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7 Pro 使用心得:當蘋果捨棄了美學,換來的是什麼?

終於,在我使用這部iPhone 17 Pro好幾天之後,是時候跟大家分享我的真實感受了。在開始之前,容我這個「三星爹」先當一天的「蘋果公道伯」,把這次好與壞的實測結果都攤開來講。這次的評測重點會圍繞在散熱、遊戲表現,以及與iPhone 16 Pro、三星S25 Ultra、vivo X200 Ultra的長焦拍照大對決。我也會分享一些長焦錄影的實際表現與收音狀況。
總體來說,今年的iPhone 17 Pro確實進步得相當不錯,很多改變都讓我感覺這不像是一支傳統的iPhone。究竟它值不值得你掏錢升級,以及哪些人可以繼續當「釘子戶」省下一筆錢,這篇文章會給你完整的答案。

🔥 嚇死人的好:散熱性能的巨大飛躍

在所有升級點中,散熱表現是第一個讓我驚訝,甚至可以說是嚇死人的好
還記得去年iPhone 15 Pro Max那次誇張的發熱表現嗎?我實測出來的高溫曾達到52.4度(雖然我承認當時有些口誤)。結果這次iPhone 17 Pro的表現,簡直讓我驚呆了。
我沿用了去年的測試標準:實際錄製了30分鐘的4K 60fps錄影。
數據顯示,這一次的溫度控制極為穩定:
  • 10分鐘時,溫度約為34度。
  • 20分鐘和30分鐘量測時,溫度都穩定在35度多,接近36度
對比一下前幾代的表現:iPhone 15 Pro Max在30分鐘時飆到52.4度,而iPhone 16 Pro Max在同樣時間是46度。這次iPhone 17 Pro的溫度直接下降了整整11度,穩定維持在35度多,這進步幅度真的非常誇張。我從來沒想過蘋果在散熱方面能有這麼大的突破。

💪 跑分與遊戲實測:性能穩定性大幅提升

除了長時間錄影,我也針對極限性能進行了測試。
在3DMark的Wild Life Extreme 20輪壓力測試中,iPhone 17 Pro不論是穩定度、最高分還是最低分,都全面優於去年的iPhone 16 Pro。更重要的是,它在測試中跑分開始下降的時間點更晚,續航力表現更好。不過,我還是必須指出,在最高跑分方面,S25 Ultra仍略勝一籌。而且,我得提醒果粉們一個悲慘的事實:S25 Ultra目前使用的處理器即將成為過去式,高通(Qualcomm)的下一代晶片正在逼近。
在遊戲方面,我也實測了對性能要求較高的《崩鐵》。在跑了約10分鐘左右,且全程使用最高畫質設定之下,溫度大約停留在41度左右。相較於年初S25 Ultra的45度,蘋果這次只有41度,表現非常優異。平均幀數是57.3fps,整體遊戲體驗非常流暢。
這次iPhone 17 Pro的散熱機制是利用整個機身,透過VC均熱板將熱能直接傳導到鋁合金機身。從邏輯上講,機身尺寸更大的iPhone 17 Pro Max,散熱效果應該會更好。我看過Joeman大大測出來的Pro Max遊戲表現,幀數幾乎是一條直線的60fps。所以如果追求極限散熱和遊戲性能,選擇iPhone 17 Pro Max會是更好的選擇。

🎨 犧牲美學的代價:那個很醜的「痠痛貼布」

這種犧牲設計來換取極致散熱的方式,總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雖然我已經使用好幾天,但我對這次的外觀設計,特別是這款藏藍色,還是感到非常不習慣。最讓我感到好笑的是,我原以為我會不習慣上面那個橫向的鏡頭模組。但沒想到,蘋果竟然在機身下方弄了一個更醜的設計,我稱之為「痠痛貼布」。
這次iPhone 17 Pro改回鋁合金機身。為了實現MagSafe和無線充電(因為鋁合金無法無線充電),蘋果不得不在背面挖出一個洞,並使用玻璃材質的超瓷晶盾來拼接。結果就是手機背面成了雙材質拼接,而且存在明顯的色差。坦白說,我覺得這真的蠻醜的。
不過,或許這就是相對論的體現。正因為下面這塊「痠痛貼布」實在太醜,導致我對上面那個橫向相機模組的接受度瞬間提升。果然,醜是比較出來的。

