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介紹一下
我來自非六都的一個小地方
雖然曾經因為是否該升格而上新聞
但後來也不了了之
曾經一個大學同學來我家時很震驚怎麼這麼鄉下
而我有一個朋友簡稱A
跟我一樣住在這個小地方
我跟A也都是普通家庭
爸媽都是在工廠上班
A在家中年紀最小前面有幾個哥哥姊姊
而我是獨子
我跟A從國小就認識
放學後也常一起玩
國中也讀同一所
還記得我跟A在國中時的成績都是校排前20的
雖然有時候我能超越A
但大多數時候都略輸A一點
後來我跟A都考到我們那個縣市的第一志願
等於我們國小國中高中都同一所
上高中後我不知為何就對讀書沒興趣
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玩社團
A則專心在課業上
後來我選了文組
而A選第三類
後來A考上了台清交成政其中一所到外縣市讀書
而我成績只能讀學店為了省錢就留在原縣市讀大學
A後來也考上台清交成政其中一所的研究所
我大學畢業就在原縣市一間傳產工作
而A研究所畢業後就踏上北漂之路
若干年後的現在
我因為老闆想退休不做了而被資遣
失業補助領完了還在待業中
單身一個人跟家人住在原本的小地方
而A現在在台北的銀行上班
在新北買了房子
前幾年剛結婚有個可愛的女兒
一個人失業在家
看到A現在過得幸福我真心替他開心
但在看到我自己
我開始回首成長求學的過程中我到底是哪一步走錯了
導致我跟A明明差不多的起跑點
如今卻是天壤之別
是上高中後無心課業嗎?
還是選系他選金融我選外文?
還是他有讀研究所我沒有?
我還記得高中時我曾經邀請A來觀看我的社團成發表演
結束後原本約好跟一些女生去市區逛逛
其中還有A喜歡的女生
但A卻待在宿舍死都不肯出去
當天晚上問他才說他看完我的社團成發後突然覺得自己的高中生活很無趣就只有讀書
他不甘心高中就這樣要過了
當下我真不知道該怎麼安慰他
而十幾年後的現在
反而是我不甘心我的高中生活就這樣過了
我也記得A在讀研時考證照時壓力大到質疑自己是不是走錯路
當時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他
如今卻是輪到我質疑自己是哪裡走錯路了
我記不得最後一次跟A見面是什麼時候
但我清楚地記得最後一次見面
我們都對彼此訴說的事情插不上嘴
我們對彼此的話題也都感到陌生
我們曾經一起讀書長大
如今我們已是不同世界的人
我從意氣風發曾經讓父母走路有風的第一志願高中生
到現在失業在家讓父母顏面無光的單身而立男子
面對未知的未來
我從未感到如此的不甘和無助
我常在想
若高中不要玩社團好好讀書
是不是一切就會不一樣了?
你朋友就是安安份份的照著既定規劃一步一步走上來的那種人。
而你則是喜歡新事物、喜歡人群、喜歡做自己,但卻不知道最後為何選擇待在傳產工作。
但我覺得人生沒有對錯,和機運有很大的關係,有的人能力超強,但就是一直默默無名平淡一世,有的人資質普普,卻莫名容易遇到賞識的上級和貴人,最後榮華富貴,更別提一路走來和你差不多能力的友人了。
說回你現在的狀況其實也就是時運不濟,加上沒在工作這幾年攢下一些什麼實質的財物罷了。
而你的友人把握住了伴侶,順利成婚並育有一子,把握住了所賺到的錢並將其變為實質的財物,例如房子。
不過別想太多啦,我也在一家公司工作了十多年結果也是公司營運不佳被裁員,然後到下一家又因部門裁撤被裁員,領失業補助到最後第六個月的最後一天才收到聘書,現在也是繼續工作中。
然後目前也是單身,感覺也是要單身一輩子了

差別在於不善理財的我當時想說反正不懂投資,不如把錢全投下去然後繳房貸也是種存錢的方式,還不用怕老了租不到房子,所以才幸運有間房可落腳。
最後想說的是,重點是不要繼續鬱鬱寡歡消沉下去啦,至少你還有家可以回有地方可以住,努力在多投些履歷再拼一下,想人生哪裡錯了一點意義都沒有,因為人生是沒有回頭路的,只能繼續往前走而已,現在放棄的話你這輩子也就這樣子了喔!

