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出遊是首次造訪沖繩,因為考量到當地右駕而選擇不自駕。
眾所皆知,沖繩的大眾運輸工具不若日本的「大都市們」那麼方便,
只有在那霸市區內那條不怎麼長的單軌,還有不怎麼準時的巴士、公車。
所以在不自駕的原則下,能造訪的景點就受到一些限制。
在沖繩的三天三夜行程中,
第一天黃昏時到達,剩下的時間只能逛逛國際通;
第二天參加沖繩北部一日遊,晚上接著逛DFS免稅店與購物中心San-A NAHA Main Place,
以上在那霸市區的景點,
就分享在「2025年教師節連假之日本沖繩不自駕四日之旅」之第一回與第二回。
但是在大眾運輸工具可達的那霸市區就只有吃吃喝喝和逛街而已嗎?
其實不然,還有好幾個與歷史文化有關的景點,只是許多人誤以為沒什麼好玩的而已。
至於是那些地方呢? 請往下繼續看下去:
- 首里城:或許有人不知道,沖繩在數百年前曾經是獨立的國家;而當時的「王宮」所在地,就是現今的首里城。在琉球王國存在期間(約 1429 年至 1879 年),首里城是琉球國王處理公務、接待來自外賓及居住的場所。直到1879(明治12)年,日本進行「琉球處置」後,沖繩縣成立,首里城失去作為政府所在地的角色。20世紀初年,因正殿等主要建築日漸老舊,當地政府原本打算拆除,後經學者爭取而留下,並在1929年《國寶保存法》頒布後被指定為國寶。二戰期間的沖繩戰役讓首里城遭到極大的破壞。戰後,城內建築漸次重建。1972(昭和47)年,沖繩回歸日本,首里城遺跡被指定為國家史蹟。從1989 年11 月開始,根據挖掘出來的遺跡及昭和時代的繪製與測量的圖面和照片,逐漸重建正殿等主要建築,並在1992年11月2日,全區以「首里城公園」為名開放參觀。2000年,首里城遺址與其他禦城遺跡一同以「琉球王國禦城遺跡及相關遺產」的名義登錄為聯合國世界遺產,但修復部分並未包括在世界遺產的範圍。 2019 年 10 月 31 日凌晨,首里城正殿、南北殿、奉神門等多棟重要建築遭遇火災而焚毀。目前正殿外觀已經大致修復完成,從臨時的參觀走道可以看的到修復後的樣子。換個角度來想,雖然不能和完整的首里城正殿合照,但能有機會見到世界文化遺產上的仿舊建築重建,一輩子可能只會遇上這麼一次,要好好把握呀! 
- 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沖縄県立博物館・美術館:於2007年11月開館,前身是位於首里城附近,於1972年沖繩返還日本後設立的「沖縄県立博物館」。因建築老舊且空間不足,而於那霸新都心興建新館舍,並納入美術館功能,成為全日本唯一一座結合博物館與美術館於一體的社會文教設施。館內分為博物館區與美術館區,可以分別購票參觀。博物館區以歷史、自然、考古、民俗及文化等五大主題介紹沖繩,美術館區則以展出沖繩當地藝術家的作品為主。2個館區各自還有時段性主題特展。我們這次的參觀日期正好遇上特展的空窗期,不過光是例行性的常設展,就需要大約1.5小時參觀。把參觀時間安排在中午左右,是對抗正午高溫的好方法…  
- 波上宮:琉球八社之首,沖繩最具代表性的神社。相傳創建於14世紀以前,位於那覇市區海濱的懸崖上。在琉球王國時期由王府祭祀,地位崇高。明治時代後被列為官幣小社,在二戰期間的沖繩戰役中,神社遭到嚴重破壞。戰事結束後漸次修復。現今所見外觀為平成年間修築,於1993年竣工。因為波上宮的位置就在市區內,而且又是琉球八社之首,因此成為外地遊客來沖繩必訪的神社。造訪當天,發現來到神社參拜的大部分都不是日本人,成為另一種有趣的現象。 
以下就是從我們入住的Naha Tokyu REI Hotel到這三處景點的路線圖。
我們為了省時間,所以採用計程車與包車。
如果在沖繩停留時間較長,且不趕時間的話,
這三處地點都可以靠搭單軌列車+步行到達。
以下就進入各個景點的細部分享!
🏯 首里城
首里城是琉球王國時期的政治、文化與象徵中心,建築融合中國、日式與琉球傳統風格。據說首里城最早可追溯至 14 世紀末。
到了 15 世紀,
第一尚氏王朝的第二任國王尚巴志將都城從浦添遷至首里後,逐漸形成王宮規模。
在琉球王國存續期間(約 1429 年至 1879 年),
首里城是國王處理公務、接待來自外賓及居住的場所。
1879(明治12)年琉球處置後,成立沖繩縣,
首里城正殿等建築失去作為政府機構功能,被用作日軍第六師團的軍營。
之後,這些建築物被作為沖繩縣立首里女子高等學校的校舍。
1925(大正14)年,本殿被指定為特別保護建築(指定名稱為「沖繩神社拜殿」)。
1929年《國寶保存法》頒布後,首里城被指定為國寶,由國家保護。
昭和初期(1927(昭和2)年~ 1932(昭和7)年)對本殿進行了翻修,
在此期間,繪製了昭和時代建築比例圖。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沖繩戰役使首里城遭到大規模破壞。
二戰後,琉球大學在首里城遺址上成立,許多遺跡被遷移或掩埋。
1958(昭和33)年,守禮門以木造方式被修復。
1972(昭和47)年,沖繩回歸日本後,
首里城被指定為國家史蹟(指定日期:1972年5月15日),
作為城門入口的觀開門和周圍的城牆也得以重建。
1979 年琉球大學從首里城舊址遷出後,
於1980年代時,沖繩縣和國家制定了首里城重建計劃,並開始正式的修復工作。
從1989 年11 月開始,根據挖掘出來的遺跡、昭和時代的繪製與測量的圖面和照片,
以及老年人的記憶,漸次恢復昔日的建築外觀及裝飾。
1992年11月2日,以正殿為中心的建築、城門以及城內重建完畢,
並以「首里城公園」(即國營沖繩紀念公園中的首里城部分)正式開放參觀。
城內以及正殿後方建築的重建工作也持續進行。
2000年,首里城遺址與其他禦城遺跡共同以「琉球王國禦城遺跡及相關遺產」的名義登錄為世界遺產。
2019 年 10 月 31 日凌晨,首里城正殿、南北殿、奉神門等多棟重要建築遭逢祝融而全毀。
火災後,當地政府與工匠團隊啟動重建計畫,
修復工程過程對外開放,遊客可近距離觀察工地、參觀展示解說板與復原材料。
正殿預計於 2026 年完成重建,
目前從參觀步道已經可以看到大致整建完成的正殿外部。
老狗和老婆為了節省時間,用手機的Uber叫了車,
從那覇東急REIホテル搭到首里城外的馬路邊,車資¥1,700。
在日本使用Uber叫車似乎會多收一筆預約車資,因為信用卡扣款通知顯示¥1,956。
後來實際扣款還是¥1,700,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首次叫車的優惠?
只是司機讓我們在這裡下車,那首里城呢? 怎麼連個影子都沒有?
其實路旁的石牆就是首里城遺跡的一部分,但應該大部分是後來整修的。
照片中紅色的位置是首里杜館的外部,它做為首里城的資訊中心。
所以剛到訪時當然要先進去了解一下資訊。

