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期商業周刊
義美為什麼金身不壞呢?


查獲2.5噸黑心食品 義美年菜過期10年
砂鍋大魚頭,有效日期為2005年12月31日,早在近10年前就過期,卻未銷毀仍全數放在冰庫。64箱的義美御禮年菜、211箱的極品佛跳牆,有效日期分別標示2006年1月和2月,已過期9年半。

其他像是取得CAS認證、卻在2年前爆出大腸桿菌超標24倍的義美獅子頭已於2008年到期,國宴八寶芋泥、麻油燒酒雞、鮮菇燉羊小排、醉蝦、義美燒臘雙寶米糕都已過期1至3年不等。

台灣大學自產自銷的鮮奶也採速溫殺菌,但台大牧場只有20頭牛,乳源單純,也不運輸,就在台大販售,保存期限只有7天,不像義美有14天。「鮮乳的保存期限明明頂多11、12天,義美還硬是比人家多了兩天,」

4年來,義美鮮奶頻頻遭客訴

一個星期前,有網友發現義美鮮奶在好市多消失,原來好市多接獲義美鮮奶還沒過期,卻有變質和結塊現象的客訴,大動作將3萬3000瓶兩公升義美鮮奶全面下架。

先不提其他食安事件,這次義美鮮奶「未到期就變質」並非第一次,自2015年迄今,義美鮮奶變質客訴屢屢出現在媒體、PTT、爆料公社、不同的臉書粉絲團上,4年有9件。
文章關鍵字
i9456818 wrote:
這一期商業周刊查獲2(恕刪)


因為有一群義粉
i9456818 wrote:
這一期商業周刊查獲2(恕刪)

哇哩類! 我也是義美食品的愛用者...
這篇報導真嚇人,趕快去買一箱義美豆奶收收驚

















~開玩笑的! ^^~
wiki
轉投資及關係事業
義美股份有限公司
義美生機股份有限公司
義美生醫股份有限公司
義美牧場股份有限公司
義美聯合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義美聯電)
楷泰股份有限公司
祥美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尚美讀書網路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英文新聞股份有限公司
越南燦美有限公司
越南全球運動器材有限公司
越南義美食品責任有限公司
台灣聯合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瑞盟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百盟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網擎資訊軟體股份有限公司
越台糖業(於1994年與台糖、金車公司、越南第一糖業、清化糖業合資設立)
尚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與勤益紡織、吳睿弘合資,保時捷跑車台灣經銷商之一)


市場機制

共存

傳統市場

路邊攤

夜市

淘寶


義美還是代工大廠

就像鴻海手機 台塑汽車 市場都算不熱賣 但本業超強



單純針對某牌根本無效 交叉持股跟分層代工

連同品牌同產品通路不同都能另開產線

三星Note 10+效能實測S855與Exynos 9825跑分對比
i9456818 wrote:
這一期商業周刊查獲2(恕刪)


說實在每家都很爛
都不知道要買哪一家
聽說是政治正確吧。
i9456818 wrote:
這一期商業周刊查獲2(恕刪)

花錢請專門處理廢棄物公司處理廢棄物
還要追查去路嗎
當台灣出現食安問題的時候,新聞一直報導他的正面光環
就這樣正面蓋過去負面了,也算運氣好吧
cougar2015 wrote:
花錢請專門處理廢棄物(恕刪)


這是因為二○一六年底《廢棄物清理法》修正,納入「廠源連帶責任」,也就是當企業委外的廢棄物清理者發生違法棄置,不論是否知情,委託的企業本身也要承擔善後清理責任,否則地方環保局代為清理後,可向企業求償。

僅合作一家清運業者
污泥量大怎去化?檢方起疑

換句話說,企業須監督清運、處理業者是否合法可靠。這正是卜蜂的第二個錯誤:對委外業者的稽核鬆散。

檢察官在搜索卜蜂後,翻閱委外合約,發現一件極不尋常的事:這座堪稱亞洲最大的雞肉加工廠,居然只與盛勁一家清除業者簽污泥清除合約,「這件事很奇怪,等於全部給一家清運業者統包。」承辦檢察官劉智偉說。

因為,一般稍有規模的企業,不會只委託一家委外業者,以免該業者不願清理,造成廢棄物難以去化的風險。尤其,卜蜂南投廠每月的污泥量高達五百五十公噸,是環保單位定義「污泥量大者」每月一百公噸的五倍多,更需要多元分散去化管道。

這樣的合約關係,也讓檢方懷疑卜蜂可能有內部人涉案,找一家合法業者當白手套,以利日後出事,能撇清公司的責任。劉智偉指出,這也顯示,工廠上呈合約到總公司後,卜蜂並沒有深入審核,「總公司如果有心,看到分公司的文件就該警覺!」

轉包商只是間鐵皮工廠
沒有查廠,稽核鬆散


不僅如此,當檢方到棄置業者福茂廠房搜索時,發現竟只是間鐵皮工廠,而且機器又少又舊,「任何人看了,都不會覺得這家公司有能力處理卜蜂這麼大量的污泥!」參與搜索的司法人員說。

這也帶出卜蜂的第三個錯誤:廢棄物管理缺乏制度化,未對承包商查廠。

看守台灣協會秘書長謝和霖指出,《廢清法》的廠源連帶責任確立後,國內半導體業就在修法的隔年,透過台灣半導體協會,發起「廢棄物清理廠商管理自律公約」,並建立廠商評鑑機制,以同業互助的方式防範風險。

反觀卜蜂,從前端的合約簽訂,到後端的查廠稽核,看得出沒有一套嚴謹的管理制度,「就是抱著『付錢了事』的心態。」謝和霖說。

石化龍頭台塑集團也有一套制度化做法,包括要求有意承接其廢棄物委外案的業者,先到集團的採購系統建檔,接著除了書面審查,台塑人員也會到業者工廠查廠。清運業者一旦接案,台塑還會派員跟車,而集團總管理處的安衛環中心,則會再稽查各廠是否如實跟車,設下第二道監督機制。

「我們確實不知道法令改了,不曉得有責任去追蹤,」卜蜂董事長鄭武樾向商周坦言,這件事卜蜂確實管理不周。對於委外的廢棄物清理業者,現在已由一名總部指派的副總經理,專責到各地進行實地稽核,他也強調,卜蜂一直是付同樣的錢在處理廢棄物,絕對不是想省錢才發生這件事。

卜蜂的這一跤,反映企業對於廢棄物的管理,應視同對原物料、零組件的供應鏈管理,也就是要將廢棄物的清運業者、處理業者、再利用業者,都視為供應商,嚴謹面對,才能從源頭減少觸法的可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