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PWM 調光測試流出

ricki828 wrote:
畢竟對 PWM 調光敏感的人屬少數
蘋果不可能為少數人去提高成本


應該是說小尺寸終端的使用場景設定

大都為短時娛樂性而非長時生產力使用

所以才能導入 低階 PWM 調光

而短時娛樂性使用自然大都對增加之視覺負荷無感

而在長時生產力場景,不會有人不用 高階 DC 調光顯示卻去用會增加視覺負荷的低階 PWM 調光

而 PWM 調光的小尺寸終端,亦在無形消耗視覺負荷

在稍大一點尺寸的顯示例如 iPad 和筆電市場

導入 PWM 調光後現實反饋是難以長時專注使用

實際上就是資訊揭露消費者覺醒

消費者為何要花幾萬塊在會增加視覺負荷的 PWM 調光顯示?

商業宣傳卻把 PWM 調光 包裝成最先進的顯示?
不知道為什麼,我拍 17 pro 實機,但沒看出差異

兩個不同設定值下,都有等各30秒左右,讓他生效

或是已經無法用手機相機去測量這效果 ?






ricki828
聽說高光沒差,主要低光才有差,亮度調到10%再拍看看。
AMDer
好的,亮度有手動調到一半,改天再去試
Eurobike wrote:
這段其實是錯誤類比 (false analogy)

日光燈是照明光而非顯示直射光

實際上也不會有直接看日光燈的場景

拿來直接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因為起始條件設定完全不同

除非把日光燈拿來當顯示發光源

Eurobike wrote:
應該是說小尺寸終端的使用場景設定

大都為短時娛樂性而非長時生產力使用

所以才能導入 低階 PWM 調光

而短時娛樂性使用自然大都對增加之視覺負荷無感

而在長時生產力場景,不會有人不用 高階 DC 調光顯示卻去用會增加視覺負荷的低階 PWM 調光

而 PWM 調光的小尺寸終端,亦在無形消耗視覺負荷

在稍大一點尺寸的顯示例如 iPad 和筆電市場

導入 PWM 調光後現實反饋是難以長時專注使用

實際上就是資訊揭露消費者覺醒

消費者為何要花幾萬塊在會增加視覺負荷的 PWM 調光顯示?

商業宣傳卻把 PWM 調光 包裝成最先進的顯示?
整篇文章都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錯誤解釋

誰教你日光燈反射後閃爍程度就會改變?
日光燈的閃爍 不管直射反射就是維持100Hz

反射的主要問題是降低亮度


看100Hz日光燈閃爍沒事 看480HzOLED閃爍出事?
胡說八道 鬼扯一通


 
skiiks wrote:
不管直射反射


以一般正常邏輯來看

直射光和反射光對視覺的負荷本來就不同

同樣有亮度波動,直射亮度波動和反射亮度波動,對視覺的負荷本來就不同

所以幾乎不會看到有人把日光燈照明和 OLED 顯示來互相比較

因為一個大都是反射光源,一個是直射光源

以 iPad pro 2024 為例,導入 PWM OLED 後,現實反饋是難以長時專注使用的

2022 11 吋 仍用高階 DC 調光 IPS LCD 顯示是可以長時專注使用不易進入疲勞區間

亮度高低不會是主要因素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PWM 調光沒有真實穩定低亮度,在低亮度仍會有高亮度波動

在 2025 以 iPad 系列為例

稍有經驗的消費者會去找 Pro 2022 11 吋 或 air,但不會花幾萬塊在高視覺負荷 的 Pro 2024
Eurobike wrote:
以一般正常邏輯來看
直射光和反射光對視覺的負荷本來就不同
同樣有亮度波動,直射亮度波動和反射亮度波動,對視覺的負荷本來就不同
所以幾乎不會看到有人把日光燈照明和 OLED 顯示來互相比較
因為一個大都是反射光源,一個是直射光源
以 iPad pro 2024 為例,導入 PWM OLED 後,現實反饋是難以長時專注使用的
2022 11 吋 仍用高階 DC 調光 IPS LCD 顯示是可以長時專注使用不易進入疲勞區間
亮度高低不會是主要因素
主要原因還是因為 PWM 調光沒有真實穩定低亮度,在低亮度仍會有高亮度波動
在 2025 以 iPad 系列為例
稍有經驗的消費者會去找 Pro 2022 11 吋 或 air,但不會花幾萬塊在高視覺負荷 的 Pro 2024
不要再把自以為的錯誤認知到處宣傳
一堆錯誤硬凹 怪力亂學

幾乎所有PWM文章 都是背書或備注「PWM敏感」 表示只有少數人受影響
被你蓄意忽略「PWM敏感」這背書
「PWM敏感」講成好像通例


各種螢幕原理與影響 與時俱進的改善 都不懂 維持在十幾年前的認知
僅憑網路文章就自以為知道 講出一堆錯誤


黑條原理也不懂 在那喊有黑條就是爛
1萬Hz照樣可以拍出黑條
有邏輯的人 會去理解黑條怎拍出來的
沒邏輯的人 1萬Hz拍出黑條 只會說有黑條就是螢幕爛


日光燈直射反射都是100Hz
100Hz沒感覺 480Hz就有感覺?
不要再凹了


現實反饋是難以長時專注使用的?
反饋什麼?
波動什麼?
能解釋清楚這些跟PWM什麼關係?