首里城建於高約 120 公尺的石灰岩台地上,
而首里杜館依著首里城的地勢而建,所以共有1樓、地下1樓和2樓。
這裡是地下1樓的入口。

進門後先見到這處大型的互動式數位裝置。
老狗對這個沒太大興趣,沒去研究它。

老狗有興趣的是旁邊的首里城與週旁街市的立體模型。
因為從這座大型模型,可以知道古人興建首里城的思維。

首里城建於高約 120 公尺的石灰岩台地上,可以在下面這張照片中看出來。
整體城池東西長約 350 公尺、南北約 200 公尺,就在照片中最高的位置。
城池可分為「外廓」和「內廓」兩大區域。
外廓設有包括歡會門(正門)、久慶門、繼世門、栧門等城門。
內廓則有瑞泉門、漏刻門、廣福門、左右掖門、奉神門等城門,
還有正殿、南殿、北殿、世誇殿、書院、御內原(後院區域)等。
從這裡可以發現首里城的設計融合了中式皇城、城池與日式城堡的概念。
城堡的外圍(外廓)設有高牆和數個城門,以和週邊的庶民往來。
內部再有第二層高牆和數座城門,最中心點就是宮殿,是王族生活與辦公的空間。
但和中式城池、皇城不同的是內、外城之間沒有庶民或較低階的皇族居住。

看完模型,在一旁發現了套色紀念章,圖型是黃金御殿,也就是正殿。

看了看說明,原來這是一組四色套印章,
必須要用首里城提供的紙張才能置入套印架中,然後精確的套印。
所以老狗的蓋章紙就只蓋正殿這顆章,套色的部分用首里城提供的專用紙來蓋。
旁邊還有1個全日本的世界文化遺產(UNESCO)紀念章,總共似乎是19顆。
但日本共有26處已登錄UNESCO,身為外國人要走遍有難度。

從首里杜館B1通道走出去,看到這裡提供琉球傳統服飾出租。
心想這裡天氣要怎麼穿這樣的衣服呀! 早上8點多氣溫就超過30度℃。

我們按照首里城官網的導覽DM所提供的路線慢慢往城裡走。
老狗打開Insta360 X6,一路記錄影像。
這段影片紀錄的是從守禮門到奉神門之間的無料區域。
目前的首里城公園分為「免費開放區域」與「付費參觀區域」。
免費區域自每日 8:30 至 18:00開放,夏季至20:30。
付費區域自08:30 至 18:00開放,會隨季節變動,夏季延長至 20:00,
閉館前 30 分鐘停止售票。
每年例行休園日為 7 月第一個星期三及其隔日。
按首里城官網提供的遊客參觀動線,
建議遊客先到首里杜館稍作休息後,從守禮門開始參觀。
接著依序參觀歡會門、瑞泉門、漏刻門、廣福門,進入奉神門前下之御庭區域,
可在此處參觀系圖座、用物座,以及在大火中倖存的大龍柱。
若不參觀目前正在整修的區域,則可在參觀完畢後,由此處折返。
若欲參觀正殿整修過區域已開放,則可以在廣福門購票,成人目前為¥400。
而後持票或線上買的電子票券,從奉神門進入正殿及南北殿重建區,
從參觀步道參觀重建過程的照片,以及了解一旁正殿重建中的狀況。
而後繞過維修中的正殿,到達世誇殿(よほこりでん)觀看文物展示,
或是到旁邊的復興展示室了解維修過程的細節。
最後可再沿著圍牆向上步行,經過井戸状貯水遺構至東側展望台,
而後再循原路往回走,從淑順門經右掖門、久慶門回到守禮門外的首里杜館,
走完全程含參觀首里杜館內的展覽,約需 1.5 小時。
所以走出首里杜館後,第一個到達的就是守禮門,為中國風格式樣的牌樓建築。
早上造訪正好大逆光,頗難拍出人像合照。

