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裝潢或木工之類的還是喜歡用(台)尺、(台)寸 ?

最近朋友的店在裝潢、不過和施工人員的溝通上有點抱怨 ,
一般人習慣用公尺、公分 , 但裝潢人員習慣用(台)尺、(台)寸 ,
而 1(台)尺 大約是 30cm ,
有時會遇到他量 230cm 的長度 , 但對方跟他說是 12(台)尺 的奇怪現象

我覺得蠻奇怪的、如果是傳統菜市場慣用(台)斤、(台)兩 ,
這不難理解、因為一(台)斤 = 0.6公斤 ,
買公斤賣(台)斤有多賺的利潤空間

但不管裝潢或木工 , 現場規畫的尺寸就是那樣 ,
你用公尺、公分或(台)尺、(台)寸去買材料 ,
都一樣要買現場所需的長度來施工、有差別嗎 ?

如果說用(台)尺、(台)寸是上一代人的習慣 ,
那過了幾十年的現在 , 怎麼還沒改變 ?
不管是科班或非科班出身的 , 後來有受國民教育的下一代 ,
在校不都已經習慣用公尺、公分了嗎 ?
文章關鍵字
這單位用習慣了啊...
如果現在買房子改成用平方米來算...
100平方米大跟30.2坪,哪個有感覺!!!
哪個能感受出大概有多少!!!
因為木工最大宗的兩樣材料都是用尺跟寸為規格
板材常用為3*6尺及4*8尺
角材常用為1寸2及1寸8
所以製作物用同單位計算比較好算出要多少料

不只是用尺跟寸
還會用到"分"
1分約為3mm

還會用到"sen"(發音接近"現")
1現=1公分

另外也常用"咪"
咪就是"mm"的簡稱
搗蛋蔥花 wrote:
有時會遇到他量 230cm 的長度 , 但對方跟他說是 12(台)尺 的奇怪現象



這個是算術有問題嗎?230公分應該是差10公分八尺。

其實去買板材就會發現這種算法很好算,

很多都是都是三尺*六尺(就是90公分*180公分)

跟四尺*八尺(就是120公分*240公分)

搗蛋蔥花 wrote:
如果說用(台)尺、(台)寸是上一代人的習慣 ,
那過了幾十年的現在 , 怎麼還沒改變 ?
不管是科班或非科班出身的 , 後來有受國民教育的下一代 ,
在校不都已經習慣用公尺、公分了嗎 ?


出了社會就是要學會這些單位,

還有“才”這個單位,

一才就是九百平方公分,

跟老師傅在一起學東西就要知道這些,

不然老師傅在講什麼也聽不懂,

這也算是經驗的傳承吧!

學校沒教的事一輩子也學不完!
教育方式沒革新過 就永遠不會變...
台灣許多產業不少都還是沿用以前的教育方法
像最近被爆出的 戲曲學院老師用踹的 還連踹兩次 都是踹飛那種...
大部分做這些行業都是沒想過要變革的人,就是上面怎麼說我們怎麼做
照本宣料 容易 因為只要反覆練習 總有OK的一天

要改革與革新是很難的
這是涉及到一個二次學習的概念
當老師考試就好,但是當個好老師,卻不是考試就能達到的

餐廳有的廚師學徒也是打雜半年才開始學,常常一個很簡單的東西就是那三四個月都在做同一件事
熟能生巧是自然 但那也是變成機械化運動的怠惰而已 撐不過這樣的枯燥豪無生命力的職場
自然許多懷抱新意想一展長才想多思考多學習多進步的年輕人因而放棄

貪多嚼不爛嗎> 但嚼那麼爛要幹嘛?
kzh_tw wrote:
教育方式沒革新過 就...(恕刪)

是的,晶圓從以前到現在都是用吋為單位,台積電都沒想過把它改成公分,你看看台積電有多爛就好!
美國人也是用英呎,英吋,英哩


難道他們也是沒受過現代教育?
你這麼一說,讓我想轉行嘗試木工,有點退卻了。

因為真的比較習慣用公尺公分。

就算是土地買賣,地契上面也是寫平方米,但買賣房子土地還是總是用坪來記,所以有時候還是不得已要去了解一下。
您上五金行。跟老闆說要買捲尺,老闆通常會問您要台尺的或英呎的。就說要台尺的。抽出2,30公分,您會看到除了刻度之外,還有些或紅或黑的字--這就是關鍵所在了。傳統木工師用的尺,稱為“魯班尺”或“文公尺”,上面的文字標示長度的吉凶。詳細的內容請自行估狗。
其實,公制和英制,在台灣一樣有在使用,只是比較小眾而已(例如:您買了個進口的廚衛設備,規格就不可能是台制的)。
我學過裝潢,由於這是個傳承的工作,大部分台師父還是會用台尺,甚至有些師父公分還用,"幾善"來說嘞。
但是我自己在做的時候如果遇到並非該專業的人,我還是會用公分做解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