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問一下 有沒有人曾經跟我發生一樣的狀況
就是我腳底有受傷就破一個淺淺的洞在那邊
然後過幾個禮拜他的傷口癒合
可是呢~過了一兩三個禮拜它就腫起來
就是腫起來外觀沒變化
之後走路 那個腫起來的地方踩到地板就會痛
我座在椅子上壓它沒有很硬,以100%來算80%硬20%軟
傷口癒合後周圍紅紅的,踩會痛
文章關鍵字
哈嘍哈哈嘍 wrote:
我想問一下 有沒有人...(恕刪)
裡面有可能在發炎,有確定沒留東西在傷口裡面嗎?
如果持續發紅、發燙最好去給醫生瞧瞧。

謝謝您~那要去哪看阿~
f02104 wrote:
裡面有可能在發炎,...(恕刪)
哈嘍哈哈嘍 wrote:
謝謝您~那要去哪看阿,黑黑的地方是骯髒...(恕刪)

哈嘍哈哈嘍 wrote:
謝謝您~那要去哪看...(恕刪)


問爸爸媽媽或兄弟姐妹或其它親友應該會有最了解你的建議,問好了再來更新喔
從照片看起來,加上你的敘述,我猜是足底疣,很常見的毛病,病毒入侵引起的,我得過幾次,冷凍治療幾次就會好了

去皮膚科看一下,醫生一看就知道是不是了
哈嘍哈哈嘍 wrote:
謝謝您~那要去哪看阿...(恕刪)
外科、皮膚科都可以,
住家附近如果有綜合診所也可以。
足底疣很嚴重嗎?
路跑一哥 wrote:
從照片看起來,加上你...(恕刪)
哈嘍哈哈嘍 wrote:
我想問一下 有沒有...(恕刪)

樓主要小心,應該趕快就醫確認,如果是雞眼的話,不會傳染,但如果是病毒疣的話,它具傳染性是會傳染給家人的,



來源: 病毒疣,雞眼別傻傻分不清


病毒疣、雞眼,別傻傻分不清!
腳底出現硬硬一塊厚皮不一定就是雞眼,有時候感染病毒造成病毒疣,也是以硬塊作為表現,有些時候連醫師也難以分辨,但這兩種病可是大不同!

諮詢/陳昭旭(臺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
撰稿/邱玉珍

「醫生,我腳底長雞眼,走路走久會痛。」45歲的李小姐一進診間,不好意思脫下鞋,翻開腳底給醫師看。醫師仔細查看了她的腳底說:「這不是雞眼,而是病毒疣。」李小姐難以置信,連說三次:「怎麼可能!」醫師看她如此驚訝,笑著說:「門診裡,很多人跟你一樣,以為腳底長的是雞眼,檢查後才知原來是病毒疣。」

雞眼跟病毒疣一般人確實搞不太清楚,有時候病灶外觀太像,連醫師一時之間也難以分辨。

雞眼 不會傳染、長期摩擦導致
雞眼形成的原因是,腳底反覆摩擦,使皮膚角質增厚,久而久之,當雞眼的尺寸變大、厚度加深、硬度增加之後,每當腳踩一下地面,雞眼的所在處就會痛一下。常發生在足部前半部骨頭突出及骨關節處,若穿太緊的鞋子或高跟鞋,在大腳趾及小腳趾外側常會出現雞眼。主要症狀是「痛」,走路時壓迫到雞眼的中心點,就會讓人痛得無法走路,像腳板上黏了一顆砂子走路。

雞眼與厚繭很類似,但還是有點不一樣,仔細看會發現雞眼病灶中間有一個半透明的小圓點,看起來像一顆眼珠,因此被稱為「雞眼」,厚繭則無此特性。

病毒疣會傳染
至於雞眼跟病毒疣最大的差別則是,雞眼不會傳染,病毒疣會。病毒疣是人類乳突病毒引起,會經由接觸傳染。它可以發生在腳的任何部位,不限於與鞋子摩擦處,也可能發生在手掌或臉部,皮膚表面會有小黑點,這些黑色的小點是新生微血管栓塞,常讓人覺得灰灰、髒髒的,而且經常是多顆連在一起出現。

