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Château de Versailles)、市政廳(Hôtel de Ville)、古監獄(Conciergerie) 、皇家宮殿(Domaine National du Palais-Royal) — 世界文化遺產 之 凡爾賽宮及其園林(Palace and Park of Versailles) — 2023年冬季歐洲行旅 第七部
老狗前一陣子去歐洲走跳十多天,回來陸陸續續發了幾篇分享文。
到了這一篇已經

那麼,要分享什麼呢?
就這個呀! 有看過它吧!

換張正面照上去。

老狗都來到了巴黎,怎麼可能沒去造訪這座幾乎全世界的人都認識的建築物?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應該有聽過吧!
如果沒聽過,那【巴黎鐵塔】總聽過吧?
可是既然飛越萬里,來到巴黎,
光是和這座曾經佔據全世界最高人造建築頭銜長達40年的鐵塔拍張合照,
這會不會太令人傷感了?
所以,無論如何,一定要拍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巴黎鐵塔照片。
像這樣,如何? 照片中那個黑黑的、長長的影子就是巴黎鐵塔,
雙弧型的建築物是夏樂宮(Palais de Chaillot),
老狗拍照的位置是鐵塔的第3層,位於279.11米處,
是歐盟內最高的公眾可參觀觀景台,也是歐洲第二高的觀景台。

要上來這裡拍張照片,除了要花費€28.3的門票外,還要再花上1.5小時排隊。
這就是「錢不是萬能,沒有錢萬萬不能」的時候了。
除了在塔頂第三層所拍攝的巴黎市區照片外,
老狗還分享了搭兩部不同電梯上下的影片,
還有經過四次排隊,包括兩次安檢、一次購票、一次搭電梯的照片。
如果今年有規劃去法國巴黎玩耍,也想上鐵塔頂層的朋友,可得仔細參考!
網路上查的到的部落客文章,絕大部分都是只到第二層而已。
想看到分享如何上第三層的經過,特別又是疫情之後的分享文,
老狗不敢說絕對沒有,但應該是不容易找到。
有興趣的話,請務必往下繼續看下去。
後文中還有地面層上下第二層及第二層上下第三層的電梯搭乘影片!
花了一個早上才造訪一整座巴黎鐵塔,轉眼間就到了午餐時間。
我們的領隊是識途老馬,
在11:30之前就趕快帶我們來到鐵塔附近的中餐館 Au ciel de Shanghai ,
這是家華人開的中式餐廳。
幫我們幾個團友點了一桌簡單又美味的中式桌菜。
會趕在11:30是有原因的,因為我們進門時,這家店才剛開始營業。
等到我們上菜了,客人一桌桌的「浮現」,不到12:00就客滿…

所以早一點來是對的,不然沒預約臨時到場,不知道要餓肚子排隊排到何時。

這天是在巴黎4天行程中難得的全天好天氣。
下午去搭了塞納河遊船,先前已經分享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這裡。
近黃昏時,我們又來到了巴黎市區內的另一處高地—蒙馬特(Montmartre)。
這裡的海拔高度只有130公尺,大約是巴黎鐵塔的1/3再多一點。
這裡是位在「小巴黎」市區北部旅遊勝地,以其狹窄、陡峭的街道和長長的樓梯而聞名。
知名的景點包括有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de Montmartre)。

還有畫家雲集的小丘廣場(Place du Tertre),
另外還有具國際知名度的達利美術館(Dalí Paris)。
雖然因為時間關係,沒能參觀,但卻因為時間對了,而能拍到在晚霞下發光的巴黎鐵塔。
能找到地點拍這樣的照片,已經令人覺得不虛此行…


來到走在時尚流行尖端的巴黎,不跟著去逛逛街好像怪怪的!
就算不愛採買,但是看看現今流行的服飾,在巴黎是必走行程呀!
所以老狗就跟著團友,在這4天的停留當中,逛了三大百貨公司當中的兩家。
有聽過莎瑪麗丹百貨(la Samaritaine)嗎?
沒有的話,去看看周董前年發表的專輯歌曲MV《最偉大的作品 Greatest Works of Art》,
拍攝的場景就是莎瑪麗丹百貨(la Samaritaine)。

老狗發現巴黎的百貨公司裡面,最神奇的地方莫過於天井。
吊飾是大型藝術創作,而這個空間又可以做為表演場地。
巴黎人真的是把藝術與生活完全融合在一起,孕育出引領世界潮流的時尚。

拜團友之賜,老狗去了2次拉法葉百貨 巴黎奧斯曼旗艦店(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
來到巴黎,不到這家已經有百年歷史的百貨公司去走走看看,好像沒到過巴黎。
第一次到訪是在白天,走過奧斯曼大道兩側的三家店,還順便吃了個午餐。
第二次到訪則是在下午,在附近逛完後,天已經黑了,順手拍張夜景照。

奧斯曼旗艦店裡面高達43m的圓頂是遊客的視覺焦點,經過這裡幾乎沒有不拍照的。
因為時間接近聖誕節,所以多了些拐杖和大禮物在這裡,好像也理所當然。

然後,老狗回來後就很後悔,沒多走個幾百公尺去春天百貨(Printemps)逛逛…

逛完拉法葉百貨,來去享用在法國最豐盛的一餐。
那麼餐廳在那裡?附近的 Chez Edouard ,享用法式海鮮拼盤。

然後還有正宗鵝肝醬沙拉,喜歡鵝肝醬的人大概會很愛這一味吧!