在守禮門旁是「珍珠港碑」,為了紀念建造連接那霸港和首里城的「珍珠路」。

走過守禮門後不遠是園比屋武御嶽石門(そのひゃんうたきいしもん)。
是由琉球石灰岩建造的建築,曾是國王出門前祈求平安的禮拜場所。
雖然外觀像座門,但並非供人通行的門,而是所謂的「祭祀之門」。
門上懸掛的匾額上刻有銘文,顯示興建於1519年(尚真王時期)。
它在2000(平成12)年被列為世界遺產,所以旁邊有一面世界遺產說明石碑。

繼續往前走是歓会門(かんかいもん),為進入首里城城牆的第一道正門。
「歓会(かんかい)」表示歡迎之意。
在王國時期,首里城會接待由中國皇帝指派的「遣使」,
這座城門的名字表示對他們歡迎之意。
這座城門建於建於1477年至1500年之間,在沖繩戰役中被摧毀,後後於1974年修復。
特色是石拱門上建有一座木造城樓,目前整修當中。

在歓会門旁邊的介紹牌。

目前上層的城樓整修中,外掛帆布以圖像展示原貌。

歓会門的背面。上半部設有木造城樓,類似於中式城池的配置。

再往內走都是階梯。其實另有無障礙通道,從木曳門進入就沒有階梯。
不過我們還是按照官網的指示來移動,應該可以看到較多重要的文物。
遠方高處是瑞泉門(ずいせんもん)。

往左手邊看還有另一座城門,它是「久慶門(きゅうけいもん)」。
這扇門原本是側門,主要供女性使用。
建於尚真王時期的1477年至1526年之間,並於1983年修復。

在進入瑞泉門的道路旁立了一些石碑,稱為冊封七碑(さっぽうしちひ)。
其中最主要的是這面匾:中山第一。
意思是這裡的泉水水量、水質在琉球是首屈一指的。

這是瑞泉門的解說片。

來談談瑞泉門。
「瑞泉」意為「壯麗祥瑞的泉水」,因為旁邊有泉水的出口「龍樋(りゅうひ)」。
瑞泉門是第二道門,也就是位在內廓上的城門。
這座城門初建於1470年左右,在沖繩戰役中被摧毀,但在1992年被修復。
門兩側有一對石獅,作為護身符放置在那裡。

瑞泉門後側。

走過瑞泉門後,來到了一處小平台,可以開始眺望城外的都市風光。

如果繼續往上爬,就要再走進一座城門,就是「漏刻門(ろうこくもん)」。
而稱為「漏刻」的意思就是用水漏以計時的工具。
城門上方的塔樓裡設置了一個水箱,根據漏水量來計時。
計時時,負責的官員會在此擊鼓,其他官員則同時在右掖門敲鐘,做為報時。

放一張漏刻門的正面照。
漏刻門是第三道門,往內可以看到重建中的正殿。
王國時期,高級官員會乘坐轎子登上首里城。
但即使是這些官員,也會在此下轎,向國王表示敬意。

門上的匾,

走過漏刻門,看看它的背面。

走進來後轉個彎,來到了全木造的広福門(こうふくもん)外。
「広福(こうふく)」原意為「傳播好運」。
建築本身全木造,為首里城門的特殊風格之一。

城門前是市區內最佳觀景點之一,
龍潭池倒映著眼前半潭山的綠意,以及沖繩縣立藝術大學的身影。
東面是弁財天堂的屋頂和圓覺寺的正門,遠處則可見虎津山和弁岳的綠意。
這張看板展示的是在下の御庭裡,往四周可以看到市區裡的地標建築。

今天天氣超級好,放眼望去晴空萬里,前一張照片中標示的應該都找的到。
- 左側
 
- 右側
 
廣福門的建造年代不詳,在明治末期被拆除,並於1992(平成4)年修復。
走進城門後,可以站在下之御庭中看看它完整的樣子。

現在後側是售票處。
但在王國時代,這裡曾是管理神社和寺廟的自社座和調解武士財產糾紛的大御座的所在地。

走進廣福門後是一大片空地,稱為下之御庭(しちゃぬうなー)。
是進入首里城正殿所在的「御庭(うなー)」前的廣場,
曾被用作正殿前各種儀式的等候處,以及建造正殿時的材料保管處
在下之御庭(しちゃぬうなー)的四週有剛剛走過的廣福門,
通往正殿的奉神門(ほうしんもん),
以及目前做為休息室的系図座・用物座(けいずざ・ようもつざ)。

系図座・用物座(けいずざ・ようもつざ)負責管理王室的家譜,
以及王室在首里城內使用的物品和物資。
這棟建築於2000年修復,現用作休息區和資訊中心。
目前相連的首里城茶室提供「茶道」,可以在這裡品嚐琉球王國的甜點,須付費就是了!

老狗在這裡找到了套色章中的第3顆,蓋好後藍天就出現了。

旁邊是棟臨時性建築,裡面展示位於正殿前的大龍柱修補情形。

這2支大龍柱很幸運的未被大火完全焚毀,所以還能夠修復。
室內沒有開放參觀,只能從室外透過玻璃窗觀看。

在大龍柱修復展室後旁是洗手間,這水龍頭造型非常特殊呀!

