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 台灣是種小麥的.

嘉南平原並不適合種水稻, 所以台灣有個地方叫做 "麥"寮.

八田與一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
被派到台灣修築水利.

嘉南大圳跟烏山頭水庫是他的傑作.

所以嘉南平原從此可以種植水稻.

八田與一死於太平洋戰爭, 因為船被美軍擊沉.
他的老婆八田外代樹 (米村) 在 1945 年 08 月投水自盡.

八田與一的銅像, 是台灣現存唯一的日本時代銅像.
其他的或許因為二次大戰, 或者其他因素消失.
文章關鍵字
你確定臺灣以前是種小麥的嗎?你知道小麥適合什麼氣候才能生長嗎?
小麥在北緯 18 度也可以栽種, 印度都可以了.

而且台灣沒有水利建設的時代,
河川的水很快就衝到下游去了, 因為台灣的山很高, 河很短.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我強烈懷疑 [貢寮] 以前是生產 [貢丸] 的.

後來因為蓋了核四廠, 才停止生產的.

另外, 嘉南平原如果適合種小麥, 應該不會是落在雲林濁水溪出海口的麥寮, 而是在嘉義或是台南其他地區比較有可能.
關於麥寮

早期海豐港,商船出入頻繁,街路店家林立非常熱鬧,但是好景不常,整個海豐街在乾隆五年被大水沖毀,百姓流離失所,到乾隆十五年當地居民,受到天上聖母開示,在原地搭寮墾地,大量栽種小麥,變成小麥的盛產地,因此叫做麥寮。
麥寮地區在移民入墾前,此地城為「華武瓏」社群活動的地區,至一六二四年後,轄屬荷蘭殖民政策下的「北部地方會議區」的管轄範圍內;至明鄭時期則隸屬於「北路巡撫司」的管轄範圍。麥寮位於濁水溪南岸,早期該地區的發展因濁水溪河道變遷的頻繁,使其不易有永久性定居型聚落,而麥寮街的興起與其港口海邊豐港的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在清代地方志書及采訪冊裡,對海豐港方有較為詳細之紀錄。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台灣現在不種小麥的原因,
是因為以澱粉的產值, 水稻優於小麥.

既然有好的水利建設可以種水稻,
為何要種效果比較差的小麥?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他真的是個偉人
沒有他,現在嘉南平原根本就沒辦法發展農業!
wrote wrote wrote:
wrote wrote wrote:
dearjohn wrote:
很久以前, 台灣是種小麥的.

嘉南平原並不適合種水稻, 所以台灣有個地方叫做 "麥"寮.

八田與一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
被派到台灣修築水利.

嘉南大圳跟烏山頭水庫是他的傑作.

所以嘉南平原從此可以種植水稻.

八田與一死於太平洋戰爭, 因為船被美軍擊沉.
他的老婆八田外代樹 (米村) 在 1945 年 08 月投水自盡.

八田與一的銅像, 是台灣現存唯一的日本時代銅像.
其他的或許因為二次大戰, 或者其他因素消失.


你發這篇文我會肯定,因為他真的是偉人。(讀土木工程的都應該讀過他吧)
當很多國家的工程師說這絕對不可能,唯有他堅持!!
三年輪作給水法,對台灣幫助有多大?!(大家心裡有數)
可惜水利之神太早殞逝了
不過我要提的是八田與一的銅像好像不見了,上次被偷過一次不知道有沒有歸回原位。
有貢獻就該感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