以下,就跟著老狗來去爬巴黎鐵塔吧!
✅ 艾菲爾鐵塔(Tour Eiffel)
在開始分享艾菲爾鐵塔的登頂照片和影片前,應該先來談談這座曾經是全世界最高人工建築物的百年古蹟。
艾菲爾鐵塔(La Tour Eiffel)落成於1889年。
18世紀末時,法國為了舉辦1889年世界博覽會決意打造一座特殊的建築。
於是在1886年開辦“1889 年世界博覽會競賽”,由工程界提供設計圖參與競賽。
Eiffel 公司的兩位工程師Maurice Koechlin和Émile Nouguie合力設計出鐵塔的草圖。
再經該公司專案的首席建築師 Stephen Sauvestre潤飾,
賦予了它更多的美感後參與競圖,最後贏得此次競賽。
由於是以公司名義參賽,因此這座塔在計畫階段就已與公司負責人艾菲爾聯結在一起,
甚至在建造之前就被命名為「艾菲爾鐵塔」。
這座鐵塔自1887年開始建造,在1889年世界博覽會開始前落成,同年5月15開放參觀。
從1889年起,到1930年到紐約克萊斯勒大樓落成為止,
艾菲爾鐵塔一直保持全球最高建築物的頭銜。
1991年,艾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沿岸整座被列入世界遺產—巴黎塞納河畔。
目前是全世界每年參觀人數最多的付費紀念建築景點。
在分享這座鐵塔的照片之前,有些冷知識必須先知道:
鐵塔開放給遊客參觀的部分總共有3層,由下往上分別稱為第1層、第2層和第3層。
地面層在歐洲是不稱為「1樓」的,
鐵塔四柱所圍成的空間為邊長大約125公尺的正方形。
第1層是中空的(4200m2),只有四周圍成一圈,有餐廳"MADAME BRASSERIE"在這層。
第2層有上下2層(1650m2),有另一家餐廳“THE JULES VERNE“在這層。
第3層也有上下2層,面積不大(各350m2),下層是室內空間。
上層有個標高280m左右的尺可以合照留念,
有個小小的蠟像館,展示艾菲爾招待愛迪生的場景。
在第3層樓以上的空間有著許多天線,
而第3層樓原本的設置目的,其實是為了科學試驗。
在百餘年前,全世界只有這座鐵塔能提供這些功能,
也因此而免於在世界博覽會後被拆除的命運。
從地面到第1, 2層是搭乘斜坡型式的電梯,有點像是纜車一樣。
從第2層到第3層要搭另一部相當快速的電梯。
看完這些冷知識後,先找到入口開始排隊吧!
從前可以自由出入鐵塔下方,現在光是進入鐵塔正下方就要安檢了。
光看這第一張照片就知道鐵塔的下方被圍起來,不能自由進出了。

北國的太陽起的晚,都08:40了才剛日出。

順著圍籬的旁邊走,就會找到安檢站,也就是進入鐵塔下方的入口。

位在鐵塔所在位置—戰神廣場(Champ-de-Mars)內的噴水池,現在也被鐵欄杆圍起來。
這些都和日益嚴重的恐佈組織活動有關係。

聽路旁賣鐵塔的黑人小販說,鐵塔安檢入口就在前方。
所以繼續往前走。
在鐵塔旁會有一些黑人小販來兜售鐵塔鐵鎖匙圈之類的小紀念物,好像金屬作的。
原本口中說中文「3個5塊(€5))」,真的想買時,變成「3個十塊(€10)」……

不過那是團友問的,老狗覺得買那種小東西沒什麼用,製造垃圾而已。

走到了排隊進場的隧伍末端,就耐心排隊等開放進入鐵塔下方吧!
現在時刻是上午8:40,距離地面層開放入場時間還有半小時左右。
真正開放上塔是9:30。
利用這個不會移動的時間來仔細拍攝鐵塔的照片。
第一張就先從頭開始看。最頂端一堆刺,好多天線。
因為巴黎鐵塔依然是市區內最高的建築,在塔頂裝設天線,負責各種通訊用途,挺好用的。
這也就是先前不少人建議拆鐵塔,但後來卻能獲得保全的主要原因。

往下看就會見到一般遊客能到達的最高點,也就是第三層和上方的平台。
可以看到第三層是有玻璃窗的室內,上面還有一層露台。

這張是第二層的照片,一樣有上下兩層。這回換上層較小,為室內結構。
下方的露台較大,為室外結構。

再往下則是俗稱的1樓,下方好像是餐廳,上方也有露台。
不過老狗沒造訪這層樓,純屬猜測。

這個位置正好可以拍到這個很雄壯威武的角度。
有沒有發現鐵塔的顏色怪怪的? 好像生锈了?
聽說正在換色中,原本是黑的,之後會變成金色。

這個角度,和枯枝搭配,也不錯!


