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貼]我們培養了很多高學歷的野蠻人 by 鮑鵬山

Subject: [轉貼]我們培養了很多高學歷的野蠻人 by 鮑鵬山

文章來源連結

常有人說我的演講很有激情,
可是今天我聽了前面兩位嘉賓的演講,
我覺得自己被秒殺了。(全場大笑)

尚老師、許院長他們的激情,來自對文化的熱愛。

文化確實是一個能夠激發我們感情的崇高東西,它和知識是不一樣的。
一個有文化的人,你會發現他的生命力是非常旺盛的。
他不是冷冰冰的,而是富有激情、情懷,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愛和詩意的眼光。

可是今天,我們從中小學到大學的教育,更多的是在教知識、技術、專業,唯獨缺少文化。
我們培養了很多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很多高學歷的野蠻人,他們是冷冰冰的。

有句很有名的話:知識就是力量。
中國人耳熟能詳,而且對它很是認同。

從歷史上看,1840年以後,中國面對西方的科學技術,不堪一擊,於是得出一個結論:
落後就要挨打-----這個落後,就是指科學技術的落後。

從現實上看,如果今天我們不能用知識很好地答出一份標準化試卷,
可能就讀不了好大學、好專業,找不到好工作,以更好地滿足自己物質的慾望。

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現實壓力,我們都知道知識太重要了。
但是我今天要對大家講的是,儘管知識確實重要,但知識也有局限性。

===========================
這根胡蘿蔔把他一輩子都拴死了
===========================

首先,知識是無限的。什麼叫知識?知識是對這個世界所有事實的認知。
既然世界是無限的,那麼知識也是無限的,可悲劇的是人生是有限的。

莊子就說過:"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

世界是無限的,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用有限的生命
去追求無限世界所包含的無限知識,那我們的人生就會廢掉。

當知識不成體係時,它是無用的,只是碎片。

舉個例子,曾有一家報社搞國學知識競賽,找了一批專家出了一套國學題目。
題目出完後,編輯想讓我審一下。我看了5分鐘,對它的判斷就是6個字:無趣、無聊、無用。

比如有一道題目問:在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時代的宦官是可以娶妻的?(全場笑)
這是非常嚴肅的知識。如果你專門研究宦官,把他們的生存狀況、心理狀態以及
他們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影響、作用都搞明白,你將會成為一名了不起的專家。

可是假如你的主要精力不在此,這樣的知識碎片,對你一點用處都沒有。

還有一道題目: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如果你能把它變成系統的知識進行分析研究,它是有意義的。
但是假如一個人並沒有這樣的意願和目標,他只知道胡蘿蔔是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這樣的知識對他不僅沒用,還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因為他知道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答案,心裡一陣竊喜,
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牛的人,並且他特別想讓別人知道這一點。

於是,他天天等著別人提問,以期收穫別人的敬佩。
為了等到這一天,他可能每次和朋友吃飯的時候都點胡蘿蔔,
(全場笑)別人吃得很香,他卻只等著一個問題。

這根胡蘿蔔把他一輩子都拴死了。

======================================================
有不少人用瑣碎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


德國哲學家尼采寫過一篇文章叫《我為什麼這麼聰明》。
他的結論就一句話:我之所以這麼聰明,是因為我從來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費精力。

有一次我坐出租車,司機正在收聽一檔知識競賽節目。
節目中,主持人放了5個音樂片斷,每個片斷幾秒鐘,隨後提問:
這5個音樂片斷,有2個片斷屬於同一首歌,你們誰知道?一個小伙子搶答說他知道,並且回答正確。

緊接著第二個問題是:其中有2首歌出自同一張音樂專輯,你知道嗎?這時我緊張了,我怕他知道。
他不知道,說明他還是正常人,如果他知道,他這一輩子可能就廢了。但是沒想到他真知道。(全場笑)

這時我讓司機把收音機關掉。司機嚇一跳,問為什麼?
我說:"它在侮辱我們的智商,並且在誤導我們生命的流向。"

這就叫無用的知識,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無用的知識。

比如,很多人關心某個明星喜歡的顏色是什麼,星座是什麼,結了幾次婚,又離了幾次婚。
當一個人把精力花在這些地方時,他可能獲得了知識,並且在飯桌上能與人聊天,但他會變得特別瑣碎。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題目是《警惕知識》。

主要觀點就是,我們的生命本來就不可能佔有無限的知識。
更可悲的是,無聊的知識會讓人生變得無聊,瑣碎的知識會讓人格變得瑣碎,甚至猥瑣。

孔子的學生子夏早就說:"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但是"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即使是胡蘿蔔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這樣的知識,你可以拿來吹吹牛,
但如果你老是把認知集中在這種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會有什麼成就。

你用瑣碎的知識把人生變成了碎片,所以君子不為。

荀子曾提出過對知識的鑑別。

他說有些知識是無聊的、無用的、無趣的,這樣的知識荀子有一個判斷,
叫『不知,無害為君子;知之,無損為小人。』

你知道了這樣的知識,並不能夠因此成為君子,
你不知道這個知識也不會因此成為小人。

有的知識對你的人生,一分都沒加,又何必耗費精力和時間呢?

