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資料] PEUGEOT 207 臺灣上市前預覽

alvin.chou wrote:
1.原來進口轎車前五...(恕刪)


關於訂價合理與否

前面已經說了,不全是由產品本身的製造成本.配備價格來決定

如果今天PEUGEOT在台灣的據點數.據點規模.服務體系與標達相當(不用超過,相當就好,我以標達當標準並不是標達做得很好,其實罵標達的人也很多,我只是以標達當一個參考的基準點)

那或許138的訂價就是合理的

但實際勒?

除了羽田汽車時代服務廠數量多到嚇人之外

協和的據點數是少得可憐,而寶嘉是更少

一個沒有服務的商品,價格要如何制定才合理?

當年的BMW是怎麼從賓士.AUDI的夾擊中在台灣車市殺出一片天

就是服務.............

掛LEXUS品牌的TOYOTA車怎麼獲得消費者的認同?被認定成足以和雙B抗衡高級車

也是服務!

配備多寡?

台灣的國產車除了汽球不夠多之外

NISSAN/TOYOTA的配備可是比日本母廠的高級品牌Infiniti/LEXUS還要多多了

產品的配備.價值可能讓你有往上挑戰的機會,但沒有良好的服務和品質

決定定價合理與否的是掏錢出來買的消費者

而不是不買的人


致死911 wrote:
關於訂價合理與否前面...(恕刪)


真希望大大您是寶嘉的老闆.
致死911 wrote:
你們的Talker前...(恕刪)


咦... 還有人認得出我是誰, 所以話還真不能亂說.


其實不僅是台灣市場, 在全球其他市場 VW 就是一個歐洲平價車的標竿. 平心而論, VW 的安全, 操控, 引擎, 空間... 等, 表現都很均衡出色. 您可以批評它的外型, 也可以嫌它在台灣的後勤補給. 但說實在的, 如果其他廠家沒能有比它還要好的表現, 卻要定比它還要高的定價, 成功的機會肯定很渺茫.

當年曾經在台灣大賣過的歐系進口平價車, 不論是 Peugeot, Opel, Ford, 還是 Fiat, 當初都是訂價在同級 VW 車之下. 而且當年的保修服務的規模幾乎都比 VW 大, 故相對來說有較佳的競爭力.

我還是很愛 PSA 的產品, 它很有特色, 有個性, 操控好, 安全性佳, 但我不會一廂情願的認定 PSA 的產品高人一等. 各家汽車品牌給消費者的印象是很難改變的, 較之十幾二十年前的品牌形象排名, 到現今也沒有太大變化, 反倒是新的品牌比較容易找到定位.

Audi 挑戰雙 B 已久, 仍未能憾動雙 B 的市場龍頭地位. 而 VW 試圖挑戰頂級豪華房車, 也是鍛羽而歸. 所以要將 Peugeot 跳脫與 VW 相比, 升級到 Audi, Volvo 的層次, 不是說不行, 但是客觀條件還不夠好. 至少產品本身條件需再提升, 以 407 來說, 馬力要更大, 變速箱要更順更多檔位, 車身要更輕, 配備更是要給足不能縮水. 而保養維修方面, 也得要有人家 Audi, Volvo 的數量與水平. 如果這些條件都能達到, 那即使賣以前協和的 150 萬, 我能接受我會買!!

自己本身加上身邊朋友, 十幾年來也陸陸續續買超過十幾台 PSA 的車, 很多台都仍在崗位上認真服務. 但是最後買的一台已經是年代久遠的第一代 406, 之後的 Peugeot 定價便逐漸與忠誠的獅迷脫節, 以致後續換車都投向其他進口車廠懷抱. 如果永業的 Citroen 也不玩了, 或是放棄一向的低價搶市策略. 那我也差不多要變節了...

今天中午在內湖瑞光-民權東路口遇到一台未掛牌的 207, 應該是要開往舊宗路的展示點吧...
這台有可打開的天窗, 且我猜應該是汽油自排的.
所以有興趣的人應該可以問到哪邊有實車可以看才是.

p.s. 手機只有 30 萬像素, 大家加減看.





karting fan wrote:
電腦掛掉前是否有"接...(恕刪)


那我只能為您的 ECU 感到抱歉了@@~

那他們對 Karting 有興趣嗎?
我是覺得未來5~10年台灣 Go Kart 很難有出路
除非在國內打好基礎在出去外面比賽和訓練...
也希望您的小朋友能享受快樂駕駛的感覺呢

請問南人幫是在南部嗎?
是 Go Kart 車友會嗎??