等了20分鐘,前面好像開始有動靜了。

終於走到安檢門。
安檢非常詳細,幾乎整個背包都翻過了。
老狗背的是上下雙層的相機包,上下兩層都被要求打開來看。
個人認為越詳細越好,安全問題不得不如此,個人隱私在這裡先擺一邊。

這張告示很有趣,大意是說因為鐵塔外有漆,漆裡面含有鉛,很可能會四處飄散。
所以在鐵塔的戶外時,手不要碰觸口唇,記得洗手,食物要包起來…

可能是鐵塔在從前使用的油漆含鉛量高,在密集的環境下有礙健康。

走過安檢,原來是有好多窗口同時進行。
不過遊客排隊人數真的多,所以慢慢消化。
其實我們到的算早的,前面只有十多公尺的人龍。
後面就排的很長了,忘記張照記錄一下。

離鐵塔越近,拍出來的照片角度越大,高度就越可觀。


下一站,買門票。
由於我們是前一天臨時起意要來訪,所以沒有事先上官網預訂門票。
現場有張貼門票價格的告示,我們的領隊一直說小朋友上塔頂最划算。
因為成人要€28.3,小朋友只要€7.1,價差最大。
原本同行的兩位國小小朋友可能是身上帶的錢不多,
正在猶豫不決,要不要爬樓梯上第1層就好。
老狗這時候發聲:「你都搭了那麼久的飛機,那麼辛苦的來到巴黎,還要爬樓梯上塔,然後還不上塔頂,不是很可惜嗎? 要走路爬樓梯,這幾天都還有機會,不用浪費時間和體力在這裡。」
再加上領隊說:「成人全程搭電梯要€28.3,小朋友只要€7.1,小朋友上塔賺最大呀! 沒現金的話我先墊,你們回去再找爸媽請款…」
於是,我們一行人8個大人就帶著2個小朋友一同買了全程搭電梯上塔頂的票。
不過,這張照片是2023年11月拍的,發文時已經再漲價了。
最新價格和開放時間請按《門票價格與開放時間》。
價目表上的Top就是前面寫的3樓。

旁邊有一張塔底的平面圖。
記得看過從前的照片,我們站的位置是馬路,車子可以直接開過去的。
現在四周全部用防撞玻璃牆圍起來,可見恐怖攻擊的威脅有多大。

站在塔底的平面看日出,是種很奇怪的感覺。
或許長年在高緯度生活的人不怎麼有感覺吧!

由塔的下方抬頭看鐵塔鋼構,欣賞的是力學創造出的美感。

塔下四支腳之間有拱型鋼構支撐,看起來就像是超大型拱門。
有時候想想,灺球上的人類建了這麼多座鐵塔,
但似乎只有巴黎鐵塔的各部位比例是這麼的自然。
很多其他的鐵塔充其量只能做為當地的地標,談不上任何美感可言。
但艾菲爾鐵塔就是那麼的勻稱,許多後來興建的鐵塔都參考它的造型。甚至直接複製。


從任何角度看這座百餘年的鐵塔,都是那麼的勻稱,有線條美。
像這張照片從底部往上看,可以發現是一個完全對稱的圖型。
從任何一條對角線切過去,鐵塔的平面都是對稱的。
而從這裡,可以發現第一層的中央是空的,只有圍繞四週的一圈的空間。
從這個位置可以直接看到第二層的底部。

老狗忙著拍照,買票的事就交給領隊。

不過還是得跟著排隊,記得買票時還是有看一些個人資料。
後面排隊買票人潮可長了,

趁著領隊買票的時間,在鐵塔下再按幾下快門。
畢竟排了半個多小時才進來這裡…


在鋼架中怎麼有個黃色的物品?

等了一小段時間,領隊終於買好票了。
法國人的動作是「很優雅」的,要適應……


拿到票了,先和鐵塔基座合照!

然後準備去搭電梯了…


抬頭一看,原來這就是電梯。
它是斜著走的,配合塔腳的可變曲線,實在是很厲害,很像地面纜車。
四支塔腳都有電梯可以上二層,但現在只有這支對公眾服務。

然後繼續排隊等電梯,這是第三次排隊。

沒想到竟然有那麼多人在排電梯,只得等了!

電梯載了一批人上去,我們爬上電梯外的平面。
電梯一次可以載不少人,但是好久才來一次,不知道為什麼?
其實老狗等候時只看到電梯下來2, 3次,就已經進電梯了。
但前後卻等了半小時。

這電梯絕對和一般我們常見的電梯不同,光是看到這2個黃色的大傢伙,就可以想的到。
這支電梯是液壓電梯,按官網的說明,應該是1920年就在這裡了。

站在等待空間往上看,好多鋼條呀!
很難想像188X年,距今120多年前,法國人就能設計出這樣的結構。
照片中應該是電梯軌道的位置。

透過玻璃窗看下電梯離開時的梯廳,發現上下都有門呀!
難道是配合二層有上下兩層而設計的嗎?不懂。

電梯外佈滿了鐵網。

然後看到電梯下來了。
怎麼好像有人坐在外面呀?

牆上的小告示,想多了解艾菲爾鐵塔,可以刷一刷QR code。
老狗有掃了這個QR code,但這時網路忽然不靈光。
不然就利用這段等候的時間多看一點有關鐵塔的資料。

電梯又下來,果然有人坐在外面操作電梯,不過這人怎麼不會動呀?

原來是假人,還頗真有那麼一回事。
或許電梯在1920年時就是靠外掛的工作人員開上開下。

終於進入電梯當中。從開始排隊等電梯到現在大約半小時。

電梯開始往上爬,越來越高。
我們這群人中的小朋友似乎有點害怕…



想看看電梯上升時的影片嗎?有興趣請看下面影片,全長大約3分鐘。
電梯中間會停在第一層,工作人員在車廂裡,用法語和英語廣播說明。
從地面到第一層,稍作停留後再上到第二層。

然後,在第二層的下層轉換電梯來搭到第三層。
這部從二到三層的電梯就不是走曲線了,而是全部都走直線往上。
電梯裡有電子儀表板顯示高度與時間。

這部電梯移動速度就快多了。
而且上頂層的遊客相當少了許多人。

看看影片就可以知道電梯走的有多快。
只花一分鐘多一點,從離地面高度115.73m上升到276.13m
速度是相當快的!
一分鐘過去,到頂了。

一出電梯看到這個,不知道做什麼的?

