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 12及iPhone 12 Pro這個週五就要正式上市了,用戶們也要正式進入5G iPhone的時代。雖然在iPhone 12在功能上相當強調,但大家第一時間有感的,應該是變薄的包裝盒、看起來方一點的iPhone,以及變輕的手感。
這裡就帶大家在上市前,螢幕上瀏覽一下iPhone 12以及iPhone 12 Pro的開箱及外觀。
包裝:是環保,還是要你多花錢?
雖然已經先知道盒子會變薄,但一拿到兩台iPhone 12時,才發現跟之前的盒裝厚度差這麼多。所以這次的盒裝裡,真的只有手機、說明書、卡針跟線,蘋果貼紙。
內附的一公尺USB-C to Lightning線,但並不是傳聞階段說的編織線,就跟以往一樣的材質。


關於輕減包裝,發表後主要有兩種論點,一是很支持,因為自己已經有用不少20W以上的充USB-C電器了,完全不會用到包裝裡的充電器,支持環保。
另一種就是使用的設備都還不是USB-C的,因此都還是USB-A充電器,有可能要為了這一條新的線,去買新充電頭,也不見得環保,還要多花錢....
依照科技編輯的立場,未來只會有越來越多裝置採用USB-C充電,遲早有一天得汰換掉舊充電器,去迎接這個統一的規格,跟更快速充電的體驗,而且輕減包裝也有環保的附加價值,所以個人基本上是支持這項改變的。
而且兩支iPhone 12都還是Lightning頭,完全還是可以沿用你原來的充電器。
附帶一提,現在去官網購買iPhone 11、XR、SE2,以及Apple Watch們,也都改成輕減型包裝了,iPad們則暫時還沒跟進(iPad Air跟iPad Pro都是附快充頭了)。
Android陣營或其他品牌會不會也跟進呢?
我個人是覺得因為很多Android會支援自家更高功率快充當作賣點,也都會直接附快充充電器,如果拿掉,感覺會被罵

你的看法呢?
外觀: 不只平側邊 螢幕也一平到底
好像好多人蠻喜歡直角側邊的,這次的回歸不知道算不算亮點? 先從正面看吧。
對比iPhone 11,iPhone 12是螢幕大小不變,但機身變小。12 Pro則是螢幕變大,但機身尺寸差不多。不管哪一種,都代表手感或重量有更改善。尤其iPhone 12重量減到162g,剛一拿起時真的是有感輕量。


直側邊的握感比較貼,不過當手指靠在側邊時,就會好希望它也有側邊指紋辨識啊...尤其這種一直戴著口罩的時候...

螢幕邊框有變窄嗎?實際量只小了1mm之類的,但可能因為側邊是平的,螢幕邊框視覺上看起來細細的。
另外正面玻璃也跟側邊切平,沒有2.5D這種弧度,貼膜業者表示開心

在發表前的傳聞階段時,有一點是提到前瀏海可能會變小,不過比對看來是沒有。

另外這次有提到四款iPhone 12正面都採用了「超瓷晶盾面板」,是蘋果和康寧合作研發的獨家材質,在玻璃裡結合陶瓷晶體,標榜硬度比其他手機都要高,帶來的好處就是更耐摔,iPhone 12掉下去比以往有四倍的機率可以保持完好。
另外也導入所謂的雙離子交換製程,以防止日常磨損,不過沒有標示硬度數字,以及防刮擦的能力。
我的iPhone 11其實有一片刮傷區域,在網路上也有看到一些人跟我有一樣的傷痕,懷疑是兩支iPhone疊著放時,被iPhone相機上的藍寶石玻璃刮傷。雖然更堅固但耐不耐藍寶石玻璃的硬度...我....不想用這新手機試抗摔抗刮...

