」在公司似乎人人認可,但也人人皆知我無法立刻擔綱出馬。幾名與我關係不錯的業務人員,不只一次問我何時能出陣。不是我不願出陣,我就是無法得到主管一個「可」字。
三個月試用期,眼看只剩半個月,主管找我談,告訴我「試用結果」。
「我對你一開始的評價,是你的反應靈敏、說話有條理,符合一個顧問的要求。在我三個月裡的觀察,你也與這個期待吻合。」
「謝謝!」
「但你過去的經歷,...,」
「恩?」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彌補你過去經歷的不足。但我發現,這三個月下來,我必須說我太樂觀了...。」
好了,我已經知道自己的未來命運了。答案就是:我在這家公司沒未來了。
這怪不了這家公司。怪只能怪這幾年變化太大。過去,只要懂得系統,走馬上任做顧問是極為自然的事情。當年好幾家公司等著我,我偏偏選擇一家工作輕鬆、收入高的歐洲公司「頤養天年」,這一養,養得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如今靜極思動,我沒變(原地踏步),外界全變了,顧問公司也懂得挑肥揀瘦,不再是眾家公司抱著高薪搶人的年代了。
我點點頭,表示接受公司的安排,自己另覓出路。
「正式離職是半個月後,這段期間,我會『協助』你辦好離職手續。公司的東西、文件,你要辦交接...」
「我沒甚麼東西。這幾個月我沒做任何事,沒東西可交接。」
主管一怔,想想也對,苦笑了一下。
「喔,對了」他似是想起甚麼,接著說:「這半個月內,希望你不要做出不利於公司的事情....。」
最後交待的這句話,老實說,帶著點人格侮辱。三個月來,我沒證明自己的能力,甚至連自己的人格都無法取信於人。但我無暇多想,此刻更重要的,是我的未來該怎麼辦。
我一帆風順的人生,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與「失業」結緣,且萬萬沒想到是在自己的國家。
年薪200萬的日子,看來一去不復返;如今年薪180萬的到手鴨子也飛了。我開始焦慮,找昔日關係、找求人廣告,寄出三封求職信全都石沉大海。這是甚麼狀況?我完全亂了方寸。
我後來才知道:在日本,有人寄出幾十封、甚至幾百封求職信也換不來一次面試的機會。即便條件尚可的人,平均四封求職信才換來一次面試機會;四次面試機會才換來一次錄用通知。我那三封石沉大海的求職信,根本是「小菜一碟」,習於求職的人,是不會為這區區三次渺無回音的求職結果而動搖。這可見我當時太平日子過得有多久,久到讓我面對危機全無招架之力。
打開電子信箱,巴望著有面試通知;盯著手機,希望聽到用人單位的一通聯絡電話。這兩者把我心情搞得七上八下,但兩者全都落空。半個月內,我對自己信心完全喪失。
就在我準備收拾離職,而求職仍處處碰壁時,我總算得到一家日商公司的面試機會,獲得青睞,一周內被正式錄取,回到日商,重作馮婦,此後也讓我總算能衝鋒陷陣,補上年輕時期不曾上過的課。
如今,我樂意把自己這段不堪的過去與網上諸君分享。儘管是有驚無險,在大多數人眼中看來,恐怕都不算是甚麼「人生重大危機」,但只要年輕時過得太安逸,這種危機隨時可能找上門。「穩定壓倒一切」是老人家的智慧,而年輕人必須有年輕人的生存哲學。相信我:太早的「穩定」、「安逸」,是會把一個人帶向廢物堆的。這點道理,您如果現在仍不知其意義,不用急,只要年過四十,開一場同學會,即知真章。
                                        
                台北会社員 wrote:
我當年被外派到上海,年薪將近台幣200萬。
這樣的薪水,我拿了六年。
年紀輕輕,就拿這麼多年高薪,把人的一點鬥志都磨光了。
所謂「少年得志大不幸」,這不幸遲早要降臨的。
由於我比人多懂幾門外語,又能做資訊系統,
公司把我視為「亞洲區資訊系統開發維護」的不二人選。
我在上海,就是帶著一群開發人員,有事情就幹活,沒事情就打混。
我拿的是死薪水,一天不幹活,一天也照拿錢,而且又拿著高薪。
公司是服務業,業種單純,沒庫存、沒製造,對於系統的要求其實不高。
這種情形下,我不僅僅是工作輕鬆,連學習的動力都缺乏。
公司不是資訊業,資訊人員能爬到最高峰的,就是像我這樣了。
往上沒指望,周遭沒競爭,今朝有酒今朝醉,六年下來的養尊處優,養成了廢人。
六年後,危機感萌生。我投石問路,得知台灣有一家系統顧問公司在徵人。
對方看過我的背景後,表示願意面試我。我於是整裝回國,接受面試。
人事部小姐先依照慣例,讓我自我介紹一番。
我於是從「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平八穩地說完了。
人事小姐苦笑了一下,道:
「侯先生,您知道我們要找的,是能面對客戶的銷售顧問,
要的是能和客戶熱切溝通的人才。
從您剛剛的自我介紹聽來,老實說,我沒感受到...熱情。」
現在,要是讓任何一個認識我的人,得知有人評價我說話缺乏「熱情」,恐怕笑壞人的大牙。
但我非常清楚這位人事小姐沒冤枉我。
當時的我,太需要一份在台灣的工作,
這讓我在自我介紹時,謹慎小心,唯恐說錯話。自然也放不開「熱情」。
「等一下,用人主管會來面試您。
您記住我說的話:要展現熱情,好好表現。」人事小姐這麼鼓勵我。
看來,人事小姐不是有意洩我的氣,反而是想幫我一把。
我回國,初來乍到,就感受到台灣特有的人情味。
不久,用人主管來了。我把人事小姐的話謹記在心,火力全開,
在主管面前把自己吹得刀槍不入、武功蓋世。主管與我相談甚歡,
答應以180萬年薪聘請我。這個逆轉讓人事小姐都嚇了一跳。
只是興高采烈上任沒多久,主管逐漸發現我「有個問題」:不知該把我擺在哪個位置。
讓我立刻去面對客戶?但我長年在一個既非製造、又非買賣,非驢非馬的「服務業」,
我來面對非服務業為主的客戶千奇百怪的系統問題,無法立刻獨挑大樑,是顯而易見的。
讓我先潛心學習?但我拿著的是一年180萬的高薪,
有幾家公司受得了一個遲遲沒有業績表現,光拿高薪的「銷售顧問」?