在下之御庭(しちゃぬうなー)中有一處稱為首里森御嶽(すいむいうたき)的建築。
根據「琉球開闢(かいびゃく)神話」,這裡是神明創造的聖地,所以作為祭祀場所之用。

下之御庭(しちゃぬうなー)的另一側是通往正殿的奉神門(ほうしんもん),
應該是首里城中最大型的城門建築。

這座門意為「祭祀神明之門」,是通往「御庭(うなー)」(首里城正殿)的最後一扇門。
據記載,門外的石欄桿於1562年完工,顯示這座門的建造時間可能更早。
之後,它於1754年按照中國傳統方式翻修。
明治末期被拆除,1992(平成4)年修復完成。
目前被用作公園管理設施,也是進入付費區域的驗票口。
奉神門共有三座門,
中間的城門只有國王和中國使節等高級官員才能進入,其他官員則從兩側城門進入。

目前奉神門的中門是常態性關閉的。

可以看到中門上的匾額,已經該整修了吧!

旁邊的解說牌。

另外還有一面正殿區域,也就是付費區的解說牌。
正殿之前是奉神門與御庭,兩側有南殿與北殿,後方的御內原區域為王室內廷與書院等。
不過在這張圖中看到的建築物,除了奉神門外,全都在重建當中。

走進奉神門後,迎面來來的就是工地。
打開Insta360 X4來做個紀錄。
畢竟能看到首里城正殿的重建過程,比起看到蓋好的正殿還要難。
正常狀況下,一輩子只會有這麼一次機會。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正殿的外觀已經差不多完工,
所以外圍的施工鷹架、保護建築也拆的差不多,只剩骨架。
雖然看不到正在整修的實際畫面,但圍籬上的圖像忠實的呈現施工中的樣子。

透過部分縷空的圍籬可以看到已經接近完工的正殿正面。
入口的唐破風已經接近完工,只剩細部裝飾作業。
而「重檐入母屋」屋頂,也就是中式的歇山重簷屋頂已經完工。

從旁邊的維修參觀道往外看,可以鳥瞰下の御庭外側的廣福門與漏刻門。

向外的那一側,設置了2張和現況對比的琉球王國時代的首里城鳥瞰圖。
差距真的頗大,原因就是沖繩經歷了二戰中的沖繩島戰役,許多設施都被戰火所破壞。
- 鳥瞰圖1
 
- 鳥瞰圖2
 
在這裡往外看,除了可以看到一部分那霸市區外,還可以見到首里城的內、外廓集層建築。
在外廓上的歡會門與久慶門,可以在這裡見到。

還可以看到在下方的右掖門。
這些城門的樣式基木上與臺灣不同,都是日本本土的制式規格。

正殿重建用的鷹架只剩下眼前這一塊比較完整。

從這裡也可以見到一點點。

再往前走就可見到正殿側面的破風與懸魚。

繞到後側,還可以看到尚未拆除的保護建築立柱。

換個角度就可以見到接近完工的正殿。
外觀應該已經都完工了。

放在正殿後方的2顆獅頭,不知道是裝在建築物的那個位置?
從外觀可以看出一隻是「阿形」(あぎょう),「吽形」(うんぎょう)。
稱它們為獅頭好像有點怪,應該說是從中國傳來的獅子,或籨日本傳來的狛犬吧?
- 阿形(あぎょう)
 
- 吽形(うんぎょう)
 
往後退一點,就可以看到完整的正殿背面外形了。

在重檐入母屋造屋頂的正脊兩側各有一顆龍頭,規帶的末端有一顆獅頭。
原來獅頭裝在這裡,很特別的配置呀…

- 左側
 
- 右側
 
在正殿後側的右側邊是女官居室(にょかんきょしつ),
是在御内原(おうちばら)工作的宮女生活空間。
現在內部由「ミュージアムショップ球陽」經營紀念品商店。

這裡有御城印,不過老狗對這種要付費的紀念章沒什麼興趣。

在正殿對側的那一邊是世誇殿(よほこりでん),於2019年修復。
在王國時期,這棟建築曾是未婚公主的居所。
國王駕崩後,下任國王的即位儀式也在此舉行。
現在內部設置休息區,開放參觀者自由進出。
並且展示著正在修復的首里城正殿的擺設和原型。

這種不用錢的紀念章比較有趣…

這裡是這組套色章的第4個章點,理論上到這裡應該像照片中的圖示一樣,完成了。
但是老狗只蓋了第2, 3, 4點了,那第1個點呢?
在杜館的上層,剛剛漏掉了,離開前回去補。

世誇殿內主要做為遊客休息空間,但也利用部分空間展示與重建相關的構件。
另外也播放與整修有關的介紹影片。

在前方都是重建時使用到的細部構件或器材。
這裡有中文解說看板,對華人閱讀而言相當友善。
- 右側
 
- 左側
 
在正殿後側的左側邊是首里城重建(復興)展示室,
展出正在進行修復工程的首里城正殿的裝飾品和原型。
而且播放名為「首里城:修復之路」的影片,介紹了自2019年火災以來修復工程的進展。
此外,為了配合正殿的重建進度,館內還設置了各種展品。
讓參觀者可以觸摸實際材料,並聽取「木材」、「石材」和「漆器」等主題的講解。

老狗快速繞一了圈,把裡面展示的看板都翻拍下來。
猜測在重建完成後,這棟建築物應該會拆除,而展示館也不再會展示了。
- 龍柱
 
- 匾額與屋瓦
 
- 屋瓦與防火策略
 
- 木雕
 
- 使用的木材
 
- 細部雕刻(小木作)
 