接下來就是登高望遠,看巴黎城區的風景了!
現在已經是上午10:00左右,從開始排隊到現在已經快1.5小時。
即然花了這麼多時間才來到這裡,那當然要待個夠本。
不能拍張照就下去吧!
雖然這天是個大晴天,但還是有點薄霧,不能看的太遠,有點可惜。
第三層中的下層,四週都是玻璃窗,拍照時要避開反光,不是很方便。
- 榮軍院(Hôtel des Invalides)方向
- 塞納河、羅浮宮方向
- 羅浮宮外摩天輪、杜樂麗花園
- 凱旋門方向
- 凱旋門特寫
- 東京宮、時尚博物館
- 巴黎美國座堂(Cathédrale Américaine de Paris)
- 夏樂宮、投卡德侯花園
- 摩天大樓群、新凱旋門
- 第十六區
- 塞納河、天鵝島
- 南方
- Grand Palais Éphémère
內部休息區,可以坐一下…


大概轉了一圈,看到鐵塔的線條圖,以及剛剛搭上來的電梯。

如果要下樓,搭電梯的方向。

旁邊有樓梯可以再上一層樓。

上來之後是個大平台,沒有玻璃反光,更方便拍照。
只是風大又冷,待不了太久!
在第三層上方的頂樓是有鐵網覆蓋在外面的。

在頂樓的香檳吧,想喝一杯的可以試試。
只是氣溫只有個位數時,真的不合適…


抬頭見到上面有好多支天線。

來看一看這裡的離地高度。 281m,難怪風大又冷…


塔頂走一圈,在沒有隔閡的狀況下欣賞巴黎市區。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夏樂宮、投卡德侯花園和遠方的摩天大樓群。
還有另一座鐵塔…


逆時針轉,是塞納河下游方向與天鵝島。

在天鵝島相隔塞納河的有趣造型建築,
是法國國家廣播電臺會堂(Maison de la Radio et de la Musique)。

再轉個角度就出現了有趣的畫面。
那一根凸出來的,不知是不是天線。
下方的十字型是"Grand Palais Éphémère",不知道是做什麼用的?

然後是榮軍院(Hôtel des Invalides)。
聽說大家都聽過的拿破崙(Napoléon Bonaparte),也就是拿破崙一世就住在這裡。

環景欣賞巴黎市區之中場休息…

遇見了艾菲爾的辦公室? 應該稱為實驗室差不多。

裡面有3個人呀! 這裡展示了古斯塔夫·艾菲爾接待托馬斯·愛迪生的情景。
不過,這只是艾菲爾一廂情願,曾將這裡用作辦公室的想法。
歷史現實卻有所不同:這個地方最初是氣象實驗室,
然後從 1903 年開始由古斯塔夫·費裡 ( Gustave Ferrié)進行TSF 實驗。

為什麼會有這張大正天皇頒授勳章給艾菲爾的獎狀,老狗就不懂了。

看完了令人不解的勳章後,當然是繼續賞景了!
照片中的十字型建築物是不曾作為皇宮的大皇宮(Grand Palais)。
遠一點的地方還有小皇宮(Petit Palais)。
再遠一點,有著新古典主義風格,整排的柯林斯圓柱的建築是瑪達肋納堂(Église de la Madeleine)。

這座尖塔建築是巴黎美國座堂(Cathédrale Américaine de Paris)。

這一大片綠地是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
那根細細的立柱所在地是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這個方向看到高地,上面還有一座圓頂塔,是什麼建築呢?

然後走到了這座房間的另一邊。
老狗看了門上的說明,心想這裡是洗手間,可是怎麼推門都推不開…


風大又冷,還是再走回下層。
抬頭一看才知道上面標示全世界各國高塔或高樓建築的方位,於是又再次繞了一圈。
我們的101在艾菲爾鐵塔的西南方9827km遠的位置。
旁邊是現今世界第三高樓上海中心大廈。

老狗再繞了一圈,把這些高樓的位置統統拍了下來,做成影片檔。

這裡是洗手間的位置。
在離地276m的高度上洗手間,感覺很奇特。
團友們逛的差不多了,準備等電梯下樓。

走進準備下樓的電梯。
另一邊的門是出電梯用的,我們剛才就從那個方向走出去的。

下樓的過程就用錄影來紀錄吧!
和上去時一樣,經過1分多鐘,來到了第二層。
第二層一樣有上、下層,因為要轉乘電梯,也要讓團友買紀念品,
所以我們又再這裡繞了一小段時間。

第二層的空間很明顯大上許多。而我們所在位置是第二層的下層

在這一層看到的市區景色,當然不如第三層來的壯觀。
上了第三層,就不會想細看第二層的風景。
所以大概看一看,明白差在那裡…

- 夏樂宮、投卡德侯花園
- 艾菲爾鐵塔的影子
- 大皇宮、小皇宮
- 杜樂麗花園、羅浮宮
唯一的好處是距離變近了,可以看的比較清楚。
像是榮軍院的穹頂。

在這個位置,向上看鐵塔鋼架的幾何結構比較漂亮。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上第三層的電梯。

從角落往上看。


這角度挺棒的,未曾見過有人這樣拍鐵塔。

鐵塔上半段是這樣。

角落角度的照片。

排隊進電梯的區域,可見平常這裡遊人應該不少。

紀念幣的機器,1個€3。
老狗覺得紀念幣帶回家常常會弄丟,不如拍回家去!