但我相信全世界會有很人多買幾支來測試,到時候也歡迎大家來版上分享討論了...[心虛]
背面的玻璃也有雙離子交換製程,保持日常抗刮。
手上的兩台都是今年主打的藍色,iPhone 12的藍比較接近牛仔褲的深靛藍色,Pro款可能是要彰顯它高階的氣質,是很深沈的藍。
iPhone 12表面是亮面玻璃,可是鏡頭底下做霧面,配鋁金屬側邊。
iPhone 12 Pro背面則是霧面玻璃,鏡頭底下是亮面,配不銹鋼側邊,有這樣微妙的不同。


一樣是nano-SIM卡+eSIM的雙卡,若有雙卡需要,可以把另一個門號辦申請辦在eSIM上。

支援HDR的螢幕可以幹嘛?
我個人覺得這次四款螢幕規格都一樣這點很棒,如此支援度跟看畫面都可以得到一樣的體驗。
首先都是OLED,開啟深色模式時對比就蠻漂亮的,iPhone X以後的用戶或許很熟悉,但要從iPhone 8換過來的應該看得出不同。

解析度也有變高一些些,順帶一提,iOS14上可以把相簿裡的照片/影片,雙指拉大到任意倍數瀏覽了。(以往拉大會彈回去,iOS14不會了)

四款也都是Retina XDR螢幕,支援HDR顯示(Dolby Vision、HDR10、HLG),除了iPhone 12們支援拍攝Dolby Vision影片可以直接看外,你也可以在Apple TV、iTunes Store電影、YouTube、Netflix找到HDR的影片。以往要支援的電視,或很高階的手機才能看HDR影片,現在連四款iPhone 12,連iPhone 12 mini也可以了。

底下跟聽筒部位都有喇叭,讓iPhone 12及12 Pro都有雙喇叭+Dolby Atmos音效可以搭配影片、遊戲。


相機強調在夜拍升級 還有拍HDR影片
發表後大家應該都知道iPhone 12是廣角+超廣角雙相機,然後iPhone 12 Pro是廣角+超廣角+長焦三鏡頭,並加了一個LiDAR光學掃描儀。
兩款的鏡頭規格跟功能大致整理如下:

組成、鏡頭焦段這些,與iPhone 11系列是一樣的,但廣角主鏡頭的光圈更大(變f1.6),為夜拍帶來更多進光量,以及變成7鏡片鏡頭,對解析力應該也有一些幫助。另外就是12 Pro有LiDAR,可以用在AR程式,以及加快六倍的夜間拍攝對焦速度。

加快了拍攝對焦速度,跟測量距離的準確度,為12 Pro帶來夜間模式+人像模式這個iPhone 12沒有搭載的功能。(還有12 Pro今年稍晚會提供ProRAW功能,也是i12沒有的)
但是說,去年iPhone 11全系列都沒有LiDAR,還是可以在晚上拍景深人像啊,所以我想重點在比方顏色還原度、亮度、偵測邊緣、虛化美感...等差別有多少。
....此刻我們還來不及試拍[趴哭],但一定會盡快去完成,這裡先看官方照,這是12 Pro+LiDAR在較低光的地方拍攝的人像模式照片,前方欄杆有抓到之外,下身毛衣跟後方背景的虛化程度也有不同,毛衣跟臉上雀斑也還蠻清晰的。

(圖片來源:蘋果)
除了夜拍應該會提升,因為A14晶片及ISP的升級,兩支iPhone 12的成像演算上,也有Smart HDR 3、Deep Fusion等進階版演算,以及光學防手震提升到每秒可進行5000次調整。
Smart HDR 3會以包圍曝光的方式拍攝很多張不同亮度的畫面,然後合成一張低雜訊,且亮暗部都看得清楚細節照片。並且在演算時,也會導入機器學習技術,辨識場景,然後給予不同的加強,比方天空要去雜點保持乾淨,但要地面的紋路要突顯出來,個別要給不同的優化。
還沒試拍,就先以官方試拍來看,這是iPhone 12超廣角鏡頭拍的,一個背光場景,臉部、天空、袖子皺折這些明暗部各自都很清楚外,色彩也沒有黯淡好像蠻厲害的。

