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操控樂趣"來主打車輛的行銷在台灣是否可行?

jules1 wrote:
高速公路有110km的速限但是沒規定匯入交流道40km~110km要用多久的時間完成
出收費站也沒規定0km~110km要用多久的時間完成
我認為上述都是合法的情況下做較激烈的操控,再強調前篇的敘述,操控不一定是要超速才能表現


開始有感覺了...
原來我自己每次經過收費站加速起步的時候
已經在享受這樣的樂趣而不自知!

jules1 wrote:
建議你多借幾台車,找個安全的地方用40km就好,不踩煞車轉90度彎,你就有答案了

我自己目前開VW 的Passat 1.8 改 ABT...
目前正在想對照組應該用啥車比較 apple to apple...
fkyang wrote:
正常的道路, 不管在哪個國家, 就是設計來給人從A到B, 就跟吃東西一樣, 吃飽就好, 安全最重要
而賽道, 就是設計來娛樂, 因此可以愛怎玩就怎玩
所以正常的車輛, 真的沒必要駕駛樂趣
這不能跟吃東西比, 因為吃飽吃巧是自己的事情
但是駕駛樂趣是建築在別人的危險上


這裡還是有個成見:操控樂趣一定要違法才能體驗得到

再次強調,要體驗操控樂趣不等於要「超速」或是「任意變換車道」或是「任何會影響到他人的行為」

操控好的車,你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路面的回饋、你可以精準的操作方向盤轉向你的目標、

你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加速或是你可以有信心的並且線性且穩定的急速煞車等

就像其他樓的人說的,同樣速限下的道路上過彎道

當你開一台舒適取向的車子,勢必需要減速,因為懸吊及煞車取向讓你信心不足

而開一具有操控樂趣的車可以在速限內完全不踩煞車 (或輕點煞車) 即可過彎

真的,那種過彎一氣呵成的暢快感就是操控取向的車所帶來的樂趣之一

(如果有機會能夠騎乘重車,那種感覺更棒!)

速度不需要很快,但是也不需要煞車 (或是輕點煞車即可)


另外前面說食物的例子不好,但是說不好的原因還是因為操控樂趣一定要影響他人才能體驗得到

如果能先摒除這個偏見那我再舉個例子吧

不知道對於寫字時的手感有沒有注意過

一支便宜的原子筆 vs 精緻的鋼筆

儘管一支便宜的原子筆在不斷水的情況下可以達到你的需求:寫字

而一支精緻的鋼筆,除了完成同樣的任務,先不提貴金屬或是做工帶來的質感

我這邊要說的是更滑順更細膩的手感

好的鋼筆你可以感受到紙張的質感與回饋

出水的順暢度以及筆尖彈性和細膩度可以讓你在轉折勾勒的時候可以有更暢快的手感

所以這又回到前面有人提到的:你是當他工具還是玩具?

對於工具,人們只求完全他們的需求,所以安全性愈高的前提下,舒適度跟價錢是他們的取向

對於玩具 (這裡指的是大人的玩具),除了同樣可以完成你的需求以外

你可以去細細品味他們在執行時所帶來的樂趣與品味


前面有人提到 MINI 冠軍車手分享的那句話似乎也有點誤解

所謂的"要載家人,選別台車吧,因為享受操控是很自私的"

這指的是操控性與舒適性是天平的兩端,無法兼得 (不過目前可調阻尼的電子氣壓式避震倒是有希望)

因為操控性要好,勢必路感要好、避震器要硬,除了更直接的回饋以外,重心轉移的抑制也是個重點

如此一來在舒適性往往大打折扣

這對於偏好操控性的駕駛來說是個優勢,但是對於乘客來說這是相當的不舒適


最後,關於貴組的討論重點或是一般民眾的想法

「如果是這樣, 這台車到底要在哪開? 賽車場嗎? 如果在一般道路守規矩開, 還有樂趣嗎?」

這種東西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實際感受,很多東西在規格表上面是看不出來的

這些細節如果沒有親自且深入用心的體驗兩者的差異與好壞

真的就只能在表面以及規格上打轉
LIFE IS SHORT, PLAY MORE.

fkyang wrote:
最近參與了一個廣告的...(恕刪)


BMW
ray3210 wrote:
這裡還是有個成見:操...(恕刪)

感謝 Ray 兄的見解, 受教...

我想您的結論是真的很必要的....親身體會
誠如我所說, 同事都不在這個領域, 對車的定義就是很單純的代步工具
不過不可否認的, 這就是大眾市場的現況

我回頭想想, 參與討論的同事開的車, VW 三輛, Volvo 兩輛, Audi 兩輛, Honda 一輛
當中不見所謂的"神車"..
但是這些人卻也都不在意 (甚至不知道) 所謂駕駛樂趣
是所謂的 "身在福中不知福"? (找不到成語形容了....)
這到是挺有趣...

