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的很多東西,出社會工作根本用不到。

愚民教育
請讀台清交成
那邊的教授會教你比較有用的東西
因果通三世 wrote:
愚民教育(恕刪)

所以你被愚了?還是你被教愚了?

教各種知識給所有的小朋友
才知道誰有才能、誰沒有才能
才知道誰有智商將來可以當醫生、當律師、當科學家,誰智商沒破百將來要訓練去當苦力跟販夫走卒
政府、國家又不是你肚子的蛔蟲,當然要用這種教育方式去淘選出菁英
讓菁英孩子充分發揮跟奠定基礎,將來好造福社會,富強國家
讓智商沒破百的孩子去致力於基層建設跟民生產業從事生產以滿足國民的食衣住行育樂等服務
至於像樓主一樣這般有美國時間產生這種迷思的...,可能沒有正面思考能力又不務實,將來可能生活得很辛苦喔
教育對你來說或與沒屁用,但對於國家淘選人才、教育菁英,可是大大的實用

用不到,並不是沒用,是樓主你自己不會用
就算沒當上醫生律師,對我來說,因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其他沒用的科學知識也略知一二
不要說跟客戶打人際關係,應徵工作時唬的面試主管一愣一愣的當場錄用之外
泡馬子時更讓馬子覺得我真的很罩得住!
有沒有用,是看你會不會用而已
因果通三世 wrote:
愚民教育(恕刪)


佛經對社會工作有幫助嗎?
你有讀嗎?

---
社會遊戲規則就是那樣
連基本的大學學歷,都畢業不了
如何找更高薪水的工作?!

如果沒本事創造規則
那就順著規則
不然就是逃避規則

或者下輩子
不要投胎在台灣~
當你不知道要學甚麼也不知道有甚麼可學,
學校提供的寄這麼檔事,
至於台清交成我是不知道每年那麼多畢業的到底有多少人術業有專攻的專職去了.

另外那個大學都不畢不了頂多是找不到有強制限定必須有學歷大學畢的工作,
高薪的工作也未必真的都必須大學畢業.
應該是你讀的學校教了許多你吸收不了所以職場上也用不到的東西。
有時候學的是知識,有時候學的是技能,
但不管學了什麼,怎麼去用是因人而異,
你工作用不到,不代表沒用。
瓶子的水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隨緣自在,盡自己本分,量力而為
因果通三世 wrote:
愚民教育(恕刪)

可見你是底層漁民

例如學經濟學,等你成為央行總裁就會用到
例如學企業管理,等你成為廠長、總經理才能用到
例如學高等微積分,等你成為研發升空火箭也能用到
凡此種種

當然,漁民們沒在用腦
當然用不到任何學校教的
我們為什麼需要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是我們跨越階層壁壘的機會】

當我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便能逐步進入了中產階層。接下來就希望自己能更上一層樓,或者自己的下一代能夠超越自己。但是他們普遍遇到了困境,就是在職業發展上,有所謂的天花板,在社會地位提升上,有所謂的階層壁壘。

通常人們在 35~40 歲,就會遇到這樣的困境,然後在接下來的大半輩子裡,能做的,除了享受生活、教育孩子超越自己,就是在工作中維持現狀,即便這個人很努力。

為什麼簡單的努力破不了局呢?這就和教育、培養有關了。我們大部分人所接受的教育,只是讓我們掌握了單一的,或者過於專業化的技能。社會需要這種技能,我們在物質和榮譽方面獲得的酬勞,就是這種技能的市場價格。有人可能會想,我多掌握一種技能,就比別人本事大了,機會就多了。這種思維方式,依然是簡單工匠式的,因為一個人即便掌握了五種技能,謀生時使用的通常也只有一種。

比如在矽谷,很多工程師覺得,單靠在公司的工作,很難買得起最好學區的房子,於是考了房地產經紀人和保險仲介人的執照,從擁有一種技能變成了三種,下班後和週末,加班加點地做本職工作之外的事情。這樣,雖然收入好像是多了一些,但最後,他們真的能比一心在公司工作的人走得更遠嗎?真的難說。這樣的技能教育,接受得再多,也不過是從一種工匠變成幾種工匠。

即使是做同一件事情,精英水準和普通執行層面水準的差距,也可能是幾個數量級的。要達到精英水準,就需要提高綜合素質,不能只靠一個個單一的技能。而提高綜合素質這件事,雖然可以通過自己長期的摸索,取得一些進步,但這樣效率太低,進步的速度太慢。更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通識教育。

【世界上的頂級名校,差別在更好的通識教育】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人,都有名校情結。但是,世界上的頂級名校,相比於二流大學,專業課講得並沒有太多的亮點,為什麼大家還要上名校呢?除了學生群體素質高、教育資源多,很重要的一點是,學生能夠在那裡接受到更好的通識教育。