我的「點子多、腦筋靈活」在公司似乎人人認可,但也人人皆知我無法立刻擔綱出馬。
幾名與我關係不錯的業務人員,不只一次問我何時能出陣。
不是我不願出陣,我就是無法得到主管一個「可」字。
三個月試用期,眼看只剩半個月,主管找我談,告訴我「試用結果」。
「我對你一開始的評價,是你的反應靈敏、說話有條理,符合一個顧問的要求。
在我三個月裡的觀察,你也與這個期待吻合。」
「謝謝!」
「但你過去的經歷,...,」
「恩?」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彌補你過去經歷的不足。
但我發現,這三個月下來,我必須說我太樂觀了...。」
好了,我已經知道自己的未來命運了。答案就是:我在這家公司沒未來了。
這怪不了這家公司。怪只能怪這幾年變化太大。
過去,只要懂得系統,走馬上任做顧問是極為自然的事情。
當年好幾家公司等著我,我偏偏選擇一家工作輕鬆、收入高的歐洲公司「頤養天年」,
這一養,養得我「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如今靜極思動,我沒變(原地踏步),外界全變了,
顧問公司也懂得挑肥揀瘦,不再是眾家公司抱著高薪搶人的年代了。
我點點頭,表示接受公司的安排,自己另覓出路。
「正式離職是半個月後,這段期間,我會『協助』你辦好離職手續。
公司的東西、文件,你要辦交接...」
「我沒甚麼東西。這幾個月我沒做任何事,沒東西可交接。」
主管一怔,想想也對,苦笑了一下。
「喔,對了」他似是想起甚麼,接著說:
「這半個月內,希望你不要做出不利於公司的事情....。」
最後交待的這句話,老實說,帶著點人格侮辱。
三個月來,我沒證明自己的能力,甚至連自己的人格都無法取信於人。
但我無暇多想,此刻更重要的,是我的未來該怎麼辦。
我一帆風順的人生,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與「失業」結緣,且萬萬沒想到是在自己的國家。
年薪200萬的日子,看來一去不復返;如今年薪180萬的到手鴨子也飛了。
我開始焦慮,找昔日關係、找求人廣告,寄出三封求職信全都石沉大海。
這是甚麼狀況?我完全亂了方寸。
我後來才知道:在日本,有人寄出幾十封、甚至幾百封求職信也換不來一次面試的機會。
即便條件尚可的人,平均四封求職信才換來一次面試機會;四次面試機會才換來一次錄用通知。
我那三封石沉大海的求職信,根本是「小菜一碟」,
習於求職的人,是不會為這區區三次渺無回音的求職結果而動搖。
這可見我當時太平日子過得有多久,久到讓我面對危機全無招架之力。
打開電子信箱,巴望著有面試通知;盯著手機,希望聽到用人單位的一通聯絡電話。
這兩者把我心情搞得七上八下,但兩者全都落空。半個月內,我對自己信心完全喪失。
就在我準備收拾離職,而求職仍處處碰壁時,我總算得到一家日商公司的面試機會,
獲得青睞,一周內被正式錄取,回到日商,重作馮婦,
此後也讓我總算能衝鋒陷陣,補上年輕時期不曾上過的課。
如今,我樂意把自己這段不堪的過去與網上諸君分享。
儘管是有驚無險,在大多數人眼中看來,恐怕都不算是甚麼「人生重大危機」,
但只要年輕時過得太安逸,這種危機隨時可能找上門。
「穩定壓倒一切」是老人家的智慧,而年輕人必須有年輕人的生存哲學。
相信我:太早的「穩定」、「安逸」,是會把一個人帶向廢物堆的。
這點道理,您如果現在仍不知其意義,不用急,
只要年過四十,開一場同學會,即知真章。...(恕刪)
感謝分享。....(*^.^*)


                就喜歡你看不慣我,又幹不掉我的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