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首頁上看到的熱門話題第一名
Angry Birds 到底哪些能跑的動?
「玩之前把程式清一清....玩起來都還在可以接受範圍」
「so 解析度..會影響遊戲嗎? 還是cpu那些呢???」
「Legend 用Market找不到....殘念....」
「有些關比較多東西會頓,超頻有用?」
這個討論串似乎反映了前幾天 Steve Jobs 受訪時提出的觀點:
「Jobs 反擊 Google 這陣子所宣稱的「開放」(Open)環境。他表示先前 Google 在力推 Android 所高舉的「開放」並不意味著就會擊敗其先前所稱蘋果所代表的「封閉」環境。其實 Android 是十分零碎而混亂的,例如 TweetDeck 開發者必須要注意到有超過 100 種 Android 版本,但蘋果只有兩種。若論及網路銷售平台, Amazon 、 Vodafone 和 Verizon 都在建置屬於自己的 Android 商店,而蘋果只有一個 App Store 。對於軟體開發者與消費者而言, Android 代表的是混亂與複雜,蘋果所帶來的則是整合,而整合終究會擊敗零碎。」(來源)
而同樣的,讓 iPhone 變得「開放」的手段 JB 也常常造成這樣混亂的問題
開放就一定代表混亂的相容性問題?要穩定就一定要走向封閉?
難道沒辦法推出既非常開放、又非常穩定的手機產品嗎?
感覺 Windows Phone 7 似乎有點想朝這個方向發展
廠商可以推出不同的規格的手機,但系統層面能做的變動卻很少
但目前看不出來是否會成功就是了
missingkid wrote:
有的人選擇iPhone是因為它的UI和ID
有的人是因為它的app豐富性
按照樓主的語意邏輯來看,
樓主顯然想強調(嘲笑?)他牌的缺點
藉此來凸顯自身持有apple產品的優越感
縱使樓主沒有mac或i-device
也可以感到樓主顯然認為自己跟apple簡直是一家人
並以這企業為榮
樓主要否認也沒差,反正這是心證問題
要起這種話題絕對是樓主的自由
所以在下也有發言反對、批評的自由
如果一隻才2萬多的手機就可以讓你感到優越
那你已經跟很多會讓你真正優越於他人的東西無緣了
從 iBook G4 剛推出到現在的 MacBook Pro,我使用 Mac 已經有很多年的時間
因為工作的關係,幾乎近代出的每一款 Mac 我都有用過
而 iDevices 的話,我也從 iPod 還是單色螢幕 + touch wheel 的時候開始使用
一路換了好幾台 iPod,兩年前用到 iPod touch 後,前幾個月也購入了 iPhone 4
我選擇 iPhone 是因為已經使用了 Mac 好幾年,
我也的確非常喜歡 Apple 這間公司,因為我認同他們整合的理念
也很欣賞 Apple 在設計、行銷、視覺、發表會、軟體界面等各方面的美學品味
我應該是很「虔誠」的 Apple 擁護者吧,幾乎所有跟科技有關的產品我都只想買 Apple 的
例如 Airport Express,它有時候會過熱,速度、規格也不是最好的
但支援 AirTunes 遠端喇叭的功能、
還有可以在 OS X 裡直接用軟體進行設定(大部份的時候幾乎不用設定)
我覺得這樣就夠了
前前後後也買了 Mighty Mouse(那個小滾球用久了真的會火大)、Magic Mouse、Apple TV 等有的沒的東西
Final Cut Pro + Logic 也是我用過最好用的影音後製軟體
為榮是不至於,因為我並不在 Apple 工作
但我很開心支持這樣的企業和他的產品
混亂、缺乏整合的確是 Andorid 手機的缺點
這是事實,而那個討論串很明白的證實了這個問題
iPhone 當然也有缺點(雖然目前除了收訊有時候真的會掉之外,也沒有什麼太過困擾我的)