並不是只有哈佛、普林斯頓這些以文理科見長的大學才有通識教育,即便是大家認為以理工科見長的麻省理工學院,在大學本科教育階段,也非常強調通識教育。麻省理工學院人文學科的水準其實很高,它絕大部分人文學科,都能在美國排進前十名,更不用說它還有很好的商學院了。這讓它的畢業生成為工業界領袖的比例非常高 --占到了校友人數的40%左右。至於那些以文理科見長的名校,更是注重通識教育。普林斯頓大學著名電腦科學家、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凱教授,總是要求他指導的本科生多選人文類的課程。因為在他看來,對從業者來說,有一輩子的時間可以學習電腦技能,但是,如果一開始通識教育的基礎沒有打好,人在職業道路上就走不遠。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卻沒有機會補上通識教育的欠缺。因為我們的大學,還是嚴格分專業的,高中教育則是非常強調分數的。這些做法,都和通識教育的理念相違背。因此,即使在台灣,在中國上了最好的大學,也不一定能受到很好的通識教育。那怎麼辦呢?只有在課堂以外想辦法補救了。

當然,在補上通識教育這一環之前,我們要先瞭解什麼是通識教育。

【什麼是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這個詞是從拉丁文裡的 Liberal Arts 翻譯過來的,liberal 是“自由”的意思,arts 通常翻譯成“藝術”,讓人聯想到音樂、繪畫、攝影、手工等。但是,它的含義其實更廣泛一些,是指那些不一定能讓人直接用來謀生的技能,包括數學、哲學、歷史、藝術、音樂,還有很多其他的人文學科。那麼,為什麼把 liberal 和 arts 這兩個詞聯繫在一起呢?這就要從古希臘的自由民說起了。

liberal 最開始是指古希臘自由民的屬性,自由民是希臘半島上各個城邦的主人,有政治權利、自由意志,能夠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同時,古希臘也有很多奴隸,但並不是所有奴隸都像小說《斯巴達克斯》裡描寫的那樣,完全沒有人身自由,天天戴著腳鐐,要幹繁重的體力活兒。用今天的話來說,古希臘很多奴隸其實都是白領,甚至是合夥人。他們可能是管家、家庭教師、樂師、畫匠,甚至是店長 --他們經營店鋪,和主人分享利潤。但是,不管奴隸的物質生活水準怎麼樣,有沒有經濟收入,有沒有人身自由,他們都不是自由民。

【自由民和奴隸的區別】

古希臘的很多奴隸都不是文盲,他們也接受過教育,但是,他們學的都是謀生的技能。因為不是自由民,他們就不具有社會主人的心態,不會去操心那些自由民要操心的事情,當然,他們也不用學習自由民才要學的知識,更不用具備行使社會主人權力所需要的素養。因此,在古希臘,有沒有接受過通識教育,是區別自由民和奴隸的依據。

那麼,接受了通識教育的希臘自由民做什麼呢?看看蘇格拉底的生活就知道了。他每天吃完早飯,和自己的潑婦老婆打個招呼,然後就到廣場上去和別人辯論了。當然,遇到戰爭,他也要去打仗,因為那是自由民的義務。

在過去物質不豐富的年代,人雖然是法律上的自由人,但是時間都用來獲取謀生的基本物質了,要想像蘇格拉底那樣生活和思考,完全是奢望。因此,通識教育就無從談起,甚至也沒有必要。但是今天,中國人已經從法律上的自由人,變成了經濟上的自由人,接下來,應該變成精神上的自由人。這種時候,通識教育就顯得特別有必要了。

當然,有人會問,你前面說的自由人應該有的知識,能幫我多賺錢嗎?能讓我在單位提升兩級嗎?也許不能,或者說,不能直接實現你的需求,因為它們和賺錢的技能無關。但是,如果你把自己當成這個世界的主人,要享受這個世界,就像當年古希臘的自由民享受自由一樣,就需要有主人的學識。人要想成為社會的精英,首先要在精神上成為精英,這樣才能用精英的方式思考,用主人的態度做事,才能超出常人。

【哈佛大學開設6000多門通識教育課程】

今天,中國的大學依然缺乏通識教育這個環節。雖然很多大學老師在為改變這種狀態而努力,但是,大家不可能等到大環境完全塑造好了,才開始對自己進行通識教育。另外,很多教育工作者,仍然體會不到通識教育對一個人長遠發展的重要性,片面地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知識的勞動者,而不是培養社會的主人。比如說,很多高中為了高考,把原本該有的通識教育都省略了。相比之下,那些世界頂級名校,在通識教育方面做得要好得多。哈佛大學一直很自豪地講,它為學生開設了6000多門課程,其中絕大部分課程和謀生沒有直接關係,相當多的課程都屬於通識課。這樣,學生可以以自己為中心,把自己當成學校的主人,不管想學習什麼知識,都能學得到。在美國,開這麼多門課的大學並不少。

【通識教育的本質是提供新的思維方式】

中國通識教育的另一大問題,是知識的結構化缺失。很多人說,我在中學也努力學習過語文、歷史,或者數學和科學,但不知道平時有什麼用。多年前,我寫了《數學之美》這本書,很多讀者看了之後說:“哦,原來數學可以這麼用。”矽谷一些中學生見到馬斯克時,問他在大學裡學什麼才能成為企業家。馬斯克總是不假思索地說,像我一樣學物理,因為你會有一種最適合這個世界的思維方式。可見,在馬斯克心裡,物理學知識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物理學帶給人的思維方式。這也說出了通識教育的本質,就是能夠將這些知識用在許多地方,而不僅僅是直接用來做具體的事情。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你的思維方法和做事水準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資料來源:吳軍/電腦科學家、矽谷投資人
與生俱來人中首,唯吾與天同齊壽;雙腳踢翻塵世浪,一肩擔盡古今愁。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