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還沒上映,不想破壞欣賞電影興致的人就別進來啦!
"戰鬥的衝擊是一種癮,強效而致命!因為戰爭就是種毒品......"
高度壓力下,同時夾雜興奮,緊張,恐懼,懊悔,等等極限情緒在短短幾秒內強烈的反應,這是我看這部片帶來的衝擊
我沒參加過戰爭,也沒嚐試過毒品,但深入這片中,導演透過擬人視角(有限的視野,不經意的晃動)輕易的把我從電影觀看者,變成戰場參與者,我就像是主角的同僚,彷彿主角的白目與亂搞,會讓我下一秒就見天父!
片中幾條劇情特別有感覺,
1.心理醫生因為病患質疑他不懂戰場,而自願隨隊觀摩任務,下場是,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因為一秒鐘後,只剩鋼盔)
2.因男主角牽掛遠方兒子,藉移情作用與當地小男孩特別交好,但出任務時發現人肉炸彈的小男孩(躺在平台上的那個),情緒崩潰.
3.在彼此不信任中,甚至有機會時心理掙扎要殺掉"麻煩製造者"的同僚,但面對阻擊手的攻擊,同僚合作,危機解除後大打一架彼此交心,夥伴關係正式確立!
4.有家庭妻子與小孩都還在等著的人肉炸彈哀求主角不要放棄他,而主角基於投射心理,鋌而走險幫忙拆彈,雖然是白忙一場,但同僚的哀求(我想要一個孩子)是個深刻的對比(沒救的VS有救的)
5.男主角 因為戰爭拆彈(就像吸毒一樣)與家庭互動不良(懷疑已經發展出反社會人格)從此深陷這個輪迴(365日),表達雙方關係由超市中分開購物與男主角提到在市集一個炸彈爆炸57人死亡,而男主角的老婆洗碗中(頭也不回,話也不吭).
這部片 問鼎今年奧斯卡獎,中間融合許多元素,不管看熱鬧,或仔細揣摩,都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