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以前有人會用「印度阿三」來戲稱以前的印度人?我想這絕對不會是沒文化水平的人才說的出來的,或許是以前的印度人在日常就是喜歡耍寶?
那麼印度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否也是「耍寶之作」?如果所謂的印度佛教神作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只是個廣告?那麼是不是有很多人會因此氣瘋了,而再度仿照發起古中國的滅佛運動?反正歷史上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又不是只有一次。
想想那些每天早晚,或是遇急難而一直在唸誦的人,若是他們知道自己在唸的只是「廣告文」,這下子會不會氣衝腦門直接提早得道去了?
現代的電視文明人都知道廣告就是在吸引眼球的,而印度佛教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厲害的地方,就是明明就是廣告但卻無人察覺到,就因為這打的是釋迦牟尼佛響叮噹的名號,因此凡人莫不視為無上珍品。
人們拿到的不僅是廣告宣傳單,而且這廣告宣傳單還不能亂丟,亂丟是有「罪」的,簡直就是拿到了「燙手山芋」。
不過這印度名為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到底是不是廣告?相信很多人都因為有「功德」早已經會背誦,所以這「門道」就要靠自己去「堪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