⚫️ 蘋果美學蕩然無存?令人困惑的設計細節

除了這個痠痛貼布以外,這次iPhone 17 Pro在許多細節上也讓我感到非常不滿意,許多蘋果一直引以為傲的堅持都消失了。
首先是鋁合金的陽極氧化處理。近年許多手機都推出了藍色款式,例如我手上的三星Galaxy Z Fold7。但兩者一比較,你會立刻發現質感不在同一個層次。iPhone 17 Pro的藍色質感明顯較差。
更令人不解的是,蘋果今年竟然取消了黑色。黑色這麼經典、這麼適合Pro系列的顏色,怎麼能取消呢?畢竟蘋果Pro系列的貼紙都是黑色。我看了宜峯Chris頻道模擬的黑色款式,那真的是超級好看,整個讓我燒到不行。我不相信蘋果的陽極氧化技術會弱到連黑色都做不出來。
再來看背面,我發現了一個更扯、更不符合蘋果美學的事情:三顆鏡頭竟然不是等距的。稍微轉動一下手機,就能很明顯地看到相機鏡頭之間的間距是歪斜的。此外,背面的Logo跟MagSafe磁圈也沒有對齊。這背面的雙材質拼接、鏡頭間距不均,以及Logo磁圈不對齊,這些奇奇怪怪的妥協,讓我覺得整個蘋果美學都蕩然無存。我甚至懷疑是不是整個製作團隊都被換掉了。賈伯斯如果看到這些妥協,恐怕墳墓都要冒煙了。

💙 藏藍色的痕跡與圓潤手感

我這次選擇藍色,主要就是希望能夠藏住痠痛貼布的瑕疵。但如果你是MagSafe配件的重度用戶,你可能需要特別留意。我發現在Apple Store展示機上,藍色的機身背面很容易留下MagSafe配件的痕跡,甚至會出現刮痕。因此,如果你經常使用MagSafe,白色或許會是一個比較安全的選擇
不過,在所有批評之後,我必須稱讚這次的手感。iPhone 17 Pro周圍採用了圓潤的設計,整體握持感非常好。但相對地,圓潤的設計也讓它變得比較滑手,使用時需要更小心。

📸 前鏡頭的革命:蘋果重新定義自拍

接下來要聊聊攝影的部分。我必須強調,這次的前鏡頭升級,是我認為這一代最大的亮點。
蘋果真的是重新定義了前鏡頭
這次他們採用了1:1的感光元件。這項技術的厲害之處在於,當你直立握持手機時,就能拍攝出一個4:3的橫向照片或影片。這樣做的好處非常多:
  1. 穩定性: 直立握持時,手機的穩定度更好,比較不容易晃動或摔落。
  2. 自然度: 當你直著握持看著螢幕時,你的眼睛其實是更靠近鏡頭的。相較於以前橫著握手機來看螢幕,直立的畫面會看起來更自然,眼神飄移不明顯。
  3. 防抖: 更大的感光元件也讓前鏡頭錄影時的防抖效果更好。
整體來說,前鏡頭體驗真的很不錯。
不過,我唯一要抱怨的是,它並沒有提供一個Open Gate模式。也就是說,即使你選擇1:1的照片格式,它仍然是透過裁切4:3的畫面來達成,而不是直接使用整塊傳感器去拍攝全尺寸照片。這非常可惜,因為全尺寸的1:1畫面感覺超級適合上傳IG的。就看之後蘋果會不會開放這個功能了。

🔭 長焦對決:進步顯著但仍不敵安卓旗艦

這次iPhone 17 Pro系列主要升級的就是長焦表現。我這次將它與iPhone 16 Pro、三星S25 Ultra以及vivo X200 Ultra進行了全方位對比,包含3倍、4倍、5倍、8倍和10倍的表現。

