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公投的時候就覺得這個議題很兩難 但之前看過星展的一個文章,嘉義一個能源廠商落實永續並幫黑面琵鷺及其他鳥類維持牠們的棲息地.. 星展銀行從中提供綠色融資這部分 簡單來看應該就是在永續經營的原則下提供金錢上的協助 看到越來越多企業支持永續,保護生態環境 未來是有機會找到一個平衡點吧?! 大家覺得呢 分享一下這個CNN的專題報導影片:
那麼多地方可以開發,一定要選生態地點!還是每個地點,都有生態?還是地主,想要賺更多,發展自己這裡,所以,選別的地方,別的地主賺錢,這樣的問題!是不是無解?國家用別的地,跟他換地?是解法吧,只是提出這一論點
題外話....引擎式的汽車 陰極射線管的電視...,這些產品對於70-90年代台灣省吃儉用的家庭來說,一使用就可以長達15年以上。像是我家的toyota跟大同電視都使用超過20年以上。現在雖然時時刻刻都提倡環保,很多產品的壽命反而變短,像是電動汽車 液晶電視耐用度遠不如上述產品,壽命短造成一堆垃圾。如果要提倡環保,不單單這些產品的回收率要落實提高,產品的使用壽命更要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