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昨天開箱完後,第一個想要體驗的,就是這次新的3D Touch功能,但要真的體會3D Touch,手機裡必須要有使用過的痕跡,比方有些簡訊、郵件、通話、App、照片音樂影片...等,所以中間又經過了一段舊機換新機,資料回復的過程,也因此用到了iOS 9上,轉移Android資料的新功能,這裡就先分享昨天開始最主要的兩個體會:Android轉移及3D Touch囉。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新增從Android轉移資料的方法


在啟動iPhone 6s的過程裡,有一頁是問你要從哪裡回復備份,iOS 9之後,系統新增了「從Android轉移資料」的選項,要跳系統的人終於有官方的轉移管道了。(但只能在最開始要啟用iPhone時才能使用)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轉移時,因為iPhone會建立私有的Wi-Fi網路來傳送內容,所以Android手機的Wi-Fi要保持在開啟的狀態。
第一步,要在Android手機上安裝「Move to iOS」這個App,在Google Play上就找得到了。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安裝好之後執行,其中一個步驟會要求你在Android手機上輸入密碼,這時拿起iPhone就可以看到了,在Android手機上輸入這組密碼。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在Android這邊選擇要傳送哪些資料後,就會開始轉移,後面的過程就蠻自動化的。
可以轉移的資料包括Google帳號、訊息、聯絡人及相片影片,這些各轉移了什麼,稍後會來解釋。轉移時注意,不要去使用Android手機,否則會傳送失敗(所以過程中如果有人打電話來就會中斷..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這裡要說明一下,在官方文件裡標明可以轉移的資料有:聯絡人、訊息、相片影片、網頁書籤、郵件帳號、行事曆,以及Google Play/ App Store都有上架的免費App。
我操作時沒有看到全部的選項,但郵件、行事曆跟聯絡人其實都包含在同步Google帳號裡了,而免費App,這個目前還沒開放,官方網頁上標明著Coming Soon。

沒能轉移的,包括購買的App及影音、或在App裡儲存的影音,而且畫面下方有一行「你可在任何Apple Store免費回收這支Android手機」的字樣...算你狠...但話說台灣沒有Apple Store捏...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過程到這裡之後,iPhone 6s會引導你繼續完成登入Apple ID、設定iCloud、Siri、Touch ID...等步驟,直到進入iPhone的主畫面,開始使用。
由於剛剛有從Android轉移了Google帳號,因此一開始iPhone就會請你到設定裡登入Google密碼,省去自己到設定> 郵件裡輸入帳號的步驟。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剛剛轉移的項目還包括訊息,檢查一下,簡訊的確都過來了。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而從Android轉移過來的聯絡人,連SIM卡裡的聯絡人也會轉移,但存在手機裡的就沒看到,不過很多人應該都是把聯絡人存在Google帳號裡,登入帳號就可以同步聯絡人了,有問題的是在Google帳號裡分好的群組,不會跟著轉移到iPhone上,要一起把群組同步過來,可能另尋App看看吧。

最後,原來在Android手機上的相片、影片,也都轉移過來了,拍攝時間、地點標記這些也有一起過來。不過這裡有個要抱歉的地方....官方文件是說也可以將Android手機記憶卡裡的內容轉移過來,但我試用的是沒有記憶卡的Galaxy Note 5…[T_T]..於是這部分沒能驗證到。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所以之後你就就可以用iOS 9上新增的Siri搜尋照片功能來篩選照片。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其實聯絡人、相片...這些,都有雲端可以備份,就算沒有官方的Move to iOS,還是有辦法跨系統轉移,最有問題的應該是App。
轉移到最後的頁面上告訴你,購買的App跟影音沒有回復到新手機上,其實因為轉移免費App的功能目前還沒開放,所以也沒能完成。
所以要把慣用的App再一個個重新搜尋安裝回來嗎?
目前是這樣,看等台灣上市時轉移App的功能會不會上線囉。

有第三方程式或方法可以把Android App轉移到iOS嗎?
......我還沒有去找,如果有同學曾經試過,也謝謝分享囉...[敬禮]





