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安,大大們,弟近來有一個難題屢屢溝通無效,想聽取大大們意見解惑,先行感恩,謝謝。
我的小孩目前就讀高雄某學校的高一,他從國中就對自行車很有興趣,也參加國中自行車社團,使用車輛種類是陸陸續續買過捷安特與美利達的登山車.小徑車.公路車給他騎乘,價格都約15000上下,國中這階段都沒問題。
高中階段基於尊重他意願,他自然而然選擇自行車社團,這自行車社團裡有幾個是該校校隊或國中曾是校隊,所使用公路車自然比較昂貴,有十萬元至二十幾萬元不等。
問題來了,我的觀念裡小孩騎自行車是好事,有一個長期興趣且能幫助他強身體魄,學習交通安全.故障排除.機械原理.......等等,我覺得對他觀念或實務都是有助益的,但是我錯了,我忽視了小孩之間比較心態,他覺得他公路車跟社團裡那些昂貴比較起來是如此不堪。
從小我一直教育他,很多事物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要與別人比較,要珍惜與滿足你現有的,況且不斷有新品出來,要克制自己購買慾,選擇適合自己的即可,可是目前小孩是破防冷戰狀態。
我想請教大大們:
不知大大們也有遇過此情況,當下如何跟小孩溝通呢?
PS:是學校自行車社團不是校隊,我與妻子於國中與高中皆反對他參加自行車校隊,我認為學生就是學習課業為重,校隊會減少他讀書時間。
11/04 補充:
我是60年次,年紀不上不下,那是個物資貧乏的年代,國中小求學階段腳踏車了不起幾百元至一千出頭,很多人還是撿人家不騎的,因為能騎上學用就好,雖然物資貧乏卻也如此容易滿足。
再次碰到自行車巧逢2008年流行節能風潮,依稀記得我買台捷安特花約二萬元,加點配備大概二萬五吧,目的是下班運動休閒騎乘,當然環島是一定要的,騎沒多久就連車衣車褲都賣掉或送人,原因是那時這個大兒子快一歲了,我要多點時間陪他成長,也讓妻子能多休息與擁有自己休假時間,所以我不是不會騎自行車或沒使用過自行車。
兩個小孩平日生活是我與妻子汽車或機車接送,但是假日仍然會有騎自行車的機會,騎不騎看他們自己意願,當初帶他們去自行車店選車時,也有學生通勤款約七千八千元左右,單然店員會鼓吹買價格高些的單車,因此我預算改約一萬五左右,想說小孩騎自行車對發育有幫助,另也早日適應並學習台灣交通環境,期許好好遵守規範。
小孩金錢來源上妻子給零用錢是國小五年級開始每月100元,高中則每周500元,這是單純給他們使用或存起來,不需用於生活上任何花費,逢年過節紅包則存於他們戶頭,兩小孩個性差異很大,高一老大很會想東想西,國二弟弟則是守財奴。
我很明白這跟自己小孩心態有關,小孩想要與需要往往是混淆,我與妻子也一直跟小孩教育相關觀念,家裡父母也沒給我們甚麼財產,所有一切靠自己努力,目前沒任何貸款有車有房基本溫飽都沒問題,家裡經濟收入以我為主,屬於平凡小康家庭,我們有記帳習慣也給小孩說過家裡每月固定開銷支出起碼10-13萬,高一兒子想法總一直是變來變去且一陣一陣,容易受到同學之間的影響,在國中很多人拿蘋果手機,就有同學告訴他拿三星A31就是因為家裡窮,所以才不能像大家一樣買蘋果手機,讓他對家裡環境產生質疑,只拿三星A32手機的我們夫妻真是無言以對,這我深深疑惑教育或社會是不是出了甚麼問題。從蘋果手機至自行車我與妻子見招拆招疲於奔命,我與妻子很努力守住家庭教育這塊並堅持底線,讓這小孩個性也不至於太叛逆,例如高一兒想要換自行車沒問題,自己上網找到喜歡車款,思考賣掉現有的自行車還要拿出多少零用錢補貼,不夠的怎麼辦?拿甚麼條件說服父母?另外思索很快讀大學了,現在一台150西西機車也要11-12萬,我雖然補助一半但這樣買自行車是否會影響大學購買機車的準備金?缺的要打工多久才能補足,這些顧慮我與妻子都跟他談過讓他好好思考。
一個孩子一種個性,某些孩子在叛逆期硬碰硬沒用,講道理也不一定能全懂,也許隨著時間逐漸成長,能在各方面思考更多,再回頭過來看看國高中所堅持的蠢事,是多麼讓父母為難與難過。
再次感謝各位的指導,合十感恩。
1. 這個階段愛攀比是正常的,年輕人很重視同儕的評價與比較,這是發展階段必然的經過;而且社會比較是基本人性之一,不少已經做父母的也愛拿自己的孩子多方比較,也是有為此鬧家庭不和的。
2. 溝通本身就是一件難事,溝通失敗也是常態,很多成功學的書喜歡講溝通,但是能夠因溝通而且決問題的是少之又少,溝通偏向一種長時間的狀態,而不是只是能解決問題的"一件事"而已。
3. 現階段買高級公路車是比較費錢,主要是尺寸選擇很困難,身體還處於一種變化階段,可能兩年三年後就尺寸不合了。
4. 解決策略其實有很多,只是矛盾中雙方陷入思想僵化,可能難以變通。茲舉例幾個:
a) 加碼並將目標延後;實際上二十幾萬有點不上不下,不如加碼到三十多萬等大學在買,反正小朋友到時也可能不騎自行車了,不如先答應起來。
b) 請求對方付出努力;達成特定的目標,比如考多好之類的,或是證明真正熱愛騎車,要求騎一萬公里,在社交媒體上打卡以玆證明,完成目標即獲十萬元贊助金。
c) 將問題丟回給對方;比如反問,老爸沒有錢,那該如何是好?
5. 練習對矛盾抱持一般態度,抱持在某部分上意見不同,但是仍願意對關係付諸努力,而非打翻全盤關係。



個人積分:380分
文章編號:88539702
我從小就超愛比較的,
做過無數的蠢事,
舉例:當時流行隨身聽,
其實幾百元就有了,
但同學間就愛討論高階隨身聽,
愛面子的我就要買4-5千索尼有線控的,
長大後用百元艾華的,
我根本就聽不出音質好壞,
人在鑽牛角尖時有時候旁人真無法勸。
其實也就是有這些經驗,
在01我也一直執著寫了無數篇,
不要灌輸一次到頂的觀念,
要買好車要經濟自主,
以及裝備差異真的不大的文,
因為網路時代看的不只是你我大人而已,
小朋友也會看,
金錢觀真的會偏差,
現在有家長出來講了,
其實沒講出來的一定更多,
身為家長真的會很為難,
買也不是不買也不是,
如果家裡有能力購買,
或許可以用等價交換,
例如學業成績或者比賽成績,
如果沒有能力購買,
不如就直接跟小朋友聊聊家中經濟狀態吧,
看是要放棄還是他要去打工,
讓他自己選吧,
小朋友不懂家長的難處,
家長也不懂小朋友的人際壓力,
好好聊聊吧。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