雞眼或病毒疣均不宜修剪
有些人看到腳底出現硬塊,會用剪刀或指甲剪把它清除,結果反而適得其反,加速角質增生,有時候剪出傷口,還會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不僅如此,如果病毒疣剛好長在足前壓迫點位置,民眾誤以為是雞眼,一直修剪,把黑點都清掉了,反而不易診斷。臨床上不少病患到門診時,因為已經自行處理過,病灶從外觀上幾乎難以辨識是雞眼還是病毒疣。

如果肉眼難以辨認,要確診必須手術切片診斷,但這不是很好的方法,因為手術會留下深層的疤痕,反而會影響日後的生活品質。除非真的難以診斷,又擔心硬塊是「病毒疣」引起,或是懷疑惡性病變,醫師才會考慮手術切片。

公共場所避免赤腳、共用拖鞋
病毒疣是有傳染性的,主要是經由接觸傳染而來,可透過人傳人,或是經由一些物體的傳遞,如球拍、地板、毛巾、把手、滑鼠…等。但病毒有潛伏期,民眾接觸到病毒之後,到肉眼可以看得見疣的出現,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所以通常也難以回想是在哪裡被傳染到的。

此外,只要身上有小傷口、破皮,接觸到病毒就有感染的風險,因此,不只是手、腳容易被感染,臉也會,甚至蔓延到全身。很多皮膚科醫師在看診時如果不注意,也常會被病人傳染。

預防病毒疣最重要的是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建議不要赤腳走路、腳底保持乾爽;容易出腳汗者,可隨身攜帶襪子更換,保持足部的乾爽。到公共場所如游泳池、溫泉、健身房,最好自備拖鞋及毛巾,避免赤腳直接暴露在公共環境中或共用鞋子、毛巾等物品。離開游泳池後,最好以清水沖洗全身及腳底,以免把病毒帶回家。腳底或皮膚有傷口,建議用ok繃或小紗布包紮起來,因為人體免疫力差時,病毒疣容易趁虛而入。

已經感染病毒疣的患者,除了自己染病,也可能傳給家人,所以不要打赤腳或與他人共用拖鞋。接觸過病灶的磨石、指甲剪或磨甲板,千萬不要碰觸到正常肌膚,以免病毒擴及身體其他部位。如果手部不小心接觸到病毒疣,一定要用肥皂或洗手乳清洗雙手,以防病毒又傳染出去。

治療雞眼可塗抹水楊酸外用藥劑
有雞眼是否要治療?看個人意願,但建議最好還是處理一下,尤其已有神經病變的糖尿病患。別小看雞眼,長期置之不理就如同褥瘡一樣,因為沒有痛覺,不斷踩在變硬的雞眼上,久而久之,會影響該部位的血液循環,甚而產生足部潰瘍,建議最好找皮膚科醫師診治。

一般而言,雞眼的治療相當簡單,首先就是找出壓力源,想辦法解決它,若是鞋子的問題,最好買一雙適合自己、可減輕足底壓力的鞋子;或是在鞋子裡放厚一點的鞋墊,可減少腳底皮膚摩擦。再來就是請醫師開立高濃度的水楊酸外用擦劑,把厚厚的角質溶解清除。

雞眼也可以自行處理,常有病人到坊間藥局買含有水楊酸的貼布、藥膏或是雞眼液。無論是使用貼布、藥膏或是藥劑,千萬要記得只能用在患處,不能用於患處之外。有人買到過大的貼布,連病灶旁正常的皮膚也貼到了,結果造成皮膚發炎、紅腫,表示已經傷到真皮層,這時候一定要馬上停用。

利用高濃度的水楊酸把厚角質溶解變軟後,一定要用磨石把溶解掉的角質去除,腳皮變薄之後,就可以暫停。通常只要不再持續刺激壓迫,雞眼就不會復發;反之,如果腳底持續處於壓迫或摩擦狀態,雞眼很容易一再復發。此外,雞眼不建議使用修剪方式,因為容易傷害、刺激深層活組織,反而增生得更快。