三倍與四倍:實體光學的優勢

在三倍照片上,iPhone 17 Pro的表現明顯比16 Pro要好。然而,它還是輸給了擁有實體三倍光學鏡頭的S25 Ultra
接著是四倍照片。iPhone 17 Pro擁有原生的四倍光學,而X200 Ultra則有3.7倍的光學長焦鏡頭。當我們放大細節時,這兩者都贏過了只有三倍和五倍實體鏡頭的S25 Ultra。但最誇張的是,vivo X200 Ultra的細節是碾壓iPhone 17 Pro的。你看蘋果拍出來的紋理,細節真的差了一截。我必須說,近幾年vivo的手機拍照真的是非常厲害。

五倍與八倍:蘋果的宣傳與現實差距

來到五倍照片。儘管iPhone 16 Pro也有實體五倍鏡頭,但因為17 Pro提升了長焦的感光元件和像素,整體噪點控制比16 Pro好上不少,細節也更多。但對比S25 Ultra,差距依舊存在。
接下來是八倍變焦。蘋果宣傳這是「光學品質」的八倍。當我們放大到斑馬身上的毛髮細節時,S25 Ultra的細節依舊是最豐富的。接著細節較好的是X200 Ultra,最後才是iPhone 17 Pro。所以,即使是蘋果宣傳的八倍光學品質,細節還是不如其他兩款Android旗艦手機。

十倍變焦:霧化與最強黑馬

在十倍變焦上,差距更加明顯。從照片左上角的樹葉就可以輕易看出優劣。iPhone 17 Pro拍攝的招牌邊緣甚至有點霧化。
這裡我還要再次讚嘆vivo X200 Ultra。它只有一顆3.7倍的光學長焦鏡頭,但它的十倍表現竟然還能超越S25 Ultra,真的很誇張。

🎙️ 長焦錄影與音訊橡皮擦體驗

除了拍照,我也提供了實際的長焦錄影片段,來檢視畫質和收音表現。我比較了iPhone 17 Pro(4倍光學)和S25 Ultra(5倍光學),兩者都使用了原生光學鏡頭。
雖然在靜態拍照上,iPhone的長焦表現不如安卓旗艦,但在錄影體驗方面,iPhone的龍頭地位依舊非常強悍
在音訊處理上,我額外測試了三星內建的「音訊橡皮擦」以及蘋果內建的「混音功能」。我個人認為三星的音訊橡皮擦用起來更順手,可微調的選項更多,而且效果也比較好。如果用於演唱會錄影,它應該能多多少少消除掉旁邊路人的歌聲。

⚠️ 祖傳鬼影與長對焦距離的遺憾

身為最短對焦距離警察,我必須遺憾地說,iPhone 17 Pro主鏡頭的最短對焦距離依然非常長。近拍食物時,手機會自動失焦,並強制切換到超廣角鏡頭進行微距拍攝。雖然這次超廣角品質有所提升,但微距拍攝的畫質與主鏡頭還是有差距。
此外,這次換上四倍長焦鏡頭,它的對焦距離依舊不短,仍然沒有長焦微距。我真的非常希望能看到長焦微距出現在蘋果或三星的旗艦機上,因為這個功能可以給手機攝影帶來很多樂趣。
至於iPhone的「祖傳功能」是什麼?那就是鬼影。這次的鬼影依舊存在。老樣子,熟悉的蘋果鬼影最對味。

⚡️ 充電速度大躍進:省下你的冤枉錢

相較於萬年不變的鬼影,這次的充電速度有了顯著的成長。
蘋果官網寫著,使用40瓦或更高功率的電源轉接器(另外有售,價格新台幣1290元),可以在20分鐘內充電到50%。
由於我不想當「盤子」去買蘋果那顆充電頭,我拿了家裡支援PD 100瓦充電的充電頭來實測。我的數據是:
  • 10分鐘:28%。
  • 20分鐘:52%。
  • 總共花費:1小時20分鐘充滿。
雖然整體充滿時間沒有差太多,但20分鐘就能充到52%,相比以前需要30分鐘才能達到50%,這點真的非常不錯。
這件事情是蘋果不會告訴你的。所以如果你看到這段,你就賺到了。你不必花1290元購買蘋果的原廠充電頭,找一個瓦數高一點且支援PD的充電頭,一樣能享有前期的快充效果,替你省下一筆冤枉錢。

