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的內容: 我們是否活在虛擬世界之中. 似乎已經上過新聞了.讓我訝異的是演講者身份討論的議題是哲學問題

請問, 演講者, 想要表達什麼訊息給人群? 想要輸出宗教革命? 還是想要輸出工業革命? 還是某些人已經知道了大部份還不知道的事物?

telecatw wrote:
演講的內容: 我們...(恕刪)

探討學問
不就是在找出問題的原因與解釋並研究相關事件的發展

哲學
包含了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兩大領域(但我很納悶,藝術卻不在這領域)
而跨領域探討研究
只是說明他研究的成果及分享
還有他尚未得知的事物
冀望未來有人研究他未知的領域
是學者秉持學海無崖、謙虛受教的心理來演說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瘦虫弱精 wrote:
藝術卻不在這領域
因為藝術不是科學啊!

投資也不會含在裡面,因為投資是門藝術...
愛因斯坦說過: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子,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瞎子!
近100年來的量子物理學中的哥本哈根詮釋不也把哲學扯進來!

ejan1969 wrote:
因為藝術不是科學啊...(恕刪)
人文科學裡有一門學科叫企業管理
投資學企業管理必修課程

我是開吊車的
不要太相信我
如果有人說我是企管學系畢業的
你也不要信他講的話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瘦虫弱精 wrote:
人文科學裡有一門學科...(恕刪)
就是搞錯了,所以投資賺到錢的,從來不會是投資學教授。

有一本書叫做"當科學遇到宗教"

這本書是著名的科學家暨宗教學家伊安‧巴伯(Ian G. Barbour)總述其數十年來的研究成果。巴伯教授以科學家的研究角度,討論許多問題在科學和宗教的重要意義:大霹靂、量子物理、達爾文的進化論、自由意志,以及神與宇宙的關係。巴伯認為每個問題都有四種回應的方式:衝突、獨立、對話和整合。他的立場是傾向對話和整合的。

本書的作者伊安‧巴伯,既是核子物理學家,也是個神學家。他對於宗教與科學關係的研究貢獻卓著,1999年榮獲Templeton Prize for Progress in Religion。關於宗教和科學的研究,當代學者無人能出其右。

telecatw wrote:
演講的內容: 我們...(恕刪)


原來科學與哲學已經共同運作這麼長的時間.感謝各位分享

telecatw wrote:
演講的內容: 我們...(恕刪)


不然要演講啥
他的專業論文嗎
這又不是學術研討會

話說有位得主來成大演講
講的就是我們專業…系上要大家不要呆在實驗室混 都去聽
他講一段 有位教授翻譯稍稍解釋一下 熱力學 焓 熵……

然後聽前面可愛學妹小聲跟隔壁耳語
他們理工的為啥一直在說我們“商”啊……

學妹啊 你知道我們讀物理冶金 熱力學 動力學到快起笑嗎
telecatw wrote:
演講的內容: 我們...(恕刪)


應該沒有那摸虛幻~
小熊科技論壇談的這個話題
就是電腦介面就人們常接觸的幾項熱門軟體去探討電腦運算程式對於人們在視覺上的影響
說穿了還是對應近期發展的AR及相關技術!
就這摸簡單而已~

只是就模擬技術的運算方式輕舉視覺矩陣讓人們去感受其相關的技術知識作為探討
嚴謹的電腦演算方式

只是在輕鬆的簡報架構下溝通觀念

沒逗號分號句號懶得丟了!
別介意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