病毒疣一定要治療
不同於雞眼,病毒疣一定要治療。雖然有一些人罹患病毒疣,經過一兩年後會因為免疫力改善,病毒疣自然痊癒。多數人感染的範圍因時間拉長而擴大,同時會傳染給親密的家人朋友,等自己的病灶好了,親友的病毒可能又傳回來。請不要期待它自己痊癒,愈早治療,效果愈好,利己利人。

病毒疣治療有多種方式
目前醫界治療病毒疣有好幾種方式,包括液態氮冷凍治療、電燒治療、雷射治療。液態氮冷凍治療是一種常見的物理性療法,利用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態氮,到達皮膚表面約零下20~50度,透過冷凍與回溫數個循環,凍傷、破壞病變的表皮細胞,造成病變的皮膚細胞壞死,陸續結痂而後一層層脫落,來達到治療效果。
一般而言,小顆的病毒疣約需做3次液態氮治療,但體積較大、位置較深的「陳年」病毒疣就得10幾次,必要時配合其他方法治療。

電燒需進行局部麻醉,而且在腳底打針疼痛令人難以忍受,不僅病人不喜歡,因電燒時充滿煙,病毒疣傳染力強,醫師擔心被感染,也不太愛用電燒處理。除非是很難纏的病毒疣,才會先用冷凍,無效再考慮電燒。

用雷射治療病毒疣有兩種方式,一是汽化式雷射,類似電燒,把病毒疣燒灼汽化。主要有二氧化碳雷射和鉺雅各雷射;另一個是染料雷射。後者過去主要是針對血管,因病毒疣底下有血管,利用染料雷射可破壞血管,使病毒疣壞死產生結痂達到治療效果,尤其頑固型的病毒疣效果最好。對怕痛的人,可以使用高濃度的水楊酸擦劑,只是必須非常有耐心,需要2~3個月的時間治療。


健康Q&A:
Q、病毒疣會跟皮膚癌搞混嗎?
A、有這個可能,但機率非常低。罹患病毒疣若沒有馬上處理,加上有傷口結痂後,外表看起來有時難以分辨是皮膚癌還是病毒疣,不過民眾也不用太過擔心,大部分的病毒疣都能辨識,而且皮膚癌很少長在腳底,只有非常罕見的鱗狀細胞癌會長在腳底,雖然都是角質增生,但皮膚癌通常是皮膚加厚,產生伴有不規則痂皮的腫塊,長到一定程度還會容易流血。

Q、腳底常有厚皮,到底可不可以自己用工具刮腳皮?
A、坊間販售許多去除腳底厚皮工具,但不建議民眾用刮刀類的工具,除非是有安全機制能控制削刮厚度和深度。因為刮刀很難控制力道,一不小心刮太深可能傷到真皮。腳底有厚皮,可先用溫水把腳皮泡軟,之後再用磨石把厚皮清除,因為磨石比刮刀溫和。建議最好天天洗澡時,花幾分鐘用磨石稍微磨一下,才不會愈積愈厚,反而不好清除。

哈嘍哈哈嘍 wrote:
足底疣很嚴重嗎?

你腳底那個黑色的地方是髒汙,還是長在皮下?是不是像繭一樣,有硬硬的?

如果黑色是長在皮下,然後摸起來有點像繭.硬硬的,那依我自己的經驗,疣的機率比較大


足底疣大部份都是在打赤腳的場所被傳染到的(比如說游泳池)

尤其是腳底有傷口,剛好又去踩到病毒,就中了


一般來說,足底疣大多不會太嚴重,除非病毒種太深,冷凍治療無效,才需要開刀挖掉

還有一種就是身體免疫力差,也會變的比較棘手

但一般人來說,大多冷凍治療+塗藥,讓病毒自然脫皮掉落就會好了

我中過幾次,也都是冷凍幾次就好了


不過你還是去皮膚科讓醫師看一下確認比較好,如確定是疣,大多會當場就冷凍治療,門診就可以進行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