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請問各位在生活周遭中曾遇到大幅改變個性的人嗎?回答這個就好,因為希望大家踴躍回答這個問題,所以我也分享我對這方面的心得感想如下,希望對感興趣的網友能提供一點幫助。
關於『改變個性』這個議題,我是蠻悲觀的,真的能夠大幅改變自己個性的人,在數量上猶如鳳毛鱗角,因此想尋找改變的方法,初步得到的資料,和「飲食」、「營養」、「神經可塑性」有關聯,其中「神經可塑性」大家可能比較不熟悉,
我就把它的介紹連結貼出來供有興趣的人參考:(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7%A5%9E%E7%BB%8F%E5%8F%AF%E5%A1%91%E6%80%A7
簡單來說,神經可塑性就是你大腦神經行走路徑可供改變的彈性程度,慣性思維模式就是維持原有的大腦神經路徑,新的思考方式就是另闢大腦神經路徑,這樣夠明白了吧?
至於根深柢固的性格是怎麼形成的,《改變是大腦的天性:P330》這本書形容的很貼切,內容如下:「神經可塑性就像山上的雪,當我們乘著雪橇往下滑時,可以選擇要走哪一條路,因為山上的初雪都很柔軟,隨便哪一條都可以。但是假如第二次、第三次都選擇走同樣的路時,雪橇軌道的痕跡就開始出現了,很快,我們就會卡在這個軌道中,不用大腦就走這條路了。我們的路線現在變得很固定了,就像神經迴路,一旦建立了,它就會自我維持,因為我們神經的可塑性可以導致心智的彈性和心智的僵化,我們常低估了心智的彈性程度,大部分人只有偶爾一剎那間感受到這種彈性,好像閃電一樣,稍縱即逝。」
其它書籍:《Rewire-神經可塑性》、《重塑大腦》、《自癒是大腦的本能》、費登奎斯的四本書
這幾本書我較推薦《Rewire-神經可塑性》,內容較為簡單,有提供可行的操作方法供讀者嘗試。費登奎斯的書可能提供最有效的方法,但書籍艱澀難懂,我只大概看懂了其中的《費解的顯然》。
註:《改變是大腦的天性》、《重塑大腦》、《自癒是大腦的本能》這3本書是神經可塑性原理的介紹,只有理論而非針對「改變個性」。
費登奎斯的書是傾向於「改善身體彈性」,「改善身體彈性」後,大腦神經行走路徑可供改變的彈性程度將會大幅提升。
改善健康後也會改善神經可塑性的彈性程度,很多健康不佳的人,身體僵化的同時,腦袋也變得冥頑不靈了。
關於「飲食」、「營養」方面,推薦一本簡單明瞭的書:《吃什麼決定你是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4339?sloc=main
你吃的食物是什麼會影響你的情緒、想法,間接又形塑了你我的命運,可以參考《吃什麼決定你是誰》這本書。腦內會分泌一種「神經傳導物質」,將指令送達全身,這種神經傳導物質不僅能驅動身體,對於情感和思考也有很大的作用。神經傳導物質包含了多巴胺、血清素、GABA等許多種類,依據大腦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的種類和份量,我們感受到的情緒也會有所差異。
這裡面有一些營養學重要的觀念,但並不是人人都奉行,偏食者往往遺漏掉某些關鍵的營養素,比如:不吃魚,又不補充魚油...等等,缺乏神經細胞或神經元髓鞘的原料:DHA,因而漏電造成神經傳導物質不能正常傳送。還有另一個重要的觀念,如果不集合所有的營養素,就無法形成正常的細胞。一旦我們偏食,長年累月之下便會造成某種特定營養素的慢性匱乏,不管多麼認真地攝取其它的營養素,也不能順利合成細胞,只會形成非正常的廢物細胞。如同「多貝內克的木桶」思維:在木桶裡貯水,無論注入多少水,都只能貯存到木板最短的水量。同理,光是大量攝取同一種營養,其它營養素如果不足,便無法順利合成細胞。多餘的營養素,因無法與不足的營養素協同作用,形同浪費,還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感情和思考都是由大腦而生,如果大腦不能正常運作,就會使人出現焦慮、易怒、突如其來的沮喪......等無法控制情緒的狀況。