- 重建使用的技術
 
- 漆料調色
 
- 漆料及石材
 
走出世誇殿後,順著指示向上走。
往上的空間是昔日琉球王室奉為神聖的空間,國王死後安息的「寝廟殿」設在這裡。
盡頭海拔140公尺的「東のアザナ」瞭望塔上,可以眺望遠處的久高島。
所以走進這一區,基本上就是一路往上爬。

這個空間不知做什麼用? 看起來很像原本有建築物存在。

再往上走是白銀門,創建年代不詳。
這座城門與城內其他石門的風格不同,是用琉球石灰岩製成的石門,象徵建築物的屋頂。

看一看和白銀一點關係都沒有的石門。這棟門由琉球石灰岩製成。

這塊平坦的地區,就是前面提到的寝廟殿(しんびょうでん)。
是指國王過世後臨時安置靈柩的地方,位於內城最東端,是內城中被視為最神聖的建築。
周圍樹木繁茂,據說即使在白天也漆黑一片。
關於這棟建築的資訊不多,因此無法修復,僅在地面顯示了建築的輪廓。

然後可以藉由樓梯再往上爬,來到東側展望台。
對應於西側展望台,東側展望台標高約140m。

從這裡可以俯瞰城外的街道,以及城內正殿後方和大內原。
天氣好的時候,甚至可以看到久高島。

在這裡停留一會兒,欣賞一下那霸市區的風景。
這裡提供照片與標示,讓遊客可以自行對照建築物方位。
- 南向實景
 
- 南向照片與標示
 
- 東側實景
 
- 東向照片與標示
 
因為位置高,在這裡可以清楚遠眺正殿的外觀。

老狗帶了望遠變焦鏡頭來,當然要利用機會看個清楚。

換個角度看看屋頂上的龍頭,怎麼旁邊還有天線呀?
- 左側
 
- 右側
 
展望台上景觀很棒,但實在很熱呀!
停留了幾分鐘,順著來時階梯往下走。

在下方的平台遇見工作人員在幫遊客拍照。
有沒有發現工作人員的衣服有點怪怪的,怎麼有個大洞?
原來那個大洞裡有電扇,覺得熱可以啟動電扇,讓身體通風。
啟動時,風扇聲音挺大的,遠遠就可以聽到。
這種風扇衣讓這些工作人員可以長時間待在太陽下,
但在臺灣沒看過有人穿這種衣服在大太陽下活動。

在這裡可以完整的看到正殿與世誇殿的後側,和天上的白雲構成美麗的畫面。

然後順著後來搭建的步道往下走,

來到一處分叉點。
往照片的左側是進來收費區域,也就是「御内原(おうちばら)」的原路。
但老狗不想走原路回去,於是選擇走無障礙通道,從另一座門離開。

這座門稱為「淑順門」(しゅくじゅんもん),
是國王及其家人進出御内原時,宮女們必經之地,
也被稱為「みもの御門(うじょう)」或「うなか御門(うじょう)」。
建築物始建年份不詳,2010(平成22)年時修復。

繼續往外走,就是前面在上方看到的,在內廓上的右掖門(うえきもん)。
據說建於15世紀左右。它在沖繩戰役期間被燒毀,
城樓下方的城牆部分於1992年修復,城樓本身則於2000年修復。

接著往下走,來到在外廓上的久慶門(きゅうけいもん)。

這座門原本是側門,主要供女性使用。而主要的門則是歡會門。
國王參拜寺廟或從浦添北上巡視時會經過這裡。
最初建於1477年至1526年之間,於1983年修復。
由於道路限制,它現在專門用作出口。

再往下就回到了園比屋武御嶽石門(そのひゃんうたきいしもん)旁。

因為老狗的套色章少蓋了1號,所以往首里杜館的1樓移動。
在走進1樓的外面草皮上看到許多部餐車和攤位正在準備中。

然後還有舞台表演?可能因為是星期天,才會在這裡辦活動。
只是這麼熱的天,在露天的草皮竟然還能辦活動,實在太厲害了吧?

早上8到10點走了這段路,已經滿身大汗,進去首里杜館裡吹吹冷氣吧!

杜館1樓比地下1樓熱鬧多了,有休息區和好幾家餐廳。

因為離午餐還有一段時間,餐廳還在準備中。
櫥窗裡展示的餐點挺精美的,如果來首里城,不妨來一套首里城定食。
首里城官網上有餐點介紹,可以點下方的連結看一看。
レストラン首里杜

剛剛漏蓋的1號章,蓋完後怎麼看不太出來有什麼差別?


收集完成。
紀念章卡,連同蓋章點的地圖一起帶回家。

在杜館內的一個空間裡有個小型展覽,展示的內容是海洋博公園的來由。
現今,海洋博公園、美麗海水族館、首里城、沖縄県立博物館・美術館,
都由官方委託「一般財団法人 沖縄美ら島財団」負責管理。

這裡的展出介紹海洋博公園與沖縄美ら海水族館是怎麼來的。
至於怎麼來的,老狗在海洋博公園(美麗海水族館|沖縄美ら海水族館、海豚劇場、海牛館、海龜館)、古宇利島、萬座毛、美國村 — 2025年教師節連假之日本沖繩不自駕四日之旅 第一回 沖繩北部一日遊有簡介,就不重覆了。
- 說明1~3
 