土豆+麵筋 wrote:
1.6 80 one...(恕刪)

C4 1.6 現在沒 07 新車吧?
目前官網上報 78.8萬 (是當時的 3D 手排款定價)
現金特價 65.8萬不知是否為跨年車?
而當時的五門自排款定價為 87.8
氣囊數記得是四棵標準兩棵選配。

跨年車和當年車比,引進的關稅和折舊與車子年份來比有點不公平呢Orz

致死911 wrote:
人家每個月都是進口轎...(恕刪)


以前邪合搞到老獅迷們怨聲載道!
恨鐵不成鋼...Orz

新的 Peugeot 剛剛起步,產品都沒上線
拿銷售據點來看不是很客觀吧@@?



Talker wrote:
我是 Peugeot...(恕刪)


我認為競爭對手不是簡單的 VW 而已。
應該還包括大環境等等~
因為進口車本來立足點條件就不一樣~

我記得以前聽過大大說車子從國外出來,除了運費不同
關稅與那一個港口出貨都有差異Orz...

如果單純的要求訂價不能高於誰? 低於誰?
我個人的觀點是覺得不夠客觀
因為我們都不是進口車商,也沒辦法算到準確的進車成本。
我有整理一張與國外比價的表格。


雖然這無法證實到底新代理商賺多少虧多少。
但就我對海外車價的瞭解~
這次引進的這一款 207 和海外一比之下...是蠻合理的!

同門的雪鐵龍... 近來看起來很低調
低到一個可怕 Orz...

levis501tw wrote:
好想換407 or ...(恕刪)

我一直覺得 406 很優!!
D8 更是美~
您真內行呀



badassnaigi wrote:
PASSAT和407...(恕刪)


觀察過去年前年的匯率與今年的匯率差額
很明顯的可以看到,前一兩年的匯率是比較低的,而邪合的定價還到 150萬!
現在的匯率比較高,車價還比較便宜。

前者買低賣高,後者買高賣低。
大家都應該可以看出差異吧


致死911 wrote:
關於訂價合理與否前面...(恕刪)


如您所說訂價合理與否
除了產品製造成本,配備價格!
應該還有運費、進口稅、貨物稅、營業稅...etc

新 Peugeot 的據點數我在報紙上看到有 26 個服務廠
VW 則是 28 個點, 我認為服務廠的點多寡不是重點
應該是服務人員素質,待客之道是擺在首位的。
希望新的寶嘉聯合 PEUGEOT 能夠以客為尊呀!!
還要他們能以鞋盒的經驗為教訓

個人觀點 138 萬的價格不是我們說合理與否他就合理
因為你我都不是做代理商生意的,沒辦法精算成本,沒有標準。
沒有標準講在多都沒有意義吧?
臺灣獅吼 - PEUGEOT CLUB TAIWAN || ----- The Drive Of Your Life ----------
那給你幾個數字和資訊參考

1.前總代理的平均毛利率是23.6%,什麼CC.RC.S16.COUPE這種車型則會再往上拉高

2.大家很喜歡原廠原廠的叫,過去的協和很多零件都發台製,像206的冷氣高低壓管.葉子板......各位以為是東洋.耿鼎這些大廠代工嗎?呵........錯!量太少,這些廠才不接勒,阿山不魯廠製造,然後賣原廠價格!啥原廠?台灣原廠是也

3.寶嘉有20幾個服務廠?應該不超過12家啦.....連VW28家的一半都沒有,而且除非和錢過不去,否則應該沒什麼人會想新簽經銷商和服務廠約,給寶嘉五年啦,扣除直營廠,看有沒有可能衝20家.....呵