全新體驗3D Touch


這次所有功能裡,我最想先體驗的就是3D Touch這功能了。
發表會上雖然有小試一下,但畢竟沒有每個程式都試一下,或是反覆把玩,體驗得不算很深入,所以剛把手機都安裝好設定好之後,就來好好把玩一下3D Touch….
心得是:
通常下一代機種因為有要升級感,所以會累加,讓手機有滿滿的新功能,但3D Touch你可以說它是新增,也可以說它是減少:iPhone 6s因為新增了3D Touch,而減少了很多瑣碎的點擊。
這次硬體、處理器、畫素...的升級感是數字上的,但3D Touch是很真實的,使用體驗上的升級。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先解釋一下3D Touch是怎樣。
現在的觸控操作就是點擊、滑動、長按、拖曳,新的iPhone 6s在這些之外,新增了輕壓跟(較用力)按壓這兩個方式,分別可以執行不同的功能,什麼功能呢?不同App、不同畫面會有不同表現,目前的程式大多是輕壓可以「peek」、「Quick Action」,按壓可以「pop」,按壓同時,也可以再搭配滑動來操作。
(在手機裡把peek翻譯成預覽,Quick Action是快速動作,pop則是彈出,但英文感覺起來比較生動有畫面,所以我後面還是用英文來表示囉)

千言萬語,不如用影片來表達囉~
不同程式有不同樣子,桌面icon、郵件簡訊、行事曆、Safari網頁、地圖、相片影片...等,都支援3D Touch,有興趣可以分別看看,如果覺得太多,那麼桌面icon、郵件、Safari、相片影片這幾個有比較明顯的不同,可以先看這幾個。
▼3D Touch × 桌面icon


▼3D Touch × 郵件簡訊


▼3D Touch × Safari網頁


▼3D Touch × 地圖


▼3D Touch × 相片影片



只有內建程式可以用嗎?
當然不是,日後只要開發商有寫,其他App也是有機會支援3D Touch的,目前已經支援的比方Dropbox、Instagram、Evernote、Twitter、微博、WeChat...等。


另外有兩個比較特別的操作,就是可以利用3D Touch把鍵盤變軌跡板,以及代替Home鍵開啟App切換器。


有一種眼花繚亂的感覺
這個更新蠻有感的,但是不是真能帶來方便呢?可能不同程式感受不同,小編自己覺得有化繁為簡到的,是瀏覽照片分享、網頁上預覽影片、預覽郵件、輕壓App icon跟App切換器...這些,那你呢,有哪些是有解決到你的痛點呢?也可以跟大家討論討論囉。

啟用3D Touch是否比較耗電?
原理看起來應該會,因為過程中經常在感應跟運算,但這我目前還沒有去觀察比較實際電力數據,過兩天再跟大家補充,但的確3D Touch這功能是可以在設定裡關掉的。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那螢幕保護貼會影響靈敏度嗎?
我手邊沒有保護貼,先用包裝裡有的那張螢幕保護膜來試,發現是還好,還是可以操作,也不需要特別加大力氣,但還是有配件商特別推出針對3D Touch設計的螢幕保護貼,比方imos就有做比較薄,較不會影響3D Touch體驗的保護貼。

補充:今天幫6s加了一個矽膠保護套,這樣程度的還不會影響到輕壓邊框開啟App切換器的3D Touch,請參考影片囉~




在螢幕裡嵌入感應器


3D Touch是怎麼做到的?
官方有段影片有個簡單的說明。


9月中的彭博商業週刊,封面故事就是在講蘋果怎麼打造3D Touch

蘋果軟體工程副總裁Craig Federighi在報導裡提到,打造3D Touch並不容易,其中一個基本的挑戰是,技術看起來是在感測壓力,但對使用體驗來說,設計者要努力的事情是:讓感應器去感測使用者的意圖。

意思大致是,使用者按壓螢幕的情境非常多樣,有時用拇指按,有時是食指,有時是坐著按,有時是躺著按,也可能你正處在興奮中力道會比較大...等,這些不同的按壓狀況,有不同的力道,也有重力、角度...等各種因素,這些都會影響到螢幕內感測器的感受,設計者要怎麼讓感測器搞清楚這些細微而複雜的差異,進而給出正確的反應,讓軟體出現對應的畫面/功能,這件事情並不容易,設計者可能要不斷收集怎樣的觸控,感測器會怎樣反應,然後再不斷修正演算法,其中還需要材料專家、工程師等跨領域的專家們一起參與。

