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碳權”&”碳定價” 疑問……

近年來,在所有工業生產的經營者常常討論的”碳權”……
小弟不解,既然「排碳有價」,那這筆”價格”的收取者應該是所有這地球上普羅大眾,怎可回到生產經營者,並且這筆增加成本可能反映於消費者身上……
要環保、降低汙染,直接限制或訂定生產數量、消費上限,處罰不肖業者(濫排)…..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售價上漲,民眾消費不起,再次養成不浪費的好習慣,或許就經濟層面來看,是惡性循環,但以環保的層面來說卻是良性的……
但以目前歐盟訂定的規則,很像是要解決碳排問題,但長時間看來,若是一直不改變人的消費習慣,污染還是會持續存在的。因為有能力的大廠可持續提供碳權與大量生產,小廠可跟大廠買碳權,再把成本加諸在消費者身上,且短時間內,原本一些尚可使用的生產設備,又被強制浪費掉,更改產線設備,例:運輸行業,原本還可使用的汽油車,被強制更換為”環保(電)”車(圖利另一種”環保”設備商?);或許一段時間後,小廠撐不下去,大廠恆大,以後定價利潤由他定,浪費依然在,定碳價何用?消滅小廠的方針?又是一套頂端上位者的陰謀了(向奶頭樂一樣)……
回頭看看當初 新冠肺炎 各地方鎖國大自然與空氣品質的情況……減產與降低浪費,是最直接對環保有幫助的……一點點的汙染,大自然是可以消化的。
最根本的問題,是數量啊!! 搞到那麼複雜,很難不讓人懷疑,感覺又是一場上位領導們利用環保議題而設計的陰謀……

純閒聊,也想聽聽是否有其他的見解與想法,或許"碳權法案"是有更好的立意,希望解惑,謝謝~~
文章關鍵字
制定規則,才會產生價值
tenorhsien
所以,又是一場陰謀囉~?
Brian 168
你不知道,歐洲在大航海時代就是強盜?現在從良了嗎?不是,只是換方法而已。貿易壁壘的一種。硬逼他人去歐洲設廠或支付額外S。
tenorhsien wrote:
近年來,在所有工業生...(恕刪)

製造多少二氧化碳就要買回多少
這是看似合理,實際上很弔詭的遊戲^++++^
物質不滅定律
當你製造了更多的二氧化碳,封存了更多的二氧化碳
會少了些甚麼東西......

制定遊戲規則的人沒告訴你,大家都是把這當成金錢遊戲
把這當成市場未來競爭者加入的門檻
當生產製造技術越來越大眾化時
更低的生產成本會撼動這些跨國企業的生存時
這種高價門檻就成了保命符
tenorhsien
我也是這麼覺得
碳權就是強迫你要花錢去買一個虛無的東西。
你買了碳權,那你工廠排放的二氧化碳就會消失,或是轉化成其他無汙染的物質嗎?並沒有。
這個問題值得討論

首先
炭權的買賣是引生自"排碳"這件事是要付出成本
這些隱形成本過去不在生產者定價的考慮範圍內
而產生的結果卻要由全體人類去承擔(如溫室效應)

因此
炭權排放採用稅的方式讓隱藏成本轉為內含加入生產成本上
基本上沒有甚麼不對

但是
(凡事都有一個但是)
對這個交易的規則的制定者
這個交易市場的推廣者與造勢(市)者
這些炭權的排放規範及這些交易及隨後產生的收入
到底會用在哪裡?????

我一直沒有看到有人提
大家提的都是炭權成市後
交易炭權可以獲得多少利潤
這樣好像有點不對勁
~~婚逃賣卵蛋 兵能波賣卵蛋~~
tenorhsien
所以,我說應該是分利於全地球的普羅大眾啊......怎麼可以由某某某去定義利潤應該多少呢?又應改給誰呢?畢竟空氣是屬於大眾的,哪能誰說了算?
跟發電一樣

房東要賣8塊

突通知電費漲到一度8元!房東喊「又沒多賺你錢」 網怒
2023年4月4日
seatree wrote:
碳權就是強迫你要花錢...(恕刪)


碳權這類的公共議題,跟菸害類似
所以,通常都會灌上幾個含義

1.本國防治大氣污染,或改善碳排放云云。
2.懲罰性禁止或加重稅對不合格製造商進口商
3.做大氣污染,碳排放等技術改善

其實,這樣就跨部門,首先貿易來說
進口正當的商品,不管他是怎樣來
都是合乎當地兩地法律,不存在違法的
不正當交易,等價交換,因為進口國增訂
造成新的外加成本,一般稱為貿易壁壘。

除了用立法製造障礙之外,增訂一定是
對於不合新規定的延展及處分手段,不提。
一般稱呼的有效積極改善手段,是
投入多少國家預算或展開什麼國土改善計劃
這是其本國措施
對於外部而言,轉化技術減少菸害二氧化碳
能夠讓全球共享,才是真正積極防治。
但是,只要看目前的趨勢,知道並沒有。

延伸同一問題,既然沒有打算共享技術
把全球大氣污染,碳排放當做共同問題。
收取額外的支付費用,這些成本真的
用在減少碳排放的防治了?
專款專用預算制的先進國家,不是應該
更清楚的把事情搞清楚,再收錢嗎?
這個地方不清楚,所以我會認為,
只是貿易壁壘。
tenorhsien wrote:
近年來,在所有工業生...(恕刪)
上面幾位網友說的都對. 我補充一下理論基礎. 氣候本位的設計. 源自於糧食本位.

一開始的設計就是為了防堵後面跟上的人口大國全面超越西方來的

因為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告訴我們. 一個國家要富強是有公式的. 想致富先修路. 就是這道理

而國富論的公式就是一個國家想致富. 必需先強製造.

製造被人口.教育與污染制約. 而人口被糧食制約.

想要制約未來的人口大國透過製造致富進而超越西方的關鍵咽喉. 就是透過氣候本位來控制該地區或該國的製造.

使該地區或該國的製造. 永遠為西方服務.

講到這裡. 應該已經看到答案了吧?
放心吧!碳權這種東西美國第一個不鳥它,只是歐洲想多騙錢的手段,去年冬天他們自己都偷燒煤,英國還偷買俄羅斯便宜的天燃氣在燒。
白種人嘴上的環保不過是拿來做生意,跟他們的女拳都一個樣。
收碳費,就是漲價啊
從最源頭開始收,一 路往下游傳導
最終就是消費者付更多的錢取得同樣的產品
另一種人為的通貨膨脹
碳權交易也可以抽稅

最大受益者就是歐洲政府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