4.1億多的資本額實在沒什麼,南部國產車經銷商在拼業績的時候,為了穫得較大的折扣空間拼價格,和總代理(製造商)都是現金切車,數量都是200輛起跳,現金切車,一次也是一億.兩億現金壓在車上,其他員工薪水.場租.庫存零件.....我還沒算下去
致死911 wrote:
那給你幾個數字和資訊...(恕刪)


從911大大的所有言論看起來。
寶嘉應該收起來了。不用賣PEUGEOT了。
讓他從台灣消失好了。

CITROEN也難怪準備要收。

RENAULT,裕隆也不要撐了。
OPEL也該打包了。

SAAB要認真考慮賣一年賠一年,該不該繼續賠。
FERRARI也該收起來,因為拖油瓶MASERITI賣不出去。

歐洲進口車大概就留下MERCEDES與BMW還有VAG。
其他都該撤出台灣。
alvin.chou wrote:
從911大大的所有言...(恕刪)


您說對了一些,也說錯了一些

中價位進口車的經營如果靠賣車賺錢,老實說是癡人說夢

討論這問題要先瞭解產業結構

經銷商的毛利到底是多少?

一般來說是車價的6~8%

賣車賺錢?

本來就不可能

扣除消費者殺價.業務員薪獎.展示間店租.水電........

經銷商就必須靠其他收入來補貼

否則真的是賣一部賠一部

像零利率.折扣.....促銷名目,在業內統稱為"專案",由總代理補貼這些費用,但在實施專案的時候,經銷商的毛利也必須配合降低

那經銷商到底賺啥?

當然就是保修!

一個品牌能否做,我們在評估時看的就是"保有台數"

何謂"保有台數"

就是指會固定回經銷系統保修的車輛數

目前國內車商"保有台數"最漂亮的就是TOYOTA

他們的各保修廠"保有台數"都可以計算到售後5年內車輛

SAAB的銷售數雖然不高

但他們計算保有台數的基準年數可是非常高的,在進口車廠牌中可是模範生級的

如果大家對這產業經營有興趣,可以另開主題討論

我只能說,很多事情如果從各位的角度出發.那任何廠牌的總代理都會倒

如果從總代理的角度處理事情,那很多事都見怪不怪了
致死911 wrote:
您說對了一些,也說錯...(恕刪)


話說SAAB是否靠售服這一塊賺錢。
小弟之前從汽車媒體聽聞的是另一套說法。
不過與商富高層不熟,無法確認。
所以也不便說出。

我想911大大指的應該是邊際效益。
評估車輛是否進口或國產,的確非以帳面銷售獲利金額來看。

而經銷商毛利,小弟也聽聞過某總代理毛利高達35%。
看起來很嚇人。但結算時竟然是負的。
目前該牌還在慘淡經營中呢。

還是要回到標題207。
或許評估過後,這樣的售價,即使銷量不高。還是有效益的。

911大大似乎對車界也很熟。
希望能多提供一些資訊供各位車友學習。經驗分享。
謝謝!
致死911 wrote:
那給你幾個數字和資訊...(恕刪)


感謝您的數字

1. 鞋盒的平均毛利率是多少我不知道,但不知道資料您由那裡得知的?? 是以前鞋盒相關人士口中嗎? 還是有文件?
CC, RC, S16 這些車型毛利是否會拉高? 我們也沒文件可以證實吧!^^"||||

直接影響到毛利的還有進車成本,稅價等
以前買低賣高,現在一見面就是買高了。
毛利可想而知沒以前好吧...


2. 鞋盒有外發部份零件台製我就不清楚了Orz...
不過如果阿撒不魯廠的水準有到標準品管等級。
我認為是可以拿給消費者的,不過應該事前要告知東西是台製品!
而不能魚目混珠報法國過海水的原廠價格。


3. 我看到的資料是報紙上刊登的,既然敢寫出來。
我想就不怕我們去查吧
我認為是不需要一開始就把他們看扁啦XD
畢竟這年頭有老闆肯燒錢出來玩 Peugeot 的真是勇氣可嘉呀@@


4. 1億資本額? 怎麼會講到這邊來@@? 會不會講太遠了?
有人要開公司了嗎? 如果有要燒錢的善心人士也請把雪鐵龍接下來吧
臺灣獅吼 - PEUGEOT CLUB TAIWAN || ----- The Drive Of Your Life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