報導裡也提到,蘋果和康寧合作,創造了這個有柔韌性的表面玻璃,當你用滑的,手機就像平常一樣運作,如果你用按的,那嵌在顯示器背光模組裡的96個感測器,就會測量它們和玻璃間距離的微小變化, 這些測量數據,再和觸控感應器發出的信號結合,讓螢幕畫面和手指的動作同步反應。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手機內Taptic Engine則會產生的微小震動,讓每一次的輕壓(peek)或按壓(pop),分別有一個10毫秒/ 15毫秒的震動反饋,讓你的手指知道你完成了。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iPhone 6s試用(一):Android轉移 與 3D Touch全新體驗

類似的按壓操作,之前在Apple Watch跟new Macbook的Touch Pad上都有出現過,但跟3D Touch相比,Apple Watch的Force Touch只是很初淺的呈現,報導裡把3D Touch的難度跟規模比喻成在大海裡游泳,而Force Touch只是洗洗腳而已。


3D Touch整合到所有功能裡了嗎? 目前還沒,就如前面示範的,
iPhone 6s裡郵件、Safari、天氣、訊息、圖片、地圖、icon...等內建功能已經整合了,Instagram、Evernote、Dropbox...等也在手機上市後立即跟上了,接下來就看各開發商的努力了,而且輕壓跟按壓,也不只會帶來peek或pop而已,比方在遊戲裡,不同按壓方式可以代表不同指令,各App要怎麼使用輕壓跟按壓,就看大家的想像力了。
但總之,完整的3D Touch體驗,是要硬體、軟體及作業系統互相配合的。

華為的Mate S也加入壓力感測/ 按壓的操作方式,我沒有操作過Mate S,不知道實際用起來是如何,或可以在哪些程式上運用,但相信iOS有一個優勢是,開發商只要針對iPhone 6s開發就行了,因此用戶也就有更多有機會可以在其他App或遊戲上運用到這個技術,越多人使用,越多反饋,就有越多再進化的養分。
相較起來,Android手機就要靠廠商自行研發,或自己和開發商談合作,單打獨鬥會比較辛苦,能不能持續在手機上出現這功能,就比較未知。
但源頭的問題應該還是:使用者的聲音有大到讓Android手機商們想持續發展壓感操作嗎? 短期內可能看不出答案,不妨來個長期觀察吧,應該會蠻有趣的。


先分享這次iPhone 6s上最新鮮的升級,
接下來還有拍照,畫素提升後畫質有變好嗎?之類的。
我們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iPhone 6s試用(二):拍照畫質、Live Photos、與LG G4 PK


Nanako0625 wrote:
昨天開箱完後,第一...(恕刪)

十分專業的分享文!

請問桌面上能利用3D Touch 來開啟切換app的介面?

如果是這樣,可以不用按壓home鍵?使用小白點了....
david061819 wrote:
十分專業的分享文!...(恕刪)

可以,就一樣按壓左邊的邊框再往內推就行了。
這個手勢可以在任何畫面中啟用,
不用快按Home鍵覺得比較有安全感
(可突然想到好像大部分保護殼都會包到邊框喔...
被操弄人性OK嗎?

Nanako0625 wrote:
可以,就一樣按壓左...(恕刪)

那以後有望取代home鍵了

有這功能多了一份購買慾望

能利用3D Touch 來切換app

對於不喜歡按壓home鍵時所發出回饋聲以及小白點的人

是一種十分重要的新功能!
3D touch 如果遇到玻璃保護貼,不知道能不能用

Nanako0625 wrote:
昨天開箱完後,第一個...(恕刪)

Nanako0625 wrote:
昨天開箱完後,第一...(恕刪)

Windows Phone 應該也能用同樣的方式轉移吧?

1020 的後繼無人啊!... 擔心撐不到就往生!
貓.電腦.不思議
atubzxcv wrote:
3D touch 如...(恕刪)


Imos的可以,而且依舊非常靈敏 推薦!
拿板凳坐下來瞧瞧
Nanako0625 wrote:
昨天開箱完後,第一...(恕刪)
樓主好棒~
期待下一篇關於照相功能的!尤其是前鏡頭

Nanako0625 wrote:
昨天開箱完後,第一個...(恕刪)


可以問一下是用什麼保護貼嗎?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