(圖片來源:蘋果)
Deep Fusion則是在HDR照片上更進一步,主要是在幫助低光照。它會去分析畫面,找出對比、色彩漂亮的像素,融合在影像裡,來突出低光照片的細節,
這是iPhone 12 Pro主鏡頭拍的,它也是張低光照,快門只有1/15s,ISO到1600,可見現場很暗,人物仍看得出一些髮絲,還有膚質的細節。

(圖片來源:蘋果)
這張則是iPhone 12前鏡頭自拍照,快門1/4s,ISO1000,看來也是低光的地方,後面還有高亮霓虹燈,一來動態範圍有拍好,二來膚質跟衣服織布的紋理都蠻清楚的,看多了美顏自拍這麼真實是有點小衝擊


(圖片來源:蘋果)
這些表現都很仰賴演算寫得好不好,以及A14、ISP的處理能力。所以之後我們要來檢驗一下低光時,一些細節紋理,動態範圍,瞭解一下這一代的演算效果和之前有多大不同? (等會就去拍了啦...

以及我也想看看沒有長焦鏡頭的iPhone 12,數位變焦照片有沒有因此比較好一點?
錄影上,兩支iPhone 12都新增可拍Dolby Vision的HDR影片,以及夜間縮時,連前相機都可以拍Dolby Vision,以及4K帶防震效果的影片。效果看起來專不專業也是之後試拍時可以看看的。
但有一點點試拍
在短暫的幾個小時內,我進行了一個場景的簡單試拍,很初步的看一下iPhone 12 Pro及12個鏡頭表現,陰天什麼光都是平的...

▼iPhone 12 Pro



iPhone 12,雖沒有長焦鏡,最後一張還是拍了2x看看。



以及在只有一小門縫透光的微光房間裡,試拍超低光的夜間模式。
iPhone 12 Pro主鏡頭,初步覺得12 Pro的低光亮度有蠻明顯的提升。

iPhone 12主鏡頭。

LiDAR還可以用在AR上
LiDAR還因為它可以準確量測出空間深度,所以可以搭配AR程式,讓抓距離更準或更快,如此要在空間或人物身上放虛擬物件時,也可以放得更準確,或是前後關係、大小比例比較對。
比方SnapChat的相機,可以在空間或人物上面套用AR物件,發表會上也有秀出「Videolaep」這個影片剪輯程式,可以辨識拍攝時人物在前在後的片段,在編輯影片時辨識出前後圖層,把一人表演變成多人同場演出的畫面。以及一些預覽室內裝潢、擺放家具的AR程式,也都是應用範圍。
VideoLepa那個效果看起來蠻神奇的...搭配LiDAR拍攝時有哪裡比較方便,希望有時間可以拍來玩玩看...

MagSafe配件
今年蘋果也把MagSafe放到iPhone 12上,在背面充電線圈外圍,做了磁石陣列,因此可以和也有這樣磁石在內的MagSafe配件,相吸在一起。同時還有石墨層、E-Shield…等元件。

原廠第一波推出了MagSafe無線充電盤,靠近就可以喀搭,吸上去對位充電,提高充電效能。原廠這個MagSafe充電盤可以為iPhone 12提供15W的無線快充,若搭配一般Qi無線充電板,則還是7.5W的充電速度。
但這個台灣還沒上市,目前也還沒到手,這一階段還不能試玩...嗚嗚...

發表會上還有一個雙裝置的MagSafe充電盤,可以折疊看起來比較不佔空間...期待上市...
還有裡面帶一環磁石的背蓋,先推出矽膠的,稍後也會有皮革保護套,讓iPhone 12套上背蓋後,也能有較強吸力,再吸住原廠出的MagSafe卡夾,或是Belkin的磁吸車載支架...等第三方配件。我覺得這個以後一定會有一些創意配件出現,你還想把什麼吸到iPhone背面?