一堆人都說用起來沒問題 少數調暗解決 剩下不知道原因
不知道的原因就說不知道
就你一個 把不知道的原因 全怪去PWM?
整天在版上瞎說 在蘋果版蹭流量
是不會去OLED源頭 三星手機版傳教嗎?


 
會說 PWM 敏感本來就是一種認知偏誤

會認為 PWM 無感

是因為視覺主動代償負荷

短時娛樂性使用視覺還能有效主動代償負荷

但在長時生產力使用場景

視覺過負荷後就會進入疲勞區間

所以低負荷穩定低亮度的 DC 調光才是首選

不會有人花幾萬去買高視覺負荷無法長時生產力的終端

但小尺寸終端因為大部分是短時娛樂性使用

自然對增加的視覺負荷無感

但在平板筆電市場,很快就被使用者揭露了

新手會問說 PWM OLED 適合長時文書生產力使用嗎?

稍有經驗的消費者就會反饋說不值得花幾萬塊在娛樂定位的顯示終端














PWM 亮度波動

看一下 PWM 波形圖就知道了

PWM 對視覺負荷的影響

一般在非商業導向論壇基本已是普遍認知
Eurobike wrote:
會說 PWM 敏感本來就是一種認知偏誤
會認為 PWM 無感
是因為視覺主動代償負荷
短時娛樂性使用視覺還能有效主動代償負荷
但在長時生產力使用場景
視覺過負荷後就會進入疲勞區間
所以低負荷穩定低亮度的 DC 調光才是首選
不會有人花幾萬去買高視覺負荷無法長時生產力的終端
但小尺寸終端因為大部分是短時娛樂性使用
自然對增加的視覺負荷無感
但在平板筆電市場,很快就被使用者揭露了
新手會問說 PWM OLED 適合長時文書生產力使用嗎?
稍有經驗的消費者就會反饋說不值得花幾萬塊在娛樂定位的顯示終端
笑死
整篇自我感覺良好
都知道PWM無感了
為了硬凹PWM無感的影響 又是反饋 又是波動 現在代償???
講一堆似是而非 模擬兩可的話 是能證明什麼?


那些PWM文都備註「PWM敏感」
大家看完:PWM敏感 -> 少數人
你看完:PWM敏感 -> 大家都會 ???????

平板更多人說OLED好用 怎不用這些人來證明OLED更好

一堆不懂 拿舊規格來錯誤解釋
被糾正了 還不願正視自己知識過時錯誤


 
所謂 PWM 無感

是小尺寸終端短時間娛樂性使用者自認為無感

實際視覺代償負荷是增加的

所以才會出現在需要專注或長時使用的情境短時間就會出現不適進入視覺疲勞區間


所謂無感

是因為短時間娛樂性非專注使用

還在視覺主動代償負荷區間

所以自認為無感

但在專注使用或長時生產力情境

增加的視覺負荷很快就會超過代償

然後進入視覺疲勞區間

小尺寸終端因為大都定位為短時娛樂性使用

其使用者自然自覺無感

所以才能持續導入低階 PWM 調光

但在平板筆電市場很快就被消費者看穿


消費者也不需證明什麼

只要知道若在意視覺健康效率

低視覺負荷 高階 DC 調光 IPS LCD 才是首選

PWM 調光擁護者想要糾正 PWM 調光才是高階顯示?

辦公室一組換低階 PWM 調光顯示,一組維持高階 DC 調光 IPS LCD,應該不用多久就能看出差異




40% 並非少數

而是 PWM 調光在稍大尺寸終端及專注使用情境下,其增加之視覺負荷很快就會進入視覺疲勞區間

另外隨著使用時間增加,不適的比例只會更高。

因為不適而退貨的反饋也不少見

在還是 高階 DC IPS LCD 的時代是不會出現因為視覺不適去退貨的
17 Pro Max 25% 亮度

開啟 Diaplay Pulse Smoothing 後的效果

Duty cycle 上升 (黑區減少)

波動頻率未有變化

但最高亮度從 66 降到 17

Flicker Index 從 0.4647 降到 0.1582

但仍然是 High risk










另外直觀來看

可以把閃爍指數視為與視覺負荷正相關

較低之閃爍指數相對的視覺負荷也是較低的



25% 亮度閃爍指數

17 Pro Max 480Hz PWM 0.4647

17 Pro Max 480Hz PWM 開啟 Smoothing 0.1582

11 原生 DC 0.0411


直接以倍率來看可以差到10倍

DC 調光 IPS LCD 因其穩定低亮度低視覺負荷的特性,設定好是可以連續專注使用8小時以上不進入疲勞區間的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