- 說明4~6
 
- 說明7~8
 
- 說明9~10
 
海洋博覽會建築的原始設計概念,就是以「它」作為發想。

冷氣吹到這裡,是時候該離開了,因為要保留適當時間參觀博物館與美術館。
事實上,在首里城周邊還有玉陵(即琉球王族的陵墓)、識名園(前琉球王室的花園)、金城町石疊道等文化資產。這次因為天氣太熱,所以不保留時間造訪這些地方。
或許下次換個涼爽一點的季節再沖繩,再做安排。
剛剛是用Uber叫車,這次改用日本人常用的GO TAXI叫車,看看是否比較便宜一些?
果然方便許多,尋車速度快,而且不收預約費用。
從首里城搭到沖繩博物館・美術館只要¥1,100。
🏢 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沖縄県立博物館・美術館
沖縄県立博物館・美術館(おきみゅー,Okinawa Prefectural Museum & Art Museum)位於那覇市新都心おもろまち,是沖繩縣最大的綜合文化設施,結合博物館與美術館於一體。該館於2007年11月開館,前身為1972年沖繩返還日本後設立的「沖縄県立博物館」。為了改善老舊館舍並擴充展示功能,縣政府於2000年代初重新規劃,遷至現址,
並加入美術館機能,成為兼具教育、研究與文化推廣的現代化場館。
館舍設計靈感來自琉球御城(グスク)的石灰岩構造,展現沖繩傳統建築之風貌。
全館分為「博物館區」與「美術館區」兩部分。
博物館區的常設展是館內的核心,分為五大主題展廳:
「自然的沖繩」介紹島嶼的地質、動植物與海洋生態;
「考古的沖繩」呈現從舊石器時代至琉球王國成立前的出土文物;
「歷史的沖繩」敘述琉球王國的興衰、薩摩藩統治與近代戰爭、復歸日本的歷程;
「民俗的沖繩」重現昔日農村生活、服飾、祭祀與傳統技藝;
「文化的沖繩」則展出音樂、舞蹈與工藝等無形文化遺產。
展示中融合海報、相片展出、模型與實物,讓參觀者能深入理解島嶼文化的多樣面貌。
美術館區則聚焦沖繩近現代藝術,
展出本地藝術家的繪畫、雕塑、攝影與工藝作品,並不定期舉辦國際交流特展。
館內還設有兒童學習區、閱覽室、紀念品店與咖啡廳,逛累了可以到咖啡廳休息一下。
開放時間為週日、週二至週四上午9時至下午6時,週五、週六延長至下午8時,每週一休館。因為開放時間的限制,
老狗只能安排在星期日中午來參觀這座融合歷史、藝術與自然的文化場館,
才有機會大致了解沖繩的歷史、文化及自然背景。
因為老狗這次的沖繩行旅是利用今年新增的教師節連假,加上半天休假排出來的。
所以停留在沖繩的時間從週五晚上到週一中午,
其中週六安排了北部一日遊,就只剩週日可以到訪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
為了節省交通時間,從旅館到首里城,以及首里城到這裡都是搭計程車。
以節省交通時間,並避免在大太陽下步行。
如果停留在沖繩的日數較多,天氣又不那麼熱。
從首里城到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是可以搭單軌列車的。
因為首里城離首里駅步行大約15分鐘,
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離おもろまち駅步行大約10分鐘,都還在可以接受的距離。
在計程車司機告訴我們入口後,下車順著他的指示來到這裡。
怎麼沒看到大門,先看到老狗的廁所?

沒啦! 大門在前面插著旗幟的地方。

往內走會先在左手邊見到這棟仿古老屋,這是昔日琉球人的民居模型。

繞了一圈,錄一段影片做為紀錄。
對於1:1的模型覺得挺有趣的,可以見到百餘年前的當地人住家。
民居裡面是可以進去裡面的。雖然沒有解說牌,但還是可以猜出一些設施是做什麼用的。
像這個,猜測也許是類似華人家中都會有的神龕,祀奉祖先用的。

這應該像是日式住宅中的「床の間」,民居主人擺放及展示個人收藏品的地方。

旁邊這個不知道是不是紡紗機?

這應該是織布機無誤。古時候的人家戶都織布,自給自足。

這應該是廚房的大灶。

灶的前方有一顆紀念章。仔細看一看是和首里城一樣的套色章。
底下的說明標示了蓋章的位置,不過要去那裡拿紙呢?
必須用館方提供的紙才能放進蓋章用的固定座裡,
各色印章蓋出來的圖案才能準確的對準。

旁邊還有一個小型建築物,走過去看一看。

這是貯存穀物的倉庫,從沖永良部島移到這裡的。

室外空間看的差不多了,該走進博物館內吹吹冷氣了,9月底室外還是很熱。

進門之前又再次看到這組套色章,等等去服務台問一問怎麼拿到集章紙。
旁邊的石碑上有「定礎」二字,是「奠定基石」的意思,平成18年是2006年。
日本有這項儀式,臺灣常聽到的是「動土」,二者是不同的事情。

牆上的說明。上面寫著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在2007年11月1日開館。

進入門內會見到牆上的平面圖。
整座沖繩縣立博物館・美術館館區似乎並不大。
博物館展間中有一部分是特展區,而我們這次造訪正巧沒有遇上任何特展檔期。
所以我們只能參觀圖中的[1]區,而美術館參觀速度會比博物館快上許多。
因此認為1個小時應該就可以參觀完畢,可是呢…?

