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劇在台灣有可能發展成像美國一樣嗎?

有一個寫音樂部落格的人
說她長期觀察台灣歌劇的發展
認為歌劇在台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有人問她說歌劇不是我們的文化~要發展成一個產業不太可能
她回答說

歌劇也不是美國的文化傳統. 也不是歐洲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
美國接受古典音樂與歌劇並沒有我們想像的久
美國現在的成績卻很好


有人再問她

那照妳的邏輯
是不是京劇應該也可以在美國發展的很好
但現在美國的京劇發展是如何呢? 有跟歌劇或古典音樂一樣嗎?


她拒絕回答

請問各位大大
你覺得古典音樂 歌劇在台灣有可能發展成像美國一樣嗎?
謝謝大家的意見


我聽不懂壓ˊˋ
雖然歌劇的配樂均屬佳品
除非他唱中文XD
否則語言的門檻非常的高
藝文活動在台灣是吃不飽餓不死的 , 若只欠東風 ... 我想東邊大概被山擋住了 , 東風過不來 .
這種藝文人,大多是偏執狂,比政客名嘴還要嚴重的那種


幾個最基本的關鍵問題:
1.立場:歌劇為何要發展的跟美國一樣?歐美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台灣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
2.語言:有幾齣知名歌劇是中文的?是平民大眾能聽懂的?
3.持久:在台灣一齣戲能演出幾場?(百老匯的觀光消費人口能支撐知名戲碼一演數十年不變,台灣可能嗎)

雲門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雲門的舞蹈?
梵谷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梵谷的畫作?

這些都不是材米油鹽的範圍,不是每天縮衣節食為了生活打拼的小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藝術永遠是曲高和寡的小眾市場,更多的人是漠不關心
別說萬事具備,就算東風在家門口等你都沒用

台灣不是沒有歌劇類型的表演,有種傳統藝術叫做「歌仔戲」,表演方式跟歌劇幾乎同,只是場面小了點而已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這種藝文人,大多是偏執狂,比政客名嘴還要嚴重的那種


幾個最基本的關鍵問題:
1.立場:歌劇為何要發展的跟美國一樣?歐美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台灣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
2.語言:有幾齣知名歌劇是中文的?是平民大眾能聽懂的?
3.持久:在台灣一齣戲能演出幾場?(百老匯的觀光消費人口能支撐知名戲碼一演數十年不變,台灣可能嗎)

雲門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雲門的舞蹈?
梵谷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梵谷的畫作?

這些都不是材米油鹽的範圍,不是每天縮衣節食為了生活打拼的小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藝術永遠是曲高和寡的小眾市場,更多的人是漠不關心
別說萬事具備,就算東風在家門口等你都沒用

台灣不是沒有歌劇類型的表演,有種傳統藝術叫做「歌仔戲」,表演方式跟歌劇幾乎同,只是場面小了點而已


說的好
佩服



語言的問題還好克服,可以用LED跑中文字幕。

只是,製作一齣歌劇的成本很高吧。以台灣聽歌劇的人口,偶而一齣,可能還可以回本甚至獲利。常態性的話應該是養不起這種藝文活動,票房不好,開一齣垮一齣。

只欠東風?指的是願意賠錢的金主嗎?

kpchao wrote:
只欠東風?指的是願意賠錢的金主嗎?


她指的應該是歌劇院
現在台灣沒有專屬的歌劇院
兩廳院戲劇廳不是專屬歌劇使用的
iscmtw wrote:
她指的應該是歌劇院現...(恕刪)


國家戲劇院不是歌劇院嗎 ?? 跟真正的完全歌劇院比有哪裡不妥嗎 ?
我一聽到歌劇就會起雞皮疙褡 , 全身不自在 !



pang8230 wrote:
國家戲劇院不是歌劇院嗎 ?? 跟真正的完全歌劇院比有哪裡不妥嗎 ?


她指的不是場地有問題
而是戲劇院是出租的
沒有辦法長期固定給歌劇演出使用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