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除了"竹山→溪頭→杉林溪"這條著名的單車爬坡檢定路線外,鹿谷山區還有許多條適合登山車探索的路線,如:凍頂山、鳳凰谷、麒麟潭,還有今天要介紹的小半天路線。
先附上軌跡圖以便說明此次路線:
無效的路徑
全程地形空照圖(北方為下):

------------------------------------------勇腳直達路線------------------------------------------
外地車友若開車欲前來竹山,可由國道三號下竹山交流道後,接上台三線往竹山方向行駛,若欲從山腳下開始挑戰的的車友,可將車輛停放在台三線對向的"沙東宮"或"竹山農村工業區",接著由151縣道往鹿谷轉小半天(長約12公里)或是由投55號鄉道(延山路)往小半天。151縣道車流較大,建議不妨可由後者上山,從海拔約170公尺的沙東宮爬升至小半天遊客中心(海拔571公尺)約十二公里,二上一下,但也不算輕鬆就是了

沙東宮→延山路(投55號鄉道)→小半天軌跡圖
無效的路徑
沙東宮→延山路(投55號鄉道)→小半天高度曲線圖

沙東宮→151縣道→光復路→小半天軌跡圖
無效的路徑
沙東宮→151縣道→光復路→小半天高度曲線圖

以上兩條由竹山前往小半天的路線,僅供自我挑戰的車友選擇,不然就和小弟一樣直接把車開到小半天遊客中心前的停車場即可

---------------------------------------勇腳直達路線END---------------------------------------
小半天社區位於南投縣的鹿谷鄉,擁有"全台灣最美麗社區"的稱號,加上鄰近溪頭、杉林溪兩大森林遊樂區,且當地自然景觀豐富,假日時分往往吸引不少外地遊客前來。
回到家把照片上傳電腦後,才赫然發現前兩張照片都有宛如神光般的光束從天灑落,雖明知是逆光拍攝的結果,不過卻也預言了接下來的路程,會有如同往生般的磨難


小半天社區是由鹿谷鄉的「竹林村」、「和雅村」、「竹豐村」所組成,早期居民返家時,遠望著總是被雲霧圍繞的家鄉,彷彿在天上一般,小半天因而得名。如此詩意空靈的的名字,如果換成小弟不才來解釋,大概就是牽車得牽上"半天"吧


從遊客中心旁的田頭巷右轉進入往德興瀑布方向,若左轉則為愛鄉路,最終可接回151縣道。向左走、向右走的一念之差,就決定了今天的命運


石馬公園有個很戰爭化的名字,其實在小半天旅遊中心前原有一千餘座墳地,為配合當地推動觀光休閒業轉型,社區積極爭取將墓園變公園的想法,經過多來的努力協調下,原本令遊客看到心裡會不酥湖的墳地,如今已完全改觀,經過遷葬後,舖設雅石,並種下多種植栽,綠草花卉如茵,成為今天所見的「石馬公園」。

沿著田頭巷前進,會先經過小半天咖啡館,如此清幽的環境,真想先來杯咖啡再上路


櫻花嶺渡假山莊是小半天社區最具規模的特色民宿,原木打造的住宿環境提供遊客比較高檔的住宿選擇


小半天社區在九二一大地震過後,透過政府輔導,凝聚社區共識,成功轉型為觀光民宿村,民國93年更獲得交通部觀光局「美麗台灣社區競賽」第一名。在有計畫的推動之下,目前共有二十餘家合法民宿可供選擇,多由當地居民將住家中的空置房間整理而成,讓遊客增加與民宿主人的互動機會,進而體驗真正的在地生活。
經過"遠路山村民宿"後繼續前行。

接著路幅便開始縮小,穿越幾戶民宅與廢棄的古厝,景觀開始轉變為原始風貌。

這時候還有閒情雅致可以吹吹口哨,停下來拍拍風景,殊不知接下來的路程便是惡夢的開始


先附上小半天社區往大崙山的地形圖給大家參考:

隨著海拔的爬升,偶爾穿出林間,便能遠眺對面山頭的社區。

產業道路的路面並不算太差,公路車騎來並無太大問題,而真正的問題卻是坡度



這條路線便是山豬湖產業道路,一路通往高點後下滑接上往杉林溪十二生肖彎的"羊彎"。

來到此叉路口時,海拔已經直逼770公尺。

沿著指標往德興瀑布方向繼續前進。

陡峭的上坡,加上參天的夾道林蔭,陽光只能透過頭頂樹梢交會處灑落下來,騎在其中還真的有點像"霧峰一線天"。

穿出一線天之後,便開始第一段下滑,水泥路面得小心地上坑洞,坡度太陡還是下來牽車比較安全。

緊接著便會來到往德興瀑布與大崙山的叉路口,德興瀑布是小半天最著名景點,就算終點是死路一條,也不容錯過。先轉進去看看吧


阿勒...真想問候一下祖宗十八代,俺騎得這麼辛苦就是來看這涓涓鳥瀑喔



最後這五十公尺實在陡,要多學學古人的禮數,凡是拜見名勝古蹟都得下馬牽車


雖非豐沛的雨水期,但落差頗高的德興瀑布已經帶給小弟很大的驚喜,加上沒有半個遊客,整座山頭幾乎只有飛濺的水聲為伴,好不愜意


騎公路車來德興瀑布,我一定是瘋了


瀑布池畔大石嶙峋,還是有翠綠的新生命冒出來,在此嗑完第一根巧克力BAR之後再度上路,暗自祈禱接下來的路程可以讓我多騎一點車,人家想騎車不是牽車啊


出了德興瀑布,繼續往大崙山前進,精確一點的說,應該是朝著大崙山"推"進


半推半就的景況仍然沒有一絲改善


對面山頭宛如台地般的地形,山腳下的濁水溪沖積平原也歷歷在目。

路面時好時壞,但並沒有想像中的糟。

公路車怎麼看都跟林道不太搭軋


凡遇指標均沿著往大崙山的方向就對了。

往大崙山銀杏林還有五公里




穿出竹林,視野瞬間變得開闊起來,在竹林之上的竟是佔滿山坡的茶園。

小藍今天可樂了



萬綠叢中一點枯,綠意盎然的林間唯獨一棵壯秀的枯樹,格外顯眼。

回頭看看來時路,對面山頭那段產業道路,是今天騎乘最長的一段(因為是下坡啊


沒辦法用相機忠實地呈現山豬湖產業道路的陡度,不信邪的看官請自己來體驗看看


孟宗竹林與滿山茶園,可想而知茶葉與竹筍是鹿谷鄉最重要的兩項經濟作物,早於道光11年間,家住初鄉的林鳳池舉人,從福建武夷山帶回軟枝烏龍茶栽種,位於凍頂上成為今日全鄉最重要之經濟作物"凍頂烏龍茶"。而位於竹林村大崙山茶園,是鹿谷鄉目前最大茶園專業區佔地80公頃之廣。

接下來的路線有些複雜,但只要來到叉路口或是覺得就要迷路時,記得參考地面上的"M字號"噴漆,隨著箭頭就能帶領你前往麥當勞




最詭異的叉路口,依照路幅與坡度判斷,照理說應該是直行而非迴轉陡升才對,但地面上的噴漆卻指示必須迴轉無誤。

為什麼不是直行往前方的竹林呢


先不管指標了,俺一定要憑直覺繼續直行看看


阿娘喂...原來是道路整塊崩塌掉到山谷下了


靠近一看雙腿就開始發軟,趕緊撤退,再也不要質疑地面上的"M"指標了


乖乖地照著指引迴轉繼續往上爬,心裡卻有千百個不願意(因為真的很陡啊


無盡的牽車,只有歪斜著腰桿的竹林作伴,好像笑叉了腰似的嘲笑俺的不智


接下來的牽車慘況,實在很想從腦海裡刪除,動輒就是17%以上的變態坡,尤有甚者幾乎讓我覺得應該搭"流籠"上來才對啊


騎車以來第一次推車推到小腿抽筋,已經沒有力氣咒罵這變態的產業道路。

背著光隱藏在陰影中的爬坡,好像天堂路般遙遙無盡頭。

我決定要幫這個彎命名為"他奶奶的S彎"


推車也好牽車也罷,最好的補償就是用血淚換來的美景


天啊! 還來喔! 比黃睿靚還要超過一百倍啊


丁字路口再循M指標左轉。看似平緩好像可以再度上馬了


瞎米? 這打擊會不會太大了



過了"山中別野"民宿,又是一個回頭彎,眼淚早已流乾。

25%的坡是怎樣?

