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點10分,首個軍民通用新型臨近空間平台「圓夢號」在內蒙古錫林浩特成功放飛。全球首次具備持續動力、可控飛行、重複使用能力的臨近空間飛艇飛行,也是首次向企業和個人用戶提供商業服務的飛行。本次飛行搭載了客戶的寬頻通信、數據中繼、高清觀測、空間成像和空中態勢感知等系統。飛艇在20公里高度指定範圍駐空和飛行,在發射現場能看到,「圓夢號」是一艘巨大的銀色飛艇,體積達18000立方米,依靠氦氣浮力升入空中。它採用三個六維電機的螺旋槳,升空后依靠太陽能提供動力,按計劃將駐空48小時。以為飛艇這玩意早退出歷史舞台了,沒想到還能出來,不知道成本怎麼樣。
劉肯尼 wrote:之前忘了是看BBC經濟專欄有提到飛艇.他的載重跟航程都優於軍事運輸機,不過使用的氦氣好像很稀有 氦氣雖然含量不多,但存在於大氣之中,任何國家只要有設備就可以從空氣中抽取氦氣。做過物理化學實驗的都知道,液態氦是低溫環境必備的耗材。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氦氣目前是從礦物裡面提煉出來的,從大氣裡面提煉成本會高很多從戰略角度來看這個根本就是最好的目標從民生角度來看,連飯都吃不起了,你上網幹什麼?想像一下一堆非洲饑民,苦苦的滑手機等待美軍送糧食?還是滑手機看什麼時候會下雨,準備拿臉盆來接雨?理想很美妙,現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