紀念品店,總共有2間,這是其中之一。

裡面有暖氣,進來回溫一下…

照片中這個紀念品很有趣,是巴黎的地平線。

實體長這個樣。

這個更有創意了! 鐵塔剪刀。

當然一定有模型呀!
只是沒到過艾菲爾鐵塔之前,不知道上面的水平線,原來就是平台。

第二層也有上、下兩層,要爬樓梯上樓。

第二層的洗手間設在上層。
用各國文字做成的指示牌,挺酷的!

利用在等候團友的時間,再到另一間紀念品店,看看有什麼好玩的。

只看到一堆鐵塔。

在地板上竟然有方向標示,是怕遊客東西南北分不清嗎?

第二層有個小餐廳,有不少外國人在排隊點餐。

下樓的電梯。
印象中是有分流的,上來的人和下去的人路線不同,從不同的門進出。

要到這層的電梯,目前只有這一部在運作,所以要等上一小段時間。

電梯終於上來了。
前面有紀錄上來的過程,那下樓的過程也一併紀錄。
大約1分鐘左右,到達第一層。
時間關係,我們就不下去第一層,直接回到地面。
需時也一樣在1分鐘左右。
已經回到地面,當然是向上看看那無緣的第一層,中間是中空的。

還有剛剛停留的第二層底部。

地面層一樣有家紀念品店。

在西柱下方的店面,不知道賣什麼的?

離開艾菲爾鐵塔之前,從不同方向再多拍幾張紀念照吧!

下面這幾張很有初冬的氣氛。




吃過飯後,回到戰神廣場和其他另有要務的團員會合。

公園挺有北國氣息。



在不同時間點再來拍攝艾菲爾鐵塔的正面照。

照片中的艾菲爾鐵塔應該夠正吧!

接下來就是午餐時間了!
巴黎鐵塔的位置還需要分享嗎?
✅ 中式午餐 — Au ciel de Shanghai
這是一家在艾菲爾鐵塔附近的中餐館。因為我們逛鐵塔逛掉了一個早上,當然午餐就在附近解決了。
領隊怕我們到的太晚,餐廳客人太多就不收我們了,所以大家三步併兩步往餐廳移動。

冬天的巴黎街頭,落葉遍地,很有蕭瑟感。

餐廳到了,沒有中文店名。
只看的懂SHANGHAI,賣的是上海菜嗎? 個人覺得非常的臺式口味。

因為我們總共8個人而已,其中有2位國小朋友。
所以請領隊幫忙點了一桌菜,雖然都是很簡單的料理,但口味真的挺好吃的!
- 白斬雞
- 焢肉
- 梅干扣肉
- 海帶炒豆芽
- 炒長豆
- 糖醋蝦球
- 紫菜蛋花湯
- 白飯
- 柳丁
以上都是一些再平凡不過的菜色,沒想到在這裡吃個精光。
吃飽了,到街上走走,看到一些在臺灣已經見不到的街景。
像這個—書報攤亭,臺灣已經沒有了。

Au ciel de Shanghai的位置,離巴黎鐵塔真的很近:
✅ 蒙馬特山丘、聖心堂(Basilique du Sacré-Cœur de Montmartre)、小丘廣場
蒙馬特 (Montmartre)是法國巴黎第 18 區的一座130公尺高的山丘。這一帶在19世紀末,因為還未屬於巴黎市區內,生活費用相對低,
因而有許多藝術家在未成名前在這裡活動,從而成為藝術家聚集之處。
另外,這裡有一座巴黎市區內最年輕的教堂—
聖心聖殿(Basilique du Sacré-Cœur),簡稱聖心堂(Sacré-Cœur)。
它興建於巴黎公社事件之後的1875年,1919年祝聖啟用、1923年正式完工。。
蒙馬特是巴黎公社第一次暴動的地點,公社處死了當時的巴黎總主教喬治·達爾博伊。
也有許多公社的中堅份子永遠被埋葬在原先是坑道的地下迴廊裡。
所以,興建這座教堂的最主要原因是為了「對巴黎公社社員所犯下的罪行的補償」。
但是,由於聖心堂的造型與巴黎市區當中其他的老教堂造型迥異,
為兼具羅馬及拜占庭風格折衷主義建築,又位在現今市區當中的高處。
綜合藝術家匯集而形成的特色街道氛圍,以及聖心堂的建築特色,
蒙馬特成為遊客喜愛造訪的地點。
車往蒙馬特前行,大老遠就會見到地標建築—聖心聖殿。
圓頂上方有尖塔,和巴黎其他的教堂建築頗大的差異,成為它的最大特色。

巴黎市區街道兩旁的民間建築物,幾乎都長的一模一樣。
只有來到蒙馬特才見到少數有特別的裝飾立面。
這或許和早期蒙馬特不屬於巴黎市區一部分有關,

難得有機會在巴黎見到中文招牌,而且還是繁體中文,當然要多看幾眼。

往上走就是聖心堂的正下方。

再走個幾步就會見到這棟有著特殊造型的教堂建築。
在巴黎,太部分的教堂建築都是哥德式建築,
只有這座教堂是兼具羅馬及拜占庭風格折衷主義建築。

教堂下方的廣場,在2004年由巴黎社會黨市長貝特朗·德拉諾埃和第18區區長、社會黨黨員丹尼爾·瓦揚特重新命名為路易絲廣場。而路易絲·米歇爾為著名的無政府主義者和巴黎公社的參與者。
在老狗看有關於聖心堂的故事時,對於法國人的邏輯實在無法理解。
因為興建聖心堂的目的是為了「對巴黎公社社員所犯下的罪行的補償」。
所謂的「罪行」是指什麼?對人民生活秩序的破壞?或是對神的亵瀆?
那為什麼對於「罪行」的補償卻是蓋一座教堂?而且經費來源是來自民間捐款?
既然巴黎公社成員的行為是「罪行」,
那為什又要以巴黎公社成員的名字來命名教堂下方的廣場?
果然,法國人腦子裡裝的東西和我們東方人有著很顯著的不同。