呆坐在地上,思索著這是何苦,好好的家裡不待,竟然跑來這不知名的地方自虐。俺連嵌在地上的小兵都不如,我只是一個想回家的卒仔啊


"騎騎走走"已經無法形容,只有"推推停停"比較恰當,再次遇到丁字路口依然循著麥當勞指標前進。

雖然小弟眼拙,不太會分辨銀杏跟茶葉有什麼兩樣



感謝一路上農人的善意欺騙(諸如:快到了啦、後面比較好騎、沒多遠了),小弟才能無知地到達這裡


坦白說,這景致還真不是蓋的,小弟的相機只能記錄25%的感動。

丁字路口右轉,海拔已經來到1478公尺,這下子總該出現平路了吧


"變態坡你好,初次見面請多多指教"


咒罵完最後一次三字經之後,哇! 有平路了,有平路了耶


牽車不止半天了,連太陽和芒花都快開始西斜了。

海拔已經超過竹林可生長範圍。

終於接回往杉林溪的十二生肖彎。下滑往溪頭,往上則是前往杉林溪。

從羊彎切出來之後,便是令人感動的柏油路面與一路痛快下滑


斜陽下的竹林,今天已經看到飽了


幾波寒流來襲之下,青楓也已成片轉黃或紅。

下滑過了鼠彎後,離溪頭也不遠了。

上山花了大半天時間,下滑卻是三兩下就到了往溪頭的叉路,咱們直走繼續往下溜囉


老實說,竹林再美看了一整天還是會膩的


規模雖僅有五十八名學生的內湖國小,名氣可是響叮噹。九二一地震後內湖國小由於遷校土地取得問題,成為重建的二百九十三所學校當中最後一所重建的學校。但校內建築與美景可是災後重建的代表作。 假日開放參觀,平日則需等學生下午四點放學後才能入內。

上山半天工,下山十分鐘,很快就回到鹿谷市區。取道左側行駛外環道路,不必穿過市區。

見左側路口的小七,便是轉往小半天的叉路口。

前往小半天必須沿右下道路迴轉下切至溪谷畔?

因為原本的小半天明隧道整片山壁坍塌無法通行囉!

下切至北勢溪畔的替代道路。

整片崩落的山壁,連路基都已不復見,要修復恐怕遙遙無期


經過溪畔民宿便開始爬坡往小半天社區。長約一公里,平均坡度6%。

小半天俺終於回來了



錯誤的預判加上不智的車種選擇,卻意外地探索了鹿谷鄉滿山的孟宗竹林與茶園,推著單車穿梭在蓊鬱的產業道路上,路過農人皆笑我太癡癲

但是,登山車限定,謝謝

------------------------------------------------------------------------------------------------------
無責任鑑定指數:
爬坡痛苦指數 ★★★★★(由高度曲線圖可知從小半天社區之後,便是一段又一段的陡坡,從斷路開始之後,更是坡度破表,猶記長約十三公里的爬坡,加加減減大概將近一半是用走的



曝曬指數 ★★(頂端茶園視野開闊,相對的遮蔽物較少,其餘路程幾乎都穿梭在林蔭下,加上海拔偏高,舒爽宜人)
補給方便指數 ★(山豬湖產業道路沒有任何補給,若真的缺乏飲水,只好跟農家商借了)
路面平整度★★(離開小半天社區後,便是水泥路面,坑坑洞洞雖多,但騎車還不是問題)
全程高度曲線圖

坡度分析圖:謹記,此圖仍無法表現山豬湖產業道路的變態程度


坡度比例:由此圖得知,爬坡距離是相對來得短而陡。

GPX檔案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