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蜻蜓/赤とんぼ 第三發

三木露風在大正時期寫的詩

夕焼、小焼の、
あかとんぼ、
負われて見たのは、
いつの日か。
山の畑の、
桑の実を、
小籠(こかご)に、つんだは、
まぼろしか。
十五で、姐(ねえ)やは、
嫁にゆき、
お里の、たよりも、
たえはてた。
夕やけ、小やけの、
赤とんぼ。
とまっているよ、
竿の先。

晚霞中的紅蜻蜓,
請你告訴我,
童年時代遇到你,
那是哪一天?

提起小籃來到山上,
桑樹綠如蔭,
採到桑果放進小籃,
難道是夢影?

十五歲的小姐姐,
嫁到遠方,
別了故鄉久久不能回,
音信也渺茫。

晚霞中的紅蜻蜓呀,
你在那裡喲,
停歇在那竹竿尖上,
是那紅蜻蜓。

十五歲的小姐姐嫁到遠方,這是詩人自己的幼年回憶。nostalgia, 昔懐かしい, 余憶童稚時,或者,鄉愁。

鮫島有美子唱的是我特別偏好的版本



作曲的是山田耕筰,時間已經來到昭和初期。山田是明治維新後第一代留歐的音樂家,主修指揮、作曲。

赤とんぼ 的旋律只有兩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答句,然後,第一句其實來自舒曼。

Schumann: Introduction And Concert-Allegro, Op. 134

Schumann - Kleine Fuge (小賦格) Op. 68 No. 40

超簡短的曲子,還分成序曲與賦格,賦格主題直接取自序曲段,變得像主題與變奏。不過,如果看成變奏曲,則只有一個變奏。

很可愛,像給小朋友聽的曲子。

Variations on the name "Abegg" op 1

西文字母名如密碼般刻入樂譜至少可推到巴哈<<賦格的藝術>>,歷代音樂家一直有人玩這個遊戲。比方蕭斯塔高維契自戀般反覆將自己的名字寫入到自己不同的曲子。

Abegg Variations是舒曼約十九、二十歲,還是學生時寫的曲子。Abegg或許虛構,或許真有其人,深入研究的話,也不過就是閒聊八卦。趣味點在曲子本身。

Abegg, A, B♭ (B), E, G, G. 五個音符構成了整個約一分鐘的主題,即便和五線譜不太熟的人應該也可以看懂。開頭是ABEGG, 然後一路往下,下到差不多了,ABEGG逆行成GGEBA(約影片30秒處),一路往上,上到差不多,拉回結束主題。之後再開始幾個基於主題的變奏。

音樂好好玩。

Kinderszenen, op. 15

舒曼寫了三十段,最後挑出十三段,作為他的童年記憶。

原本是期待被當成完整作品,事與願違,很多演奏家偏好挑出第七首單獨演奏,作為安可曲,比方霍洛維茲。

記得霍洛維茲過世時我還在步校受訓,快下部隊。sony動作很快,狠狠賺了最後一波,霍洛維茲最後錄音,灰色的封面,高價版。買了,但沒帶到軍中。cd送人,送誰忘了,在rip cd成為可能之前。不過記得是有第七首的夢幻曲,Träumerei.



完整的op. 15
一心要突破舊格式、搞創新的舒曼,很意外地又偏好嚴謹而古老的賦格手法。

貝多芬的賦格通常出現在慷慨激昂的高潮時刻,舒曼的賦格沒那種火氣,通常是溫柔的。

李希特晚年喜歡的燭光音樂會。

Four Fugues, Op 72



克拉拉與Op 72同年(1845)發表無作品編號的賦格。

Prelude and Fugue in F-sharp minor的賦格段

1988有一部很賣座的電影Willow, 台灣片名翻成風雲際會。不記得進影院看或租錄影帶看了,後來第四台的洋片頻道也多次重播,看過的人應該很多。

電影主題曲Willow's Theme由 James Horner作曲。該曲因為錄音發燒,也被收錄進1990年代當時發燒友人手一張的電影原聲帶選集cd中,資深一點的發燒友應該都有印象。



過了很多年,聽到舒曼的三號交響曲,哈哈,原來如此。如果是學術界,舒曼也算是被多次引用的重量級學者,只是沒被標註引用出處



有人剪了一支短影片做比較

過陽曆年好像不能免俗要聽這個。順便紀念一下Seiji Ozawa.

上週就算溫度低,有了陽光,日間時光流動的感覺還是在。連兩天陰陰鬱鬱,窗外看出去好像時間靜止了,不論幾點看出去光影幾乎都沒變化。

來個時間流動的曲子,從深夜到破曉日出。曲子貼過,換個演奏家。

有拜有保佑

今早太陽非常努力穿透雲層,終於看到那個光,近午時甚至是陽光普照。

下午垃圾車來前,提早幾分鐘出門,到馬路對面西向的路旁曬曬太陽,舒服的一天,腦海也響起1974 billboard冠軍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