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由旅遊書刊得知,居住在二世古(ニセコ)的品川先生,每年七月至九月初以完全預約制,辦理「舟遊蠟燭岩」活動。集合地點就在豐濱町路邊,如圖中所示的小漁家旁。場所不是很明顯,略找了一下才找到。

前置作業結束、品川先生簡單教導划槳要領畢,也做完暖身操後,準備出發了。什麼?看倌以為我說的「舟遊」是一般遊覽船?非也非也,此舟遊,是要參加者自力划小船前往蠟燭岩。這也是其獨特之處哦。

出海了!高中之後頭一回划獨木舟;更是人生首度自己一葉扁舟划進大海。剛開始的半分鐘,心裡頭多少還有些七上八下。

品川先生先行在前,除了給予引導外,也負責攝錄影與解說。

坐進小小的獨木舟划進海中,海水就在探手可及的身旁,整個人似乎被海洋團團圍住,座位甚至略低於海平面,這種與海洋一體的感覺,真是從未有過。

划沒幾下逐漸覺得得心應手起來,心中忐忑隨之盡消。這天天色甚佳,海風舒緩,舟搖搖以輕揚。不僅不再懼怕波浪,反而享受起隨波搖曳蕩漾的特殊體驗。

雖然不如品川先生那般快速、進退自如,但也覺得輕鬆寫意。

品川先生看隊員逐漸掌握划獨木舟了,開始引導遠離岸邊。

離岸邊略遠後,海流也變得明顯,划起船來還得因應之而修正方向。

逐漸靠近蠟燭岩了。

以蠟燭岩為背景,乘桴浮於海。

順時鐘方向繞著蠟燭岩划一圈,從各角度慢慢觀賞大塊奇觀。

逼近蠟燭岩了。而今反芻這段經歷,從出海到前往蠟燭岩這前半段行程,心情是以高漲的興奮為主。

蠟燭岩下,有個小小的水灣區,我們準備於此登岸稍歇;一旁的海鷗則虎(鳥)視耽耽,一副不歡迎的形容。

登上「蠟燭臺」了。這麼難得的體驗,自然該留影一張。蠟燭岩說是約45米高。之前比較「胖」,1980年一次崩塌後,變成現在這副模樣。近看會發現,上頭還是多少長了些植物。植物生長會侵蝕岩石,再加上風化作用與地震影響,現在的蠟燭岩能延續多久也未可知。

品川先生還準備了煎茶和司康餅,供隊員在蠟燭岩下一邊休息一邊享用茶點,並慢慢欣賞地理奇觀。

準備返航。

回程走不盡相同的途徑。品川先生指給隊員看,這裡有個大洞,說不曉得是否之前的持續漩渦造成的。

划了一陣,蠟燭岩又遠去了。回程這段,去程時的興奮感讓位給寧靜、悠然與寫意。希望能多享受在微波輕搖的海面上自在慢槳、與碧海藍天化作一體的快意。

回到啟航時經過的奇岩畔了。品川先生說了當地漁民給這奇岩起了個暱稱,但行者沒記住。

泛舟最後一程:著陸上岸。

這番舟遊蠟燭岩活動,難度很低,體力要求也不高,舟遊海上的快意很特別,蠟燭岩本身也十足別緻,行者高度推薦。

結束活動,我都覺得那麼少人知道這活動,真是太太太可惜了。要說本活動的缺點,一日水手唯一想到的,是交通不便吧。下次如果再訪,我應該會設法自駕前來。

最後附上舟遊蠟燭岩活動的官網:http://kamuiche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