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一些朋友聊天和看到一些文章的感想
當我第一胎的時候, 的確對母嬰同室很緊張
而且自己烏龍誤會:"母嬰同室"="餵母乳"(母嬰同室不等於餵母乳喔!)
當時醫院選項也只有"要","不要", 沒有別的選擇.
醫院只簡單告訴你, 為了親子關係, 建議最好要母嬰同室, 其他都沒解說.
當下勾了母嬰同室之後, 累死自己. "要"的意思是指有BABY洗澡才推回去嬰兒室, 其他都要自己來.
自然產三天住院中,只睡了不到六小時,其他時間都在忙著當媽媽,顧小孩和應付親友.
直到月子中心後, 其他媽媽們在媽媽教室時分享經驗, 才知道原來小孩本來就可以推給護士照顧, 只是礙於自己的新手媽媽原則, 怕小孩推給護士有罪惡感, 才只有在想睡覺和晚上時推給護士幫忙顧. 相較於其他媽媽們輕鬆愜意的坐月子, 我則是花錢在裡面學當緊張的新手媽媽.
第二胎了, 有經驗了, 在醫院簽母嬰同室也仔細看清楚了, 這次選項有"要","不要","部分". 勾了"部分"
輕鬆多了, 晚上可以追奶, 也可以好好休息, 更不會有不顧小孩的罪惡感.
有能力就請護士推小孩回來顧, 累的話就請嬰兒室顧, 這次真的是花錢養身.
至於不管是醫院還是月子中心, 護士的素質本來就參差不齊, 不管多好的月子中心, 也可能有很忙的時候, 沒辦法真的好好顧到小孩八面玲瓏.
所以推薦新手爸媽, 仔細看醫院的"母嬰同室"說明, 可以的話勾選"部分母嬰同室".
可以的話, 也建議餵母乳, 增加親子關係.

懷孕時很興奮,想好自己要親餵母奶,要用布尿布,要當一個全職媽媽!
第一胎時在高雄生產,而那間號稱母嬰親善的婦產科診所,沒有問過要不要母嬰同室,當時傻呼呼地以為一定都是母嬰同室吧!不然為什麼要說自己母嬰親善呢?於是我這個傻呼呼的蠢貨,從頭到尾都沒去問過關於這間診所生了小孩之後的流程

所以我的大女兒出生後就吸奶瓶喝奶粉,我只有在嬰兒室的開放時間下去拿奶瓶餵餵我的大女兒,然後看著她滿足的吸飽奶瓶後睡覺~而住院一周想當然也沒有護士來教過我餵母奶了
接著抱回家時,還獲得診所贈送的奶粉兩瓶!當然心裡就很失落啦~懷第二胎時跟著老爺回到了台北,這一胎當然眼睛睜亮點,好好的選擇一下住家附近的婦產科,這次也問個清楚了,第二胎生產的診所,一律都是母嬰同室,沒有要或不要也沒有部份的選項,只有洗澡才推回嬰兒室~等我生完麻醉退了,從恢復室剛推進病房,護士電話馬上追進來,表示要推寶寶上來囉

可能生過老大,對於新生兒的部分還滿上手的,所以第二胎的母嬰同室我自己覺得很輕鬆,因為老二比老大好帶太多太多啦,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就拉,拉完餓了繼續吃,吃飽再睡~連推去照黃疸的時候都可以睡個一整天沒有哭

而護士的部分也很貼心,每次的巡房都會問得很清楚,餵母奶的部分有沒有問題?從來不說奶不夠,也從不說你沒辦法餵之類的話,還有母乳諮詢師來跟你會談呢

總之,我自己是很大推母嬰同室啦!不過相信每對父母的情況都不同,還是要斟酌自己的能力,量力而為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