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寫音樂部落格的人
說她長期觀察台灣歌劇的發展
認為歌劇在台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有人問她說歌劇不是我們的文化~要發展成一個產業不太可能
她回答說
歌劇也不是美國的文化傳統. 也不是歐洲每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
美國接受古典音樂與歌劇並沒有我們想像的久
美國現在的成績卻很好
有人再問她
那照妳的邏輯
是不是京劇應該也可以在美國發展的很好
但現在美國的京劇發展是如何呢? 有跟歌劇或古典音樂一樣嗎?
她拒絕回答
請問各位大大
你覺得古典音樂 歌劇在台灣有可能發展成像美國一樣嗎?
謝謝大家的意見
幾個最基本的關鍵問題:
1.立場:歌劇為何要發展的跟美國一樣?歐美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台灣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
2.語言:有幾齣知名歌劇是中文的?是平民大眾能聽懂的?
3.持久:在台灣一齣戲能演出幾場?(百老匯的觀光消費人口能支撐知名戲碼一演數十年不變,台灣可能嗎)
雲門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雲門的舞蹈?
梵谷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梵谷的畫作?
這些都不是材米油鹽的範圍,不是每天縮衣節食為了生活打拼的小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藝術永遠是曲高和寡的小眾市場,更多的人是漠不關心
別說萬事具備,就算東風在家門口等你都沒用
台灣不是沒有歌劇類型的表演,有種傳統藝術叫做「歌仔戲」,表演方式跟歌劇幾乎同,只是場面小了點而已
熊貓界第一美男子 wrote:
這種藝文人,大多是偏執狂,比政客名嘴還要嚴重的那種
幾個最基本的關鍵問題:
1.立場:歌劇為何要發展的跟美國一樣?歐美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台灣有多少傳統藝術表演方式?
2.語言:有幾齣知名歌劇是中文的?是平民大眾能聽懂的?
3.持久:在台灣一齣戲能演出幾場?(百老匯的觀光消費人口能支撐知名戲碼一演數十年不變,台灣可能嗎)
雲門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雲門的舞蹈?
梵谷很有名氣,但是有幾個人看得懂梵谷的畫作?
這些都不是材米油鹽的範圍,不是每天縮衣節食為了生活打拼的小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藝術永遠是曲高和寡的小眾市場,更多的人是漠不關心
別說萬事具備,就算東風在家門口等你都沒用
台灣不是沒有歌劇類型的表演,有種傳統藝術叫做「歌仔戲」,表演方式跟歌劇幾乎同,只是場面小了點而已
說的好
佩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