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篇新聞有感而發,
雖然小弟念的是精算相關科系,
在念書時已經取得不少精算考試認證,
但再退伍後卻放棄精算相工作,
進而從事大數據相關類型,
從前端的網頁架構,
到後端的資料庫設計,
從AWS的網路管理,
到演算法的coding,
無疑不是追求更精進的技能,
學習是不分種類不分時間的。

台灣這幾年機會停滯不前,
政治因素實在是阻礙太多,
企業們要自己振作起來,
以對顧客導向及商業邏輯思維當做創新、轉型為目標,
必需自立自強,
才能克服當前的窘境。

#-------------------------------------------------------------------------------------
https://goo.gl/KNbFUa
胡偉良:不要讓台灣步入菲律賓的後塵

胡偉良/台灣天使投資人協會理事長

現在的台灣,
就像一位正在待產的媽媽,
雖然正在遭受經濟轉型的痛苦,
但是只要忍過這場陣痛,就會孕育出新的生命。

狄更斯有一句名言:最壞的時代經常也代表著最好的機會。

40歲以上的民眾都還對「台灣遠遠超越大陸」的景像留有深刻的印象,
曾幾何時,
當彼岸進行跳躍式成長的歷程時,
我們卻停滯不前,如今我們面對的中國,
在科技上已開始大幅度的超越我們。

中國快速成長的背後其實正是他們對戰略目標的一貫堅持、和為達成目標所所做的戰術妥協,
包括對貪腐、炒房的容忍,
這兩年,眼見戰略目標已接近完成,
掃貪、打壓炒房的重重措施接踵而來,
而世界也見識到中國的崛起和它所具有的巨大影響力,
因應這種新局面,
我們有必要給自己新的定位和方向,
並加速重建台灣的競爭優勢。

鼓勵學習 重建競爭優勢

現在的台灣,
迫切需要一批真正有文化、懂創新、又有正能量的新知識階層充當社會的中流砥柱。
因為我們已經跨入了一個知識和創造力的時代。
人才,超越了土地和資本,
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生產要素!
個人價值正在被徹底釋放,
未來最完美的工作就是利用知識與創新來創造價值。

現今的台灣社會充滿了失敗和失望的氛圍,
過去台灣人草莽創業的風氣已經不再復見,
苟安、小確幸的心態充斥人心,
民眾對週遭世界的發展普遍存在著「看不懂」、「看不清」、「不了解」的心態,
因循苟且」因此成了普遍的「居安」心態。

在這個國家、社會都需要積極轉型的當下,
「積極學習」將是今後台灣發展成敗的重要關鍵,
學習新的思維方式、商業邏輯、行銷管理、乃致於個人理財、為人處世…..。
缺乏學習的意念和企圖心也是國人當前最欠缺的素養。

過去的我們,總是習慣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
通過壟斷或者言辭說服等方式,
把自己的所得建立在別人的失去的基礎上,
這種思維模式的根本原因就是唯利是圖的資本經濟和拜金主義。

這種思維模式已經嚴重導致社會道德滑落、社會貧富差距加大和利己主義盛行。
此刻,「公平」、「創新」已成為普世價值之所在,
商業運作的邏輯已經和過去有了極大的不同,
惟有透過不斷的學習,
我們才能具適應和創新的能耐。

因此我們要呼籲政府及民間開始重視「學習」,
包括對企業和民眾的「投入學習」給予經費上的補助及稅捐減免,
因為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及創造未來。

為了鼓勵學習,
政府有必要大膽的對民間施惠,
讓利及扶持中小、新創企業及年輕人,
傾聽及發掘民間的需求,
並用以形成政策,
對大型企業不必再過度保護,
他們在過去已賺到了太多的政策財富,
因此他們有責任和義務,
用自己的資源和力量走出自己的路;

對學者則不要再輕信,
畢竟,幾乎所的學者都缺乏實務經驗、不夠宏觀,
再加上「專業」的框架束縛,
他們當官只會制定出一些徒具理想性,
但卻不具可操作性的政策,
也因此延誤了改革的時機和契機,
前朝的經驗足以做為殷鑒。

jerry0529 wrote:
看到這篇新聞有感而...(恕刪)


任何時代都一樣

有能力的先搬先移民

沒能力的留下來 默默接受

sendakgg wrote:
任何時代都一樣有能...(恕刪)


這是說劣幣驅逐良幣喔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jerry0529 wrote:
看到這篇新聞有感而...(恕刪)