教堂興建的原因與造成社會正反兩面意見的衝突,
和老狗這種只是來停留個幾個鐘頭觀光客沒什麼關係。
觀光客只管欣賞風景及建築,或者是留下一些錢財—不管是消費、被偷或被騙…

老狗在作為觀光客這方面應該不及格,因為只留下足跡而已。
在教堂正下方的山坡下,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堂的南側正面。
這是一座落成百年左右的石造建築,外觀保存的挺好的!

在這個角度可以看看南側立面各部位的細節。
中央是巨大的基督像,在底座上刻有銘文Cor Jesu sacratissimum (耶穌至聖之心,憐憫我們)。
- 中央尖頂
- 中央耶穌聖心雕像
- 聖像下長條窗
- 右側尖頂
- 右側聖路易銅像及玫瑰窗
- 左側尖頂
- 左側聖女貞德雕像及玫瑰窗
聖心堂在位置頗高的山頂上,怎麼上山最快? 搭纜車呀! 省點力氣爬坡。
這對於能坐車就不走路的老狗而言,絕對合理…


蒙馬特在資料上呈現的是座小山,可是用肉眼看這坡度,還是挺陡的…

不想爬階梯當然要說陡…


拿到搭纜車的票了,怎麼這麼小一張?
這天老狗總共收集到三張票。
鐵塔、遊船和纜車的票券,全都當作紀念品收起來…

老狗已經好多年出門玩耍不買紀念品,只保留這些一定會出現的物品作為紀念。
只是在票卷日漸電子化的現在,想要取得票券的實體當作紀念,已經越來越困難了。

走進纜車內,看著外面的階梯,好像走下坡的遊人比較多。

用手機錄了搭纜車見到的街景,感覺挺有趣的。
下了纜車後,見到這個吸引目光的小東西。
老狗應該搭這個上山的…


山丘上方可以搭公車上來,也許因為遊客實在太多,市政府做了這麼一面指示牌。

然後,在山坡旁的圍籬上發現了鎖頭,這是做什麼用的呀?

再往前看看,怎麼整面圍籬全是鎖頭,是公共藝術品嗎?
查了一下資料,原來是不知那來的傳說…

情人把雙方的名字寫在鎖頭上,然後把鎖頭鎖在圍籬上。
然後把鎖匙往圍籬外一丟,象徵兩人永不分離。
乍聽之下,故事很浪漫呀!

但是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堵圍籬會不會不堪負荷眾多鎖頭的重量?
那天有人靠在上面拍照就往外倒?

站在鎖牆外遠眺巴黎市區,風景挺不錯的。

蒙馬特是巴黎市區內第二高的地方。
如果沒能上巴黎鐵塔,來這裡也一樣可以欣賞市區風景。
不過高度低了一點,還是有點差別。


轉頭看看聖心堂。聽說可以走到圓頂上,或許視野更好一點。

站在教堂前的階梯上往上看,教堂那種神聖的感覺就出現了。
位在小山頂果然還是佔了地利之便,不用哥德式外牆就可以很宏偉了。
不過要細看南立面的裝飾就不太容易,有部分會被建築本身阻擋。

兩側的銅像倒是可以看的更清楚。
- 聖路易
- 聖女貞德
聖心聖殿各處的開放時間。從早上6點開放到晚上10點半,時間還真長呀!

接下來當然是走進教堂裡參觀呀!
在巴黎難得有不用錢就可參觀的景點…

按指標走進建築物之前,抬頭就見到這頗高的穹頂。

以及看不出內容的石雕。

走進建築內,套句對岸的形容詞—高大上。
拱形頂真的夠高,立柱夠粗,上層還有圓頂。
在華人世界很難見到像這種高度的建築。
因為建築物大多是木造的,受限於材料,不容易搭的太高。

按照教堂內的指示,順時針方向參觀一圈。
這個壁龕內的文字和圖型很漂亮,但是沒辦法弄清楚代表什麼意義。
在教堂內的解說牌上的文字幾乎都是法文。

從側邊角度可以見到教堂有許多漂亮的彩繪玻璃。
還有好幾面玫瑰窗,中央是耶穌聖心。

應該是聖母像吧! 下方的蠟燭是信眾們的祈禱。

側面有好幾座像這樣往外凸出的穹頂,裡面有塑像,牆上有馬賽克拼貼畫作。

老狗不認識這中間塑像的人物,只覺得後方的玻璃窗很漂亮。

中央穹頂的高度據說有84公尺,相當高。
據說穹頂四週有五位天使,但從照片中只能見到四位。
還可以見到兩側各有一個小穹頂,分別是西北側和東北側。

東側彩色玻璃窗的特寫。

穹頂也是由彩繪玻璃所圍繞的,可以從這個角度勉強看出來。

回頭向後看,可以完整的見到入口旁的那處穹頂,以及上方的彩繪玫瑰窗。
最上方是四個角落的小圓頂之一,是西南方向那座。

這是某處牆上的馬賽克拼貼。

應該是西側的穹頂與祭壇,兩側有馬賽克拼貼畫。

祭壇本體,有著精緻的石雕。

另一處由信徒奉獻、祈禱的位置。

位於中央主祭壇後方的六個穹頂之一。

這裡放置了聖心聖殿的模型
- 南面
- 西面
- 北面
- 東面
在中央祭壇後方,牆上也有馬賽克壁畫。

在詩班與祭壇(The choir and the altar)正後方有較小的穹頂與彩繪玻璃窗。

下方是一座祭壇。做什麼用就不懂了。


在中央祭壇正後方,可以看到中央穹頂內的大型馬賽克拼貼畫。

正後方的後殿,有另一座圓弧形穹頂,也是另一座祭壇。

漂亮的彩繪玻璃,祭壇上應該是聖母與耶穌吧?