下一步, 就真的是找對照組來實驗啦...
有後續心得再跟大家分享
fkyang wrote:
我想您的結論是真的很必要的....親身體會
誠如我所說, 同事都不在這個領域, 對車的定義就是很單純的代步工具
不過不可否認的, 這就是大眾市場的現況


不敢當,只是一點心得分享

其實這也是所謂 TA 的界定

就台灣目前的市場,的確是舒適、省油、好保養、便宜才是重點

如果有親友對車的需求僅止於此,我也會推薦他們買神車

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當車是台「代步工具」,你不會奢求工具有多有趣,但一定要穩定不出狀況


小弟我人在德國,這邊「開車」的方式就跟台灣大不同

好幾次搭女同事駕駛的公司車 (剛好也是 Mini Cooper)

六速手排 + 過彎不踩煞車,在高速公路上也是開 190 km/h (Cooper 的極限了)

他們也說車就是這樣開,沒什麼特別的,如果可以的話他們還想買手排的敞蓬車

儘管就算冬天冷到翻掉,或是在市區也是塞車塞到一塌糊塗

純粹就是文化與用車的理念不一樣


另外就我所開過的一些歐系車來說,其實絕大部分也都是舒適取向

只是在穩定度上有比日系車再沉穩一點,但要提到操控性其實還是跟真正強調駕駛樂趣的車款差一大截

因為貴的車不代表是操控取向,它有可能是往豪華、舒適度有更進一步的空間

例如神車的懸吊或許很軟,但是個人覺得還是會晃

而一些高級轎車如 BMW 5/7, Mecedes E/S 這種,尤其搭配氣壓式避震的

他比神車的舒適還多了穩,遇到坑洞或是麵包就是震一下然後就回穩,不會持續的搖晃

而提到駕駛樂趣,目前我開過比 Mini 有趣的車,大概就只有 BMW M3, Porsche 911 等跑車

其他就算是 BMW X6 M 或是 Cayenne GTS 這些強調性能的休旅車款

還是受限於物理條件,我的心臟實在是承受不了這種高重心的車身

不過這也不代表要有樂趣的車一定要跑車才能辦到

我個人認為 性能 跟 操控性 是兩回事

我這邊所提的性能是指 引擎 + 變速箱 的輸出

而操控性一般指的是底盤的反應

其實很多所謂的鋼炮就算動力不大但都相當有樂趣 (ex: Peugeot、Renault, Citroen, Fiat, etc.)


最後,還是一樣那句

如果你今天是要針對某個產品的特點來做廣告

可能還是要多對該產品有一定的了解性 (起碼也要試用過) 才有辦法說服別人

不然光是自己都不覺得這特性是個賣點,也很難打動他人





LIFE IS SHORT, PLAY MORE.
剛好MINI R56S 跟神車我都有,開神車的車主絕對不會要求操控,因為快一點就會有很嚇人的不安全感
今年年初,剛牽神車時開MINI的習慣沒改,隨便轉兩個彎輪胎就唧唧叫,真的嚇人
所以神車商也不會用操控打廣告(86除外),頂多來個Z版推銷給年輕人,因為神車給消費者除了操控外的東西重要的多,而且別的車廠不一定做的到,超優可靠度,超便宜的維修保養,超可怕高的二手車價
開過才知道神車為什麼是永遠的銷售冠軍,他就是很單純的交通工具,可以用很少的費用載你上下班,不會鬧脾氣,不用關心他,市區擦擦碰碰不心疼,市區拉力路面也不怕,有天你不喜歡他了,還有一堆人捧著錢想當他的新主人
acom66 wrote:
操控再好還是會出事的

唯有慢慢開才可以減少出事的機率

因為慢慢開的族群最多,衝太快不好

這是老大跟我說的...(恕刪)




沒錯..
車是買來開的,誰跟你操控..
車是買來開的,誰跟你在那邊撞..
車買來就是要開舒適的,
超軟Q避震當然比你硬邦邦的好...
操控好的車在失控前你可以感覺得到、你如果有技術甚至可以利用這種不穩定加速過彎。

操控不好的車在失控時就是已經失控了、不用救了。

廣告台詞聽聽就好~
你什麼時候在路上遇到大野狼(賓士)
你什麼時候在路上看到戰鬥機跟你一起飛(納智捷)
你什麼時候把車子當潛水艇在開(日產)
你什麼時候把飛機塞到車子裡面(YARIS)
你什麼時候看過北極熊(TIIDA)....
我的偏好是比較喜歡看安全那一方面的介紹,
畢竟台灣有太多人把自己當賽車手@@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