第一先生 wrote:
我從意氣風發曾經讓父母走路有風的第一志願高中生
到現在失業在家讓父母顏面無光的單身而立男子
面對未知的未來
我從未感到如此的不甘和無助
你至少身體健康
我看先求有,再求好
有工作就去試試看
遊民「我試過自殺,但都失敗…」曾在美國 發大財,回台老婆 卻跟別人跑了,還流露街頭…他道出街友悲痛心聲
【我們想讓你知道】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一本故事書,不論是企業白領,工廠工人甚至是遊民都有他的難處,以及他的人生故事。不論人生最終發展成什麼樣貌,不論是世俗眼中的成功抑或是失敗,一切都是活過的證據,也都是人生的歷練,比起比較與歧視,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是包容跟傾聽,希望聽完艋舺公園阿豪的故事,能讓你願意花點時間傾聽別人的生命故事。
文 / 李佳庭
如果你在艋舺公園見到阿豪,你不會認為他是遊民。六十幾歲的阿豪,總是把自己打理得乾乾淨淨,臉上帶著客氣的微笑。阿豪第一次和社工見面時,為了表示慎重,他穿上自己做的精緻全套西裝,梳起油頭,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哪裡來的董事長,踏進協會來捐錢。
阿豪是個孤兒,養父母疏於照顧 導致他的弟弟過世
看起來富貴的阿豪,為什麼會變成遊民?民國三十八年,阿豪因戰爭而與父母失散,成為孤兒。還在襁褓中的阿豪,被同為逃難的養父母收養,逃來台灣,他們就住在台北市中華路附近的小木屋。阿豪的養父母喜歡賭博,不太照顧子女。小學四年級時,阿豪的弟弟連續腹痛了好幾天,但養父母卻只給弟弟吃止痛藥後,就繼續流連牌桌。疏忽就醫,導致阿豪的弟弟嚴重腹膜炎,在緊急送台大醫院後,依然回天乏術,阿豪的弟弟過世了。這樣的養父母,當然不會投注多少教育資源與心力在阿豪身上。
阿豪學了三年裁縫後出師,甚至遠赴美國學習
阿豪小學畢業後,就離開故鄉,北上擔任裁縫學徒。爭氣的他,在三年後學成出師,開始賺錢。曾經因為做膩了,想去外面闖闖,而短暫跑漁船三個月,後來因為易吐體質,耐不住海上波濤,還是回到原本的店,繼續做西裝。
但回到陸地的阿豪,並沒有因此失去想跨越海洋的野心。三十幾歲,阿豪到了美國紐約這個大蘋果。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阿豪,走進外國人的洗衣店,和店主比手劃腳,表達自己可以免費做專業裁縫,只要對方能提供吃、住,洗衣店老闆當然收下了這個廉價勞力。阿豪開始在洗衣店替客人修改衣服,累積客源並學習英文。就這樣做了快十年,阿豪憑著手藝與人脈,在美國累積出豐富的財富。他天天上歌廳、舞廳,如此揮霍,似乎是要彌補童年的困苦。某天,阿豪在酒醉後醒來,突然驚覺自己不想死在這裡,要死,也要回到故鄉再死。於是,阿豪毅然決然的提著皮箱,放下大好事業回台灣。
回到台灣卻碰上 經濟不景氣、老婆跟人跑
回到台灣後,卻碰上經濟不景氣,加上成衣興起,訂做西服的行業沒落,阿豪找不到工作。貧賤夫妻百事哀,阿豪的太太還愛上別的男人,和阿豪離婚,兒女都歸太太。家庭與事業都失意的阿豪,一邊尋找其他的發展機會,一邊做兼職保全。後來因為經濟上的壓力,阿豪終於死心,做起全職保全。擔任保全十年多,他曾因幫大樓換電燈泡,而從老舊的木梯上摔下來,腿部骨折、腰椎骨裂。住院五天後出院,但也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阿豪開始無法久站與久坐,但他還是咬牙,繼續工作。直到六十四歲因腰傷,無法繼續從事保全。
失業又沒地方住 阿豪試著自殺
屋漏偏逢連夜雨,失業又碰上租屋處連續失竊。阿豪付不出房租,而被房東趕出來。失業時,阿豪試過自殺,但嘗試了幾次都失敗。人生跌到谷底。「我那時候想,死了算了,反正也沒東西吃了。我就躺在那裡,但躺了好久,卻餓也餓不死,只好繼續活著了。」
阿豪聽別人說龍山寺前面會發便當,於是來到艋舺公園。第一天流浪的阿豪,原本要睡在艋舺公園,但被一個好心女子介紹到社福中心。社工協助阿豪改住遊民收容所,阿豪因此開始在遊民收容所生活。期間,阿豪曾擔任舉牌工人與掃地工,賺點零用錢。遊民收容所的社工覺得阿豪說話很有條理,於是介紹給我認識。我問阿豪願不願意與別人分享他的故事,阿豪說好,於是,我們就這樣開始讓阿豪練習說自己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