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訂報紙,以前都是大標題看一看,最近有空時會深入去看一些議題,例如前陣子的急診量能不足與健保制度的調整,
看報紙會累,但是得到的資訊與手機的不同,例如,從手機上,我不會知道行政院長做了什麼事,只知道他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備註:我看的不是自由時報)
手機看到的大部分是爭議性的話題,如果內容寫太多,我也不會想在手機上看。唯一的好處是,文章的底下會有留言與討論,比較生動,有時候,我只是想看網友在底下幹譙
滑手機會讓我比較難停下來,因為太簡單,眼睛不用轉移位置,所以累了也可以一直滑,看書與報紙就不一樣,一下子就想睡了,或是失去興趣。
現在我很難看書了,每次只翻兩頁,可能沒有即時跟世界連結的感覺,就像剛有網路時,電腦沒上網不知道拿電腦來做什麼!
手機或是泛網路新聞標題有個特色,記者們的水準普遍低落。

因此標題要嘛用詞聳動,要嘛就是隱晦不明說重點,就是想要騙點閱率。

這種記者真是新聞從業人員集體墮落的代表。

然而,會有這樣的記者,還不是那些記者們的主管縱容?

甚麼樣的主管就有甚麼樣的下屬。
哥普拉 wrote:
看報紙會累,但是得到的資訊與手機的不同,例如,從手機上,我不會知道行政院長做了什麼事,只知道他支持罷免國民黨立委。(備註:我看的不是自由時報)
手機看到的大部分是爭議性的話題,如果內容寫太多,我也不會想在手機上看。唯一的好處是,文章的底下會有留言與討論,比較生動,有時候,我只是想看網友在底下幹譙
滑手機會讓我比較難停下來,因為太簡單,眼睛不用轉移位置,所以累了也可以一直滑,看書與報紙就不一樣,一下子就想睡了,或是失去興趣。
切記,不要把網路當成資訊的唯一來源。
哥普拉
因為實在太方便
A辣愛怕跑
漂亮5
你精準地描述了現代人閱讀習慣的轉變以及報紙和手機作為資訊來源的差異。你的觀察非常細膩,點出了許多值得思考的現象。
哥普拉
謝謝,也許我杞人憂天,或是雞蛋裡挑骨頭,不過每個人都可以想一想,每天習慣的行為也許不是對你最好的
哥普拉
嗯,要看多方面的資訊
現代上網還真的要有辨識真偽的能力,而正常來源的書報,才是導正自我思想的良方。
實際來說應該分為網路資訊、報紙、書籍,網路由於網速的進步,網路更容易提供即時資訊,但也因為即時,讓資訊內容更容易造假傳播,無論是一般網站或網路新聞,提供的即時資訊都更欠缺真實性驗證。

台灣這幾年選舉幾近到了生活化的地步,媒體無時無刻都被當作是帶風向的政治攻防工具。

就現況而言,網路資訊一旦涉及政治議題,其資訊的可信度可能就大幅下滑,對比之下,較不即時的報章雜誌可信度比例還會稍高一點,但高額政策宣傳費間接導致媒體的可收買,也使得報紙不如以前報紙業的全盛時期。

相對於前兩者,書本反而是比較純淨之地,因為書本的不即時特性,對別有目的的人來說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

但如果想得的資訊和政治議題無關,那三者其實最大的差異主要在於資訊保存和時間性,想知道最新、最近的,網路資訊是首選,其次則是定期出刊的相關領域報章雜誌,最後才是書籍。

但不論資訊從哪取得,最關鍵的還是識讀能力的修煉。

例如:
這個資訊來源提供的內容有沒有特定立場的傾向?有沒有客觀評論好與不好?它想要我相信什麼?想要我不相信什麼?
有沒有扭曲部份事實的嫌疑?

我相信和不相信,是誰獲利最即時?提供我這項資訊的,是不是也是最大的獲利者?
哥普拉 wrote:
不是自由時報)
手機看到的大部分是爭議性的話題,如果內容寫太多,我也不會想在手機上看。唯一的好處是,文章的底下會有留言與討論,比較生動,有時候,我只是想看網友在底下幹譙
滑手機會讓我比較難停下來,因為太簡單,眼睛不用轉移位置,所以累了也可以一直滑,看書與報紙就不一樣,一下子就想睡了,或是失去興趣。


用手機.電腦
看別人喇d賽比較有趣~

哪天去註冊dcard
也許你容易沉迷在上面~
一直在那邊看八卦~
哥普拉
我也有低卡,但是演算法讓我一直看類似的東西,挺無聊的
皮卡思樂冰
每天清理cookie,禁止google search追蹤、禁止個人化搜尋結果,就不會只看得到網站想讓您看的。
皮卡思樂冰 wrote:
實際來說應該分為網路...(恕刪)


這讓我想起來今天網路上偶然滑到的一句話

「不看新聞,你會跟世界脫節。看了新聞,你會跟真相脫節。」這句話出自馬克吐溫,丹佐華盛頓講出後廣為流傳。

這句話很清楚了說明了,新聞對於現代的人影響,還有其大量偏離事實的資訊,只因為新聞要求快求聳動,而新聞不管是在報紙或在資訊媒體比如在手機上面,都具有相同的影響力跟模式,因此我們要謹慎地注意到我們到底閱讀了甚麼~
工作忙的時候,一閒下來我也是看看手機,但當我閉目養神時,會發現我想起一些重要的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