筆者引用雙城記作者的意思確實認為台灣不會步入菲律賓後塵.而是會變成菲律賓
胡偉良又有新言論了~最近經常看到他提出貼進台灣真實現況的看法,都很有感耶~
尤其他今天在蘋果日報這篇,文章中他引述狄更斯的名言:最壞的時代經常也代表著最好的機會。
我覺得對於大家都是很好的的提醒~
尤其現在強國一再強大,相對的,台灣就不進則退,
其實只要是台灣人,即使只是去個菜市場,逛個夜市,應該都很有感於現在台灣的蕭條於冷清吧~

胡先生的主張是,

"我們有必要給自己新的定位和方向,
並加速重建台灣的競爭優勢。
鼓勵學習 重建競爭優勢
現在的台灣,
迫切需要一批真正有文化、懂創新、又有正能量的新知識階層充當社會的中流砥柱。"

我也認為,我們現在至少也需要一批先峰部隊,願意帶頭學習,
讓學習成為社會的時尚風氣,
也許,就能另創一個欣欣向榮的台灣了~

大家互相鼓勵,多多充實自己,砥礪自己,
居安要思危,往學習路上前進吧~

jerry0529 wrote:
看到這篇新聞有感而...(恕刪)

民國80年代後期不才我就看見這問題
當時有在yahoo blog跟網友討論
被叱喝居多

這些年經歷過許多事都有留下記錄

遲除非出現政治家及遠見的企業主……






「世界上有兩種無窮無盡:一種是宇宙,一種是人類的愚蠢。......」/愛因斯坦

JUDY520520 wrote:
胡先生的主張是,
"我們有必要給自己新的定位和方向,
並加速重建台灣的競爭優勢。
鼓勵學習 重建競爭優勢
現在的台灣,
迫切需要一批真正有文化、懂創新、又有正能量的新知識階層充當社會的中流砥柱。"


我是有不太相同的看法
我沒覺得台灣只有一條路,事實上不是學美國這類的新創才是台灣的出路
胡先生是創投業者,出發點是新創有他的背景
但別光看新創美好的一面,那新創的其他層面呢?
新創代表著高風險,意味者只有極少數能成功,其他失敗的要消耗很大的資源且一事無成
台灣能夠像美國的創業者那樣,失敗了對自身影響不大,回大企業工作?
此外新創是需要利潤的,風險資本家不是慈善家,他們的動力來自於利潤
台灣有那種新創的利潤來吸引風險資本家投入?

美好的詞彙並不困難,一個新創業者要有個成功的案例很難
新創不管風險資本家還是新創業者需要的東西台灣幾乎都非常缺
要發展也得有基礎,最常見是變成吃政府資源的吸金黑洞

JUDY520520 wrote:
他引述狄更斯的名言:最壞的時代經常也代表著最好的機會


這個應該是雙城記,原文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
it was the epoch of belief, it was the epoch of incredulity 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絕望的冬天
we had everything before us, we had nothing before us 我們前面什麼都有,我們前面一無所有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o Heaven, we were all going direct the other way 我們全都在直奔天堂,我們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in short, the period was so far like the present period that some of its noisiest authorities insisted on its being received,for good or for evilin the superlative degree of comparison only。
相比而言,那時跟現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它,說它好、是最高級的,說它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我是看不出來意思是-最壞的時代經常也代表著最好的機會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看到這篇文章
其實蠻認同一些觀點的
例如原文所說的:

民眾對週遭世界的發展普遍存在著「看不懂」、「看不清」、「不了解」的心態,
「因循苟且」因此成了普遍的「居安」心態。
在這個國家、社會都需要積極轉型的當下,
「積極學習」將是今後台灣發展成敗的重要關鍵。

這幾段話道出了現在年輕學子一畢業常常首要選擇就是考取公家單位的職務,
會這麼做的原因其實不外乎薪資與輕鬆與否,
但相對的由台灣政府與業界相比來說,
在公家單位任職相對比較輕鬆也會較容易養成一種養老的心態,
也就比較不容易有居安思危 積極學習的心態,
這樣的職場觀念現在也常因長輩的期許下而產生,
這也牽扯到我們的教育觀念部分來看是失敗的,
台灣這幾年機會停滯不前,
政治因素阻礙太多,
導致民眾與世界接軌的機會有限,
在亞洲地區台灣的成長滯留已不是一兩年,
而這部分除了政府需要改革外,
很大的因素也必須是民眾自我成長的觀念提升,
鼓勵學習 重建台灣的競爭優勢。

economic wrote:
這是說劣幣驅逐良幣...(恕刪)


這現象到處都有阿

職場很常見

家裡也常見

只有佛心的才會留下處理

afroly wrote:
看到這篇文章其實蠻...(恕刪)


還是扯到教育上吧

奴化教育 教改失敗

導致全民皆輸

要多數人服從少數 那除了悲哀還能做什麼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