或許是國情不同,台灣很大一部份智慧型手機用戶是會鑽研電腦的一群人
例如他們會自己組裝電腦、修改或調整系統軟體、注重硬體規格的數字...等
所以自行調整空間相對較大的 Andorid 手機吸引了很多這樣的用戶
但就像 Windows 個人電腦一樣,這樣的自由會造成很多相容性的問題
而我大學以前用 Windows 也是會想要改東改西,但用了 Mac 和 OS X 之後,就覺得其實人生不用那麼麻煩
另外,這跟「優越」沒有什麼關係
iPhone 賣了幾百萬支,搭個地鐵整個車廂都可以看到三四個人在把玩,沒什麼好優越的
Android 和其他系統的手機售價超過兩萬元也非常多
這跟價格更沒有關係(而且我的 iPhone 4 是 USD$199 買的)
這只是單純指出 Andorid 的缺點
不需要扯到人生體驗、優越感之類的東西吧
chanhanliao wrote:
從 iBook G4...(恕刪)
喔...那…誤會誤會…
不過突然想到一件事
在學校念建築的時候,我有個同學
設計都做得頗炫,每次評圖都獲得客評建築師的青睞
系上一開始是學造型和概念設計,這個朋友每次都交出很有未來感的作品
借一張圖:

老師:當建築師就是要有種爆炸性的概念
而第一次真正開始蓋房子的時候
他突然交出了中規中矩的東西來、垂直的牆、水平的樓板、矩形的窗戶
我才在想,這次他終於要錯估形勢了
結果....
老師:建築的第一要務是型隨機能,shape不能過度鋪張
然後他又再度拿了系上第一高分
這人就跟蘋果一樣,不知道為什麼看似莫名其妙的想法都能精確地搔到客戶癢處...
題外話:這個設計很強的同學看了我的iPhone4後,他說…
「X!這黑色的縫超有設計感!機背就是要平、不銹鋼要磨砂才有質感啦!」
那天線和三道縫在iPhone4剛曝光時,外觀的美醜還真是造成熱烈的討論啊............言猶在耳......
a8592036 wrote:
看完還是覺得樓主優越感過重
光看你講敘述自己用過多少蘋果產品的回文更確定是這樣
藉由貶低別人來提高自己? 省點力氣吧...
即使我開賓士~我也不會說toyota就是爛車....
因為有人認為我是那種什麼都沒用過就在旁邊煽風點火、炒作話題的人
我只是想說明我不是那樣的人
蘋果產品也沒什麼好優越的
或許 Mac 之前在台灣相對來說比較不普及
因為蘋果公司在台灣也不是很努力的在賣自己的產品
用起來的確會有一點「與眾不同」的感覺
任何事物都是如此
但那是好幾年前的事情,現在 iDevices、Mac 電腦隨處可見
如果還覺得自己很特別,那未免也太可笑了
我也沒有「貶低」Android 或任何人
iPhone 和 Android 沒有「高低」之分
他們的出發點不同、概念不同
就跟世界上很多事物一樣
例如我也不認為 UNIQLO 和 Dior Homme 有「高低」之分
因為那是兩個完全不同取向的品牌
如果你還是覺得這樣讓覺得有「過重的優越感」
我只能說那已經不是我的問題了
missingkid wrote:
喔...那…誤會誤會…
不過突然想到一件事
在學校念建築的時候,我有個同學
設計都做得頗炫,每次評圖都獲得客評建築師的青睞...
的確,我以前在學校看到建築系的人常常丟出這種感覺很前衛、概念性的造型
都覺得為什麼要認真的討論、評論、研究這些東西?
這些跟本不可能實際建造或居住、使用啊?
後來過了幾年,自己學習過才知道
這些所謂的「概念性」的東西,其實是未來的根基
同樣的概念可以藉由各種不同的形式呈現出來
看起來瘋狂的假想提案和實際需要建造的務實提案可以是基於同樣的概念
我覺得蘋果的設計團隊很擅長於做出很棒的形式來呈現一個可能並不是最新的概念
而他們的行銷人員則幾乎可以銷售任何東西
不過當然也有不少失敗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