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夕陽只剩下一抹橘紅,朝著地平線緩緩流散,十歲的我正緊盯著米老鼠的手指。現在的時間是下午5:28,急速的心跳聲蓋過了電視上播放的統一蜜豆奶廣告歌,腦中不斷出現母親被車撞倒、被人凶殺、摔到山谷下... 各種遇難的畫面,夾雜著父親拉動水平尺和旋轉研芯器的聲音,我焦慮到幾乎動彈不得。米老鼠笑著看向天邊,告訴我現在是5:36 - 我媽死了,我毫不懷疑,因為她說她5:30就會回家。
四十年後的某天,窗外的梅雨已經下了好幾天,五十歲的我又緊盯著米老鼠的手指,時間是下午4:39,再過3分鐘就可以請護士來幫我媽纏上止血帶,結束又一次的洗腎日常。我媽閉目養神著,而我按著她左臂針孔的手愈來愈痠,我不再擔心我媽是否還活著,我也聽不到雨聲、雷聲或人工腎臟的報時聲,只要看著米老鼠的手指到4:42就知道我又解脫了。
天堂篇 - Timex "MOD" Mickey Mouse 1971 (#160102471)
米奇(米老鼠)卡通錶是歷史上最重要的聯名錶,更是讓迪士尼和Ingersoll(Timex前身)兩家公司走出財務困難的金雞母,史上的銷量更是天高。這款錶普遍、便宜、容易入手,但卻是我心目中最渴望的錶,沒有之一,因為這是我人生的第一支錶,也是我焦慮性格的起點。
美國那兒的老米奇錶可說是滿坑滿谷,二手貨便宜到幾乎不要錢(1933年最早那款除外)...,但大多數的賣家都不願意寄到台灣,要不就是運費天價,尤其是疫情來襲之後。可惜自己年輕在美國唸書時對手錶一點興趣都沒有,不然當年幾乎每個跳蚤市場都可以看見這支錶,要買多少就有多少。這次我的運氣不錯,一位賣衣服的老美把幾支狀況極佳的1970年代天美時錶放到ebay上賣,其中就包含了這支"MOD(Modern/摩登)"版米奇錶,而且賣家願意用最便宜的方式寄送台灣,加上沒有人搶標(其實天美時的錶對收藏家來說是垃圾,詳情待下篇再述),三週後這支原裝原配的Timex "MOD" Mickey Mouse便出現在我的工作檯上:

小時候的我有嚴重的分離焦慮症(SAD),只要母親離家一段時間沒回來就會發作(但對我父親完全無感)。發作的當下腦子裡會非常逼真地勾勒起母親出事身亡的脈絡,裡面混雜了故事書、新聞事件、母親當天說過的話、穿的衣服、天氣...,那種細膩的推理能力和對細節的串聯回想起來真是超乎異常,接著就會陷入深度的焦躁和恐懼中,完全無法做任何事也無法思考"案件"以外的事,好幾次想要打110報警但又因膽小作罷,而所有的症狀會在母親回到家的那個瞬間消失。由於心理上的焦慮會造成對時間的感覺偏差,有時母親只不過出門了十分鐘,但在我的感覺裡像是過了一個小時,好幾次因此而發作,也免不了被痛罵一頓(那個年代對於心理疾病的認知普遍不足)。
母親在我十歲生日時買了支米老鼠錶給我(當年很少人會以"米奇"稱呼),教我如何上發條調時,要我以後看好錶上的時間別自我幻想,然後她出門前會告訴我回家的時間。這不但沒有讓我的焦慮減緩反而讓我多了一個"線索": 只要母親逾時未歸就代表出了事,而在約定返家時間前的十分鐘甚至半小時我就會提前陷入焦慮,緊盯著米老鼠的手一面倒數計時一面鋪陳我媽被人殺害或被貨車輾過的場景。
那時的我對手錶是既好奇又恐懼,於是人生第一次把錶拆開想看看裡面到底有什麼... 我記得把背蓋翹開的那一刻,看到裡面一圈圈不斷收放的線圈(游絲)很是著迷,但也看不出還能再怎麼往下拆。我小時候被父親封號"破壞大王",因為很愛把家裡的東西拿來拆,而且從來裝不回去...,不過這次我乖乖裝回背蓋沒再往下惡搞,但奇怪的是之後錶就不走了。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總之錶就這樣壞了,在我手上只活了不到一個學期,破壞大王果然名符其實。挨了頓罵之後母親就收回了這支米老鼠錶,後來有次我偷翻她的梳妝檯,發現這支壞掉的錶躺在她的化妝盒裡,這也是我最後一次見到這支錶。
[重新認識米奇錶]
歷史上的米奇錶款式甚多,至今仍有不少錶廠在生產,想要找回當年一模一樣的款式著實有些難度,尤其要符合記憶裡的所有條件更是棘手。好在我對這支錶的思念在過去的40年裡不曾間斷,外觀上的印象非常清晰而明確:
- 銀色錶殼,紅色皮帶
- 沒有秒針
- 手上鏈
- 面盤背蓋上都沒有任何商標,面盤六點鐘下方有一排英文字
- 米老鼠面向右側,兩手分別為時針和分針
- 當年戴在手上覺得頗大顆,戴去學校時有點不好意思(米老鼠錶對十歲小男生來說有點幼稚),錶帶是老爸另外多鑽了個孔才能繫緊,也很不舒服(主要是以前從來沒戴過錶,異物感很明顯)
- 機芯非常簡單,沒看到任何齒輪
- 十歲的生日禮物,因此是70年代末期到1980年左右的產品
1933年Ingersoll原始版("Century of Progress/芝加哥世博會"首版,錶徑32mm):

