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圖 猜片名
1980 年代的片子, 東線一群叛逆德國裝甲兵的故事
WW-II fans : 來蓋樓喽  !

文章關鍵字

ai_0301 wrote:
貼圖 猜片名 1...(恕刪)


哇~蘇聯的坦克.是KV嗎? 有虎式與虎王坦克的照片嗎?
telecatw wrote:
哇~蘇聯的坦克.是K...(恕刪)



Yes, 蘇聯驅逐砲
早期 70~80 年代二戰電影道具都向軍方借
拍西線戰役 用美國坦克 e.g Sherman 還蠻容易借到
此片拍東線戰役, 借華沙公約的老俄製 Su-100 權充德軍的驅逐戰車

1996 雷恩大兵後, WWII 坦克道具則越來越考究, 不再用現役戰車充數
尤其蘇聯拍的一系列衛國戰爭片, Panzer-II,III,IV or Tiger 都粉逼真

Defense of Mogilev 1941


插花 Mogilev 盛產 : 金髮碧眼的外銷新娘
畢節望族後裔

ai_0301 wrote:
Yes, 蘇聯驅...(恕刪)


下面照片,左為Panzer 3, 右為2嗎? 記的IV是兩側有鋼板的

telecatw wrote:
哇~蘇聯的坦克.是K...(恕刪)


這兩台應該是SU-100

吃過不少動物軍團

telecatw wrote:
下面照片,左為Pan...(恕刪)


四號初期型
只有75mm短砲

lordkon wrote:
四號初期型只有75m...(恕刪)


那右邊那台就是3號囉?
片名......有人可以查到嗎 ?

按 : 有一場 2 對 4 的坦克獵殺
已故功夫明星,大衛卡拉定 片中有一角


telecatw wrote:
那右邊那台就是3號囉...(恕刪)
畢節望族後裔
telecatw wrote: 下面照片,左為Panzer 3, 右為2嗎? 記的IV是兩側有鋼板的

https://youtu.be/5998TXK_wAI

本片所處的時空背景是1941年七月間德國征俄之役初期,在今白俄羅斯共和國東境莫給勒夫(Mogilev)的圍城戰役。片中的德軍裝甲部隊應該是攻城主力第三裝甲師。此師在征俄之役中隸屬中央集團軍裝甲軍二群(Panzergruppe 2)第廿四軍。

征俄之役德軍裝甲部隊的骨幹是三號戰車G/H型,且大部分皆已由原本火力不足的3.7 cm KwK 36 L/45戰車砲改裝為5 cm KwK 38 L/42戰車砲。電影中將火力強化後的三號戰車G型做得很逼真,但戰鬥中砲塔所有艙蓋都打開不知道是什麼意義。當時作為步兵支援的7.5 cm KwK 37 L/24短砲管四號戰車,在各裝甲師中的數量僅為三號戰車的1/5至1/3,而裝備7.5 cm KwK 40 L/43長砲管的四號戰車F2 (G)型則要等到1942年三月才開始量產。在此時期,一號及二號戰車已退居偵察支援及側翼包圍角色。

戰爭中後期常見的裝甲側裙(Schürzen)間隙裝甲在此時尚未出現。裝甲側裙是基於與俄軍交戰的經驗,為了抵禦俄軍慣用的戰防步槍而發展。因此戰車在垂直裝甲薄於40公釐與30度傾斜裝甲薄於30公釐的部位皆以裝甲側裙防護。裝甲側裙在1943年二月底馮•曼斯坦(Erich von Manstein)元帥擘畫執行的「反手拍」第三次卡爾可夫戰役期間剛完成測試,同年三月即由希特勒下令加裝於突擊砲、三號戰車、四號戰車及豹式戰車。戰場現地加掛裝甲側裙由六月開始,正好趕上七月在庫斯克突出部發動的衛城作戰(Unternehmen Zitadelle)。

征俄之役初期的第三裝甲師師徽仍延用橫放的E,象徵該師根據地柏林的地標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但此徽章迅即為類似現代和平標誌的符號所取代(兩者無關聯)。在衛城作戰後也再次變換為倒Y附加兩短槓。


由於裝甲軍二群(1941年十月後改稱第二裝甲軍團,2. Panzerarmee)由海因茨•古德林(Heinz Guderian)一級上將所統領,因此片中戰車的右前方履帶擋板漆著字母G。這也是電影考證的功力。然而,德軍慣用的砲塔編號卻付之闕如。



在征俄之役中,裝甲軍一群由馮•克萊斯特(Ewald von Kleist)一級上將所統領,所屬車輛也漆有字母K。而霍特(Hermann Hoth)一級上將的裝甲軍三群及霍普納(Erich Hoepner)一級上將的裝甲軍四群也有同樣的作法,但不若前兩者廣泛。


redshoulder wrote:
第二裝甲軍團由海因茨•古德林(Heinz Guderian)將軍統領,因此片中戰車的右前方履帶擋板漆著字母G。這也是電影考證的功力




納粹裝甲兵之父

攻擊中,艙門全開 ....... 臨時演員怕熱 ?
畢節望族後裔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