📱 隱藏功能與系統體驗的槽點

最後,我們來聊聊一些小細節。
首先,這次蘋果螢幕終於加入了類似「類DC調光」的選項。由於蘋果螢幕過去都是低頻PWM調光,對於眼睛敏感的人來說,看久了很容易疲勞痠痛。現在你可以在「設定」>「輔助使用」>「顯示與文字大小」中,找到**「顯示器脈衝平滑PWM」**並將它打開。理論上,這能讓眼睛敏感的人看得更舒適一點。不過,我必須吐槽一下蘋果設定中的搜尋功能,我直接搜尋「PWM」竟然找不到這個明明名稱中帶有PWM的選項,實在是很奇怪。
另一個讓我非常難過的是喇叭位置。這次iPhone 17 Pro把喇叭的位置從右邊移到了左邊。這個位置剛好就是當你橫握玩遊戲時,手掌會擋到的出聲口。如果你將手機轉過來避免擋到喇叭,你的手又會直接摸到鏡頭,讓鏡頭變髒。這是一個怎麼樣都不對的位置。最近幾年三星手機也是這個位置,蘋果真的是好的不學學壞的。
在系統方面,這次iOS 26.0的公開版(注意,不是測試版) 有一點點小Bug。有時候在解鎖時會卡住,慢個一兩秒,或者畫面會出現破圖分開跑的現象。這個品質和標準真的非常不蘋果。
不過,這個版本也有個優點:它終於多了返回手勢。在沒有互動項目的區域中,你在畫面中間直接往右滑,就可以返回上一頁。不用再像以前一樣,必須點到左上角那個很難點到的箭頭。這點必須給予肯定。

💡 我的陰謀論:蘋果還藏著AI大招未放

雖然我不能在文章結尾說「影片的最後」,但我還是必須碎碎念一下 。這次iPhone 17系列在發表會上幾乎沒有提到AI。去年WWDC時我還很興奮,期待私人化的Siri管家,即使繁體中文要等我也願意。但後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蘋果AI幾乎確定跳票。這次發表會也沒有將AI拿出來當成賣點,這點讓我非常難過。
不過,我其實有個陰謀論。
我覺得蘋果其實是還有大招還沒放。你看,他們今年:
  1. 捨棄了以往堅持的蘋果美學,增添了這些「醜陋」的設計。
  2. 大幅加強了散熱能力。
  3. 加大了RAM。
  4. 在處理器中的GPU核心內,整合了神經網路加速器
這種種跡象都表明,他們正在為一個非常重度使用效能的場景做準備。這感覺就像蘋果正在集氣中。我唯一能夠想到的場景,就只有AI。我希望我的猜測是真的,讓我在下一代看看你的大招吧,蘋果。如果他們只是胡亂瞎搞,只為改善散熱和加強效能,我會非常難過。

🛒 結論與購買建議:哪些人應該升級?

針對這次iPhone 17 Pro的體驗,我的心得懶人包是:
散熱變強了。長焦變強了,但依然不敵安卓旗艦手機。前鏡頭的設計超級好玩,自拍體驗是目前所有手機中最強的。但這一代的外觀設計很醜,有很多地方我覺得非常不蘋果美學(如背面的雙材質痠痛貼布、不對齊的Logo和不等距的鏡頭)。

升級建議:

  1. 如果你是iPhone 14或更早的用戶: 都可以無腦升級。你會感受到非常強烈的升級感。
  2. 如果你是iPhone 15 Pro系列的用戶: 建議觀察你對散熱、超廣角及長焦的需求。因為iPhone 15 Pro的散熱是真的很爛,如果你是重度使用者或遊戲玩家,升級會非常有感。
  3. 如果你是iPhone 16 Pro系列的用戶: 我個人認為可以再緩緩。只有兩種情況建議購買:
  • 你對前鏡頭的使用頻率超高,需要自拍vlog。這次的前鏡頭升級感非常明顯。
  • 你很常把手機操到過熱(不論是遊戲或錄影)。不過,平心而論,16 Pro的散熱其實已經蠻不錯了,要操到過熱是蠻困難的。

