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5的訴求除了效能外,就是輕與薄,使用鋁合金是各種製造工藝考量後的結果,有得有失。
SIII的重量是133g(vs 4s的140g),厚度8.6mm(vs 4s的9.3mm) 很顯然是相較4s之後推出的競爭性產品。
也許部份消費者是對相對iPhone 4/4s 140g->112g,9.3mm->7.6mm的重量與厚度改變無感,因此覺得這些通通不是創新吧。
其實112g與7.6mm厚度在我眼中是非常驚人的成就,也就是智慧型手機在增加這麼多功能之後還能達到當初功能手機(feature phone)全盛時期的平均重量並進一步做到這麼薄(功能手機後期因單晶片緣故也能機體極小化)。對可攜式產品來說,要持續的在form factors上突破需要各種技術與製造工藝的創新,目前iPhone 5達到的里程碑可能找家公司完全照抄都不見得能做出來到量產。
iPhone 5 1440mAH的電池要面對其他競爭廠家1800-2100mAH的容量在手機效能與續航力上還要能抗衡,一樣相當誇張。
但面對消費者使用習慣的變化,這些創新與改變的方向很顯然市場的回應就十分分岐。
究竟使用電話語音與使用網路相關App的時間比例為何,會多少決定單手握持操作穩固度的重要性。穩固的單手操作是與大螢幕尺寸在根本上相衝突的屬性。有趣的是如果iPhone 5用現在的鋁合金工藝卻一樣維持iPhone 4/4s的footprint,也就是長度變短,撓曲剛性增加,那麼沸沸揚揚大家在說的坐到變形的狀況或可避免,正所謂有一好沒兩好。
單手握持操作接打電話與寬度增加的大尺寸螢幕中間若非要取捨的時候,我好奇大家因使用習慣的取捨為何,請大家分享一下,謝謝。
PS: 個人因工作需求接打電話頻率仍高,單手操作對我而言比更大的尺寸相對重要。我並不反對有人喜歡大尺寸或其他品牌,特此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