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apple在2008年花2.78億美元買下P.A.Semi(Palo Alto Semiconductor)之後, 到今天推出了64bit CPU我的感覺是驚訝的. 並不是64 bit 有多麼了不起(只要是同為ARM core的 高通/Samsung也一定會有). 而是Apple背後有的企圖心可能不只是行動裝置這麼簡單.

如果你是個核心軟體的開發者, 你也熟悉Intel X86的架構, 然後有一天你開始在ARM 架構上面開發Linux, 你會突然發現, 過去在X86架構上面那一段日子真是浪費生命的日子.

我可以做個這樣的比喻, 你今天要出去玩耍, 一家四口, ARM架構就像開一台BMW 535 省油又快速. X86架構就像是開一台加了好幾顆噴射引擎的M1坦克.

當你不知道BMW 535之前, 你以為加了好幾顆噴射引擎的M1坦克多有效率, 也為他裝了超效率的水冷系統, 當然你也得準備用噸計算的油料. 可是當你知道BMW 535竟然可以完成原來那台M1的任務時, 你應該首先會暈倒.

Apple的產品線除了行動裝置外, 還有筆電, 伺服器, 目前除了行動裝置大多都使用Intel X86架構的CPU. 這是不得不的選擇, 但是如果有一天A9或A10 可以成為MacBook pro的心臟呢? 這是不是Apple內部的野心呢?

然後OSX也順勢進入行動裝置, 讓IOS稍嫌簡單的多工架構退役.

在強大的作業系統跟CPU架構底下, 行動裝置除了是進入雲端計算的portal, 也可以是分散式計算(Distributed Computing)的一個節點.

如何從大格局思考蘋果的布局,應該才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同樣的併購邏輯, 宏達電在2011年花了3.06億美元買了Beats 51%股份. 對於一個國產品牌能夠擠身當時的國際市場誰不寄予厚望? 但是apple併購了P.A.Semi後競爭的牆越建越高, 周先生卻是去買了Beats, 這實在是個遺憾..
文章關鍵字
Iphone 5s上面的64 bit架構如果可以順勢在將來引進OSX取代ios, 未來的手持裝置的可以想像的空間就更寬廣了.
正傾慕 wrote:
自從apple在20...(恕刪)

我覺得相反,應該是把iOS 帶進桌面~
13吋/15吋iPad 很快出現了~
簡簡單單才是不簡單
我想不管是Apple、Google、Microsoft
他們的目標都是一致的
統一所有電腦化的平台
誰整合的好、轉移無痛、安全性...許多因素
還有很多路要走。
希望台灣可以從中分到一杯羹...

正傾慕 wrote:
同樣的併購邏輯, 宏達電在2011年花了3.06億美元買了Beats 51%股份. 對於一個國產品牌能夠擠身當時的國際市場誰不寄予厚望? 但是apple併購了P.A.Semi後競爭的牆越建越高, 周先生卻是去買了Beats, 這實在是個遺憾..



只有這一句深有同感

台灣人就是改不了短視近利的習性
或許也是跟市場大小有差, 不過
如果不去改變,就永遠不會變, 就永遠吃大便
電腦換成另一套架構,會讓軟體不相容,不要常搞吧.....
像之前Mac PowerPC轉intel,那陣痛....
其實,好像,似乎是在2007年iPhone上市時......
OS X就順勢進入行動裝置了。
iOS的核心正是OS X,正如Android的核心是Linux。

另外,與其作為Cluster,
我認為這類行動裝置還是作為資訊的終端存取點比較恰當吧。
其實這是大會我也很好奇為何會把A7 64bit最為他的賣點?!
後面其實想想這好像是賈柏斯或是整個蘋果擅長使用的一些小小陰謀!
如同itune和apple store~
勇敢的人才能走到幸福的終點~
惡魔推銷員 wrote:
電腦換成另一套架構,會讓軟體不相容,不要常搞吧.....
像之前Mac PowerPC轉intel,那陣痛....

+1
在此之前mac已轉架構4次了
下場就是軟體不相容
雖然可以用模擬器解決
但以現在的硬體來說會讓人感覺不出來效能減損嗎?
再轉就5次了...
從蘋果常常把iOS的功能移轉至MacOS,然後MacOS的應用程式也會稍後出現在iOS來看,感覺 MacOS 跟 iOS 遲早有一天會整合在一起,所以一旦他們開發出同時適用於行動裝置與筆電/桌機的CPU之後,像MBA與iPad合體這種產品應該就會推出...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