但是在生活中,確實有不少人專心致志、興高采烈、
興趣盎然地用瑣碎的知識,把自己的人生切割成碎片。

=====================================================
實際上,在知識之外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
======================================================


《列子》裡面有篇文章叫《兩小兒辯日》,在座的都讀過。
兩個小孩辯論說,太陽早晨離我們近,還是中午離我們近。

兩個人都有根據,說早晨近是因為早晨的太陽比中午大;
說中午近是因為中午的太陽比早晨熱。

孔子活得真有壓力,他幾乎是那時候的"谷歌"和"百度",大家有什麼問題都跑去問他。
兩個小兒問孔子,但孔子沒法判斷。於是作者就借小孩的口吻諷刺孔子:"誰說你知識多?"

作者大概是想,只要否定孔子的知識多,那就否定了孔子的價值。

這個思路顯然是錯誤的。在人生知識的考場上,誰能站到最後?

我今天跟大家打個賭,我可以出一套100分的知識類題目,每道都有標準答案,
但我能讓在座所有人都得零分。反過來,你們也可以給我出100分的知識類題目,讓我一分都得不到。

比如,復旦大學自主招生出過一道題,老師對學生提一個要求:
『你現在問我一個問題,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要我回答不出來,第二是你必須要有標準答案。』

很多人說這個題目太雷人了,可我就覺得出得很好。
因為它告訴我們,在知識的考場上,沒有人可以站到最後。

有一個聰明的學生馬上問:『老師,你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嗎?』(全場笑)

我也可以按照這個思路給大家出題,不需要費勁,就能讓大家都得零分。
你們知道我祖父的名字嗎?知道我祖母的名字嗎?知道我祖父的二大爺的名字嗎?
在座的誰能答出來,今晚我請客。(全場笑)可見,知識可以把任何一個人打倒。

如果要算知識的總量,我相信今天在座的人,你們的知識總量都超過孔子。
比如說,我可以出計算機、物理、英語、數學之類的題目,孔子肯定答不過你們。

但我們就比孔子的境界高嗎?這就要思考另一個問題了:
決定孔子境界的不是知識的總量,而是另外一種東西。

孔子自己早就說過:"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我有知識嗎?不,沒有。
蘇格拉底也曾經說:"我比別人多知道的那一點,就是我知道自己是無知的。"

他們說這些不是謙虛,只不過說出了一種真相。

面對世界的無限,我們短暫生命裡的知識可以忽略不計。
所以,我們應該允許自己的無知,也應該寬容別人的無知。

你看我不順眼,給我出一道數學題。

我為了防備下一次再有人給我出數學題,於是我天天學數學,學了10年以後,
解放日報文化講壇大概已經到6800期了,我終於有勇氣上台演講,
突然又有人說:「鮑老師,我這有一套物理題。」(全場笑)

你不會這樣幹,對不對?

因為你們會寬容我的無知,我們也會寬容他人的無知,
但是有種情況是不能寬容的,那是什麼呢?沒有良知。

======================================================
沒有知識可以被寬容,沒有良知不可以被寬容
======================================================


沒有知識可以被寬容,沒有良知不可以被寬容。

我們遇到標準化的試卷,回答不好沒有問題,
但是涉及良知判斷、是非判斷、善惡美醜判斷,
如果出了問題,那就是大問題。

我講一個故事。有一位父親發現15歲的女兒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寫著:

『親愛的爸爸媽媽,今天我和蘭迪私奔了。

蘭迪是個很有個性的人,
身上刺了各種花紋,只有42歲,並不老,對不對?
我將和他住到森林裡去,當然,不只是我和他兩個人,
蘭迪還有另外幾個女人,可是我並不介意。

我們將會種植大麻,除了自己抽,還可以賣給朋友。
我還希望我們在那個地方生很多孩子。

在這個過程裡,也希望醫學技術可以有很大的進步,
這樣蘭迪的艾滋病可以治好。』


父親讀到這裡,已經崩潰了。
然而,他發現最下面還有一句話:"未完,請看背面。"

背面是這樣寫的:
『爸爸,那一頁所說的都不是真的。
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學家裡,期中考試的試卷放在抽屜裡,你打開後籤上字。
我之所以寫這封信,就是告訴你,世界上有比試卷沒答好更糟糕的事情。
你現在給我打電話,告訴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
(全場大笑)

