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照成語的來源, 大多是有一個故事, 再引申成4個字的成語,像 草船借箭, 暗渡陳倉, 雞鳴狗盜 等等.那三隻小豬 也是有一個故事,故事的目的是要人不可以偷工減料, 要實實在在的做事.為什麼不能是成語?成語一定是要中國的古老的典故才可以嗎?難到現在的人不能多一點創意, 多一點開放的心智?一直守著古老的東西, 對未來有幫助嗎?在那些成語被創造出來時, 在那時不也是一種創新嗎?為什麼現代人反而失去了創新的能力?純討論.
libraleu wrote:依照成語的來源, 大...(恕刪) 這...是在翻案嗎?"成語,由文所出,經人所錄,用於作文或口語;藉其典故,以明其論點。久而久之,成為以固定字書,固定排序之辭也。口語用之,則收言簡意賅之效。... WikiPedia您所舉的三個例子,都是故事的主要內容,而不是故事的名字。您總不能說"三國志"是一個"成語"吧?個人認為,重點是"久而久之,成為以固定字書,固定排序之辭也。口語用之,則收言簡意賅之效"至少現在,"三之小豬"只能算是流行用語。還不能成為成語喔。請先了解"成語"的來歷,然後翻案好嗎?
"三隻小豬的故事"才有聯想的意義在光是"三隻小豬"只是說明豬的數量並沒有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故事或意義在呢如果有的話 語句又完整當然是可以當成成語摟重點是千萬不要再把亂搞教育的人瞎說的東西當成真的才好阿ps."三句成語""國父革命"肯定也是成語
theresel wrote:樓上說得好先搞清楚成語的由來與演變再想想"三隻小豬"是否可成成語我猜會讚成三隻小豬這類成為成語的大概國學程度都不大好吧...(恕刪) 先不討論三隻小豬到底是什麼鬼東西不過說我猜會讚成三隻小豬這類成為成語的大概國學程度都不大好吧這種人我猜他(她)大概也是死讀書的人吧希望我小孩不會被這種老師教到也難怪我女朋友都說以後結婚要自己教小孩如有冒犯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