聖母與耶穌是老狗猜的,基於宗教故事,應該不會猜錯吧?

上方穹頂內的馬賽克畫作。

繼續順時鐘前前,是位在左側的另一個祭壇。

中央祭壇後方的建築結構很壯觀呀!

從某個角度會見到中央穹頂的馬賽克拼貼畫。
好像看到耶穌探出頭來。

這裡正好有整座教堂的平面圖。
在中央穹頂的下方是主要祭壇,
後方共有6座圓弧型平面向外凸出的穹頂,以及位在高塔下的後殿。
左右兩側則各有三處方型平面祭壇,上方一樣有穹頂。

這裡就是左側圓弧型平面向外凸出的穹頂之一。

位在左邊的通道。

左邊的方形平面祭壇之一。

往右邊可以看到上方的彩繪玻璃。

還有位在高處的彩繪玻璃窗。

中央穹頂後方的唱詩班,上方是個半圓型穹頂,內部有馬賽克拼貼。
題為「耶穌聖心的勝利」,是教堂中最大、最重要的藝術品。
它由Luc-Olivier Merson 、HM Magne 和 R. Martin創作,於 1923 年落成。
這幅馬賽克由 25,000 塊琺瑯和鍍金陶瓷片組成,佔地 475 平方米,
是世界上最大的馬賽克拼貼畫作。
這個角度可以看到的是「基督陛下」這一側的細節。

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到中央穹頂。

當然更可以見到整座教堂內部的拱型建築結構。


站到唱詩班與祭壇的正前方,就可以看清楚「耶穌聖心的勝利」的全貌。

東側的壁龕,同樣不懂裡面寫些什麼。

在出口前,回頭可以見到整座教堂內部的建築結構。

走出教堂,天快黑了!


從教堂的下方可以拍出一些建築的壯觀照。


逛完聖心堂,趁著還有點餘光,來去附近的小丘廣場看看畫家們的創作。

這一帶可是自然形成的文青創作區,商家、畫家都很多,很熱鬧。

畫家們就在廣場內席地而畫,坐下來就可以作畫了…


這位看起來頗有兩下子…


旁邊的小路很熱鬧,賣甜點的店家不少。

當然也有賣紀念品的,畢竟是觀光客會光臨的地區。

櫥窗內的甜點,看了令人食指大動。

太陽即將下班收工,回到廣場附近找個位置欣賞巴黎夕照。
在冬天應該可遇不可求吧! 畢竟要出現大晴天的機會不是天天有。

先來個一片火燒雲。

太陽下班,換月亮探頭…


羅浮宮外的摩天輪亮起來了。

拍照點旁往下的樓梯。
其實附近就有達利美術館,原本有打算去看看的。
但是時間不夠參觀,還是拍拍夕陽就算了。

換個位置,繼續拍風景照!



回到小丘廣場內,畫攤好像變的比較少了。

燈光慢慢的亮了起來。
照片中,前面的是蒙馬特聖伯多祿堂(Église Saint-Pierre de Montmartre)。
後面才是聖心堂。

看到又有不少人往剛剛拍照的位置移動,看一看還有一點點時間,於是又走過去看一看。

原來是巴黎鐵塔亮起來了,在夕陽餘暉中成為一處新亮點。


除了塔身會發亮,塔頂第三層更有像燈塔一樣的超亮定點。

終於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
從纜車旁階梯往下走,邊走邊欣賞夜景。



回頭一看,聖心堂變成了全紅色…


前往旅館的路上,車子沿著克利希大道(Boulevard de Clichy)前行。
克利希大道是巴黎一條相當知名的街道,從十九世紀就有許多位藝術家在這裡活動。
包括知名的梵谷、畢卡索等。

除此之外,這條街道也是知名的巴黎夜生活所在。
照片中的紅磨坊,應該許多人聽過吧!

蒙馬特山丘與聖心堂的位置:
巴黎的景點分享的差不多了,最後一部分就是知名的百貨公司。
✅ 莎瑪麗丹百貨(la Samaritaine)
莎瑪麗丹百貨開業於1869年,已經是超過百年歷史的老店。在1990年代以後,發生經營困難。
2001年,莎瑪莉丹被奢侈品公司路易威登購買。經過裝修後在2011年重新開幕。
2022年周董發表的專輯歌曲MV《最偉大的作品 Greatest Works of Art》,
場景就是在這裡。
老狗是某天早上,在剛閇門時來到這裡。
沒想到逛百貨公司還要接受安檢,這是第一次遇到。

莎瑪莉丹百貨就位在塞納河右岸,大門前就可以見到河道。

和莎瑪麗丹一街之隔的建築,就是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LV)的企業總部。
LV應該沒有人不認識他們吧!

