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Corgi wrote:如果發燒到41度還...(恕刪) 好像從頭到尾沒人說發燒到41度不應該看醫生掛急診耶?至少我整棟看完沒看到。發燒的成因很多,所以在能夠初步確認是感冒的前提之下,38、39度的確是完全沒必要看醫生。但是到40度以上,意識已經出現不清,這種就一定得趕緊送醫,就像您所說的。
由於小兒得到A型流感,目前也是A型流感大流行的時節有周邊親友or同學得到A型流感嘛?可以送去醫院請醫院快篩嘛?目前大流行時節,只要周邊有人得,醫院也可以不做快篩直接投藥「克流感」小兒得到A型流感的症狀是高燒+狂咳,高燒的溫度是39-40度,退燒藥喝下去,退燒效果有限,只能退一點點,旋即就又高燒起來,我只能給退燒藥後,微微餵一點食物,然後用完其他醫生開立的藥物,包含克流感克流感投藥後症狀退的很快,1天多後就退燒了但如果真的是流感一般的藥是沒有很好的效果,也怕拖久了有其他併發症會擔心也是人之常情我們家的發燒第一天約38度看診醫生的確有說,無法立刻確診,但只是有機率(因為有同學前一天發病),快篩的準確率只有40-60%,沒有那麼高的準確率,但醫生有提醒,如果變成高燒建議當晚or隔天前往有快篩的醫院處理。不過由於隔日是周日,鄰近的醫院/門診全部沒開,只能去大醫院急診,報到有被告知會優先處理緊急病患 (這個道理我們都懂),最終快篩結果是A流!但不過...這樣的狀況,抽血or吊點滴都是與我自己兒子的病況完全無關的處置如果是A型流感,及早用藥,是最適當的處置,當然這個部分也是由醫生定奪
花團主 wrote:由於小兒得到A型流...(恕刪) 樓主一樣有小孩比較清楚狀況。不然還有人留言,急診沒腸子外露怎麼可以掛急診阿。話說生病本來就有權利去看診。何謂的浪費醫療資源。今天淘空建保一定是病人嗎?今日如身體有不舒服去大醫院掛診看病。醫院就先收一次看診費,如醫師排定抽血檢查。隔幾日回去看報告,醫院又在刷一次健保卡然後只跟你說沒問題。這樣又收一次看診費。如果今日你去檢查車子,技師說一個零件固障要更換收費˙但不保證一定好,隔日要在去給他看一下,然後在跟你收一筆檢查費,是否大家一定就會罵那技師。
假日沒有門診,掛急診,人之常情。不過前面網友所謂浪費醫療資源,也是有道理的。資源有限的情況下,確實佔用了醫師處理其他病人的時間。因為樓主不信任該醫師,讓小孩多受罪也是事實。所以真心建議找自己信任的醫師。這樣就醫經驗會比較愉快。由信任的醫師解釋為何不需抽血打點滴,樓主或許就聽得進去。也還好當天急診沒漏針或感染,一般人不明白打點滴反而有較高血液感染的風險。就醫是有需要才去。認為花錢沒有得到相應的服務,各醫院有滿意度調查,可以反應。(但認真說,那投訴只有急診護理長會在意,醫師沒在鳥的。像前面有人說,如果你投訴護理師不笑,護理部真的會要求她笑。)不必硬要拿醫師來跟服務業或其他各行各業做比較。樓主喜歡這樣比較,反而問題大。
請尊重專業包括車廠技師及冷氣師傅,任何一個職業提供專業或服務,再收一次費用都是合情合理,不收錢,只是委曲求全,或想賺下次的錢。方便就醫是台灣人的福氣,但請尊重醫事專業處置。最後的結果不是符合該醫師所判斷及處置,也就是該醫師是對的,不是嗎?
1.如果說急診室的醫生是所謂的「通才」,那專科醫生就是所謂的「專才」,所以小朋友發燒還是要去掛小兒科比較好。2.很多時候打點滴的用意並不是為了預防,而是為了讓人體元素已經失衡的患者得以維持生理機能。3.不要隨便用主觀印象來定義醫術高低,說白一點就憑你不是學醫的,根本不會知道醫生的用意在哪裡。依我個人的經驗來說,症狀越輕的家屬越會鬧,重症家屬反而懂得尊重專業你是否應該嘗試從客觀的角度,探究這件事情是醫生傲慢還是患者無知!? 尤其是外行給內行下指導棋沒什麼不妥這件事...
韓龍生 wrote:今天在桃園一間大型...(恕刪) 可能台灣都被服務業洗禮不管做甚麼你的態度都要好通常看病這種事情醫生的經驗很重要不過燒到41度 是人都會緊張的越高代表發炎的越嚴重身體溫度越高 免疫力也越強但是要多補充水分
韓龍生 wrote:樓主一樣有小孩比較清楚狀況。不然還有人留言,急診沒腸子外露怎麼可以掛急診阿。話說生病本來就有權利去看診。何謂的浪費醫療資源。今天淘空建保一定是病人嗎?今日如身體有不舒服去大醫院掛診看病。醫院就先收一次看診費,如醫師排定抽血檢查。隔幾日回去看報告,醫院又在刷一次健保卡然後只跟你說沒問題。這樣又收一次看診費。如果今日你去檢查車子,技師說一個零件固障要更換收費˙但不保證一定好,隔日要在去給他看一下,然後在跟你收一筆檢查費,是否大家一定就會罵那技師。...(恕刪) 沒人說你不能掛急診是你自己不懂, 又想秤斤論兩的評論別人的專業能力傲慢的是你這種錯字一堆的家長才對
1.急診,救命是主要的專業。治病還是儘快看門診。2.急診醫師的專業,跟他的職位高低無關。我在自家服務的ER掛號,反而覺得Intern更細心呢。3.現在的發燒,動不動就是持續一星期以上的波段式發燒,跟家長小時候發燒.藥一吃隔天就好了的年代不能相比。4.建議醫生點滴什麼的,反而幫倒忙,只會單方面把醫病關係搞砸,受到影響的,可是ER內所有的人。我們家遇到類似情形時,居家照顧時都會寫詳細的紀錄,送急診時就讓醫生看,省得屆時想什麼講什麼還忘什麼.還不自覺夾雜負面的情緒,造成雙方的困擾。5.樓主辛苦了,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