來到大廳內的服務台,發現了正牌的館方紀念章。
先蓋回家,再來問問怎麼拿到套色章專用紙。

位在博物館與美術館之間的大廳,中間的立柱像是蕈類的造型,很有特色!
照片的右上方是咖啡館,也有供餐,位在二樓,如果有時間可以去那裡稍事休息。

在咖啡館下方的指標,向左是博物館,向右是美術館。
向前是另一側的大門,相片的左下角是紀念品店。

因為博物館的面積較大,等老婆去買好票後,先進博物館參觀。

拿到2張票,先去博物館。
對了,博物館內禁止錄影,所以只有照片可以分享。

一進博物館的展間入口,先看到充滿海洋氣息的裝飾。
而腳下則是海洋生物的標本。

常設展展區的平面圖。
看了看館方提供的路線,覺得剛剛的設想太樂觀。
如果細看的話,1個小時應該看不完,特別是須要看英文解說的情況下。
不如就隨意挑自己想看的部分吧!

先到自然史部門展示室去看看。
這裡放了一些動植物的標示做為解說的輔助物,比較有趣。

中央這部分展示的是琉球群島的原生物種。

至於是什麼植物,這就有看沒有懂了!

旁邊展示的是鳥類標本。

也有昆蟲與魚類標本。

另一邊櫥櫃展示的是化石標本,
牆上的圖說則是以陸地的變化說明與物種分布之間的關係。
- 左側
 
- 右側
 
接下來是說明物種的遷徙。
縱使陸地不變,物種本身也會隨著季風、海流等自然力而遷徙。

鳥會飛、海龜會游泳,因此沖繩群島的這兩大類生物就會和臨近的陸地有著大的關係。

走進中間的總合展示室,展示的內容主要是琉球王國的興起、毀滅。
還有「琉球處分」之後的沖繩縣,二戰期間的人民生活與二戰後由美軍統治的階段。

在總合展示室裡有不少文物、照片上都標示著禁止拍照的標記,
拍照時儘量避開這些文史資料
所以老狗只分享大區域的照片,給有打算去參觀的朋友可以大致看一看。
- 史前人類的生活
 
- 島嶼之間來去的人與事物
 
- 島嶼上的御城(グスク)
 
- 薩摩藩入侵與琉球特使
 
- 在薩摩藩支配下的近代琉球文化
 
- 琉球王國政府與人民
 
- 王國的衰亡
 
- 近代的琉球
 
- 沖繩縣的形成
 
- 從日清戰爭到太平洋戰爭之間的年代
 
- 沖繩的改變
 
展區四週主要展示圖畫、古籍、文件與老照片,是不是真品就不知道了。
只知道許多文件、照片上都加上了禁止拍照的標記。
但是在中間的展示物,除了模形外,應該都是古物真品。
下面這幾張是御城的模型,很多座都還存在著殘跡。
老狗在規劃行程時,原本打算到其中一、二座去看一看,
因為全都歸屬在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中。
不過在不自駕為前提下,交通實在太不便,因而作罷。
- 座喜味城
 
- 下田原城
 
- 浦上有盛
 
- 知念城
 
另外這些就是真正的古董了。
其中的「万国津梁の鐘」,是琉球國第一尚氏王朝時期鑄造的銅鐘,於1458年鑄造。
原本懸於首里城正殿,現在還在首里城裡的是複製品,
正品在這裡,被日本政府列為重要文化財。
- 「万国津梁の鐘」A面
 
- 「万国津梁の鐘」B面
 
這些是佛寺中的梵鐘。
- 梵鐘A側
 
- 梵鐘B側
 
- 舊圓覺寺鐘
 
這些是出使中國、進貢中國的使節船模型。
下面櫃子中展出當年的貢品,及中國皇帝贈與的物品。
- 模型船A
 
- 模型船B
 
舊時人民生活的寫照模型。

還有琉球人民的服裝展示。
可以看到導覽員正在導覽,但是是日文導覽,聽不懂呀!
- 正面
 
- 背面
 
不同階層士族的服裝也有不同規定。



來到旁邊的民俗部門展示室,這裡展出的是琉球王國時期人們的日常生活用品。

還有謀生及交通工具。

另外還有士族穿著的服裝、飾件。

還有傳統生活用具。

琉球人的家屋模型,類似於前面在戶外區看到的。

家屋內部的擺設,和戶外區相近。

琉球傳統樂器三線琴。

時間有限,所以沒能參觀完就直接到美術館區域。
打算如果還有時間就再進博物館區,把還沒看的部分看完。
美術館區不能拍照和錄影,所以到這裡相機、攝影機都收進背包去了!