在這MagSafe元件裡包含靈敏的磁力儀,以及NFC線圈,這樣iPhone 12在裝上MagSafe配件時,可以即時識別,比方把MagSafe保護殼裝上去時,螢幕上會有對應顏色的圈圈出現。

一般不是MagSafe的保護殼,還可以使用MagSafe充電盤嗎?因為這充電盤相容Qi,所以可以充電沒問題,但只會以7.5W功率來充電。
那裝一般殼還透過手機的磁石陣列,吸住MagSafe卡夾之類的東西嗎?
因為目前沒有MagSafe卡夾可以試,就先用金屬鐵盒玩玩看,套上一般厚度的殼之後,吸力會比裸機再減弱,吸不太牢了,如果是表面不平,有高有低的一般殼(比方有些軍規防摔殼的設計),更沒有吸力了。
如果要讓iPhone 12吸附上什麼東西,還是要搭配MagSafe保護套,吸力最好,對位也最準。
因應5G的新功能
可能還很多人沒有5G門號,反正也向下相容4G,就先買起來放也沒關係

不過還是來看一下5G一點點測試,但要說明的是,每個地方或角度的5G強度速度都不盡相同,這裡的測試也僅代表此時此地的結果而已。使用的是中華電信,不限速的5G,下載崩壞3rd這個遊戲(3.7GB),花了1分55秒。
我個人是蠻好奇天線怎麼配置的,不過這可能要看iFix的拆機結果了,在行動服務設定裡,則是新增了智慧數據模式,在這裡可以選擇,當iPhone在執行背景工作時,就會切換用4G連線(如果有Wi-Fi看起來則以Wi-Fi優先),若點開螢幕使用,則會切換到5G,在背景工作時幫手機省電。當然在設定裡,也有永遠使用5G的選項。

另外也有配合5G的節省數據的模式,如果你是定額上網量的方案,可以選擇標準,用行動網路看影片或FaceTime時,使用較少的流量。如果你是5G吃到飽方案,則可以選擇允許更多數據,在有5G的時候,就可以傳輸高畫質影片,有使用電信業者提供的高畫質演唱會,或是雲端遊戲,可能要選這個選項。

看到iPhone 12的新外觀,可能因為新鮮感,覺得是好看的,螢幕是整個平面,側邊也是平的,加上厚度薄,是工整的設計,喜歡俐落感的應該會有好感。
太平洋藍親眼看比照片更藍,親眼看覺得更加分,但iPhone 12的藍我個人覺得眼睛看反而較平一點,轉而投綠色一票,但顏色見仁見智啦,上市後門市應該就會有完整實機可看了,大家在去感受一下。
但如果你想在上市的這個週末,去直營店看看有沒有現貨可買的話,可能要失望了。據了解,直營店這個五、六、日店裡的到貨,只夠提供給預購成功約到店取貨的消費者,想當天入手,可能得試試別的通路了。
這次iPhone 12跟12 Pro的幾個重點是不是賣點,得看你和哪一代比。
和iPhoen 11相較,比較明顯的,尺寸重量、螢幕大小有優勢;效能因為A14及神經網路引擎的升級,對能效比一定也會有提升;夜拍照規格看來應該也會有進步,以及專業的錄影功能,若想用在創作上應該會更好用。還有,有朝一日你可以馬上使用5G。
但是和iPhone 11之前的相比,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更方便的更新。
而在比較過各款iPhone 12後,我發現若以「需求」分隔,產品規劃與MacBook及iPad似乎有些呼應:
iPhone 12 mini—iPad mini—MacBook
iPhone 12–iPad—MacBook Air
iPhone 12 Pro—iPad Air—13吋規格較低的MacBook Pro
iPhone 12 Pro Max—iPad Pro—15吋高階的MacBook Pro
可以感覺到最高階的產品,越來越朝向生產力、專業可用邁進,我沒有得到官方說法,但我猜測這也是蘋果把Pro Max相機規格和Pro區分開來的原因(另一個原因我猜也是螢幕更大空間更大可以放更大的感光元件啦)。
而且看來不管你的需求輕重,都有一款iPhone 12可以選。
時間的關係,其它試用我們會在後續陸續完成,想到相機就有好多需要試拍的啦...
想點播的可以在底下留言,可以做到的我們盡量測試囉!
封面拍攝製作:Kimin、Sharon
影片:Harvey、Monica
#以及感謝每位參與、貢獻各種東西的同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