莎瑪麗丹的樓層介紹圖,大樓中間有座直通頂樓的天井。

中間的天井是百貨公司發揮創意,美化空間,以吸引多一點逛街人潮來訪的地方。


這好像是大型吊燈,不過百貨公司才開門,沒有展示山什麼花樣來。



另一個空間的場景佈置。

莎瑪麗丹百貨公司的位置:
✅ 拉法葉百貨 巴黎奧斯曼旗艦店(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
在巴黎的三大百貨公司當中,最為知名的應該就是拉法葉百貨(Galeries Lafayette)。或許為了讓對岸的朋友好記吧! "Lafayette"的中文譯名變成了「老佛爺」。
也就是暗喻「這裡貴氣逼人」吧!
拉法葉百貨成立於1893年,最初只是賣新穎時尚禮品的百貨商店,面積只有70平方米。
1896年,拉法葉百貨買下拉法葉路1號整棟大廈,隨後在1903年繼續擴張商場的面積。
而奧斯曼大道38、40和42號,以及紹塞-昂坦路15號,也都相繼被納入作為賣場。
1912年,由費迪南·香儂在百貨公司內建造了著名的圓頂之後,建築物由賣場轉變為景點。
高達43米的圓頂,由玻璃工藝大師雅克·格魯伯設計的新拜占庭風格彩繪玻璃,
成為老佛爺百貨的經典象徵。
老狗這次造訪拉法葉百貨2次,2次都在這大圓頂下拍照。
因為看到的燈光效果都不一樣。
第一次是在非假日的上午來到拉法葉百貨,賣場正在為「黑色星期五」暖身。

因為是平日的早上,逛街的人並不多,所以可以悠哉的拍圓頂的照片。
耶誕節快到了,所以聖誕老公公出現在圓頂下。

拉法葉百貨奧斯曼旗艦店總共由三座館組成。
LA COUPOLE就是女裝館,裡面有穹頂的那一棟。
L'HOMME就是男裝館,下面照片右邊那棟,和女裝館相鄰。
另外在奧斯曼大道對面還有LA MAISON & LE GOURMET,即家居美食館。
就是下面照片左邊,樹後面那一棟,地面層(0樓)是美食街。

將女裝館與男裝館相連接的天橋,位在1層。

LA COUPOLE 女裝館的入口。

L'HOMME男裝館的入口。

在百貨公司裡面的指示說明。可見拉法葉百貨的營業面積頗大。

男裝館外觀,空間比女裝館小。

走到對街的家居美食館外,可以把女裝館與男裝館一同入鏡。

站在巴黎歌劇院外,則可以把男裝飾與家居美食館一同入鏡。

兩天後的午後再次造訪,從另一個方向,即地鐵拉法葉站出口可以見到女裝館。

這天是星期六,黑色星期五剛過,逛街人朝洶湧。

裡面買衣物鞋子的人很多。

在6樓有透光窗戶,可以見到外部的景觀。
因為旁邊就是巴黎歌劇院,可以見到它進行整修的樣子。

又再次來到穹頂下拍照,這次換幾個新角度。




圓頂下,天井內還有天台,可以向前走到接近中央圓頂下方的位置。
當然也是提供遊客拍照的目的。

然後,燈飾還會閃閃發亮1
走到街邊,見到櫥窗內的人偶正在活動…

這一組也是,活動當中。
採買完畢,太陽已經下山,可以改拍夜景照片。
女裝館的另一頭。

女裝館對面是一般民居。

有天橋相接的男裝飾。

晚上不少人在頂樓看巴黎市區夜景。

斜對面就是巴黎歌劇院。

拉法葉百貨的位置,就在巴黎歌劇院對面。
✅ 晚餐 — Chez Edouard
逛完拉法葉百貨公司,領隊帶著我們步行前往餐廳,享用可以是這十多天最豪華浮誇的一頓餐點—法式海鮮拼盤餐。
走進百貨公司附近的細小街道。

餐廳在這一大片外觀很像的建築物中。

在小巷當中還有銅像,不知是紀念那位重要人物?
查了一下Google地圖,好像是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

餐廳到了。連餐廳名字都有Edward,外面這個小廣場應該真的是紀念愛德華七世。

進了餐廳坐定後,光看桌上的餐具擺設,好像是要吃什麼大餐的樣子。

除了剛剛已經在桌上的麵包外,第一個上桌的就是很大一片的鵝肝醬沙拉。
鵝肝醬是很好吃的一道菜,可是一次吃太大塊很膩呀! 畢竟脂肪成分偏高。

接下來是這盤很浮誇的海鮮拼盤。
這裡的份量是4人共享,有海螺×2種×2、生蚵×4、蟹×1/2、白蝦×4或5。
光是這盤海鮮,大家就吃的很快樂了。

另外還有一盤牛排和薯條。薯條好吃,但牛排就不太合口感。
而配菜呢?沒什麼特色。

飯後當然依照慣例,一定要上個甜點才行。
但是這裡的甜點是水果沙拉,不是糕點,算是特別的。

吃完了桌上的餐點,看到旁邊櫥窗裡有許多樣品酒。
現在好像不太容易看到這種小東西了!


Chez Edouard餐廳的位置:
老狗這次在歐洲13天的旅行,參觀的景點分享到這篇,已經告一段落。
接下來如果有空的話,再來分享這次在歐洲荷比法三國的住宿與交通。
因為出訪的時間很長,所以總共住了7家不同國家的旅館。
有興趣的話可以看看這篇:
歐洲冬季行旅之荷比法三國7家旅館大車拼 — 2023年冬季歐洲行旅 住宿篇
而且,行程中還搭了3趟飛機,造訪了2處位在不同國家的高速公路休息站。
內容別有一番趣味,有時間再慢慢寫成分享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