(原圖出處: http://www.mickeymousewatches.co.uk/)
1940s~1960s年代"Pre-1968" Ingersoll版 (全為兒童版,錶徑介於22~25mm):
1950s U.K.

(原圖出處: https://www.catawiki.com/)
1960s (摩登版的原型)

(原圖出處: https://www.catawiki.com/)
1968~1971年Ingersoll-Timex Fun-Timer Modern版 (老美簡稱"MOD"摩登版):
1968 Large (33mm) Modern版首款(原廠只有搭配紅色錶帶)

(原圖出處: https://www.etsy.com/)
1971 Large (36mm) 防水防塵款

(原圖出處: https://www.goantiques.com/)
1970年代Timex/Helbros電動版:

(原圖出處: https://heritage1854.com/)
1970年代Elgin-Bradley Watchmakers版 (迪士尼與Timex 1971終止合約後轉與Elgin聯名):
1978年瑞士產(35mm)

其它各種版本都是由上面的幾款衍生出來,後來1980年代Lorus首次出了石英版 (接續Elgin聯名),日本精工也接手聯名出了石英版,連大師Gérald Genta都用自已的品牌(現已納入寶格麗)設計了米奇逆跳錶致敬(逆跳分的設計徹底解決了米奇手臂指向反側的不自然感):
以上所有的米奇錶款中,Ingersoll出的1933年原始款明顯不符條件,但這款絕對是我未來的收藏目標之一(該款首版已是天價);Pre-1968年版的面盤上有印商標,但造形和錶帶非常符合印象中的條件,只是和印象中的尺寸相比有點太小;Timex和Helbros出的電動機芯款明顯不符;而Elgin-Bradely版的米奇臉是朝左,且手臂與身體的比例明顯與印象不符。
因此最有可能的便是1968~1971年Timex MOD摩登版Large款(33mm or 36mm),但Timex 1971年便與迪士尼終止合約,1972年後米奇錶便不再出現在目錄上,我媽買給我的年代是1981年,照理當時Timex出的早已絕版,而1972~1980出的米奇錶形式都相差甚遠(可能是刻意為了和Timex出的做出區隔),除非我媽也是買二手的? 畢竟當年送我時就單純一支錶戴到我的手上,沒看到任何包裝或盒子。但我推測最有可能的是台灣天美時工廠的"流出品",甚至是拼裝的仿冒品(因此沒有任何商標),因為1970年代天美時在亞洲唯一的代工廠就是在台灣,這部分我就留到下篇再聊了。
總之天美時的1968年摩登版在外觀上符合我印象中的所有條件,而且這支摩登版米奇錶還在1968年跟著NASA太空人Wally Schirra登上阿波羅7號,是阿波羅計畫首次載人航行,在太空繞行地球11天(不過Schirra主要戴的還是Speedmaster),是頗有紀念價值的一款錶(隔年Gene Cernan也戴著1933年原始版米奇錶登上了阿波羅10號)。於是這兩年我便一直鎖定這款Timex MOD Mickey,尋尋覓覓直到今年終於如願!
[評估]
這隻米老鼠肯定是我玩錶五年以來入手狀況最好的老錶,錶頭乾淨完整還有芳香劑的香味(賣家不愧是賣服飾的),錶殼的電鍍完整無鏽,面盤指針完美,壓克力風防上的刮痕也不多,根據面盤12點上方的序號"160102471"可以知道是1971年生產的(末兩碼為年份),這是我的出生年,對我而言意義十足! 原廠配了黑色的仿皮錶帶,造型粗獷並使用了軍事風格的按扣固定錶頭,和童趣的卡通錶形成極大的反差,加上當年成人男錶的標準33mm錶徑,看得出並不是針對兒童的市場(1933年原始版為32mm):