我的主力機選擇

至於我自己會不會把主力機換成iPhone 17 Pro呢?答案是:不會。
雖然iPhone 17 Pro進步很不錯,做了許多不像iPhone的變化,但我目前的主力機是三星Galaxy Z Fold7摺疊機。我已經習慣它摺疊起來的單手體驗,以及隨時可以變成小平板的超能力。更不用說,雖然iPhone 17 Pro的長焦進步了,但對比三星或vivo,它在拍照方面仍有一段距離。
iPhone唯一能保持龍頭地位的,依舊是錄影體驗。但在今年,我仍不會將iPhone作為我的主力機。
HaveFunYTChannel wrote:
還記得去年iPhone 15 Pro Max那次誇張的發熱表現嗎?我實測出來的高溫曾達到52.4度(雖然我承認當時有些口誤)。結果這次iPhone 17 Pro的表現,簡直讓我驚呆了。


iPhone 15 Pro Max有這麼慘?
養樂多好酸
當年iPhone 15系列發表後,有購買iPhone 15都知道都iPhone 15系列手機有個外號叫....火龍果[真心不騙][謝謝]
june-sue wrote:
iPhone 15 Pro Max有這麼慘?

直到賣掉也沒覺得慘,電池循環約250次健康度還是100%。
外星來的人
iPhone 15 Pro Max 使用約半年,我不玩浪費時間的遊戲,我玩真錢的股票,期貨,選擇權金錢遊戲。
Seline Xie
說一堆廢話就是你的需求根本不需要用到pro max
醜不醜的 銷量會證明一切
17 pro 銀色 路過
Wolf Kiba
我也是同一支
A12Bionic
銷量跟美醜有何關係?買它的可能是重視散熱啊,不代表都認同這個外觀
後面的貼布確實難看,但我買了藍色
只為了更好的續航、散熱、效能
使用到現在一周 沒有任何問題
對比16pro 更冷靜 續航更好 非常有感的是12G記憶體對比8G差別甚大
現在多開APP明顯的更流暢 也不容易被關後台
LINE訊息非常多,但開啟速度更快了(有從舊機轉移過去)
我手機無遊戲 就是常拍照、回訊息、資料查閱、影片、社群APP
從起床到睡前 14小時使用到家還有30% 這續航力屬實滿意
asoma
不合理記憶體不是IOS最不需要的東西[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請問能測試裝保護殼後的散熱表現嗎? 一般人使用通常不會裸機R
有點想換~~
從15PM 升級上17PM操作了快一個禮拜
只能說 : 有感升級

1. 散熱有感 : 日常使用 (手遊 \ 看影片 )15PM是暖手包 , 17PM至今都只是微微溫而已
2. 續航有感 : 15PM我是一天2-3充 手機約40-50%就充,(充電上限設 90%)
照之前使用習慣,17PM很少出現低於60%的狀況
3. 速度有感 : 使用的流暢度還是有差,CPU \ RAM的升級功不可沒
4. 相機部份還沒有大量測試比較就不說了 ,但是前鏡頭點一下變直變橫這個功能真的太棒了

缺點的話 : 的確是存在網路延遲狀況 ,玩遊戲有時會轉圈 , LINE會停頓個1-2秒才傳出去
還沒到不能接受的程度,只能等待日後APPLE更新修正

以上 , 供想換機的人參考
某隻影片一開始一直嗶嗶嗶,感受很差。
HaveFunYTChannel wrote:
你很常把手機操到過熱(不論是遊戲或錄影)。不過,平心而論,16 Pro的散熱其實已經蠻不錯了,要操到過熱是蠻困難的。


啊?? 我去國外拍照時, (北海道夏天) 一下營幕就變暗了, 大約拍五六分鐘吧. 接下來除非休息夠久超過十分鐘以上. 不然營幕都是暗暗的.
是說我沒在打電動, 不知道
倒發現一個問題, 只要youtube有畫面突然亮起來, 似乎iphone會變暗再回到正常的顯示. 這點跟安卓很不一樣, 各位也會這樣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