這封信說明,一個人在知識的試卷上可以犯錯,
甚至不止一次犯錯,一輩子犯錯,我們到老了都是無知的。

但是在良知問題上,可能犯一次錯,我們就萬劫不復了。
所以,比事實判斷更重要的是價值判斷。

事實判斷,我們做不到什麼都懂,
但是做人要有良知,要有價值判斷力,這一點還是應該盡量做到的。

今天中國社會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判斷力。

中國教育的一個問題,就是缺乏文化素養。比如,為了抵制日貨,
很多年輕人走到大街上砸同胞的車,甚至傷害同胞的身體。

他們帶著一腔熱血,以為在愛國,但實際上卻是在『礙國』。

為什麼一個帶著良好愛國熱情的人,
會去做妨礙國家、損傷中國人形象的事?

他們缺少的是什麼呢?良知。

知識就是力量,但我要告訴大家,良知才是方向。
我們常常說落後就要挨打,我還要告訴大家,野蠻也會招打。

我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全場鼓掌)

來源:解放日報,作者:鮑鵬山

nickdon168 wrote:
Subject: ...(恕刪)

在台灣還是有很優秀的年輕人
頂著高學歷默默的貢獻社會

也許我比較雖
遇上的都不是好的

最近手邊剛好有份資料
在研究三十五歲以下的在職專班學生
為何從職場再走回校園
分析原因有列舉21項
每一條深入了解後
對企業團隊危害甚遽
這些事由
在個人主觀意識下保持悲觀態度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我知道莊子有句話:『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還有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

還有就是沒有經過學習,怎麼能肯定所學的知識是無用的???

nickdon168 wrote:
Subject: ...(恕刪)


整篇文章的寫那麼多 重點就是形容有人 "沒品"

很棒的演講
對人生的價值觀是當頭棒喝!
有值得深思的地方!
瘦虫弱精 wrote:
在台灣還是有很優秀的年輕人
頂著高學歷默默的貢獻社會
也許我比較雖
遇上的都不是好的
最近手邊剛好有份資料
在研究三十五歲以下的在職專班學生
為何從職場再走回校園
分析原因有列舉21項
每一條深入了解後
對企業團隊危害甚遽
這些事由
在個人主觀意識下保持悲觀態度



所以呢?此篇的精大的重點是?
有點看不懂您所想要表達的意思?

此篇有說高學歷不好嗎?
或是有說學歷高的都是野蠻人嗎?

其實這中間有個說法~『會做事的人不一定會做人』,
或是『智商IQ高的人,不一定情商EQ高。』

『考試考得好的人,很會念書的人不一定有良知。』



hugohsia wrote:
我知道莊子有句話:『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還有一句話:『書到用時方恨少』
還有就是沒有經過學習,怎麼能肯定所學的知識是無用的???


它在侮辱我們的智商,並且在誤導我們生命的流向。
這就叫無用的知識,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無用的知識。


打個比方好了,
如果你把圓周率所有小數點背誦到極致,
請問有沒有用。

請舉實例何謂『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所謂的智慧~並不是背誦出一段很有道理的文字。
如果不能把書中的道理靈活運用,『知識是死的,人是活的。』

sendakgg wrote:
整篇文章的寫那麼多 重點就是形容有人 "沒品"


閣下畫重點的能力小弟真是自嘆弗如。
所謂的『有人』是指那些人?
所謂的『沒品』是怎樣的沒品?



nickdon168 wrote:
打個比方好了,
如果你把圓周率所有小數點背誦到極致,
請問有沒有用。...(恕刪)


印象中在數學或物理的領域
背這個是有用的...

背理化的元素表有用嗎,就那一張圖隨手可得,手機一打就出來了
有必要背嗎?

好像還是有用的...

nickdon168 wrote:
所以呢?此篇的精大...(恕刪)


這個
等我退休
再詳實以報...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nickdon168 wrote:
所以呢?此篇的精大...(恕刪)


那麼可以請你告訴我什麼叫有用的知識?
hugohsia wrote:
那麼可以請你告訴我什麼叫有用的知識?


這篇其實我已經不太想回了,打算讓他沉了。
不過既然你問了~那我就勉為其難的回答一下好了。


台大歷史系教授呂世浩對學生下了一個定義:
所謂的學生~就是學『生』。

學習如何生存,學習如何生存得更好,
自己生存的好了之後,要試著讓身邊的人也跟著好。

學生的目的在學『生』,
人生的目的在求『智慧』。

學生而求生,既生而求好,既好則推及親友,
而放諸於四海,謂之大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