時間快轉20分,參觀完美術館,回到大廳。
果然是走馬看花。

為什麼自助旅行也有時間限制? 因為和包車司機約12時在博物館●美術館門口碰面呀。
剩下的時間就來蓋這組套色章吧!
在櫃台拿到專用紙張,從大廳的這裡點開始蓋。

大廳另一側的2號點。

回到在大門「定基」碑旁的3號點。

然後再去民家裡的4號點。

還有5號點在那裡? 原來在民居後方還有湧田窯,5號點就在裡面。

原來這座窯在17世紀就有了,位置在現今縣廳所在。
1986年縣廳興建時被挖掘出來,無法現地保存,於是部分結構移動到現在的位置。

5號章就在湧田窯的展示間裡,到這裡全部蓋完,但是看不出來是什麼圖形…


湧田窯的介紹照片。

這就是實體。整座窯在不破壞的狀況下移過來,在那個年代實在不簡單。

玻璃櫃中展出舊時窯燒產品,好像有屋瓦、陶壺之類。

這時收到當地旅行社的line通知,司機已經在等我們了。
於是回到剛剛下車的停車場內找司機,展開下午的5小時包車旅程。
⛩️ 波上宮
包車旅程第一站來到波上宮(なみのうえぐう,Naminoue-gu)。波上宮位於那覇市區海濱的懸崖上,
是沖繩最具代表性的神社,也是琉球八社之首。
神社主祭神為伊弉冉尊(いざなみのみこと)、速玉男尊(はやたまをのみこと)、事解男尊 (ことさかをのみこと),另祀琉球海神「海神大神」。
相傳創建於14世紀以前,原為祈求海上安全與豐漁的聖地。
琉球王國時期由王府祭祀,地位崇高。明治時代後被列為官幣小社。
在二戰期間的沖繩戰役中,神社遭到嚴重破壞。
戰事結束後的1948年,波上宮被指定為特別神社。
1952年,宮司著手修復。
隔年,1953年,在夏威夷移民的捐贈下重建了正殿和神社事務所;
1961年,在回歸日本本土後,重建了拜殿。
1972年,沖繩回歸日本,舉行了回歸儀式,皇室也向其供奉了祭品。
1990年,為紀念天皇即位,重建了第一鳥居。
之後在平成年間再次重建正殿和拜殿,於1993年竣工。
隔年5月舉行竣工儀式。即今日所見外觀。
因為波上宮的位置就在市區內,而且又是琉球八社之首,
因此成為外地遊客來沖繩必訪的神社。
造訪當天,發現來到神社參拜的大部分都不是日本人,也成為另一種有趣的現象。
波上宮內設有內部臨時神社-浮島神社,
供奉為了庇佑建造連接那霸和首里(此前均為島嶼)的長光堤工事順利,
而從日本本土邀請來的天照大神。
因為波上宮並不大,老狗和包車司機簡單討論後,請他在第一鳥居下方放我們下車。
然後在附近等候我們大約半小時。

波上宮是頗受臺灣人喜愛的那霸市區景點,
所以打開Insta360 X4來錄一段從第一鳥居到拝殿前的影像來分享。
其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紀錄這段走參道的過程。
因為老狗是首次造訪,並不知道這條參道實際上有多長,會不會不好走。
所以留個紀錄給之後想來的網友們參考。
但話說回來,雖然波上宮並非日本神社,可是古時候的琉球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相當大。
所以神社一樣有參道,一樣位在高處,要參拜得爬一些階梯。

參道側邊正在整修當中,看不出整修成什麼。
而這棟在參道旁的建築是参集殿,用以進行參拜前準備工作的地方。
参集殿前原有第二鳥居消失了,或許是整修的標的吧?

一面石碑,看不懂寫些什麼。

再往上走就到了拝殿前,四週還有其他的建築物。

在拝殿的右前方是手水舍,供參拜者在參拜前淨身(洗手、漱口)的場所。

手水舍的側面,不少遊客正在使用中,等會兒再走近去看一看。

拝殿的左前方則是授与所及社務所,要買御守就在這裡。

遊客可以看的到的建築物也就只到拝殿,而且拝殿以內只有神道人員可以進入。
所以在後面的本殿被遮住,一般遊客看不到全貌。

在拝殿左前方有繪馬牆,對臺灣人來說應該很熟悉才對。

在拝殿前方看到這尊銅像,是明治天皇像。
立像的年代其實並不遠,就是1970年,沖繩即將歸還日本之前2年。

遊人絡繹不絕,想拍一張沒有遊客站在正中央的拝殿正面照挺困難的,終於等到機會了!
拝殿正中央屋頂上有日式建築中常見的「破風」。
這種造型應該是「千鳥破風」,正中央還有小小的「懸魚」。

轉個角度,稍稍可以看到內部。
那為什麼不走進去拍照?人家就掛個大大的禁止拍照,還跑過去拍也太不尊重了吧?

在屋頂上的裝飾,很有趣。
如果是閩南式寺廟建築,這個位置是規帶的末端,通常會放上戲齣。

走進一點可以看到拝殿上方懸掛的匾額。

左邊的社務所是現代鋼筋水泥建築,不過入口處蓋了一個「唐破風」。。

位在拝殿右前方的世持神社(左)與浮島神社(右)。

除了拝殿左前方有繪馬外,右前方也有繪馬。

走進手水舍看一看,出水口頗為有型。

要參拜前要照圖示來漱口和洗手。

等到老婆買完她想要的御守,和司機約定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
最後加上濾鏡,拍張比較有動感的紀念照。

利用後面等老婆的時間再錄了一段1分鐘左右的影像來分享。
其實波上宮就這麼點大,留個30分鐘參拜綽綽有餘。
參道的另一邊,已經改造成車道,當然也是無障礙空間。
如果開車來的話,可以開到拝殿前左側的停車場內,據說可以免費停車。

離開之前,在第一鳥居旁看到的石碑,意義不詳。

在第一鳥居旁的波上宮簡介立牌。要拍到像立牌上的照片,得到沙灘上方的高架橋上。

另一邊的大告示牌,寫著波上宮目前的社格,沿革以及年度祭事。

在波上宮旁有護國寺,目前正在整建當中。

在第一鳥居前的木造老房子,很有日式建築的風格。

我們造訪的那霸市區內歷史文化景點包括這3處。
而待在沖繩的時間,已經來到了第三天中午。
這天下午的時間,將以包車半日的方式,造訪自己想去的沖繩南部景點。
包括奧武島、沖繩世界-玉泉洞與瀨長島,同時入住瀨長島上的溫泉旅館。
再給老狗一段時間,讓老狗把造訪這3處很有在地特色的景點分享文生出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