1968目錄上首次推出時的文宣寫到這系列(Fun-Timers)是為所有年齡(age)、喜好(taste)與"摩登度"(degree of mod-ness,此後"MOD"便成為這款米奇錶的暱稱)而設計的(原文請見下圖粉紅底內的文字):

(原圖出處: https://heritage1854.com/)
1968年的首版米奇錶編號為30101,只有配紅色錶帶而且錶帶上有多了六個通風孔;1970年出的30101和1971年的新編號160101則都改配黑色錶帶,也沒有通風孔了:

(原圖出處: https://heritage1854.com/)
我四十年前得到的米奇錶是配紅色的皮帶,其實更像1969、1970年編號30071和1971年編號300121的Small款(一模一樣的款式,只是1971年米奇錶分成了三種尺寸,編號也因此有了更動)。
1971年的300121:

(原圖出處: https://heritage1854.com/)
那時的兒童版錶徑是25mm,配紅色或黑色皮帶,而且還附贈一尊全彩米奇公仔! 想當年一定很多小朋友吵著要爸媽買

我印象中的米奇錶面盤上是沒有商標的,但我看到所有兒童款面盤上都有商標,加上兒時戴這支錶時感覺很大很重,回想起來比較像是33mm錶徑的感受...,當然對十歲小朋友的細腕而言,錶徑25mm在感受上也可能很大顆,尤其在那個連大人都是戴小錶徑的年代。不管當年我得到的生日禮物是否為兒童版,我都慶幸能買到33mm的版本,不但最接近1933年原始版的32mm尺寸,再者,已年過半百的我不好意思再戴25mm這麼小的卡通錶上街,不然可能會被路人當成怪叔叔

1971年目錄上共有三款米奇錶(同年也推出了"Minnie/米妮"錶),尺寸分大(large)、小(small)兩種,大尺寸又有兩款,其中的260511(下圖的"大-2")是有防水和防塵功能的,配的錶帶款式也不同,錶徑則是當年所謂的"jumbo size" 36mm。因此理論上應該是有大(36mm)、中(33mm)、小(25mm)三種尺寸,而我買的應算是中型尺寸(下圖的"大-1"):

(原圖出處: https://heritage1854.com/)
入手的這支米奇錶最大的損傷是在錶帶,不過看這種膠合的工法就知道遲早是會一分為二的:

基本上整條仿皮帶都已上下分家,就算粘回去戴不了多久大概又會分開:

反正我本來就打算把錶帶換成和兒時那支類似的紅色皮帶,所以也不打算修理這條原廠帶了,不過這是原廠的配件會另外妥善收藏。按扣固定錶頭是不錯的設計,感覺很陽剛也很方便拆換,不必用任何工具就輕鬆取下錶頭:

這錶原本就可以走時,拍照前上鏈10圈,這時可以看到分針已走了約五分鐘,看來機芯狀況不錯,而外觀只要稍加清潔並拋亮風防就可以完工:

不論正反面整支錶都看不到商標或廠名,這點也和兒時的印象相符:

打開背蓋,機芯非常乾淨,應該從來沒有保養過(很少錶師願意保養Timex),背蓋裡側也有印上出廠年月份(71年3月),Timex是少數清楚標示出廠年份的錶廠,不像Seiko或Citizen那樣只給個年份尾數吊人味口


擺輪看來還蠻有力的:
既然能夠走時那當然就來測一下速,再次出動yang4大特製的拾音器+tg測錶軟體:

不測不知道,一測嚇一跳... 這數據實在是


準度、偏振全都差到離譜,擺幅則完全讀不到,波形圖全是雪花點...。再測一下面盤向上:

慘況差不多,不好好保養一下是無法正常佩戴的:

[天堂之路 - 拆解和保養]
前面提到大部分的錶師是不願意保養Timex機芯的,因為市場上普遍認為Timex機芯是拋棄式不可拆解的劣級品。但我有找到1960年代Timex原廠的機芯維修手冊電子檔,仔細讀過後才恍然大悟,原來Timex的機芯不但可以保養,而且還有更深一層的創新思維 - 讓機芯的容錯值加大以降低製造成本,並簡化組裝、保養流程和技術門檻以便快速組成成產線(這部分待"下篇"再詳細分享)。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第M24手上鏈機芯,號稱使用了硬度極高的航太金屬來製造擺輪軸芯和擺輪座,沒有寶石和避震座卻可以達到超凡的準度、耐用度和抗震性(聽起來簡直就像是詐騙集團

這顆1971年生產的米奇錶搭載的是M24機芯(無秒針版),Timex原廠的M24維修手冊第4到第7頁詳細說明、圖解了保養的程序和要求。
M24維修手冊p.4, p.5:

M24維修手冊p.6, p.7:

仔細讀完後會驚訝於原廠的SOP居然是在不完全拆解機芯的情況下進行清洗和上油,和傳統保養機芯的認知天差地別! 既然如此那就剛好來檢驗一下這套原廠的保養規範是否真如其標榜的簡單有效,若真能達到和一般機芯徹底拆解雷同的成果,那Timex真的是為維修保養人員開了一條"天堂之路"!
以下的拆解和保養程序原則上按照上面M24手冊第3~7頁的指式進行,如有和原廠程序不同的地方我會特別指出,並把一些原廠的說明也一併翻譯出來。
首先取下機芯的塑膠間隔環:

鬆開龍芯鎖片的螺絲,取出龍頭:

取出機芯:

取下指針:

這裡特別說明一下,根據手冊p.3步驟a的指示其實不用取下時針和分針(只有秒針要取下,這是無秒針的版本所以不用取下任何指針),我一開始不相信,但後來發現是完全可行的,這歸功於Timex機芯特別的設計,也就是分輪(即二輪)是不會被主底板檔住的設計,這些細節待"下篇"再詳細和大家分享。
面盤是透過面盤固定片(dail holder)上的三根扣爪鎖定在機芯上(箭頭處),用一字起子稍加板平便可取下面盤(手冊p.3步驟b):



拆下面盤後可以看到時輪和面盤的檔片(箭頭處),如果前面沒有取下指針的話這片檔片是不會落單的:


面盤的狀況是100分!! 我玩錶以來好像還沒有遇到過保存這麼完好的面盤:

裝回龍頭以便接下來釋放發條張力的手續:

一手抓住龍頭稍微轉1/4圈讓大捲車和止逆扣片間鬆開,另一手用牙籤板開止逆片,然後略微放鬆抓著龍頭的手,讓龍頭靠發條剩餘的動力緩慢自轉至完全停止(手冊p.4步驟a):

將大捲車上方的銅質扣片稍微翹起,並逆時針轉到中央的孔位和發條軸芯吻合即可取下扣片和大捲車(手冊p.4步驟b):

這張圖應該就可以清楚看出扣片鎖住大捲車的設計:

取下扣片和大捲車:

取下時輪,如果前面沒有取下指針的話,時輪、分輪和分針管應該都還和指針一併固定在面盤的背面,想想這設計其實不錯:

取下的扣片、大捲車和時輪:

接著要取下擺輪總成,這是整個拆解和組裝手序中唯一比較需要技巧的環節。
首先要取下游絲椿(手冊p.5步驟a),透過上方維修孔可以看到游絲椿的尖端(箭頭處):

從側面可看到游絲椿較寬的頭部(箭頭處):

用牙籤伸入維修孔將游絲椿向外側頂出:

順利取下游絲椿後便可從椿孔抽出游絲:

將快慢針逆時針轉到底(紅色箭頭方向)以便讓游絲脫出快慢針上的游絲孔(手冊p.5步驟b):

將擺輪固定螺絲(即擺輪座)逆時針轉鬆,但不要完全取下,鬆到可以從側面將擺輪總成取出的程度即可(手冊p.5步驟c, d):

取下的擺輪和游絲椿,可以看到擺輪兩側的邊緣上都有原廠校正平衡鑽的小孔,代表這顆機芯當初在校準上並不含糊:

我拆到這兒才明白為何這機芯可以不用先取指針就直接拆面盤,原來主底板中央有個特殊凹陷的設計,讓發條盒(即一輪)可以透過主底板直接驅動整個在另一側的中央二輪(即分輪),因此整個二輪(分輪)、分針管、時輪、時輪墊圈、面盤、時針和分針成為一個模組可以整組取下,而主底板中央的秒針管,在此無秒針的版本則成了一根實心中軸,整個模組是直接套在其上的:

二輪和分針管原廠設定是和整個面盤模組在一起不需分解和保養的,但既然我已拆了就還是徹底分解清理一番:

分針管(上)和二輪(下),這和一般機芯一樣是以緊扣的方式帶動的:

按照原廠手冊的指示就只拆到這兒,接下來就可以清洗了! 老實說我完全不能接受,這簡直像是沒脫衣服就去洗澡一樣荒謬


按照Timex的說法這機芯的設計就是可以在不必拆解的情況下達成徹底的清洗,因為其側面是完全開放的,而且有考慮洗劑的流動和滲透性。從側面的確可以清楚看到所有的齒輪和軸芯,其間也的確有留下不小的空隙:

總之我這次就是刻意想要按照原廠的SOP來保養看看,所有拆下的零件都在這兒,除機芯外連龍頭就八個零件(如果按指示不拆指針的話就只有六個零件),沒半顆螺絲


為了保護游絲我把擺輪總成獨立裝一籠:

其它小零件裝另一籠,用環保去漬油和超音波機洗三道,每道20分鐘,最後一道換新鮮去漬油:

手冊中p.6有說明清洗的要求:

說明中提到的洗錶機是迴旋式的,在超音波機不普遍的時代是早期錶師最常用的機型,看得出這款機芯就是針對迴旋式洗錶機設計的,文中特別強調要讓機芯被洗劑徹底沖灌,甚至建議沒有洗錶機的情況下把龍頭裝回機芯,然後用手抓住龍頭把機芯浸在洗濟中攪動沖洗。這讓我有點擔心用超音波機洗可能效果不如用浸泡+攪動,看來準備一台迴旋式的洗錶機是有必要的(最好是迴旋+超音波)。不過我還是先單純以超音波機清洗看看,如果洗出來效果不佳大不了再重新用手洗(反正要拆的零件只有六個

此外文中並沒有指明要用哪一種洗劑,只有說要洗兩道,沒指出要洗多長時間但第二道必需換新洗劑。根據以前看的資料早期洗錶常用含阿摩尼亞的洗劑,而有不少老錶匠是用四氯乙烯,這兩類洗劑都是迴旋式洗錶機的標準洗劑,但在現代看來都不是好的選擇(尤其四氯乙烯為2A級致癌物)。
清洗完後徹底風乾,這裡可以看到龍頭鎖片和其螺絲在超音波機的震盪下鬆脫了下來,其實我覺得這根本可以先拆下來(還有待會將提到的撥針離合機構也是):

風乾後就可以進行組裝和上油了,組裝的重點當然在於擺輪,也是整個保養過程中技術性最高的環節。按照手冊p.6的指示要先在擺輪兩端軸承的V槽裡(箭頭處)點上3/4滿的潤滑油:

這是另一側(擺輪螺絲/擺輪座)下方的軸承V槽(箭頭處):

手冊中還註明在Timex原廠的指定用油是Elgin M56b,而且整顆機芯就只用這一種"神油"!! 這對一般的錶師來說又是天方夜譚,而且這種油早就停產了如今要上哪兒找? 有趣的是ebay上還真的有人把存放數十年的M56b拿來當寶賣,我完全不相信過期30~40年以上的油會比現代Moebius出的油好! 老外論壇Watchuseek裡當然也有不少關於M56b替代品的討論,Elgin原廠手冊(Elgin Service Bulletin)並沒有公開這款神油的詳細數據,只知道它是屬於低摩擦係數(low coefficient of friction)用油,而且是無擴散性(non-spreading)的。想也知道最多人認為Moebius 9010會是最接近的油品,但也有不少人主張Moebius 8000可能更接近M56b的粘度。
擺輪支軸的鈍尖、非穿透軸孔設計和一般認知中的擺輪機構完全不同,Timex曾對這種設計大作廣告,宣傳其可靠性和耐用性,後來甚至搞出1950~60年代那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實境虐錶"電視廣告:

我是用Moebius 8000油在所有的軸點上,按照手冊在軸承V槽上了3/4滿的油後便可將擺輪總成從側面對回軸承V槽,並順勢將游絲穿過快慢針上的游絲孔和主底板上的游絲椿孔(紅圈處):

插回游絲椿固定好游絲,這時我並沒有插得很緊,因為之後想要試試微調偏振:

最後將擺輪螺絲順時針鎖回(手冊p.7),這裡是最需要花工夫測試的步驟,因為這顆螺絲的緊度直接影響了準度、擺幅和偏振,太鬆太緊都會導致走時不穩甚至停走:

我用傳統的吹氣法來做初步的測試,用吹球吹動擺輪,如果能順利擺動至最後逐漸停下且不會嚴重偏擺的話就算過關了:
按手冊p.7的指示這時只要在所有的軸孔上油就可以完成保養,而其中有兩個被撥針輪和離合撥片擋住的軸孔都有特別做了注油孔,可以不必拆下就完成點油:

但除了這兩個軸孔之外,我也想要給整個離合機構上油脂(手冊裡完全沒有要求在高磨擦面上油脂),因此我還是把離合機構和撥針輪拆下來,這七個零件全部是以一顆螺絲固定,而這顆螺絲同時也是固定主底板和主橋板的三顆螺絲之一:

接下來是手冊沒有,我自己摸索出來給龍頭立輪上油脂的方法。先把機芯翻面,這裡可以看到兩片龍頭/立輪榫板,用小起子從兩片榫板間的縫隙插入便可自另一側頂出立輪(千萬不要整個頂出,不然塞回去會有難度):

翻回另一側在頂出一半的立輪兩個側面各點上一滴Moebius 8300脂:

再推回立輪就可以完成上油:

拆下離合機構的主要目的就是想給離合蓋片、上鏈輪、撥針介輪和中介輪上油,原廠手冊沒有指示要在這些地方用油(手冊上只有指定在軸孔和發條上Elgin M56b一種油,想也知道這款低粘度的油是不能用在中、高阻力磨合面的),我憑保養一般機芯的邏輯在這幾個齒輪軸點上Moebius 8300脂:

放回齒輪定位後再於各面點上一滴8300脂:

在中介輪與主底板的磨合面也點上一滴8300脂,撥針介輪和主底板的磨合面則點上兩滴Moebius 8141油,擒縱叉和擒縱輪的軸孔點上少許Moebius 8000油:

將離合機構所有的零件裝回,並在離合蓋片的定位圈下緣點上一滴8300脂:

鎖回離合機構蓋板後就可以按照手冊p.7的指示給兩面所有的軸孔上油,雖然手冊上是"一油到底",但我還是用了兩種油 - 中軸和發條軸上8141油,三、四輪軸孔則上8000油:

另外一個上油的重點是發條,手冊上是一油到底,因此可以推測原廠設定用較稀的油脂來潤滑發條,而且也要夠稀的油脂才能從這麼小的注油孔滲入發條的間隙,於是我不像正規的方法上8200或8300脂,改上8141油:

因為我之前有取下指針,因此現在要分別插回分輪並將分針管扣回分輪軸上:


大捲車和主底板的磨合面點上兩滴8300脂:

放回大捲車:

鎖回大捲車扣片:

翻面繼續上油,除了發條軸芯是上8141油之外,其它所有軸孔全都上8000油:

鎖回龍芯扣片/檔位桿,這部分按手冊的指示也是不用拆下的:

裝回龍頭,上鏈測試:

大約上到第十圈擺輪開始轉動,上滿後看來擺動還算有力,上下晃動比較明顯表示螺絲還要再鎖緊一點,這時又得出動yang4大的拾音器和tg測錶軟體一面監看一面微調了:

測錶軟體立刻就讀到了所有數據!! 光是這一點就比保養前好太多太多了!!! 波形圖也呈現出線形,不像保養前全是雪花點。
面盤向上,調整前:


主要的調整就是擺幅偏低和準度,偏振還是很高但已比保養前改善許多(保養前有時會破10ms),這只能靠拉動游絲椿來進一步調整,效果不是很好...。調了一陣子,數字漂亮多了! 面盤向上:


擺幅主要是靠那根擺輪螺絲在控制,鎖緊的話擺幅偏低但波形圖裡的波紋會減少;相對如果放鬆的話擺幅會提高但波形圖裡的波紋會變嚴重,也會出現不連續的狀況。
面盤向下:



