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關閉帳號關閉帳號關閉帳號關閉帳號關閉
水、乾糧、筆紙、禦寒衣或毯一件。
如果不幸被困住了,一瓶水和乾糧可以救命撐個好幾天。
但是記得不要買很大罐跟很大包,逃難時那會是負擔。
地震之後因為能量釋出,所以溫度會下降,因此要準備一件禦寒品。
紙筆當然是用來寫遺書的。 >__<
救難背包要放在自己最容易拿到的地方,
例如床頭邊,這樣當發生災難時,可以馬上抓了就跑。
如果放在出口處,你要假設你是否能夠馬上到達出口,才能放在那裡。
我覺得充實地震時的避難方法是很重要的,
因為台灣過去教導的避難方式很多是錯誤的觀念,
所以必須重新洗牌了解一次。
至於戶口資料那些~我不是很清楚。因為我當時沒有需要辦理這些,
每個人地震時都是趕快跑出來,根本沒想說還要準備這些東西在身邊。
很多人都是事後等建築物較安全的時候,再想辦法回去拿東西的。
也許事先可以準備好一份影印本或正本在救難背包裡,
也是不錯的方式,反正不太佔空間吧!
大地震好恐怖~真的很不希望再來一次。
希望能一點一點是放個六級左右的地震,
能量不要累積太多~就不會有超大地震了。
每次一有大型災害就會去準備地震包、沙包、發電機之類的防災用品....
可是呢,頂多2~3個月就忘得一乾二淨荒廢了,哪天真有災難完全無法派上用場.
我想目前全台灣肯認真做這些防震準備的大概只有921受災戶吧.
就像幾年前颱風讓台北汐止、東湖等地...淹水超過一層樓,
停電停水一個多月...
那時家裡放了一堆電池、充電式照明燈....結果去年夏天颱風要來了,
因為捷運還在施工地下箱涵亂七八糟,怕災害重演,把那些東西拿出來測試,
結果電池沒電的沒電、燈壞的壞,堪用的沒幾個.
簡而言之,台灣不像日本有整套防災教育,也很容易買得到容易保存又耐久的相關產品,
只能自己東湊西湊,所以最好至少每個月要檢查一次,充電式產品最好買可裝充電電池的,每隔一陣子放電重新充滿,並定期更換.
至於防震包,除了簡單的急救品外,我有把重要證件都影印一份放進去,順便丟個10幾元一包的營養口糧,既便宜又耐久.
家裡除了主臥室放了個地震包外,其他每間房間床頭都放LED手電筒,平常晚上要拿東西方便,遇災害時也順手可以拿到. 以上提供參考.
Uber輸入介紹碼5120b搭車享優惠. https://www.uber.com/invite/512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