white5858 wrote:
各位也可以簡答:「沒有」、或「有」就好,「有」的話若能概述一下「個性改變」的內容那更好。
龍樹菩薩大約出生於公元二至三世紀,是南天竺的婆羅門種姓。龍樹天資特別聰明,在很小的時候,聽婆羅門誦讀《吠陀》經典,只要聽過一遍就能全部背誦出來。到二十歲以後,他對天文、地理、數學、工巧、武術以及婆羅門教典和道術等等各種學問,幾乎都已學完,而且無不精通,領悟力也很強,因此在青年時就已聞名全國。
他有三個同齡好友,同樣學識超群、聰慧俊傑。一天,他們四人在一起議論道:「天下的學問我們都已經學遍,極其幽深難懂的哲理也已經通達,從今以後還有什麼樂趣?縱情聲色是人生最快樂之事,然而我們既非王公貴族,也非修道之士,不能隨心所欲;只有學隱身術,才能如願以償。」
不久,他們聽說一個術士會隱身術,就去登門求教。那術士看到他們四人後,暗暗思量:「這四個人名揚一時,心高氣傲,現在因為學隱身術,這才屈就於我,我如果把隱身術都傳給他們,他們才智絕世,各種學問技藝之中,只是不知道隱身術,如果他們學會了隱身術,必然還會離去,不肯再屈就當我的弟子。我不妨把隱身藥給他們,讓他們也可以隱身,但卻不知具體方法,他們用完隱身藥後,必然再來求我,如此還是我的弟子。」
於是術士就給他們每人一粒藥丸,同時叮囑他們:「你們在僻靜的地方,用水將藥丸磨化塗在眼瞼上,人們就見不到你們。」龍樹聽後當場試磨,聞了聞藥丸的氣味,對術士道:「你一共用了七十種藥物合成,對嗎?」術士非常詫異,問他怎麼知道。龍樹就說:「我是從氣味中辨別出來。」還把各種藥材名稱、份量多少一一說出,沒有一毫差錯,術士自嘆不如:「像你這樣的人,真是百年難得一遇,聽到名字都很難得,何況如今你我有緣相遇,我這種鄙陋的法術,又有什麼值得吝惜!」於是就把隱身術的奧秘傾囊相授。
龍樹等四人仗著隱身術,從此經常自在出入王宮之中,恣情取樂,宮中美女都被他們輕薄。這樣過了一百多天,宮中這些美女之中,竟有人懷孕了。國王聽到這個消息,大為忿怒,嚴加責問。妃子們哀泣說:「不是我們不守婦道,而是睡夢中有妖人作弄。」國王召集大臣商議對策,有一位年老大臣說:「這等怪事,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鬼魅作祟,一是術士搗亂。陛下可派人以細土撒於宮中各處,派人監視查看,若是術士則有足跡,若是鬼魅則無足跡,鬼魅可用咒語滅除,人則可以刀斧砍殺。」
國王採用這一建議,立刻付諸實施。不久衛士來報,確是術士所為。國王當即下令緊閉宮門,並派出數百位武士,手揮刀劍望空亂砍。那三個婆羅門術士都被亂刀殺死,只有龍樹因為藥性未過,沒有現出身形,他又屏氣凝聲藏在國王背後,心中暗自發誓:「若我能夠逃脫此劫,必定皈依佛門,出家為僧。」
龍樹逃出王宮,反思此前經歷,恍然醒悟,這才明白佛陀所說,貪慾正是痛苦之本、眾禍之根,大凡敗德喪身之事都因慾望而起,於是下定決心皈依佛門。龍樹來到一座山上,這座山上有座佛塔,龍樹就向其中一位沙門虔誠磕頭,請求出家受戒。龍樹在佛塔中待了九十多天,讀完三藏經論,心裡仍不滿足,但是當時再無其他經論。
於是龍樹辭別師父下山,又尋訪到北天竺雪山深遠處一座佛塔,塔中有一位老比丘,精通大乘經典,龍樹用心研讀、請益。三個月後,龍樹背熟經典,並且通達經義,仍感到不滿足,於是周遊各地,想要尋獲其他經典。然而龍樹尋遍了閻浮提,也找不到任何經典。
周遊途中,龍樹也遇到諸外道及小乘佛學者,這些人都辯不過他,全部被他折服。龍樹逐漸產生驕傲之念,認為佛法雖然較諸外道高明深奧,但也不難窮盡,不能滿足自身需求。於是,龍樹萌生非分之想,想要別出心裁,另立一教,自為教主,廣收徒弟,宣揚自家學說,並要自立新戒,創新法衣,擇定吉日為弟子等行之。
