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七號】別再呼口號"相挺看國片"了

有那麼嚴重嗎~~~~~!!
看到旁邊的小學生笑到打滾
就知道他爸爸帶他們全家來看海角七號
錢花的值得了~
這樣就好了
什麼都要理性分析
累不累~
shannonex wrote:
海角的風起雲湧讓我也...(恕刪)

================
同感!~,整部片落落長....到演唱會才有一點點感受

看習慣美劇或歐美片的同仁可能不太能夠接受
=====================
XVK242 wrote:

無吾能為之事,無吾能解之謎,無吾能為之利,無吾能勝之爭
super0611 wrote:
"粗鄙的俚語"??可...(恕刪)


沒什麼好意外的
因為長久的教育就是跟你說只有讀書才是HIGH CLASS
鄉下或南部地區草根性重的就是沒水準的人

"多桑"戲裡裡面的父親粗話連連
已逝國寶陳達.黃海岱平時也是

我們只是最底層平民百姓所以才能接受戲裡的風格
高學歷高水準的人很難去體會吧~~~~


前面有人說過九降風.囧男孩等國片沒人支持
那也可以在01裡面登高一呼鼓勵去看不是嗎
super0611 wrote:
"粗鄙的俚語"??
可能樓上的大大生活在金字塔的頂端吧
這些語言在我父執輩口中真的是平常語言的一部分阿
這部片可能就是拍給我們這種社會的小人物看的吧
假本土?
我家都是看三立民視..
這些老底子的台語演員演的功力十足..你沒看過..還能評..這個利害



如果不是"粗鄙的俚語"為什麼在一般的電視上不能出現?...
如果是日常生活用語為什麼在一般電視頻道會被消音?...
這與金字塔無關...
之前就說過了...
如果今天你走在路上幾個年輕人都以"幹"為開頭...
你第一個想到是"台灣精神"?...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可以少說就少說甚至不要說...
在鍍金過的7號身上變成怎麼做都可以?...

沒人說片子不好...
或許他不是完美...
但是一昧的擁抱這部電影...
會不會變成不挺海角就不是台灣人?...
這樣跟每天在電視上噴口水的人差異又在哪裡?...

我也很愛小朋友啊.無奈小朋友都怕我.逃的逃.閃的閃...Orz...

chingin wrote:
還是從頭罵髒話罵到尾?????


有嗎??
來自中部 在台北生活10幾年的我 不覺得耶
我覺得很自然啊 沒有刻意多或少 在修辭上
這就是台灣南部社會自然的語言


至於相挺看國片
沒有可看性 挺得動嗎?
我覺得很奇怪的是不喜歡海角七號的網友。

一直圍繞在"幹"這個字和髒話上,這個字佔全部的台詞到底有多少??

也沒有每一個人出口都是"幹",好嗎??請你完完整整的看完整部片!

反正不喜歡的人就是不喜歡。只聽到那個就看不下去。聽到FUCK卻可以看完整部片。而且還整部FUCK到尾,奇怪

我也是常看外國好萊烏片的人,我也沒有每天fuck在嘴上。

況且這本來在那個地方,那個時代,那個年齡層就會有的語言。

難道你拍黑人布魯克林區的電影,會講please, Excuse me, May I ......

還不是一樣 fuck,
我想小弟能懂樓主的意思
樓主也是很支持海角七號,出於愛屋及烏的道理
希望海角七號到了香港一樣,裡面的劇情也能引起香港民眾的共鳴
而不是因為只是裡面的生活化的劇情、親切的語言、熟悉恆春
以上的條件而在台灣賣座,畢竟這些元素香港的民眾不了解
但是海角七號並不是像,某些族群的人批評的說,因為貼近中下階層的生活
還有使用台語演出,並且帶有笑點而賣座
那些人並沒有看出當初的編劇與導演想表達的是什麼
一個在他鄉奮鬥但是並沒有什麼成績的樂團主唱
放棄長久以來的夢想回到純樸的鄉下,並且過著自我放棄的生活
但是當地的居民並不因為,在物質條件比較缺乏的鄉下
就是只能過著精神層面比較低級的生活
他們有他們賴以生存的能力,有他們的愛好,有他們所愛的人
片中的鄉民代表說的好:誰說我恆春沒有人才
說出了純樸的鄉下也是人才輩出,不只有大都市的人才是人才,只是缺少培養以及舞台
並且替很多觀光地區的民眾說出了心聲,墾丁的海岸都被財團給盤據
關山日落以後也將被收費,以後到墾丁渡假要花大錢住高級飯店
才能享受的原本屬於台灣民,眾共同擁有的美麗海岸線
觀光景點被大型酒店給盤據,是全世界很多地方的問題
在賺取大量的金錢後,所謂的回饋地方
經費早給層層利益團體給剝削,當地居民只能當服務生
以上的東西,才是樓主希望香港的朋友可以感受的到的

至於小弟也會說相挺看國片的原因是
現在太多人習慣看盜版片了
常常有同事或是朋友會問,你們誰那邊誰有海角七號的海盜版了
通常小弟或是其他的同事的回答:好不容易有一部好看的國片,花點小錢去看看嘛
(心理OS:你晚上少喝一攤,錢就夠了)
除了觀賞到一部好片,也是支持國片支持用心拍片的電影工作人員
不要讓台灣的電影,淪為所謂的電影藝術工作的無病呻吟,誰想看啊(抱歉小弟跟週遭的友人藝術含量太低)
看完電影後
覺得
故事性很弱
情結是老梗中的老梗
沒有啥創新的地方
但是
能讓票房大賣的原因
我認為只有一個
就是演員們對話的內容
和一般文謅謅的國片不一樣
他的對話內容
跟我們一般生活中的用語一樣
不會有和社會脫節的感覺
看完之後
會有些許
心有戚戚焉之感覺
再加上台灣人普遍壓抑有年
電影中一些"eo4"的語詞
正好是一種對現實社會的發洩

日後的國片
因海角的大賣
應該會朝"日常對話"的方面演進
SHIT HAPPENS!!
海角七號 隨便用Google 找也有好幾千篇的評論
百篇難免會有一兩篇說不好看的啦

只是若看盜版又用三流音響就遭踏了一部音樂片了...
milo2314 wrote:
看完電影後覺得故事性...(恕刪)


其實,我覺得從 198x - 199x 年的台灣新電影裡面就有很多很貼近台灣的電影了
其中有很多很好看的電影,
只可惜後來電影越拍越難看,應該說導演後來只想講他的,根本不想理大眾想看的
結果片子越來越難看懂,也越來越少人看,唯一的成就就是在國際上得獎
但電影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是需要金錢堆砌的藝術,沒有票房終於導致台灣電影奄奄一息...

很多人很喜歡海角七號的一個原因是裡面的對話十分有趣,其實像王童的稻草人何嘗不是會令人笑翻
只是海角七號似乎較正面,稻草人則帶著一股心酸...

真的希望台灣的電影從業人員,能回到拍片給觀眾看這個立場上

我曾經有很多年沒進電影院看電影,之前一次可能是看飲食男女吧。我也去看了海角七號,不過原因是因為魏導演。

好幾年前,我曾經在一個場合見過魏導演,也看了他自己掏腰包拍的賽德克.巴萊短片,他正在籌募資金想完成這部片子。那時,我有點感動,又有點感傷,感動的是魏導演對理想的堅持,感傷的是台灣歷史上這麼重大事件要拍成電影竟是如此的困難。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