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ix wrote:憤恨不平的反應還真是好笑~...(恕刪) 說得好!整串看完也是這種感覺。300萬的門檻不算過分吧,市面上的多數進口車款都還在這條線以下,影響有限...另外一些有錢人買車可能都用公司名義在買,漲個10%也是不痛不癢。
wannaflyinsky wrote:要課稅的立意是不錯但是課了稅之後政府有拿出什麼相對的福利來嗎?...(恕刪) 政府減少負債,不必三不五時對平民常繳的所得稅、營業稅、燃料稅...開刀,這就是福利了!
wannaflyinsky wrote:要課稅的立意是不錯但...(恕刪) 科這些稅主要不是為了福利而是這些人收入都很高卻對慈善行為很吝惜,要他們捐個一萬元比登天還難小弟曾經見過開雙B的企業主那花起錢來整修車子真的是毫不吝惜對自己極度的好但是一遇上要他們樂捐幫助失學兒童捐起錢來比我們這些吃死薪水的還吝嗇拿這些豪華稅幫助這些失學兒童不也是一件美事嗎??你看看一個金改弊案多少的金融鉅子醜態畢露,他們寧願把上億的資金拿去賄絡政治人物這些錢可以讓偏遠地區學童吃上幾年免費午餐啊??
台灣的國債去年又多了近四千億台幣.矛盾的是GDP成長約10.x%, 而多數的人荷包不覺得變多.這原因和大量企業的生產基地在國外 與 房地產炒作有關, 後者和大陸情形極類似(但大陸是生產基地),造成財富集中在台灣企業經營者裡, 資本主義如此現象本無可避免, 賺大錢本是企業的目的. 只是政府也找不出可解決的方法(其他類似出口導向的國家應也一樣, 雖然我認為馬政府在其他內政上實在...)徵奢侈稅大概算是學大陸的吧, 沒辦法中的辦法! 雖然假如有一天我買的起三百萬車時, 也不希望被多剥一次皮.這次以三百萬的風向球似乎好過以三千CC為起徵點, 至少正反意見都有.市售三百萬的進口車, 17.5% 關稅 , 30%的貨物稅, 進業者口袋的應比進政府口袋的還多. 現在多徵個10%看起來有點類似和進口商一起搶有錢人的錢, 或者大家可把它當作這樣高單價的車, 關稅與貨物稅較高.消費者既然願意大把鈔票去擠破代理商的口袋, 政府又設立層層關卡保護總代理等既得利益者, 沒理由政府不去分杯羹(先不管錢用到哪裡去, 雖然我也很想知道)台灣自從加入WTO後, 關稅已到17.5%, 以前的貨物稅印象中有的還到60%(有錯請更正), 現在配額內只有30% 和 25%兩種, 車價還是年年漲, 三百万以上的車竟常賣到缺貨, 政府加這奢侈稅便理由充分.有些網友回應那就搬到美國或少回台灣, 以台灣現在的車價, 我就很想搬到美國了, 何須等奢侈稅? 還住在台灣應該都有各自不同理念, 不管是喜歡或無奈.假如投票決定, 我願投開徵奢侈稅一票.
Perivolas wrote:那麼總統及國安局用的...(恕刪) 這部分應該算是預算監督方面的問題公務用車可以採用免稅重點在於立法委員是否能有效替人民看緊荷包有許多的單位根本不需要用到300萬以上的名車不過就是通勤.方便公務用不是拿來享受的,國產70萬內轎車就可以應付問題在於官員的心態,跟車輛是否科稅沒有相對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