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廉恥」匾額.有的學校沒有了.
「博愛」匾額.也是一樣消失不見了.
網圖資料分享:

以前拍的舊照片分享:

老何boss wrote:
「四維」說出自《管子》一書。《管子·牧民·四維》稱:「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管子·牧民·國頌》指出:「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北宋歐陽修在《新五代史·馮道傳》中歸納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指上下有節;有禮,就不會超越節度。「義」指合宜恰當的行事標準;有義,就不會妄自求進。「廉」指廉潔方正;有廉,就不會掩飾惡行。「恥」指知恥之心;有恥,就不會同流合污。
因此,治國用此四維,就可以使君位安定、民無巧詐、行為端正、邪事不生,於是國可守而民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