這顆機芯能調的地方不多,先這樣吧! 反正走一陣子之後應該還會有些變化,到時再來精調。
到這兒已經證明了一件事: Timex原廠不是只會吹噓而已,他家出的機芯真的不必拆解就可以確實達成保養! 我在保養完上測錶儀之前其實完全不抱任何希望,甚至想說可以來個"流言終結",但數據一出來我真是啞口無言,天啊真的有機芯可以直接扔進洗錶機清洗,而且洗出來還真的煥然一新頭好壯壯! 不用記組裝步驟、不會遺失任何螺絲、不會噴飛任何彈簧、不用任何特殊工具...,我一個上午就完成了機芯保養,其中大部分的時間其實是在等超音波機浴。
對一個鐘錶師傅而言,這不是天堂,什麼才是天堂?!
[外觀整理及完工]
準備裝回面盤,先放回時輪墊圈:

裝回面盤,如果先前沒拆指針的話這時等於同時完成了安針:

板回三根面盤扣爪:

安針(如果之前是整個面盤總成拆下的話,只要在裝回面盤前把針都指向12點就等於完成安針):

這錶的外觀很完美,錶殼只需清洗即可,壓克力風防的刮痕也不嚴重,輕度打磨一下便可拋光:

先把錶殼和風防都用清水加沙拉脫清洗:

風防上還是有不少細刮痕:

這次我直接用1000號水砂紙磨去刮痕:


接著用Autosol加上甘油來拋光,我發現Autosol的拋光效果不輸Polywatch,重點是要輕柔且保持濕潤慢慢地擦。Autosol乾得太快無法像Polywatch可以長時間擦拭,因此我在Autosol加上一滴甘油當作緩乾劑,這樣使用起來就和Polywatch非常像了:

用指腹和絨布各輕擦2分鐘後效果就不錯了,拋光後用清水洗淨:


可以準備裝回機芯完工了!

風防晾乾後便可裝回錶殼,Timex的風防因為周圍有一圈向外鈄卡入錶殼內的一圈凹槽,無法直接用壓錶器壓回,要用抓取器才能完好裝回:

將風防放置在底座上並鎖緊:

旋開抓取器小心夾住風防的邊緣,再用力旋緊,這樣抓取器的"爪子"就會自風防周圍平均向內施壓,利用壓克力的彈性使圓周縮小:


這時便可輕鬆將風防安置回錶殼:

鬆開抓取器後風防就和錶殼緊緊密合固定了:


拆下龍頭裝回機芯:

翻面鎖回龍頭並裝回機芯間隔膠圈:


壓回背蓋:

完工!

裝上早就買好的赭紅色皮帶,其實小時候的那支米奇錶是配鮮紅色的錶帶,但以我現在的年齡戴鮮紅色實在很突兀,而且赭紅色沈穩不失活潑,和米奇身上的顏色相輔相成,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搭配:

40年後再次戴上米奇錶! 有種說不出的感動:


[後記及預告]

各位看標題其實就可以猜到這篇分享文是有兩個主題的,也就是有兩支Timex老錶同時拆修保養,而其中一支便是本篇的米奇錶。原本打算在同一篇文裡把"天堂"和"地獄"同時分享給錶友,但因為文章過長讀起來實在痛苦所以決定分成上下兩篇。
正如前面提到的,Timex是最被老錶收藏者唾棄的品牌,不知多少次在國外論壇裡見到錶友們用地獄或惡夢來形容老Timex的錶;但放下成見細細回溯其設計理念,人們口中的地獄亦可能是建構天堂時造成的反效果,就像人類歷史上多次追求的烏托邦、理想國、大同世界,每每反給人們帶來了痛苦的深淵,真理與人性終究是衝突的。
這篇的米奇錶拆修分享可能對很多錶友來說太不深入了,畢竟連機芯都沒拆,到底這款M24機芯裡有什麼玄機? 為何會被諸多錶師視為地獄? 其生產歷史又有什麼特色值得台灣錶友玩味? 這些就待下篇再向大家介紹了。


這支遺失的米奇錶在我的人生中代表了一段心靈煎熬的時期,但在中年時卻拼命想找回它,童年時的分離焦慮其實並未隨著年歲的增長而消失,它成了隱形的惡魔一直盤據在我的深層意識裡,就像米奇的雙眼不知望向何方,但兩手卻指著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