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噹啦啦…….產品收到囉,以下圖非專業拍攝還請見諒,小弟是因為對DIY有興趣,所以沒有找店家協助安裝,若有要DIY的捧友也可私下互相交流看看
包裝正面照

包裝側面

完整的說明三合一是哪三合一
1.車側盲點偵測(BSD)
2.左右車道變換提示(LCA)
3.倒車後方警示(RCTA)
清楚載明廠牌和公司資料
內容物

左上:GPS天線-判斷車速用
中上:兩顆LED顯示燈
右上:蜂鳴器
中下:主機盒
左下和右下:微波雷達偵測器
左右LED特寫

這個跟鏡面顯示的各有支持者吧~可是,鏡面的除了美觀之外我似乎想不到其他優點耶,但缺點卻一堆,像是鏡面型很多其實是對岸粗製的,鏡面比較薄,耐用度就會是個問號;原廠左右後視鏡不想隨便換掉的大有人在吧(進口車的原廠鏡我記得都貴桑桑呢);鏡面型顯示時看得不是很清楚等等;再來最重要的,要走線實在嫌麻煩,所以A柱LED是最理想的
主要線組


紅:ACC
黑:地線
綠:倒車觸發線
粉:左轉觸發線
橘:右轉觸發線
左右兩個微波雷達

市面上有微波雷達和超音波雷達兩種,這兩種小弟所知有限,只知道偵測距離是微波比較長,最大可達10M;超音波短一般是5M左右,而Richview的就是很明確寫著微波型雷達,說明書中也有技術參數的相關數值:可最多同時探測五個目標,偵測範圍:卡車:0~20M,汽車:0~15M,機車:0~10M
前言廢話稍微多了點,進入施工部分
動工的車子是:TOYOTA的PREVIA
施工時間:約3小時
左右A柱顯示燈


觸發亮燈


晚上觸發還蠻亮和顯眼的,若有車友怕突然亮起刺眼,也可建議放在A柱最底端
後方正面圖

右邊Sensor

左邊Sensor

後保桿不難拆,只是扣子比較多一點很討厭
不過,左右Sensor安裝和固定確實費了不少功夫,重點是位置的選定和角度的調整,以為一定要貼近後保桿彎角的地方,實際上只要接近的範圍就可,而最重要的是在朝外的角度,詢問了原廠才知眉角挺多的,尤其是Previa這台後保內的空間,空空洞洞很多又不平整,時間大多是耗在這裡比較多,早知就交給專業的店家處理了T_T",不過我曾看過我朋友的便宜盲點,也就隨便黏在後保桿內部上,就像這張,反正他裝的是便宜的二合一,一分錢一分貨啊

大致整理了一下雷達安裝細節:
黑色面朝外,保持水平,背面銀色有註明哪邊朝上,高度約在35~90公分,左右以後車體正中間為水平各自朝外角度約20~25度(至於工具嘛~手機APP下載水平儀和羅盤就搞定囉)
想自己DIY的朋友,也是可以挑戰看看
上路使用結果
先說結論,還真的蠻符合我想要的,幾乎沒甚麼誤報的問題,但一個人測試就沒辦法拍甚麼照片或影片了,完整的影片可參考原廠:大吉國際所拍的,連結點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MzQjIXbjeQ
小弟僅列出幾點供大家參考
1.微波雷達偵測距離很大
約兩個車身進入偵測範圍就會提醒,機車和行人距離就會短一些,這點對我來說很方便,尤其有時變換車道不一定記得打方向燈,當然還是會看一下左右後照鏡啦(三寶行為請勿學習),變換車道就會降低危險性。
2.左右轉提示+蜂鳴很精準
車子離開盲區就停止閃燈和鳴叫,唯一會覺得吵應該是打方向燈時,後方有連續車輛經過,當然這個可以透過將峰鳴器聲音關小來解決,但不是很建議啦!
3.GPS天線偵測車速分為32公里內和超過32公里
所以在一般市區道路慢速行駛不超過32公里車速的情況下,若左右轉彎,喇叭會是靜音不鳴叫,避免太過吵,這點倒是蠻貼心,若不裝GPS天線就是像超過32公里,全時正常作動
4.倒車後方盲區輔助會自動轉換偵測方向
因為線路有倒車觸發線,所以當打R檔時,微波雷達就會自動轉換為橫向左右偵測,如下圖(這張只是在網上找示意圖),相對來說,偵測死角的範圍就會比較廣,這也是我會選擇這家產品的原因之一。

目前市面上像二合一的盲點,或是其他廠牌的盲點產品裡面沒有倒車觸發線,甚至沒有獨立主機盒控制設計來說,當打R檔時,雷達偵測角度不會轉變,依然是直接往後方偵測,當然偵測左右來車的範圍比較小,發生死角的危險也就越大;換言之,很多廠牌雖然有打三合一功能,但是實際上,卻沒有真正三合一完整的偵測。
當然,也有幾點是希望產品日後能在改進的地方
1.按臨停警示燈會觸發左右雷達偵測+蜂鳴,所以雖然停在路邊,但有來車經過會覺得蠻吵的啊,不知道這個是否是各家通病(因為盲點一定是接左右燈觸發啊),當然車子熄火盲點就不會開啟,但不熄火而按警示燈的人也不少吧~

2.內附說明書裡關於Sensor的角度調整說明應該要在詳細一點,雖然給專業店家安裝比較沒問題,但對DIY的客人來說,會希望更清楚的圖文啊
3.蜂鳴的嗶嗶聲是否可以變短三聲,簡潔一點,或是設計上改成可以切換3聲/8聲,當然這個想法是來自於第一點,不想響太多聲的緣故
落落長的寫了一大堆,感謝大家有耐心的看完開箱文,最後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對自己最理想的安全配備,多裝也是為了安全,就像安全氣囊,只有人在乎少沒人嫌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