這時候有一位大龍菩薩,看見龍樹如此行徑,知道他已走入歧途,於心不忍,特地來找龍樹,並對他說:「年輕人啊!你不能持井蛙之見,你的智慧再高,能超過佛陀嗎?你跟我去一個地方,讓你看看大乘經典,你再下結論吧!」大龍菩薩就把龍樹領到一個深山的石洞裡,入洞走了數步,竟是另外一個世界,但見殿宇金碧輝煌,環境清幽。大龍菩薩將龍樹領進了龍宮,打開一個個玉石製造的寶庫,裡面藏著無量無數大乘經典,寶庫發出陣陣幽香,這些大乘經典,不僅卷帙繁多,而且深奧無比。大龍菩薩對龍樹說:「年輕人啊,這下夠你誦讀了吧?」龍樹震撼不已,於是留在龍宮,盡情誦讀大乘經典。
這下龍樹非常滿足,龍宮所藏大乘經典,比閻浮提現存經典要多出無數倍,義理更加精妙深奧。龍樹如飢似渴,晝夜閱讀,遇到不明之處就向大龍菩薩請教,視野頓時開闊,心境早已改變,讀得越多就越謙遜。這樣不分晝夜,經過九十多天,龍樹已經讀完無量精妙經典。
大龍菩薩過來問道:「這裡所藏經典,你都看完了嗎?」龍樹謙遜地回答說:「此處所藏經典,實在無量無數,我一輩子都讀不完。我挑選適合自己持誦之經典,這段時間已通讀者,就已超過南閻浮提現存經典十倍以上。」
大龍菩薩正容說道:「像我宮中這些經典,世間各地還有很多寶庫,都與此處藏經相當,寶庫之數,不可勝數。」龍樹此時早已明白,佛經浩如煙海,佛法博大精深,沒有任何外道可以超越,就算盡其一生也不可能讀完所有佛經。龍樹在龍宮中悉心誦讀經典,獲得極高成就,具足無生二忍具足。大龍菩薩看到龍樹成就可嘉,將龍樹送出龍宮回到南天竺。自那以後,龍樹菩薩大力弘揚佛法,摧伏各家外道,廣明大乘正法,作《優波提舍》十萬偈,又作《莊嚴佛道論》五千偈、《大慈方便論》五千偈及《中論》五百偈,又造《無畏論》十萬偈,令大乘佛教大行於天竺,被他感化的婆羅門外道不計其數。
當時有一位婆羅門上師,擅長咒術,看到龍樹菩薩名聞遐邇,心生嫉妒,想和龍樹菩薩一爭高下,他奏明天竺國王說:「我能勝過這位比丘,請大王來檢驗。」天竺國王就規勸他:「你真是大愚人,龍樹大師已是菩薩,明光可與日月爭輝,智慧已與佛陀並照,你怎能如此不謙遜,不尊敬他?」
婆羅門回答說:「大王被他巧言迷惑,我料他沒有什麼真本事,如若不信,就讓我們比試比試。」天竺國王見皮羅門如此冥頑不靈,只得准奏。比賽那天早上,天竺國王與龍樹菩薩先坐在聽政殿上,婆羅門其後也來到殿上。他見國王如此尊重龍樹,心中更是不悅,就在殿前作法,馬上變化出廣大清淨的池子,池中湧現千葉蓮花,婆羅門端坐蓮花上,傲慢地說: 「龍樹,你如今蹲坐在地上,就像畜生一樣,我卻坐在蓮花之上,宛如天神一般,竟敢與我蓮座上的大德智人辯論?」
龍樹菩薩也不答言,從容離開座位,也用咒術化作一頭六牙白象,端坐其上,繞池一週,然後舉步池中,接近蓮座,六牙白象就用象鼻拔起蓮座,高高舉起,摔於地下。婆羅門被摔到地上,扭傷腰部,狼狽落敗。婆羅門這時也知道,自己不是龍樹菩薩對手,匍匐於地,叩首懇求:「恕我不自量力,毀辱大師,我願皈依佛門,還請大師收為弟子,開我愚蒙!」
由於龍樹菩薩弘傳大乘教法,與小乘部派佛學及婆羅門等教派產生激烈鬥爭。當時有位小乘法師,對龍樹菩薩很忿恨嫉妒。龍樹菩薩將要示現圓寂,就問這位小乘法師:「你樂意我長期停留世間嗎?」小乘法師答道:「我實在不願意。」於是龍樹菩薩退入內室,一天都未出門。弟子破戶查看,發現龍樹菩薩已經坐化。
龍樹菩薩住持佛法,度人之多不可稱數,因此天竺各國紛紛建廟,崇敬供奉有如佛陀。關於龍樹菩薩世壽,或說百歲,或說一百五十,或說二百餘歲。因為龍樹菩薩是在樹下誕生,因此取名「阿周陀那」,阿周陀那即「樹」;又因菩薩以龍成道,故號為「龍」:合為「龍樹」。按照中國禪宗史籍記載,龍樹菩薩是付法藏第十四代祖師,被世人讚譽為「第二釋迦」。
「大千世界,無掛無礙, 自去自來,自由自在, 要生便生,莫找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